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实验指导书
实习报告食品行业的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
![实习报告食品行业的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84d3d4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5.png)
实习报告食品行业的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实习报告:食品行业的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食品行业对产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食品行业的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工作,了解食品行业相关法规与标准,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习内容1. 了解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在实习的初期,我参观了食品检验实验室,并接受了专门的培训。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实践操作,我对食品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包括对食品样品采集、样品处理、理化分析、微生物检验等方面的学习。
2. 参与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工作。
我与老师和同事一起,按照规范的程序采集食品样品,并对其进行标识和记录。
在样品处理阶段,我学会了使用各种设备和试剂,如搅拌器、天平、PH计等,对样品进行配制和处理,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学习并掌握常见的食品分析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食品分析技术,包括挥发性物质检测、残留农药检测、重金属检测、营养成分分析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练运用仪器设备,进行样品的制备、测定和数据分析。
4. 参与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工作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食品卫生抽检和问题产品的处理工作。
通过与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合作,我了解了食品卫生监督的流程和标准,并学会了正确处理问题产品的方法,以保障食品安全。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对食品行业的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与老师和同事的合作中,我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以及相互合作的必要性。
同时,这次实习也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四、实习总结与展望本次实习让我深入了解了食品行业的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工作,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
但在接下来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仍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食品出厂检验指导书及检验报告
![食品出厂检验指导书及检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8b08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e.png)
食品出厂检验指导书及检验报告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食品出厂检验指导书及检验报告。
该检验指导书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其目的是确保生产的食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保证其品质和安全性。
检验项目以下是常见的食品出厂检验项目:1. 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外观特征的检查。
2. 感官评估:通过尝试和嗅闻来评估食品的口感和气味。
3. 包装检验:检查食品包装的完整性和卫生情况。
4. 标签合规性检验:检查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是否准确、完整且符合相关法规。
5. 化学分析:对食品中的成分、添加剂和污染物进行检测。
6. 微生物检验: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7. 营养分析: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8. 保质期评估:评估食品的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检验方法食品出厂检验应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和检验项目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1. 目测检查:使用肉眼进行外观检查,例如颜色、形状和纹理等。
2. 实验室分析:使用仪器和设备对食品进行化学、微生物和营养等方面的定量分析。
3. 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设备对食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4. 有机化学分析:使用精密仪器对食品中的有机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统计学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以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检验报告食品出厂检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 企业信息:列出食品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2. 检验项目:描述进行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3. 检验结果:对每个检验项目的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并与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
4. 结论:评估食品符合与否,并提供建议措施(如不符合要求)或认可(如符合要求)。
5. 签字和日期:检验报告需要由检验员签字,并注明日期。
注意事项在进行食品出厂检验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 确保检验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不要将食品样品与其他物质或样品混淆。
