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体例(四)

合集下载

家谱的体例(二)

家谱的体例(二)

家谱的体例(⼆)家谱的体例(⼆)元代,家谱体例沿着欧苏谱例发展。

正如元⼈许有⼈所说:“宋欧阳公因采太史公史记表、郑⽞诗谱略,依其上下旁⾏,作为谱图,百世不易之法也”。

元⼈胡助也说:“昔欧阳公、苏⽼泉皆尝作族谱,后学之所师法,若苏⼦之⾔,尤感于⼈⼼,可不绎其意乎”?可见元⼈仍然是以欧苏谱例作为修谱的依据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前进,元⼈修谱并不墨守成规,⽽是在继承、借鉴的同时⼜有新的发展。

元⼈家谱体例的发展体现在下列两个⽅⾯:在谱法上,元⼈已不囿于欧苏⼩宗谱法的限制,出现了由亲及疏、由近及远、⼀体共载的现象;谱图也突破了五世⼀图的局限,出现了以⼤宗谱法作的⼤谱图。

前者可以浙江东阳《黄⽒族谱图》为例。

该谱图“不以亲疏为间⽽有所或遗者,恐诸房⼦孙不必⼈能有其图谱,⽽于所亲各致其详也。

精者思补其所未备,⽽⽆厌其伤于繁哉”?后者可以浙江黄岩《童⽒族谱》为例。

该谱“所作五世图者⼗有六,各⾃为⼩宗,则⾸作合族⼤图”,可见是⼩宗法与⼤宗法的综合。

在体例构成上,元代族谱已由欧苏谱例的五项内容增加为⼗⼀项,即在原来五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告⾝、家训、字辈谱、科举、传记、墓图、著述六项。

这些内容的记载,事实上已揭开了仿照正史体裁编纂族谱的序幕。

明代,家谱体例总的原则仍然是参照欧苏谱例。

但发展的成份更为突出。

这表现为三个⽅⾯:⼀是进⼀步突破欧苏谱例之局限。

明代,家谱不仅书五世之近亲,⽽且还书五世以外之远亲,由亲及疏,由近及远,⼀体共载,使谱成为百世之纲纪。

前⽂已述,欧苏谱例不书⽣⼥,不书继娶,不书妾,明代的谱例则扩⽽⼤之,不少明代家谱,不仅书⽣⼥,⽽且书⽣⼥出嫁之夫名与官爵;不仅书继娶、书妾,⽽且妻妾并书,如若妾之⼦长,必位于嫡⼦之前;不仅妻妾并书,⽽且书妻妾之外家,颇有魏晋婚姻集团综合家谱之遗风。

这样,就冲破了欧苏谱例的狭隘界限,更进⼀步地发展和扩⼤了欧苏谱例。

⼆是统谱的流⾏。

明代在扩展欧苏谱例的基础上编修的族谱,多半是⼤宗谱。

常见的族谱格式.doc

常见的族谱格式.doc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欧式苏式▲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

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

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欧苏混合式流水式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核心提示:中国家谱,于今人又什么价值?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存留至今的家谱疑信相渗、精华与糟粕同在现状来看,家谱对今人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家谱:“家乘”一词,最早出现于渔阳地区(今北京),是从《乘》衍生出来的。

春秋时期晋国的史书名为《乘》,因此后称史籍为“史乘”,“家乘”一词也因由而生。

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著有《宜州乙酉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日记性质的作品。

此后,有人撰写家谱时,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因中国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重视门第,有司选举时必鉴稽谱牒,所以古代的谱牒是封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重要工具。

本文所说的“家乘谱牒”,指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有关事迹的书或图表,即族谱或家谱、宗谱的概念,限定于姓氏族人源流、繁衍、迁徙、分布的范畴。

1.家谱的谱序、跋:《序》、《跋》是家谱前的定性括文,多为本族贤者、名人撰写,也有请外族名人贤达撰写的;昭、穆则为族中贤达,切磋琢磨,取得共识,定下来后,共同遵守。

