病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病理学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诊断与治疗

病理学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诊断与治疗

病理学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诊断与治疗病理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脑、脊髓、神经、神经肌肉接头等。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的保护至关重要。

病理学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通过对组织学变化的观察,寻找疾病的特异性变化,辅助诊断和治疗。

以下将从病理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入手,探讨其重要性。

一、病理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观察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离不开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神经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的变化,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疾病。

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和变性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最显著的特征是脱髓鞘。

组织学检查可以识别脱髓鞘病变、脑炎灰质坏死、脊髓前角病变等特点,辅助对MS的诊断。

2. 诊断神经系统的肿瘤神经系统的肿瘤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往往需要通过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确定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例如,神经胶质瘤是人类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

只有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3. 识别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类型,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破坏。

组织学检查可以发现自身免疫疾病的特征性细胞和免疫反应产物,如神经元、髓鞘、神经节细胞等的损害,从而辅助诊断。

例如,格雷夫斯病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与眼睛和甲状腺相关。

组织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眼眶内肌肉产生对抗甲状腺组织的抗体,这对于确诊该疾病至关重要。

二、病理学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些疾病需要手术进行治疗。

组织学检查是确定手术范围和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手术过程中,组织学检查还可以实时监测病灶变化,根据不同类型的变化调整手术方案。

例如,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中,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病程、缓解等情况,帮助医生实时调整手术方案,保证了手术的效果。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情况。

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包括多种因素。

病理学表现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本质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学表现1. 细胞变性或死亡:神经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往往会变性或死亡。

这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学表现,如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等。

2. 肿瘤:神经系统中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出现,例如神经胶质瘤和脊髓瘤。

这些肿瘤通常会影响正常的神经信号传输,并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破坏。

3. 炎症: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表现,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脑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炎症反应并造成神经细胞的损失。

4. 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涉及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5. 神经元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会引发神经元异常。

例如,神经元过度活跃是癫痫的一个典型病理学表现。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对治疗的意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深入了解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最关键的是了解病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这些信息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确定最优疗法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例如,了解到帕金森氏症患者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后,便可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患者脑内多巴胺水平,从而减轻症状。

又如,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提前了解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病情并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诊断手段通过一系列诊断手段,医生可以了解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为脑电图、核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这些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类型、位置和程度等重要信息,进而制定出治疗方案。

此外,临床表现和病史等资料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神经系统病理学

神经系统病理学

神经系统病理学神经系统病理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分为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两类。

一、结构损伤结构损伤包括与疾病有关的解剖学损伤,该损伤可能出现在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中。

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大脑和脊髓的总称。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复杂,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炎、脑外伤、卒中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或功能障碍。

神经元在遭受破坏的同时,它们的突触可能也会受到损害。

这种损害会影响神经元之间的通信,导致病理学上的改变。

2.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的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髓神经和神经节。

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周围神经疾病(如感觉神经病、运动神经病等)、神经瘤等。

周围神经系统受损可能会导致疼痛、麻木和肌无力等症状。

二、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另一种类型。

它们与神经元和突触的功能异常相关,而不是与它们的结构异常相关。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包括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躁郁症等。

认知障碍病变通常影响大脑皮层和海马体,导致认知和记忆功能的退化。

2.外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包括周围神经病、肌无力等。

周围神经病可以导致疼痛、麻木和运动功能障碍。

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

总之,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

病理学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涉及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其病变特点多种多样。

在神经病理学中,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介绍其病理变化的知识点。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动脉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

在脑梗死的病理变化中,最为常见的是脑梗死灶形成。

脑梗死灶通常表现为灰白质交界处的软化灶,镜下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核大变性、坏死细胞等改变。

此外,脑梗死还可能伴随着脑水肿、脑膜反应等病理变化。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的一种疾病。

脑出血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出血灶形成。

出血灶的组织学特点包括血红蛋白沉积、炎性细胞浸润、血栓形成等。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其病理变化也会有所不同,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脑出血等。