3. 遵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规定。
4. 准确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确保报告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设计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be84e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e.png)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食品质量的能力及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饮食意识,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食品质量管控人才。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掌握食品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熟悉食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见的食品检测设备。
2. 教学大纲第一章食品质量检验基础•食品质量的定义和标准•食品质量检验的基本原理•食品质量检验的常用方法第二章食品质量检验的设备和试剂•常用检测仪器及其特点•常用试剂及其用途•检验设备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三章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概念和标准•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方法•食品健康标签的识别方法第四章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奶制品的质量检验实验•调味品的质量检验实验•饮料的质量检验实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实验•食品污染物检测实验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主要介绍食品质量检验的基础概念及方法;•实验操作:学生应学会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进行食品质量检验的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学生可以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 教学评价•实验报告:学生需要编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结果及分析;•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论基础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验操作及报告等形式。
5. 教学环节使用教学多媒体演示、课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个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及操作能力。
6. 教学资源•食品安全法规标准;•食品质量检验设备;•食品质量检验试剂;•食品质量检验实验指导书。
7. 参考文献•《食品安全法》•《食品质量检验与检疫》•《食品安全与营养》•《现代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8. 总结本门课程是针对食品质量控制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主要强调食品质量检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课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超级全面的实验室检测作业指导书适合在实验室工作的你
![超级全面的实验室检测作业指导书适合在实验室工作的你](https://img.taocdn.com/s3/m/396fc4ff964bcf84b8d57b0c.png)
超级全面的实验室检测作业指导书,适合在实验室工作的你!01感官检验各种产品的感官检验基本包含组织状态、色泽、气味、滋味是否正常,有无异物,液体样品有无分层及浑浊现象,粉状样品有无水湿、结块,有无霉变、腐败变质等现象。
在感官检验时同时要检验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等。
02理化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化学试剂化学试剂根据用途分为:一般试剂、基础试剂、高纯试剂、色谱试剂、生化试剂、光谱纯试剂和指示剂等。
一般用于食品检验的有一般试剂、基础试剂、高纯试剂和专用试剂。
基础试剂:可用作基准物质的试剂叫做基准试剂,也可称为标准试剂。
基础准试剂可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用来校正或标定其他化学试剂。
如在配置标准溶液时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用的基准物。
化学试剂的储存:(1)化学试剂大多数都具有毒性及危害性,要加强管理。
(2)隔离存放:易燃类、剧毒类、强腐蚀性类、低温贮存的等分类放置;要求化验人员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3)一般存放于通风、阴凉、温度低于30℃的药品柜中。
有些药品遇光容易分解,避光保存。
固体、液体、酸、碱分别放置。
(二)仪器和器皿(1)检验所用的仪器应处于正常状态,要符合精度要求;同时高级的精密仪器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不可在未弄清使用方法前动用仪器。
(2)仪器因经常使用,检测性能会逐渐降低,所以测试仪器要定期检定和校准。
(3)一般的玻璃器皿采用一次计量。
可以是送到法定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也可以送一套到法定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然后用这套计量好的容器对本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容器进行自校准。
玻璃仪器的计量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校正,并不是所有的仪器都要送检,但作为判定数据使用的器皿一定要计量。
(三)溶液的配制1.标准溶液的配制配制标准溶液用水,应符合GB/T 6682-2008的要求。
所用试剂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
标定所用的基准试剂应为容量分析工作中使用的基准试剂。
所用分析天平及砝码应定期检定。
食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食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61c6f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5.png)