《序》、《跋》大多谈古论今,内容丰富,文体流畅,呈现出原作者博闻强识、文采照人的特色。

宋朝的郑樵在所著之《通志》的《氏族序》一篇中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

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吏以掌之,乃用博古通今之儒士执撰谱事。

百官族姓之家状者,则上官,为考定翔实,藏于密阁,副在左户。

若秘书有滥,则纠之以官籍。

官籍不及,则稽之以私书,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不常尊,贱有等威者也。

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门阀,故其书散失而其学不传。

”显然,在隋、唐两朝时期,官方取仕重簿状,民间婚姻重门阀,所以谱学盛行,后来因为不重视这些了,好些人都把谱学看成可有可无之事。

许多家族名士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其族谱序、跋,多为自家名人所作。

也有例外者,如浦江义门的《氏谱图序》、《荥阳族系记》就分别为名人吴莱、柳贯所作。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四)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四)
(安徽 )绩 溪县 南关悼 叙堂 许 氏宗谱 》 的十 条家 训 ,实 际是 以上 五伦 的具 体化 。 《 ( 1 孝 父母 。古人 说 得好 , 为 百行之 源 。 不孝 父母 ,虽有别样 好 事 , . 孝 人 都是假 的。要做 孝 子 ,第一是 爱惜 父母 ,第二是 敬 重 父母 , 第三是 要 守 身 ,守 自己身体 , 时时存 善心 , 处行 善 事 , 处 扬名 以显 父母 , 才是 真 孝子 。 能感动 天地 , 这 孝 孝子 必
所 谓伦 理 , 一是 君 臣有 义 。 王要 仁 爱 百姓 , 做 仁 君 , 可 做 昏君 ;臣子要 尽 忠 君 要 不
报 国, 要做 忠臣, 不可做奸 臣, 即君明 臣忠。 二是父子有亲。 父亲要爱惜儿女媳妇 ,
必 须教 训 儿女 媳 妇 学好 ;儿女 媳 妇要 孝 顺 , 要 自己学好 , 父慈 子 孝。三是 夫妇 还 即
若无家训 ,则劝不知伦理 , 此风俗所以坏也 。 故家训必须粗言俗语 , 妇孺 皆知 ; 又必每
年春 分 、冬至 祭 祖 以后 宣讲 一次 , 有 关 风俗 非 浅 ,后世 子 孙慎 勿视 为 具 文 , 男女 皆 其 庶
知 向善 ,而 我 后克 昌矣 !”既 然家规 家 法 犹如 国之 法典 ,关 系 到风 俗 的好 坏 ,且每 年 祭
至 于 时 节祭 祀供 仪 ,须 熟而 有热 气,生 冷之 物鬼神 不得 而 享。
3 重师儒 。 . 师儒 所以明圣贤之道, 本不可不重 , 况一族子弟, 无论将来读书成
名 ,即农工 商 贾 , 亦须 稍 读 书本 , 略知 礼 义 。凡请 师 ,第一要 有品 行老成 之人 ,礼 貌必 须周 到 。在读 书人 ,受恩不 可 忘 ,无恩不 可 怨 , 可恃 才 学而傲 慢 乡党 , 可 不 不

【亲族修谱常识】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亲族修谱常识】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1.谱名。

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常见的族谱格式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

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

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转载】家谱范本

【转载】家谱范本

【转载】家谱范本2013-06-24 15:05:29|分类:国学|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老排长《家谱范本》X氏家谱目录第一章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

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X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2年。

【地点】XX省XX市XX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XXX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1.据2012年统计,XX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XXXX人,其中X氏总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XX.X%,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户,人口XX人。

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人,本支系合计有XXX人。

(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县XX迁徙到XX省XX 县XX庄(现XX市XX县XXX镇XX村)XX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XX代,现在是X世同堂。

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图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申明的目标是,一旦家谱遇到出格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究竟是部分散失照旧大部散失。

【X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

“现代家谱”的现代内容和体例

“现代家谱”的现代内容和体例

“现代家谱”的现代内容和体例“现代家谱”的现代内容和体例1、“现代家谱”的编纂原则是:(1)在接续老谱的基础上,增加和更新内容;(2)在没有老谱的情况下,按照“龙裔家谱”的内容和体例进行全新编纂。

2、“现代家谱”的内容和体例(1)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包玉刚),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

(2)谱序(序跋):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

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3) 宣言:此为选载章节,阐述了对现代家谱的理解。

(4)目录(5)编委:记录修谱的倡导人、主修人,提供资料的人等编委会人员名录,以凸显他们对家族贡献的历史功德。

(6)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7)谱论:谱论又称谱学论略、谱说,专门收录古代经典中有关家谱的论述及先贤有关谱论、谱说、谱议的篇章语录,主要是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阐释。

其中以欧阳修、苏洵等谱学名家和朱熹、程颐、曾巩、张载等理学名家的语录最为常见。

卽对现代家谱的策划、编纂思想的理解。

(8)脉源:姓氏源流、郡望堂号、历史名人等。

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9)字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10)人生得失、感悟、心路历程和励志感言等: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人生发展参考(11)世系纪、世传: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是寻根的主要依据。