脑炎是指脑组织发炎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等。

脑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元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炎细胞浸润等。

在病毒性脑炎中,还可见到病毒颗粒在神经元内或周围沉积。

脑炎患者的脑组织中可能还会出现出血、水肿、脑膜炎等病理变化。

脑肿瘤是指在脑组织内形成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转移性脑肿瘤。

脑肿瘤的病理变化各异,常见的包括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等。

病理形态学上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组织学特点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脑肿瘤。

脑肿瘤的生长还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组织受压、破坏等变化。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病理变化的知识点。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不仅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也对神经病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ppt课件

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ppt课件
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神经组织崩解产物后,胞体增大,胞质中出现 大量小脂滴,HE染色呈空泡状,称为格子细胞或泡沫细胞,苏丹染色呈阳 性反应。
.
小胶质结节
.
细菌性疾病
脑膜炎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 脑膜炎基本类型
化脓性脑膜炎 淋巴细胞性脑膜炎 慢性肉芽肿性脑膜炎
.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
.
神经元及神经元基本病变
神经元形态 神经元基本病变
神经元急性坏死(红色神经元)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和轴突反应 神经元胞质内包含体形成 细胞结构蛋白异常 软化灶形成
.
大脑锥体细胞
核大而圆,核 仁明显;核周 胞浆有Nissl 小体
Negri bodies
临床病理联系
前驱症状:3-5天,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 吐
狂躁型狂犬病表现:70-80%,烦躁,侵袭行 为,喉痉挛(恐水症) 麻痹型狂犬病:20%,肢体麻痹,感觉异常
晚期:心肺功能紊乱
.
Rabies viral antigens can be demonstrated in infected cells by means of 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浸润的炎性细胞
袖套现象
.
选择性感染
疱疹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乳多空病毒 脊髓前角灰质炎
颞叶、顶叶眶部神经元
大脑皮质、基底节、视丘 神经元
少突胶质细胞 运动神经元
.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特点
乙型脑炎病毒(虫媒病毒)所致变质性炎, 简称乙脑,“日本夏季脑炎”

病理学复习重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与治疗

病理学复习重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与治疗

病理学复习重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病理变化。

病理学复习重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与治疗是对这些疾病进行系统学习和全面了解的必要内容。

本文将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和治疗进行综述,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1. 脑动脉硬化性疾病脑动脉硬化性疾病是指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纤维化和钙化的一类疾病。

其病理特征主要为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形成斑块或血栓,导致脑血供不足。

治疗方面,早期干预、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手段。

2.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血液在脑组织内突然溢出,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病理特征包括血管破裂、血液聚集、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

治疗方面,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护理和康复治疗是常用的手段。

3. 脑梗死脑梗死是指大脑或小脑部分供血不足或无血供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病理特征主要为脑血管栓塞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和炎症反应。

治疗方面,急性期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和维持脑循环。

慢性期治疗则注重预防复发和康复治疗。

4. 脑炎脑炎是指脑组织发生广泛炎症反应的一类疾病。

病理特征主要为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

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抗炎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是常用的手段。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疾病的病理特征和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溶栓药物等可以用于脑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治疗;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用于脑梗死的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例如,脑出血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清除血液,减轻对脑组织的压力,避免继发性损伤;脑动脉瘤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瘤体,防止破裂出血。

3. 康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对于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类疾病,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危害较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脑萎缩脑萎缩是指由于神经细胞的退化、神经纤维的断裂和神经元凋亡等原因,导致大脑组织体积的减少。

多见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失忆、步态不稳等。

2.神经元变性神经元变性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学表现,常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帕金森病等。

该病理学表现与某些基因缺陷、蛋白质异常聚集和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3.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内出血发生在脑实质内,常见于脑动脉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