食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1. 背景食品产品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指导书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检验操作的指导,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 检验前准备在进行食品产品检验前,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 检验设备的校准和保养- 检验样品的准备和标识- 相关文件和记录的准备3. 检验流程食品产品检验的基本流程如下:1. 样品接收和登记2. 样品标识和记录3. 检验项目选择和准备4. 检验操作执行5. 结果录入和分析6. 报告编写和归档4. 检验操作指导根据不同的食品产品和检验项目,操作指导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检验操作指导:- 样品准备:确保样品的清洁、完整和代表性- 设备操作: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检测方法:根据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遵循操作规程-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检测结果和观察到的异常情况- 结果分析:根据标准要求和公司的要求进行结果分析和判断5. 质量控制在食品产品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 样品平行检测:使用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检测,评估分析的稳定性- 样品加标法:向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参比物检测:使用已知浓度的参比物进行检测,校正和验证分析结果6. 安全和环保要求在进行食品产品检验时,注意以下安全和环保要求:-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和口罩- 定期维护和清洁检验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准确性- 合理使用和储存检验试剂和标准物质,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7. 食品产品检验注意事项在进行食品产品检验时,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 注意操作规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警示信息- 及时处理检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 详细记录检验操作和结果,确保可追溯性和可复审性8. 参考资料以上是食品产品检验作业的一些指导,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咨询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或专业人士。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4e0fd0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8.png)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的重要性 (4)1.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的基本概念 (4)第2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5)2.1 风险评估方法 (5)2.1.1 定性评估方法 (5)2.1.2 定量评估方法 (5)2.2 风险评估程序 (5)2.3 食品中危害识别 (6)2.4 暴露评估与风险量化 (6)2.4.1 暴露评估 (6)2.4.2 风险量化 (6)第3章食品安全监测 (6)3.1 监测目的与任务 (6)3.1.1 监测目的 (6)3.1.2 监测任务 (6)3.2 监测计划制定 (7)3.2.1 制定原则 (7)3.2.2 监测内容 (7)3.3 监测方法与手段 (7)3.3.1 监测方法 (7)3.3.2 监测手段 (8)3.4 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8)3.4.1 数据收集 (8)3.4.2 数据分析 (8)第4章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8)4.1 风险控制策略 (8)4.1.1 风险消除 (8)4.1.2 风险降低 (8)4.1.3 风险转移 (8)4.1.4 风险容忍 (9)4.2 预防性控制措施 (9)4.2.1 原料管理 (9)4.2.2 生产过程控制 (9)4.2.3 员工培训与管理 (9)4.2.4 设施设备维护 (9)4.2.5 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 (9)4.3 应急处理与风险管理 (9)4.3.1 应急预案 (9)4.3.2 应急演练 (9)4.3.3 信息报告与披露 (9)4.3.5 风险评估与监控 (10)第5章食品生产环节风险评估与监测 (10)5.1 食品生产环节风险识别 (10)5.1.1 原材料风险识别 (10)5.1.2 加工过程风险识别 (10)5.1.3 设备与设施风险识别 (10)5.1.4 人员与管理风险识别 (10)5.2 食品生产环节风险控制 (10)5.2.1 原材料风险控制 (10)5.2.2 加工过程风险控制 (10)5.2.3 设备与设施风险控制 (10)5.2.4 人员与管理风险控制 (10)5.3 食品生产环节监测要点 (11)5.3.1 原材料监测 (11)5.3.2 加工过程监测 (11)5.3.3 设备与设施监测 (11)5.3.4 人员与管理监测 (11)5.3.5 成品监测 (11)第6章食品流通环节风险评估与监测 (11)6.1 食品流通环节风险识别 (11)6.1.1 货源风险识别 (11)6.1.2 运输风险识别 (11)6.1.3 储存风险识别 (11)6.1.4 销售环节风险识别 (11)6.2 食品流通环节风险控制 (12)6.2.1 货源风险控制 (12)6.2.2 运输风险控制 (12)6.2.3 储存风险控制 (12)6.2.4 销售环节风险控制 (12)6.3 食品流通环节监测要点 (12)6.3.1 监测频次 (12)6.3.2 监测内容 (12)6.3.3 监测方法 (12)6.3.4 异常情况处理 (12)6.3.5 监测记录与报告 (12)第7章餐饮服务环节风险评估与监测 (13)7.1 餐饮服务环节风险识别 (13)7.1.1 食品原材料风险 (13)7.1.2 食品加工风险 (13)7.1.3 食品配送风险 (13)7.1.4 餐饮服务人员风险 (13)7.2 餐饮服务环节风险控制 (13)7.2.1 食品原材料控制 (13)7.2.3 食品配送控制 (13)7.2.4 餐饮服务人员控制 (13)7.3 餐饮服务环节监测要点 (13)7.3.1 食品原材料监测 (13)7.3.2 食品加工过程监测 (14)7.3.3 食品配送过程监测 (14)7.3.4 餐饮服务人员监测 (14)7.3.5 消费者投诉与反馈 (14)第8章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沟通 (14)8.1 风险交流的重要性 (14)8.1.1 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14)8.1.2 有助于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14)8.1.3 有助于消费者科学合理地选择食品 (14)8.1.4 有助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管理 (14)8.2 风险交流策略与手段 (15)8.2.1 多元化的交流渠道 (15)8.2.2 互动性的交流方式 (15)8.2.3 个性化的信息推送 (15)8.2.4 专业化的交流团队 (15)8.3 食品安全信息发布 (15)8.3.1 及时性 (15)8.3.2 准确性 (15)8.3.3 完整性 (15)8.3.4 权威性 (15)8.3.5 规范性 (15)8.3.6 透明性 (16)第9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16)9.1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6)9.1.1 法律层面 (16)9.1.2 行政法规层面 (16)9.1.3 部门规章层面 (16)9.1.4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16)9.2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实施 (16)9.2.1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16)9.2.2 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 (16)9.3 国际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16)9.3.1 国际食品安全法规 (17)9.3.2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17)9.3.3 我国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制定 (17)9.3.4 国际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在我国的实施 (17)第10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的未来发展 (17)10.1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17)10.1.1 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测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
奶粉sip检验作业指导书模板
![奶粉sip检验作业指导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d3205b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e.png)
奶粉sip检验作业指导书模板奶粉SIP检验作业指导书模板1. 实验目的:了解奶粉中SIP(婴儿肠内有益菌)的含量,评估产品质量。
2. 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 称量瓶- 水浴器- 取样瓶- 离心机- 离心管- 乙醇- 碱性牛胆盐溶液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 清洁所有使用的容器和器材,确保无污染。
- 保证实验室环境干净,避免微生物污染。
3.2. 样品准备- 取一定量的奶粉样品(根据需求确定样品量)。
- 使用称量瓶称取样品,并记录样品质量。
3.3. 抽取样品- 将样品放入取样瓶中。
- 添加适量的乙醇至样品中,使样品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1。
- 用力摇晃取样瓶,使乙醇和样品充分混合。
3.4. 离心- 将取样瓶放入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以分离固体和液体部分。
3.5. 分离液体- 将离心后的样品放入离心管中,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以分离液体和沉淀。
3.6. 抽取上清液- 小心地将上清液抽取到新的离心管中,避免将沉淀带入。
3.7. 制备稀释液- 取适量的碱性牛胆盐溶液,并与上清液按需求的比例混合(具体比例参考实验要求)。
3.8. 测定SIP含量- 取适量溶液于量筒中,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其质量,并记录。
-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定量稀释。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计算样品中SIP的质量浓度,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5.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前要认真检查器材和试剂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使用损坏或过期材料。
- 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杂质的进入。
-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以上是奶粉SIP检验作业指导书模板,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详细说明。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大纲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7f841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8.png)
教学方式和考核要求:
教学方式:
实验前学生进行实验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将使用的实验仪器等;实验时老师讲解实验要求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遇到问题的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锻炼其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锻炼学生整理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考核要求:
从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基本操作、实验全过程合理安排、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等方面全面评判学生的实验成绩。
实验项目成绩评定(参考)标准: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进行考核。考核方法采用两级评分:通过与不通过。
能按时独立完成实验并验证结果者,通过。有下列情况(1)不能独立完成实验并验证结果者;(2)无故缺席者;(3)违反实验室规定,破坏公物者。不通过。
实验时数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备注
1
还原糖测定
4
综合性
实验内容:准确采样,澄清处理,干过滤采用快速直接滴定法测定,计算,书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习准确采样,澄清处理,干过滤,直接滴定法测定糖的基本操作和原理。掌握容量法测定的技术。
必修
2
粗脂肪的测定
6
综合性