(12)世家纪、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的主要人生经历和事迹。

包括其分支家庭的各种存在状况等。

(13)照片:此为“现代家谱”的特色之一,通过刊载家族中人物人生成长历程的照片,包括亲戚、朋友合影等,可以清晰、直观的了解到人物的音容相貌和时代历史感。

如何写家谱

如何写家谱

一、关于“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

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

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二、历史上家谱的内容明以前家谱所见极少,无以考察。

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

"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

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

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

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

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

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

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㈠谱序。

「湖南省永州萧氏12第一篇第五章第一节族谱概述164」

「湖南省永州萧氏12第一篇第五章第一节族谱概述164」

第五章族谱概述族谱。

又称家谱家传、氏谱、宗谱、族谱等,是记录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简册。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各有几个儿子,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父、祖、曾祖、高祖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再从兄弟、三四从兄弟等,就是通过族谱把它记载下来。

它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又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谱有官撰和私家撰两种组成形式。

第一节官方族谱商朝以前大概还没有较为完整的萧氏谱牒,到周朝才开始兴起。

据《周礼·春宫》等典籍记载,周朝为了维护世袭宗法制度,周代朝廷中已设有专门掌握谱牒的官员,即少史或小史以及太史、内史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史官修谱制度。

各诸侯国则由工、史等宫来管理宗族世系。

《周礼》、《礼记》记述,当时谱牒的内容,主要是记录族众的忌(那一天死的)讳(名字)、族众生子(某年、某月、某日、谁之子),诸侯、卿大夫有谥者,要记其谥有谥的族众。

其谱牒的形式,主要是一种表格,父辈名讳居一格,子辈名讳居一格,子子孙孙按辈份各居一格。

在各人的名讳下注明生、卒年月日及配偶、谥号等。

把一个家族从始祖到现状的所有血缘关系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秦汉时期,朝廷设立宗正之官,编撰皇家谱牒。

范晔《后汉书》志二十六载其职责是:“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名籍”、“岁一治诸王世谱,差序秩第”。

当时已撰有《帝王诸侯世谱》三十卷等。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中有“世家第二十三萧相国”。

《汉书》中有“萧望之传”。

《世本》记录黄帝至春秋历代帝王公侯卿大夫的姓氏起源、世系源流、迁居本末、生前创制、死后名号以及其他事迹,凡15篇。

体现了谱牒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继世传统的功用。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朝廷专门常设机构图谱局主持撰修工作,置郎和全史等官来执掌。

族谱从内容到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

当时的谱谍把天下所有士族的姓氏、郡望都列进去,每姓氏族又都详列其成员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实用20篇)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实用20篇)

家谱序言标准范文(实用20篇)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

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

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

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

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

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

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

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

实为吾族之遗憾。

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缘径。

谱例又称凡例,是用条文形式来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继续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是先贤名儒阐述修谱方法及重要意义的谱说要点集锦,对修谱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谱乃一家之史。

我X氏家谱是系统记述我X氏血缘世系族人及其有关情况的历史图籍。

X姓即是我族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标识符号。

我X氏家谱的基本内容有谱序、姓的起源、氏族世系图表、字辈谱、氏族文化(艺文、宗规、字据、服制、习俗与禁忌)、名人传记图说和后记等部分。

X 氏祖训有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

望我后裔秉承遗训敬重修谱事宜,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约定每15年周期续谱一次,不得中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我X氏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整体状况务求十分清晰地记载到家谱中。

记载时须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简明扼要的记载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要点,记载各个支系家族子孙的世系传承状况。

家谱的体例(四)

家谱的体例(四)

家谱的体例(四)家谱的体例(四)一般家谱中世系的记载多遵循欧苏谱例,以五世为一表,按辈分先后排列。

大族的家谱由于枝繁叶茂,为清晰起见,还要依祖先的房派或居住地分别列表,或分别远世、近世立表。

有的家族世系的图录分别记载,图中只有谱名,履历另记;有的家谱则合二为一,在世系图上附记履历;也有的家谱较为简单,只有图而无录。

通过世系,从第一世始祖开始,按辈分次序排列,家族成员的代系、血缘关系、繁衍情况等均可一目了然。

世系中攀附、造伪的现象在家谱中是较为常见的,主要出现在早期祖先的世系之中,大概分二种情况:一是冒认历史名人为祖先。

这种情况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始祖大多推至古代的帝王或古代的圣贤,如李姓多奉李耳为始祖、林姓上溯至比干、洪姓则自认为共工之后、钱姓则奉黄帝为始祖,至于萧姓奉萧何、张姓奉张良、袁姓奉袁绍为始祖之类的情况则更常见,即使是历史上以谨严求实闻名的谱学大师欧阳修和苏洵也未能免俗,欧阳修在家谱中将大禹、越王勾践都列为远祖,而苏洵则将颛顼、祝融都纳入先人的行列。