该病理学表现严重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头痛、瘫痪、失语等。

4.神经纤维化神经纤维化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学表现,表现为神经纤维的膨胀、硬化和透明化等。

该表现主要见于多发性硬化症(MS)和亨廷顿病等。

5.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神经元,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的微环境平衡。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是一种病理学表现,常见于脑肿瘤、脑膜瘤等疾病。

此表现可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产生疼痛、运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主要包括CT、MRI、PET 和SPECT等。

该检查能够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检查,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通过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和特殊蛋白的检测来判断脑脊液中是否有炎症细胞、蛋白异常等异常情况。

此方法常用于病毒性脑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3.神经生理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主要包括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等。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其对身体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病理变化,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炎症性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等。

本文将从病理和生理两个角度进行论述,旨在深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一、疾病病理学1.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元损伤、神经纤维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反应等。

例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元逐渐丧失其功能,导致相关脑区体积减小,神经纤维变性和瘢痕组织增多。

此外,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也常见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脊髓灰质炎。

2. 病理改变对功能的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会对身体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包括感觉、运动、知觉、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例如,在帕金森病中,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如肌肉僵硬和震颤。

另外,在脑卒中中,中风后患者常常出现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这是由于脑血管的病理改变导致相关功能区域受损所致。

二、疾病生理学1.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

例如,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与特定基因的突变相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毒物、化学物质、感染等也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免疫因素在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免疫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神经纤维受损。

2. 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改变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改变主要涉及神经递质、神经元电活动、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等方面。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伴随着神经递质的紊乱,例如帕金森病中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抑郁症中则常伴随着5-羟色胺水平的改变。

此外,神经元电活动的异常也常见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癫痫发作时脑电图的异常和帕金森病中基底节核神经元放电的改变。

神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病理学(医学高级):神经系统疾病真题及答案

病理学(医学高级):神经系统疾病真题及答案

病理学(医学高级):神经系统疾病真题1、填空题(江南博哥)胶质瘤共同的生长方式为__________。

解析:浸润性2、填空题神经元纤维缠结电镜下可见缠结由直径7-10mm_____________构成。

解析:双螺旋微丝3、填空题脊髓灰质炎是由________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常伴有__________,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解析:脊髓灰质炎病毒;肢体瘫痪4、填空题根据解剖部位脑疝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小脑扁桃体疝;海马沟回疝;扣带回疝5、填空题正常人侧卧位时脑脊液压力_________,如超过________为颅内压升高。

解析:0.6~0.8kPa;2kPa6、单选高血压病脑出血好发的部位是()A.枕叶B.基底节C.桥脑D.小脑E.顶叶本题答案:B7、多选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急性化脓性炎B.葡萄球菌所致C.通过消化道感染D.冬春两季多见E.多发性小软化灶本题答案:A,D8、名词解释菊形团(rosette)解析:见于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肿瘤中,瘤细胞呈环状、放射状排列,中央可为纤细的神经纤维或无定型物质。

9、单选有关颅内压升高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侧卧位时,脑脊液持续地保持在1.0kPaB.见于颅外伤C.可发生在颅内占位性病变时D.可发生在脑脊液循环障碍时E.临床上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表现本题答案:A10、单选女性,45岁,头痛12年,视力模糊3年。

CT示以大脑纵裂为中心的等密度肿块,增加后肿块明显强化。

术后肿块大体如图所示,镜检如图所示,该患者所患的疾病是()A.脑膜瘤B.星形胶质细胞瘤C.髓母细胞瘤D.脑血管畸形E.以上都不正确本题答案:A11、填空题狂犬病Negri小体多见于_______、______及______等部位。