实验内容:正确采样,选择溶剂,索氏抽提,重量法测定,计算,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习溶剂索氏提取法测定的基本操作和原理。掌握天平使用、重量法测定的技术。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
通过本实验的练习,学生应了解食品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分析等步骤,了解食品中营养、危害成分和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和实验原理,较熟练的掌握食品中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脂肪及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学会数据处理。
食品感官评价实验指导书1
![食品感官评价实验指导书1](https://img.taocdn.com/s3/m/b4a8fc9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62.png)
⾷品感官评价实验指导书1《⾷品感官评价》课程课程编号:40472016实验指导书前⾔1.实验总体⽬标本实验课程是为了配合⾷品感官评价理论课程的教学,开设的⼀门实验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加深对⾷品感官检验理论的理解,学习和掌握⾷品感官检验的⽅法,并能够在市场调查、新⾷品开发和⾷品⽣产的质量控制等实际⽣产活动中进⾏具体应⽤。
⒉适⽤专业年级本门课程适⽤于⾷品科学与⼯程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
⒊先修课程统计学原理及⽅法、⾷品⼯艺学、⾷品风味化学、⾷品化学、⽣理学、⼼理学等课程。
⒋实验课时分配⒌实验环境要求有专门的⾷品感官评价室,包括样品准备区、评价区和集体讨论区。
在评价区内每个评价⼈员相互隔离,每⼈配置⼀台终端电脑;样品准备区需备有微波炉、⽔池、冷藏箱、准备台等必备设备和设施;集体讨论区需备有圆桌或长⽅形桌⼀张和椅⼦若⼲把。
⒍实验总体要求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做到:1.较为深⼊的了解⾷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条件;2.掌握⾷品感官评价的⽅法;3.能够将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和⽅法应⽤于具体的实际⽣产活动中。
⒎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法建议重点:三点检验、排序检验、描述性检验。
难点:描述性检验中描述词汇的选择与确定,以及对集体评价结果进⾏统计学计算和验证。
⽬录实验⼀⾹精⾹料和基本风味物质的感官评价实验⼆乳制品的感官评价实验三焙烤制品感官评价实验四⾁制品的感官评价实验五软饮料的感官评价实验⼀⾹精⾹料和基本风味物质的感官评价(味觉和嗅觉基本识别能⼒测定实验)⼀、实验⽬的确定每个品评员区别不同样品之间性质差异的能⼒和区别相同样品某项性质程度⼤⼩、强弱的能⼒。
熟悉和掌握匹配实验的⽅法。
⼆、实验内容通过品尝和闻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和⽓味,来确定每个评价员区别不同样品之间性质差异的能⼒和区别相同样品某项性质程度⼤⼩、强弱的能⼒。
统计每位评价员和评价员⼩组的正确率。
三、实验要求要求每位评价员品尝和闻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和⽓味,将⾃⼰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纸上,并统计个⼈的正确率,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果蔬品质及贮藏加工实验指导书
![果蔬品质及贮藏加工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8c4e0f80242a8956bece4ee.png)
c×V×K
X =─────×100
m×106
式中:X——样品中果胶物质(以半乳糖醛酸计)质量分数,%;
V——果胶提取液总体积,mL;
K——提取液稀释倍数;
c——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半乳糖醛酸浓度,μg/mL;
m——样品质量,g。
㈤说明
1、糖分的存在对本法比色反应影响较大,使结果偏高,故样品中的糖分应预先除尽。
果胶物质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胶冻材料和增稠剂。果胶最重要的性能就是它形成凝胶的能力,果酱、果冻等食品就是利用这一特性生产的。
山楂、柑橘、胡萝卜等果蔬中含有较丰富的果胶。柑橘皮、柠檬皮中果胶占干物质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别达到20%和32%,它们是提取果胶的理想原料。
测定果胶含量的方法有重量法、咔唑比色法和果胶酸钙滴定法等。下面介绍前两种测定方法。
2、全部过程中所用的蒸馏水均需新煮沸后冷却之蒸馏水。
实验五果胶含量测定
果胶物质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起着将细胞粘在一起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块茎、块根等器官中。它是一种植物胶,是半乳糖醛酸及其甲醋为主要成分的聚合物。它的变化与果实、蔬菜的成熟、新鲜程度有密切关系。果胶制品在食品工业和医药上有重要用途。
草酸—————0.045(菠菜);柠檬酸————0.070(柑橘类);
六、注意事项
1、食品中的酸是多种有机弱酸的混合物,用强碱进行滴定时,滴定突跃不够明显。特别是某些果蔬本身具有较深的颜色,使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此时可通过加水稀释,用活性炭脱色等处理,或用原试样溶液对照进行终点判断,以减少干扰,或者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
3、试剂及配制
(1) 1%酚酞乙醇溶液:称取酚酞lg溶解于100mL95%乙醇中。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思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思索](https://img.taocdn.com/s3/m/3a0772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b.png)
第2期(总第522期)2021年2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No.2Feb.文章编号:1671-9646(2021)02b-0112-0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思索原晓喻,黄现青,赵秋艳,乔明武,崔文明,张秋会,王凡,*宋莲军(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作为食品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之一,“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针对实验教学中现存问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加强研究型模块建设和校企合作,引入竞技性比赛、营造创新氛围,通过对“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思索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检验水平及实验操作技能。