实际上,名人始祖有些确实于史有据,有些则相当牵强。

乾隆年间,江西巡抚辅德审查江西境内家谱,发现其中始祖属荒诞不经者共有1016部,有的甚至奉盘古、雷震子等神话人物为始祖。

另一方面是将前代的同姓名人一网打尽,都纳入本家族的世系之中,如贵州《清河张氏宗谱》中,张良、张飞、张九龄、张载等历代名人都被纳入世系之中,明显与历史事实不符。

另一种情况则是假造前期祖先的官职,往往是早期世系中将相云集,而近世的世系则多为普通百姓。

如此之多的簪笏蝉联的体面先祖,常令后人也感到难以相信。

10、传记传记又称谱传、家传、世传、内传、外传、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祠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

教你修家谱之家谱的完整体例

教你修家谱之家谱的完整体例

教你修家谱之家谱的完整体例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

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以及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

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王鹤鸣中国家谱发展到明清时代,已趋成熟、完善,体例完整,内容丰富,尽管收载内容有多寡,编纂形式有不同,但一部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体例内容。

一、谱名当我们捧起一部家谱时,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封面上的谱名:家谱、宗谱、族谱、房谱、世谱、支谱、谱系、谱传、渊源、统谱、通谱、谱牒、玉牒、家乘、会谱、合谱、主谱、坟谱、祠谱、联宗谱、世系图、族系、世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其中最常见的是家谱、宗谱和族谱。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

如《皖桐高岭汪氏宗谱》,清光绪三十一年汪钝侯总纂,表明是安徽省桐城县高岭这个地方汪姓的宗谱。

《萧山史村曹氏宗谱》,清光绪六年曹瀚等纂修,表明是浙江萧山史村这个地方曹姓的宗谱。

有的家谱虽表明谱籍里居,但仅系村镇,如《章镇张氏宗谱》,光绪十一年张祖良等纂修,什么地方的章镇呢?经翻阅此谱,才确定是浙江上虞的章镇。

还有的家谱,仅有姓氏,如《夏氏宗谱》、《张氏家乘》等,这给检索查阅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编纂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时,对凡是没有谱籍或谱籍不明晰的家谱,均一一查明,标出一个完整的谱名。

如《夏氏宗谱》,光绪六年夏鹤溪等纂修,标为《(江苏丹阳)夏氏宗谱》;《张氏家乘》,民国5年张元善纂修,标为《(浙江平湖)张氏家乘》等。

有了明确的谱籍,便于检索和查阅。

中国家谱有些家谱将本家族历史上所属堂号、郡望标在谱名里。

如《(江苏苏州)三槐堂王氏续修家乘》(乾隆年间,王巨源等纂修)、《(江西萍乡)雅积堂黄氏三修族谱》(民国12年,黄序鹓纂修)、《(福建上杭)清河郡张氏宗谱》(光绪三十四年)、《(浙江仙居)乐安珍水堂朱氏宗谱》(光绪十二年)等。

三槐堂、清河郡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堂号、郡望,将其标在谱名上,除表明本家族的归属外,也带有炫耀的味道。

还有些家谱将先祖的名、行也标在谱名里。

如《(湖南)武冈廖氏德行公裔四修合谱》(民国32年,廖鸿翥纂修),该谱始祖发祥,明初携子德行、德文、德贞、德据自江西泰和迁来武冈,后德文、德贞、德据支系先后迁移他处,德行支仍居武冈,是谱即德行支谱。

常用家谱模版

常用家谱模版

常用家谱模版家谱是一种记录家族族谱和家族成员关系的重要文献资料,它记录了家庭的族源、血缘关系、辈分以及家族成员的重要信息。

家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家族的精神寄托和历史记载,对于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家风家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便于对家族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常用家谱模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家谱模版,供读者参考。

一、五世通系谱五世通系谱是最常见的一种家谱模版,它依次列出家族五世以上的祖先和后代,包括姓名、字号、生卒年、官职、婚姻等信息。

下面是一个示例:1. 甲丙乙,字丙乙,生于清乾隆二十年,卒于嘉庆十三年,官职:丙乙官职;妻:甲丙乙,字丙乙,嫁于XXXXXXXX;子女:乙甲丙、乙丙,字丙乙,生卒年、官职等信息;2. 乙丙甲,字甲丙,生于嘉庆二十五年,卒于XXXXXXXX;妻:乙丙甲,字甲丙,嫁于XXXXXXXX;子女:甲乙丙、丙乙甲,字甲丙,生卒年、官职等信息;二、世系图谱世系图谱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家族的血统关系,使人一目了然。