解析:海马;小脑;大脑锥体细胞12、单选室管膜瘤有以下特点,除外()A.大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B.以第四脑室最为常见C.最易发生脑脊液种植性转移D.瘤细胞排列密集,核圆或卵圆形,深染E.出现腺管状菊形团或围绕血管壁呈假菊形团排列本题答案:C13、多选在颅内疾病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颅内高压B.脑水肿C.下肢肌肉瘫痪D.脑积水E.脑疝本题答案:A,B,E14、单选下列哪项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情进展无关()A.败血症表现B.也可累及脊髓膜C.脑膜炎症形成D.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E.逐渐累及脑实质本题答案:B15、单选在神经系统病变中格子细胞是指哪种细胞()A.神经细胞B.小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D.雪旺细胞E.星形胶质细胞本题答案:B16、填空题 __________的检查是诊断流行性脑脊膜炎的重要依据。

神经内科疾病病理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疾病病理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疾病病理学知识点神经内科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机制的学科。

它对于神经内科医生和病理学家来说都是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的病理学知识点。

一、神经原性疾病的病理学神经原性疾病是指由神经组织本身发生的病变。

常见的神经原性疾病有神经元病变、神经节细胞变性和神经纤维损伤等。

其中,神经元病变是最常见的一类病理表现,包括神经元的变性、凋亡和坏死等。

神经元病变的病理特征是神经元核染色质的凝聚和退缩,细胞质呈现嗜酸性小体,胞浆内嗜酸性颗粒的增多等。

此外,神经元病变还可表现为细胞质内蛋白质的异常聚集,形成包涵体,如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元内纤维缠结。

神经节细胞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元病变,其特征是神经节细胞的萎缩和丧失。

此外,神经节细胞变性还可伴有胞质内的嗜酸性颗粒的沉积,形成颗粒体。

神经纤维损伤是神经原性疾病中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它可以导致神经纤维的断裂和变性,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纤维损伤的程度可以根据神经纤维的完整性和变性程度来判断。

二、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脑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脑动脉瘤等。

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神经元的损伤。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理特征是脑组织的局部缺血和梗死。

脑梗死的病理变化可以根据病变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早期脑梗死可表现为水肿和血管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梗死区域内的细胞会发生变性和坏死。

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的情况。

脑出血的病理学特征是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其周围的脑组织受到挤压和压迫。

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血肿的大小和位置来评估。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血管畸形,其病理特征是脑动脉的局部扩张和薄弱。

脑动脉瘤的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理变化与脑出血相似。

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中某些区域或细胞群的功能和结构的进行性改变。

病理学名词解释(6)

病理学名词解释(6)

病理学名词解释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1.卫星现象:在灰质中1-2个少突胶质细胞分布于单个神经元周围。

如一个神经元由5个或以上少突胶质细胞环绕称为卫星现象。

此现象与神经元损害程度和时间无明确的关系,意义不明,可能与神经营养有关2.筛状软化灶:乙型脑炎病变严重时,可发生灶性神经组织的液化性坏死,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镂空筛网状病灶,称为筛状软化灶3.噬神经细胞现象:是指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例如乙型脑炎时,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包围、吞噬神经元,这种现象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4.脑疝: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并发症。

颅内压不断增高,其自动调节机制失代偿,部分脑组织从压力较高向压力低的地方移位,通过正常生理孔道而疝出,压迫脑干和相邻的重要血管和神经,出现特有的临床表现并危及生命。

5.血管套:指发生脑炎时,脑血管呈局灶性充血,小静脉中有血栓形成,血管周围间隙中呈现细胞反应,有淋巴细胞和胶质细胞集聚(这些细胞主要是从血管中渗出的,还有一部分可能是由血管外膜增生而来),这些细胞包绕血管,形成血管套。

第十五章:传染病1.伤寒细胞: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

这种巨噬细胞称为伤寒细胞。

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2.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3.梅毒疹:4.寒性脓肿:也称冷脓肿,干酪样坏死型可见明显干酪样坏死和死骨形成。

病变常累及周围软组织,引起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性肉芽肿组织形成。

坏死物液化后在骨旁形成结核性“脓肿”,由于局部没有红、热、痛等现象,故称“冷脓肿”。

病变穿破皮肤科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5.结核瘤:又称结核球,是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病理学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异常。