关键词: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研究型模块;校企合作;竞技比赛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ki.1671-9646(X).2021.02.061Thoughts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Food Analysis and Inspection Based on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YUAN Xiaoyu,HUANG Xianqing,ZHAO Qiuyan,QIAO Mingwu,CUI Wenming,ZHANG Qiuhui,WANG Fan,*S ONG Uanjun(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2,China) Abstract:Food Analysis and Inspection is one of the core compulsory courses for food major,i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ies.Some problem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isted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In this paper three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to create an innovative atmosphere,including academic research module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competitive competitions.It was improved about students'analytical level and operation skills through exploring mor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Key words:Food Analysis and Inspection;experimental teaching;academic research modul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mpetitive competition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各个行业竞争的最终焦点是人才的竞争。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4f278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5.png)
1.1 目录实验一果胶的制备和特性测定 (1)实验二脂肪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 (2)实验三酪蛋白的制备及测定 (4)实验四维生素C 在食品加工中保存率的影响因素 (5)实验一果胶的制备和特性测定一、果胶的制备(一)目的要求了解果胶的基本结构、果胶的分类及提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胶物质可分为三类,原果胶、果胶及果胶酸,其基本结构是不同程度甲酯化和被钠、钾子中和的α-半乳糖醛酸以1,4-苷键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量高达200000 左右。
原果胶不溶于水,主要存在于出生细胞壁中,在一定温度经稀酸长时加热条件下,果皮层细胞壁的原果胶发生水解,由于结构甲酯化程度降低及部分苷键断裂而转变成水溶性果胶。
水溶性果胶经脱水干制有利于保藏和运输,果胶干制有直接干燥法和沉淀脱水两种方法。
直接干燥通常是把浓缩的果胶水溶液通过喷雾干燥获得。
沉淀脱水则是根据果胶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特性,采用乙醇沉淀提取。
乙醇沉淀提取果胶,控制酒精浓度极为关键,浓度太高或太低都是不利的,浓度过高等于水分减少,水溶性的非胶物质没有机会溶解在水中,会随果胶一起沉淀出来,使果胶纯度降低;反之如果乙醇浓度太低,水分含量过高,果胶淀不完全,因此用乙醇沉淀提取果胶,乙醇用量最好为55%—60%左右。
果胶溶液中存在有微量电解质时,加入乙醇果胶将以海绵絮状沉淀析出,反之不易聚集析出。
柑橘类果皮是提取果胶的优良原料,新鲜果皮含果胶约1.5%—3%,干果皮则含9%-18%,柠檬皮果胶含量更多,新鲜果皮内含2.5%—5.5%,干果皮内含量高达30%—40%。
(三)试剂及材料1、0.5%HCl 溶液量取12mL 浓盐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2、1mol/LNaOH 溶液称取40gNaOH,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3、95%乙醇。
4、柑桔皮和柚子皮。
(四)操作方法1、称取50—100g 果皮,分切,把果皮放入沸水中煮沸3 分钟,而后用清水漂洗,以除去色素、苦味等非胶物质,并把多余水分除去。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e0f84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f.png)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重要性 (3)1.2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基本原则 (4)第2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4)2.1 样品采集 (4)2.1.1 采样原则 (4)2.1.2 采样方法 (4)2.1.3 采样容器及器材 (5)2.2 样品预处理 (5)2.2.1 样品预处理方法 (5)2.2.2 样品预处理注意事项 (5)2.3 样品保存 (5)2.3.1 样品保存条件 (5)2.3.2 样品保存期限 (5)2.3.3 样品保存注意事项 (5)第3章食品微生物检测 (6)3.1 微生物检测基本方法 (6)3.1.1 样品制备 (6)3.1.2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6)3.1.3 微生物计数 (6)3.1.4 微生物鉴定 (6)3.2 常见食源性病原体检测 (6)3.2.1 沙门氏菌检测 (6)3.2.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6)3.2.3 大肠杆菌O157:H7检测 (6)3.2.4 李斯特菌检测 (6)3.3 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7)3.3.1 免疫学检测技术 (7)3.3.