如下图所示:(插入世系图谱图片)三、彩色家族年表彩色家族年表以时间为线索,整理家族重要事件和成员信息,列出重要年份,并对家族活动进行详细描述。

示例如下:公元XXXX年:祖先甲乙出生,取字丙乙;公元XXXX年:祖先甲乙中举,官拜XXXX;公元XXXX年:祖先乙丙出生,取字甲丙;公元XXXX年:祖先乙丙娶妻,妻名甲丙;公元XXXX年:祖先乙丙生子乙甲丙;...四、家族人物传记家族人物传记以家族成员为中心,逐一介绍家族中的杰出人物,包括姓名、生卒年、主要事迹等。

传记应用精彩的语言描述人物的成长经历和贡献,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家族历史和家族文化。

(以下是家族人物传记的内容举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甲乙丙(生卒年):甲乙丙,字丙乙,出生于XXXX年,自幼聪慧好学。

乙丙甲在唐代官吏选拔中脱颖而出,历任XXXX,对于XXXX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家族中的骄傲,为家族争光,通过他的努力和奉献,使得家族赢得了声誉和地位。

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

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

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家谱是记录家族成员世系关系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传承家族文化和家族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在编写家谱时,合理的格式排版能够提高其整体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以下是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的介绍。

1. 封面家谱的封面应当简洁明了。

中心位置应填写家谱的名称,字体宜选用正楷或宋体,大小适中。

封面背景可以自行设计,辅以家族特定的纹样或者家族头衔等图案,以突出家族的特色。

2. 目录在家谱的前言或前言的后面,应该有目录以方便读者查找相关内容。

目录可以按照谱系来分类,并在每个谱系项下列出相应的姓名和页码,以便快速定位。

3. 前言在家谱的编写之前,一般会有一篇前言,用于介绍家谱的编撰目的、家族历史、家族特色等内容。

前言应简短明了,使读者在一开始就能够对家谱有个初步的了解。

4. 谱系图家谱的核心部分是谱系图,用来记录家族的世系关系。

谱系图的绘制应清晰规范,图中的字体应统一、易读,线条应直线、粗细一致。

谱系图的布局可以采用横竖结合的方式,上面记载繁衍的先辈,下面则记录一代代子孙的情况。

5. 详细信息除了谱系图之外,家谱中还应该有详细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字辈、辈分、籍贯、生卒年月、婚育情况等。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职业或成就的人物,还可以添加其他相关介绍性内容。

6. 补充内容在家谱的末尾,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与家族有关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内容,以增加家谱的深度和丰富度。

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按照年代顺序进行分类,或者按照主题进行阐述。

7. 参考资料在家谱的末尾,应列出参考资料的清单。

这些参考资料可以是古籍、家族文献、采访记录等,用于支持家谱编撰中所涉及到的事实和信息来源。

8. 附录在家谱的最后,可以加上一些附录。

例如家族成员的合影、家族纪念活动的照片或者合约等。

这些附录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家谱的内容,而且也可以增添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感。

总结一般家谱的撰写格式应当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内容排版合理。

封面简洁明了,目录便于查找,谱系图清晰规范,个人信息详细完备,参考资料齐备,附录丰富多样。

家谱知识5家谱的体例

家谱知识5家谱的体例

家谱知识5家谱的体例尽管中国家谱是“人自为书,家自为说”,但它还是有体例可循的。

所谓家谱体例,简而言之,就是家谱的编写格式;具体地说,就是指谱书表现自身内容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著作的体制形式,主要包括体裁、格局结构和文字表现形式等。

家谱的体例和内容有密切联系,从而又与编纂宗旨、指导思想、谱书特点等有密切关系,受其制约。

家谱体例是家谱有机整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家谱基本面貌、体现家谱风格特征的体制形式。

一、家谱体例的演变家谱的体例,是家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完善起来的。

先秦时期,中国家谱处于始创阶段,其时家谱的体例都非常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单地叙述宗族人名,交待人物的世系关系。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曾经指出,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

如我们多次提到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就是典型之例。

该家谱共十三行,每行一句,行间无直线。

这份家谱的体例特征是按父子、兄弟先后排列儿氏家族的十一代十四个人名。

商代甲骨家谱体例如此,周代的谱牒著作《世本》的体例也大体如此。

例如《世本》记载周先公世系的体例是这样的:后稷生不窑为昭,不窑生鞠陶为穆,鞠陶生公刘为昭,公刘生庆节为穆……这与儿氏家谱的体例结构基本一样,只是在叙述方式上,将儿氏家谱以父子、兄弟为次序换成以昭穆为次序。

汉代,中国家谱进入发展时期,家谱的体例也有新的发展。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记事范围有所扩大。