神经病理学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变化特点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联的学科。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可以按病理类型和病因进行分类。

按病理类型分类,主要包括神经纤维病变、神经细胞变性和神经胶质细胞病变。

按病因分类,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

二、神经纤维病变神经纤维病变是指神经纤维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它主要包括变性、坏死和再生。

变性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受损,最终导致病理改变。

坏死是指神经纤维发生严重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

再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损的神经纤维能够恢复生长和修复。

三、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细胞变性是指神经细胞机体发生了变化,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神经细胞变性常见的类型有色素性变性、纤维性变性和脂质沉积等。

色素性变性是指神经细胞各部分的色素沉积异常,常见的疾病有帕金森病。

纤维性变性是指神经细胞长轴突及其末梢发生慢性变性,最终导致功能障碍。

脂质沉积是指在神经细胞内部或周围沉积过量的脂质物质,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四、神经胶质细胞病变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多的细胞组分,它们在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和结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病变包括胶质细胞的增生、退行性变、肿瘤和炎症等。

增生是指胶质细胞过度增殖导致异常增生形成肿块。

退行性变是指胶质细胞发生衰老、变性和坏死等异常改变。

神经胶质细胞肿瘤是指由胶质细胞恶性克隆增生形成的肿瘤。

炎症是指胶质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常见的有脑膜炎、脑炎等。

五、神经系统疾病与临床表现的关联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临床表现。

例如,大脑皮层损害可导致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脑干病变可引起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异常;脑血管疾病引发中风,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等。

病理学中的神经系统疾病与病理改变

病理学中的神经系统疾病与病理改变

病理学中的神经系统疾病与病理改变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神经元、神经鞘和神经节等部位的损害,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感觉、运动或智力缺陷。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是遗传性的、发育性的、炎症性的、代谢性的、中毒性的或是继发性的等。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的学科,它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可以按疾病过程和病变部位来分类。

按疾病过程,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变性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等。

按病变部位,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包括神经元的变性、坏死、萎缩或增生,神经鞘和神经节的变性、炎症和代谢异常等。

神经元的变性是指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状态,通常由于某些刺激或缺血造成,包括肉芽肿形成、神经纤维萎缩和白质变性等。

神经元的坏死是指神经元死亡和组织液化,通常发生于缺血或炎症引起的局部坏死。

神经元的萎缩是指神经元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的现象,通常发生在老龄化和退行性疾病中。

神经元的增生是指神经元数量增加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中,如癫痫和帕金森病等。

神经鞘和神经节的变性、炎症和代谢异常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感染、神经传导物质代谢异常等引起的。

神经鞘的变性是指由于髓鞘脂质代谢异常、感染和免疫异常等引起髓鞘结构和功能异常。

神经节的变性通常是由于神经节发生的病变,如肉芽肿、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神经组织的炎症是指局部神经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感染、创伤和免疫原性因素引起的。

神经系统的代谢异常是指神经细胞代谢异常,如脱髓鞘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病等都存在代谢异常。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对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方面。

对病因治疗是指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对症治疗则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麻醉剂、止痛剂、抗痉挛剂、抗抑郁剂和神经营养剂等。

神经病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病理变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病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病理变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病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病理变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专业学科。

在这个领域,病理学家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观察,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神经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以及研究方法。

一、神经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神经病理学是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从微观水平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家通过对死亡患者或手术标本中的神经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过程以及相关因素。

二、神经病理学疾病的分类神经病理学研究的疾病种类繁多,可以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炎、神经变性病、脑血管病、脑肿瘤等。

神经炎是指神经组织的炎症性病变,常见的神经炎有脑炎和脊髓炎;神经变性病是指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化,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异常,如脑梗塞和脑出血;脑肿瘤是指脑组织中的肿瘤,如胶质瘤和脑膜瘤。