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7)3.3.3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7)3.3.4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 (7)第四章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 (7)4.1 金属污染物检测 (7)4.1.1 检测方法 (7)4.1.2 检测项目 (7)4.1.3 检测步骤 (7)4.2 有机污染物检测 (8)4.2.1 检测方法 (8)4.2.2 检测项目 (8)4.2.3 检测步骤 (8)4.3 农药残留检测 (8)4.3.2 检测项目 (8)4.3.3 检测步骤 (8)第5章食品添加剂检测 (9)5.1 食品添加剂概述 (9)5.2 常见食品添加剂检测 (9)5.2.1 着色剂检测 (9)5.2.2 防腐剂检测 (9)5.2.3 甜味剂检测 (9)5.2.4 酸度调节剂检测 (9)5.3 食品添加剂滥用与控制 (9)第6章食品营养素检测 (10)6.1 常见食品营养素检测 (10)6.1.1 检测范围与方法 (10)6.1.2 检测原理 (10)6.1.3 检测步骤 (10)6.1.4 质量控制与保障 (10)6.2 营养素功能及评价 (10)6.2.1 营养素功能概述 (10)6.2.2 营养素评价方法 (10)6.2.3 营养素缺乏与过量 (11)6.3 营养素检测新技术 (11)6.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1)6.3.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1)6.3.3 原子吸收光谱法 (11)6.3.4 近红外光谱技术 (11)6.3.5 生物传感器技术 (11)6.3.6 免疫学检测技术 (11)第7章食品物理性质检测 (11)7.1 食品物理性质概述 (11)7.2 食品感官评价 (11)7.2.1 感官评价概述 (11)7.2.2 感官评价方法 (12)7.2.3 感官评价要求 (12)7.3 食品质地检测 (12)7.3.1 质地检测概述 (12)7.3.2 质地检测方法 (12)7.3.3 质地检测要求 (13)第8章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检测 (13)8.1 食品包装材料概述 (13)8.2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检测 (13)8.2.1 检测目的 (13)8.2.2 检测项目 (13)8.2.3 检测方法 (13)8.3.1 检测目的 (13)8.3.2 检测项目 (14)8.3.3 检测方法 (14)第9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14)9.1 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4)9.2 免疫学检测技术 (14)9.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4)9.2.2 免疫层析技术 (15)9.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5)9.3.1 聚合酶链反应(PCR) (15)9.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15)9.3.3 基因芯片技术 (15)第10章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15)10.1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15)10.1.1 概述 (15)10.1.2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15)10.1.3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16)10.1.4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6)10.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6)10.2.1 概述 (16)10.2.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16)10.2.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17)10.2.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7)10.3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管 (17)10.3.1 认证 (17)10.3.2 监管 (17)10.3.3 认证与监管的协同 (17)第1章引言1.1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质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食品分析教案
![食品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208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8.png)
食品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食品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食品分析技术,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品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常用的食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食品分析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技巧。
(2)食品样品的检测和分析结果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看法。
2. 学习理论知识(1)讲解食品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介绍常用的食品分析技术,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3)讲解食品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光谱分析实验,如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2)组织学生进行色谱分析实验,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3)组织学生进行电化学分析实验,如电导法、极谱法等。
4. 案例分析(1)提供几个食品安全事故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讨论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食品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中的收获和感悟。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3e601120740be1e650e9af2.png)
要求学生:
1、正确使用计算机。
2、能独立操作和完成简单的实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准确的读取实验数据,制作产品,编写整洁的实验报告。
四、实验报告:
1、每个实验完毕后,学生应认真写出一份简洁、规范、有见解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原理、实验报告与分析。实验报告采用统一的报告用纸。
2、在食品的水分活度实验中,某食品水分活度经常保持在0.58,某日对该食品进行了10次测验,求得平均数为0.60,标准差为0.02,试问测验结果是否与经常值一致?