汉代家谱不仅记世谥(即人名),而且记得姓的起源,不仅记字号,而且有官位者还记其官位,这样就打破了先秦家谱“独记世谥”的局限而有新的发展。

第二,在表现形式上,汉代家谱邑有三种形式。

据陈直先生研究,这三种形式分别是:一为横格制,分代分格顺序写;二为以姓为单位,先叙得姓的起源,再叙世系及官位,三为一贯连叙。

这种家谱体例,比先秦家谱体例完整得多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体例又有新的发展。

家谱凡例范文精选

家谱凡例范文精选

家谱凡例范文精选
《[家族名称]家谱凡例》
一、编修宗旨
本家谱旨在记录[家族姓氏]家族的世系源流、家族历史、重要人物和事迹,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家族精神。

二、编修原则
1. 客观性: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记录家族历史和人物事迹,不夸大、不隐瞒。

2. 完整性:尽量全面、系统地收录家族成员信息,确保世系完整、无遗漏。

3. 准确性:对资料进行认真核实、考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三、体例结构
1. 采用编年体与纪传体相结合的体例,按世系顺序编排。

2. 设卷首、正文、附录等部分,正文包括谱序、世系图、人物传、家训家规等内容。

四、人物记载
1. 收录对象为本家族直系血亲及旁系血亲。

2. 记载内容包括姓名、生卒年月、婚姻状况、职业、主要事迹等。

五、资料来源
1. 以家族现存的旧谱、碑刻、文献资料为主要依据。

2. 广泛征集族人提供的资料和口述历史。

六、续修规定
1. 家谱定期续修,一般每[具体年限]年进行一次。

2. 新出生族人及时入谱,去世族人在下次续修时载入。

七、版权声明
本家谱版权归[家族名称]家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出版。

家谱的编写体例

家谱的编写体例

家谱的编写体例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由于家谱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历史文献,因此它有着自己的格式和表述方式。

一、选择适合的格式在族谱家谱编修过程中,选择用什么样的格式来,一般参考历史上这四种常见的家谱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家谱欧式家谱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欧阳氏谱图序》中创立的。

欧式家谱的特点是,世代分录,由右向左横行,用起来很方便。

家谱应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依次类推,至现存者为止;先人小传叙源主要包括名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内容。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方面。

欧式家谱把整个家族的同一世系(同辈)的人依次排列,一直到底,再排列下一世系。

这样表述方式优点是:横向查阅某人的同辈都有哪些人十分方便,从头到尾一目了然。

缺点是:纵向查阅某个家族历代先祖和近支就很难了。

如《阎家店全氏族谱》共4683人跨17世。

人口最多的十一世349人,十二世599人,十三世783人,十四世771人。

如果有一个十五世的族人想查找一下他的父辈至高祖父辈的基本情况和五服内的亲门近支,就得在十四世、十三世、十二世、十一世共2502人中间仔细查阅,不亚于大海捞针。

苏式家谱苏式家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在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时创立的。

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一方面强调从纵,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推崇大宗之法。

总的来说,他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进则尊近而旺远,较欧阳氏更为严格。

苏式族谱的特点是:五世一表,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全部用竖线串联,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主要是强调世系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谱的体例(四)家谱的体例(四)一般家谱中世系的记载多遵循欧苏谱例,以五世为一表,按辈分先后排列。

大族的家谱由于枝繁叶茂,为清晰起见,还要依祖先的房派或居住地分别列表,或分别远世、近世立表。

有的家族世系的图录分别记载,图中只有谱名,履历另记;有的家谱则合二为一,在世系图上附记履历;也有的家谱较为简单,只有图而无录。

通过世系,从第一世始祖开始,按辈分次序排列,家族成员的代系、血缘关系、繁衍情况等均可一目了然。

如从《韶山毛氏族谱》的世系记载中即可清楚地看出,毛太华的长子毛清一生二子:毛有恭、毛有信。

毛有恭生子毛震、毛瓒等。

毛震一支称为震房,为长屋,下分竹溪、彬溪、介溪三支。

毛泽东即属竹溪支下,是毛氏第20代传人。

世系中攀附、造伪的现象在家谱中是较为常见的,主要出现在早期祖先的世系之中,大概分二种情况:一是冒认历史名人为祖先。

这种情况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始祖大多推至古代的帝王或古代的圣贤,如李姓多奉李耳为始祖、林姓上溯至比干、洪姓则自认为共工之后、钱姓则奉黄帝为始祖,至于萧姓奉萧何、张姓奉张良、袁姓奉袁绍为始祖之类的情况则更常见,即使是历史上以谨严求实闻名的谱学大师欧阳修和苏洵也未能免俗,欧阳修在家谱中将大禹、越王勾践都列为远祖,而苏洵则将颛顼、祝融都纳入先人的行列。