三、神经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神经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组织学检查是神经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染色,可以观察到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利用抗体对特定蛋白进行染色的方法,可以鉴定细胞和组织标记物及其在神经病变中的表达变化。

电镜检查则可以观察到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对于研究神经元内部的变化非常重要。

分子生物学技术例如PCR和基因测序可以研究脑组织中基因的突变和表达变化,为神经病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更深入的方法。

总结:神经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变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学科,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观察,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神经病理学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技术,如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

病理学:神经系统疾病
➢ 病因:缺氧、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VitB缺乏、轴突损伤等。
➢ 特点:神经细胞肿胀变圆,胞核偏位,核仁增大, 尼氏体消失→完全消失或仅胞膜下少量残余,胞 质呈苍白均质状。
中央尼氏体消失
尼氏体消失
4. 包涵体形成
Muhammad Ali
Parkinson’s disease
LEWY小体:帕金森病时,纹状体黑质内神经黑色素细 胞(黑质细胞)丧失,残存的神经黑色素细胞的胞浆中 有圆形,中央嗜酸性折光强,边缘着色浅的小体。电镜 下由 细丝构成。
1. 神经元急性坏死
急性缺血、缺氧和感染等 凝固性坏死 – 红色神经元 (red neuron) – 鬼影细胞 (ghost cell)
红色神经元 核固缩、胞体缩小、核仁及尼氏体消失 → 胞质红染
鬼影细胞
2.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 Simple neuronal atrophy )
------神经元的慢性病变
少数(2%~3%):引起脑(脊)膜炎
病理变化
1.血管炎及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血 栓形成
瘀点、瘀斑(可检出双球菌)
2.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1. 上呼吸道感染期
临床: 潜伏2-4天,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病理:粘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
胞浸润,分泌物增多。
2. 败血症期
临床:1-2天后,皮肤,粘膜出现淤点、 淤斑;高热、头痛、呕吐及外周血中性粒 细胞↑
➢神经细胞呈慢性渐进性变性和坏死,见于慢 性神经细胞变性疾病,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ALS)。
ALS Ice Bucket Challenge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 Simple neuronal atrophy )
➢特点:细胞固缩、Nissl小体溶解不明显,无 炎症反应,晚期较明显胶质细胞增生。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分析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涉及多个领域的研究和治疗。

这些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癫痫以及白质脑病等。

本文将从病理分析与治疗两个角度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

一、病理分析1.疾病的原因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异常等。

例如,帕金森病是由于神经元死亡引起的,而这一过程可能与基因突变、环境毒素暴露等因素有关。

了解疾病的原因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导致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损伤。

例如,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造成的,血液供应中断使神经细胞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认知和运动障碍。

3.病理学特征每种神经系统疾病都有其独特的病理学特征。

以白质脑病为例,其主要特征是脑白质损伤,常见于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对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通过给予多巴胺类药物,来补充缺少的神经递质多巴胺。

而抗癫痫药物则可以通过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来减少癫痫发作。

2.手术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此时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

脑深部刺激术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抑郁症,其通过在患者脑部植入脑起搏器,来调节异常神经活动。

3.物理治疗与康复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运动和感觉障碍,物理治疗与康复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例如,中风后的康复训练可以通过重复性运动练习来促进神经系统修复与再生。

总结起来,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对于其病理分析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病理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而治疗方法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物理治疗与康复。