实际上,名人始祖有些确实于史有据,有些则相当牵强。

乾隆年间,江西巡抚辅德审查江西境内家谱,发现其中始祖属荒诞不经者共有1016部,有的甚至奉盘古、雷震子等神话人物为始祖。

另一方面是将前代的同姓名人一网打尽,都纳入本家族的世系之中,如贵州《清河张氏宗谱》中,张良、张飞、张九龄、张载等历代名人都被纳入世系之中,明显与历史事实不符。

另一种情况则是假造前期祖先的官职,往往是早期世系中将相云集,而近世的世系则多为普通百姓。

如此之多的簪笏蝉联的体面先祖,常令后人也感到难以相信。

10、传记传记又称谱传、家传、世传、内传、外传、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祠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

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与每个家族男性成员均有的世系录不同,传记只有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或丰功伟业者才能人传,且无论男女,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之类。

家谱中的传记,有的是辑录正史、方志、文集中的列传,也有的是记载家族成员言行的一般传记文,如墓志铭、祭文、行状、寿序等。

有的家谱中还将传记按事迹分类,如宗德、闺仪、德行、宣淑、忠义、节孝等。

明清两代的家谱中,传记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些家谱中的传记数量相当大,甚至达数百人之多,规模可与正史一较高下。

由于家谱中的传记遵循“书善不书恶”的原则,因此传记内容基本上都是一片颂赞之声,甚至有不少阿谀不实之辞。

不过,由于家谱中的许多传记为其他史料所不载,也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

11、仕宦录仕宦录又称宦绩考、缙绅录等,内容是记载历代家族成员中官宦名人的事迹,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主要侧重于传主的功勋业绩和学术见解等方面,与传记不尽相同。

有些世家望族的家谱中还列有“荐辟录”、“科第录”,专门记载有功名的家族成员。

12、族规家训族规家训在家谱中名称各异,如家约、家戒、家法、家规、家议、家典、家范、家训、宗禁、祖训、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诫谕等,是各家族制定的约束和教化族人的规章制度和希望、要求。

大约可分为两类,一是强制性的法规,一是诱导性的说教,内容几乎涉及家族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财产继承、婚姻、职业、买卖租赁、祭祖祀宗、忠君孝亲、家庭教育、日常生活,甚至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等内容,应有尽有。

如被宋真宗赞誉为“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炊四百年天下无双”的江州义门陈氏的家法中,仅关于吃饭问题的家规就有六条之多,从烧饭到吃饭、从日常吃饭到节日会餐都有详细的具体规定,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些族规、宗约中,对不服从者设置了制裁规定。

宋代王标的《燕翼贻谋录》卷五中记载有裘承询的一族族长用代代相传的竹萆鞭挞犯错者,说明家谱中很久以前就有对犯错族人进行制裁的规定。

作为宗族的制裁办法,对于轻者,从训诫到罚跪、罚钱、赔偿、停胙、停米、不准人祠、锁祠等,一旦过失严重,就要除谱、黜族,最终发展到处死。

安徽桐城地区的宗谱中尤为醒目的是在宗族中有死刑规定。

《安徽省合肥风俗记》(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五)里也有族人在宗祠召集会议进行处分,作为处罚方式,或课以金钱酒席,或用杖责打,重者要被绞死。

其他地方的宗谱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记载。

对于宗族族人的制裁中,也有“送官惩究”、“禀请律究”的,甚至也有“禀官处死”的情况。

但是民国初期,对这种同族裁判,国家设立了种种制约。

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大理院判例,对作奸犯科,不容许私人处罚,只是对于那些玷辱祖宗名誉的,准许削谱除名。

家训、家范也叫宗训、祖训、遗训、家教、家戒等,可以说表现了作为族人人品形成的规范。

家训、家范中,被称为某公家训或某公遗训的不少,由此可见有不少是根据个人意志制定的。

另外,家规、宗约中,根据宗族的共同协议决定的也很多。

家训、家范中,对族人教育的色彩很浓;而家规、宗约中,法制的色彩很强。

有关家训、家范的制定,以著名的《颜氏家训》、《柳氏家训》、《告诸子书》、《劝亲睦》、《司马氏书仪》、《家训笔录》、《袁氏世古代私塾范》、《郑氏规范》等为主,并都参考了当时流传的家训类家谱。