随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了解的不断深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涌现,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和发病机制
脑膜炎双球菌(鼻咽部)
飞沫传播
呼吸道
机体抵抗 力正常
机体抵抗 力低下
2%~3%
侵入血流 病菌到达脑膜
局部炎症 (带菌者)
菌血症/败血症
脑膜炎 随脑脊液播散
病理变化(分期)
• 上呼吸道感染期
• 粘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 败血症期
• 皮肤、粘膜的淤斑
• 脑膜炎症期
• 脑脊髓的化脓性炎症
• Antigens can be shown to be present in cells in the absence of Negri bodies, and hence this technique is much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search of sections of brain for the pathognomonic cytoplasmic inclusions.
• 常累及一个和多个功能相关的系统
跨突触变性 neuronal transsynaptic degeneration
视锥,杆细胞 外侧膝状体神经元
视皮质
Vi体溶解central chromatolysis
• 神经元肿 胀、变圆、 核偏位
• 胞质中央 尼氏小体 消失,细 胞周边有 残余
隐性感染
侵入CNS 感染细胞,导致免疫病理损伤
病理变化
• 肉眼
• 广泛累及整个中枢神 经系统灰质,部位越 低病变越轻。
• 脑膜充血,脑水肿明 显,脑回变宽,脑沟 变窄。
• 切面可见软化灶:半 透明、粟粒大小、境 界清楚、弥散或成群 分布。
光镜变化
• 脑血管变化和炎症反 应
• 血管扩张充血,内皮 细胞损伤脱落
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Waterhouse-Friederichsen syndrome 沃-弗综合征
机制和病变
Septicemia 败血症 Shock 循环衰竭 DIC Hemorrhage in skin Adrenal hemorrhage & necrosis
沃-弗综合征肾上腺病变
肾 上 腺 出 血
• 神经原纤维变粗在胞核周围凝结卷曲呈缠结状
Alzheimer disease
Lewy 小体
Alpha-共核蛋白, 泛素
Parkinson’s disease
神经元空泡变性
海绵状脑病
神经胶质细胞及基本病变
大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 特点
• 乙型脑炎病毒(虫媒病毒)所致变质性炎, 简称乙脑,“日本夏季脑炎”
• 发病人群:儿童好发 • 发病季节:夏秋流行 • 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
乙型脑炎病毒 蚊
人体
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系统中繁殖
免疫力、血脑屏障正常 免疫力低下、血脑屏障不健全
• 早期具代 偿意义
轴突反应
• Waller degeneration
• 轴索崩解,轴索近端再生 • 髓鞘崩解 • 神经鞘细胞增生连接断
端 • 新生轴索到达末梢 • 髓鞘形成
包含体形成
包含体形成
脂褐素 病毒性包含体
胞质内 核内和胞质内
病毒包含体(狂犬病的Negri小体)
软化灶形成
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原浆性星形 胶质细胞
• 细胞大、突起 多,多分布于 灰质
• 支持、修复、 参与代谢,构 成血脑屏障
镀银染色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 突起细长, 多分布白质
• 胞质内有大 量胶质丝-胶 质原纤维酸 性蛋白(GFAP) 构成
GFAP免疫组化染色
少突胶质细胞
• 突起少,数量 最多
• 形成髓鞘,营 养神经
• V-R间隙增宽,炎 性细胞浸润,形成血 管周围淋巴套
• 神经细胞变性、 坏死:
• 神经细胞卫星现 象
• 噬神经细胞现象
• 软化灶形成
• 灶状神经组织坏死、 液化
• 分布广泛,灰白交 界处常见
• 镂空筛网状,边界 清楚
• 胶质细胞增生
• 小胶质细胞形成小 胶质结节、格子细 胞
• 少突胶质细胞增生 • 星性胶质细胞增生
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神经元肿胀 变圆,核偏 位,核周尼 氏小体崩解 消失
Pathologic change
Histopathology of rabies, brain. Characteristic Negri bodies are present within a Purkinje cell of the cerebellum in this patient who died of rabies.
• 损伤后的修复反应
肥胖形星形胶 质细胞
核大,偏位,双核,核仁清晰
星形胶质细胞 的肥大和增生
胶质瘢痕形成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
神经元周围卫星现象
• 神经元胞体被5个以上的少突胶质细胞所围绕形成卫星样结构
噬神经元现象neuronophagia
• 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
脊髓灰质炎 poliomyelitis
• 特点
• 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少数累及脊髓前角 的运动神经元,引起肢体瘫痪,“小儿麻 痹症”
• 发病人群:1-6岁儿童多见 • 最易累及脊髓腰膨大,其次颈膨大,病变
越往上越轻
病因和发病机制
脊髓灰质炎病毒(粪便和鼻咽分泌物) 苍蝇
人体 消化道黏膜上皮、网状淋巴组织内繁殖
Negri bodies
临床病理联系
• 前驱症状:3-5天,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 吐
• 狂躁型狂犬病表现:70-80%,烦躁,侵袭 行为,喉痉挛(恐水症) 麻痹型狂犬病:20%,肢体麻痹,感觉异常
• 晚期:心肺功能紊乱
• Rabies viral antigens can be demonstrated in infected cells by means of 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神经系统疾病 nevous system disease
基础医学院 陈洪雷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感染疾病 病毒性感染疾病 海绵状脑病
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脑内转移性肿瘤







小小 孔脑
延 髓 池
蛛 蛛网膜 硬
网 颗粒 膜


下 被动 脉
腔 吸收 窦
脊 髓 神 经 根 受 压
角弓反张
脑脊液检查
• 脑脊液浑浊, 含大量脓细胞, 蛋白增多,糖 减少,可找到 病原体
结局及并发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痊愈
转为慢性
脑膜粘连,脑脊 液循环障碍
脑底脉管炎,管腔阻塞
脑积水 颅神经受损麻痹 脑缺血、梗死
循环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狂犬病毒:弹状病毒科,单链RNA病毒 • 传染源:狗,猫及其他动物 • 感染过程
病毒
骨骼肌
少量病毒
运动终板和 周围神经
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各 级中枢
病理变化
• 肉眼观:无明显病变 • 镜下观:脑炎改变
• 软脑膜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 噬神经现象 • 大脑,小脑和脑干:神经元细胞Negri小体出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形成 脑水肿 脑积水
具有与其它器官不同的病变特点
• 病变定位与功能障碍之间关系密切,如一侧大脑基底节的病变可引起对 侧肢体偏瘫,据此临床上可做出病变的定位诊断。
• 性质相同的病变发生在不同部位,其临床表现和后果迥然不同,如额叶 前皮质区的小梗死灶可无症状,但若发生在延髓则可导致严重的后果, 甚至危及生命。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
神经元及神经元基本病变
• 神经元形态 • 神经元基本病变
• 神经元急性坏死(红色神经元) •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 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和轴突反应 • 神经元胞质内包含体形成 • 细胞结构蛋白异常 • 软化灶形成
大脑锥体细胞
小胶质细胞
• 细胞呈梭形或不 规则形,突起细 长
• 源于血液中大单 核细胞,具有吞 噬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HE)
星形胶 质细胞
少突胶 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肿胀
星形胶质细胞 反应性胶质化
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周围卫星现象
小胶质细胞
噬神经元现象 吞噬后胞内形成脂滴,格子细胞
小胶质结节
反应性胶质化
• 颅内不同性质的病变常可导致相同的后果,如颅内出血,炎症及肿瘤均 可引起颅内压升高
• 除了一些共性的病变(如炎症、肿瘤、细胞损伤等)外,常见一些其它 器官所不具有的病变,如神经元变性,髓鞘脱失,胶质细胞增生等。
• 颅内无固有的淋巴组织,免疫活性细胞常来自血液循环。 • 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具有双重影响,如颅骨既有保护作用,但又是引起颅
核大而圆,核 仁明显;核周 胞浆有Nissl 小体
红色神经元和鬼影细胞 red neuron
• 急性缺血, 缺氧,感染
• 凝固性坏死 • 神经元核固
缩、胞体缩 小变形、胞 浆红染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simple neuronal atroph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