其中也有根据陈弘谋的《五种遗规》和司马光的《居家杂仪》等照原样采用。

如《吴门袁氏家谱》把同姓的《袁氏世范》附加收集在一册里;《江都卞氏族谱》的规范录也大部分辑录了异姓现成家训。

所以各家训、家范中类似的很多。

《萧山渔临华氏宗谱》、《缪氏宗谱》、《余杭吴氏宗谱》记载了同样的“遗训”,就是最好的实例。

图片说明:台北胡适纪念馆中展出的《胡氏家训》13、排行排行又称班行、班次、班派、宗派、派语、字辈等,是用以记载家族成员辈行、世次的排行字语。

一般情况下,同一辈分的家族成员都用事先统一规定的某个字或偏旁起头,再与其他字结合而成名字,不同辈分用不同的字或偏旁,世代相传,以示不同辈分间的区别。

这样,同一家族的成员即便遭遇社会大动荡、家族大迁移等重大变故,依靠排行这一线索,日后无论散处何方,相遇时只要查对名字,就可以知道是否同宗,可以重新认宗归根。

而且,通过排行,可以知道相互之间的辈分关系,互相称呼也不会出现失礼的情况,因为,随着家族繁衍,长幼关系并不是可以简单地以年龄为标识的,民间所谓“白胡子孙子摇篮爷”的说法,正是这种情况的客观反映,排行作为一种身份的标识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

排行一般由祖先确定,或请名人拟定,有的家族由于地位特殊,排行由皇帝御赐,如曲阜孔府的排行,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先后御赐,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排行十字是:“希、伯、色、彦、承、宏、闻、贞、尚、胤”(后避雍正讳,改“胤”为“衍”)。

排行的字语一般都有寓意,多用表示宗族繁荣昌盛或提倡正统伦理道德的联句。

如《湖南岳阳至德堂吴氏族谱》的排行为:“祥肇起文新世泽,先勋自古迄腾芳,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宠光。

”而晚清著名的洋务派人物张之洞为子孙定下的排行则为一首五言绝句:“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

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

”这既是子孙的排行,也是张之洞对后代的期望与要求。

湖南《韶山毛氏族谱》的字辈谱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

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毛泽东为“泽”字辈,其父毛贻昌为“贻”字辈,其祖父毛恩谱为“恩”字辈。

毛泽东的儿子毛远仁、毛远义、毛远智则为“远”字辈,而人们熟悉的岸英、岸青、岸龙(立),则是他们的字。

又如浙江奉化《武岭蒋氏宗谱》的“行第歌”中有:“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

秀明启贤达,弈世庆吉昌。

”蒋介石的谱名为蒋周泰,即为“周”字辈,其父蒋肇聪即为“肇”字辈,其祖父蒋斯千即为“斯”字辈,其子蒋经国、蒋纬国为“国”字辈,其孙蒋孝文、蒋孝武、蒋孝勇等即为“孝”字辈,都是与家谱规定的排行相符合的。

图片说明:蒋介石《為武嶺蔣氏宗譜手書先系考序》随着时代的变迁,排行字词也会出现一些与时局变化相适应的内容,如抗战胜利后,立宪呼声日益高涨,期间就曾出现了“实行宪法,民心咸悦,安休富强,永保华国”的排行字词,极富时代特色。

14、祠堂祠堂也称为宗祠、宗庙、家祠、家庙等。

所记录的“祠堂记”被叫做宗祠记、家庙记等,分祠的情况下,称之为分祠志等。

祠堂除了一族聚集进行祭祀外,祭祀结束后的聚餐、族中会议、宣讲六谕、圣谕、解决宗族内部的纷争,或处罚扰乱宗规的族人,以及举行文会、购人图书进行阅读、教育子弟、处理宗族事务、编辑印刷宗谱、接待客人等活动也多在宗祠中进行。

总之,祠堂是宗族活动的基地。

那么祠堂的创建和重建,对该宗族的发展和维护宗族体系就成为有计划的事项。

祠堂记又称家庙记、宗祠记等,主要反映祠堂建立的过程,祠规,主要反映祠堂的各种制度,如神位、配享、祭仪等,也有对族人的要求,有时与族规有类似之处。

祠产,主要记载宗族的共有经济财产,如祭田、义庄、义田、义塾、房屋等,有时还辑录有关的文书和契约。

有些家族集体产业数量较多,为便于记录管理,专门设立记载族产的家谱分册,以加强对祠产的管理力度。

祠堂记很多带有祠堂图,祠堂图主要反映家谱的编修、印刷与保存祠堂建筑样式。

“祠规”是以祭祀为主、以祠堂为中心有关宗族管理的规程,也叫宗祠条约、祠堂条约、祠堂禁例、祭祀规条等。

从广东省的宗谱来看,有不少是作为汇总祠堂记事的祠宇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