3、考查在70℃与80℃两种温度下对某食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分别做了8次实验,获得如下数据。
不同温度对食品质量质量指标的影响
温度
指标值
70℃
F
F0.05
F0.01
区组间
7.56
3.74
6.51
处理间
7
34.08
2.84
4.44
处理内
14
22.97
总变异
23
64.61
①试计算区组间、处理间、处理内的方差,以及处理间、区组间的F值;
②求该试验结果的SX值;
③已知该试验结果的SSRα值如下表,求LSR值
LSR值计算表
K
2
3
4
5
6
7
8
SSR0.05
0
378.7
10
-1.682
0
0
392.9
11
0
1.682
0
323.3
12
0
-1.682
质量
口感
色泽
总分
食品安全检验指导书
![食品安全检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cc561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9.png)
食品安全检验指导书一、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确保民众的食品安全,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食品安全检验制度。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食品安全检验指南,以协助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食品安全检验工作。
二、食品安全检验概述食品安全检验是指通过对食品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的过程。
食品安全检验的目的是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减少食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三、食品安全检验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检验在保障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检验和筛查,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四、食品安全检验的方法与步骤1.采样采样是食品安全检验的第一步,合理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点选择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将采样得到的食品样品进行处理和准备,以适应后续的检验方法和要求。
样品制备应注意避免样品污染和损失,并确保样品的各项指标能够得到准确和可靠的检测。
3.物理检验物理检验是通过对食品的外观、颜色、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变质、霉变等。
4.化学检验化学检验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有害物质的检测、营养成分的测定等。
化学检验需要运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检测,包括细菌、霉菌、病毒等。
微生物学检验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对食品的卫生质量进行评价。
6.辐射检验辐射检验是对食品辐射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食品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7.结果分析与判定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若食品不符合要求,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召回、销毁等。
五、食品安全检验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检验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实验与实训指导书
蒋红英编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现代农业部
2010年10月
目录
项目(实验)一项目(实验)二项目(实验)三味觉敏感度测定 (3)
排序实验 (7)
密度的测
定 (10)
项目(实验)四
验 (11)
物理检验实项目(实验)五酱油中氨基态氮含量的测定 (14)
实验一味觉敏感度测定
1-1味觉敏感度测定
1、实验原理
酸、甜、苦、咸是人类的四种基本味觉,取四种标准味感物质按算数系列或几何系列
稀
释,以浓度递增的顺序向评价员提供,品尝后记录味感。
2、实验目的
感官评价员不仅应能够区别不同产品之间的性质差异,而且应能够区别相同产品某项性能的差别程度或强弱。
通过实验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正常的感官功能及其味觉敏感度,测定学生对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及察觉阈、识别阈和差别阈值。
3、实验材料与用具
(1)四种基本味感物质的储备液和稀释溶液,按表1配制。
(2)容量瓶、电子天平、试剂瓶、移液管、量筒、吸耳球、试饮杯、洗瓶、吐液杯
4、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评价员将收到一种具有某味特征(酸甜苦咸)的样品浓度系列,样品按浓度递增(递减)的顺序排列。
按照指定顺序对这些样品依次评估,不要将样品咽下。
先用清水洗漱口腔,然后取第一个试饮杯,喝一小口试液含于口中(注意请勿咽下),活动口腔,使试液充分接触整个舌头。
(2)仔细辨别味道,然后吐去试液,用清水洗漱口腔。
在表2中记下试样编号和味觉判别。
表2味觉敏感度测定实验记录
注:O无味;×察觉阈;××识别阈;×××识别不同浓度递增,增加×数
1-2差别试验
一、实验原理
三点检验是差别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
在检验中,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另外一个样品与其他两个样品不同,要求品评员挑选出其中不同的那一个样品。
二、实验目的
在感官评定中,三点检验是一种专门的方法,可用于两种产品的样品间的差异分析,
也可用于挑选和培训品评员。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四种基本味感物质的储备液和稀释溶液,按表1配制。
(2)容量瓶、电子天平、试剂瓶、移液管、量筒、吸耳球、试饮杯、洗瓶、吐液杯
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您将收到三个编码的样品,请从左到右依次对每个样品进行评估,并选择出单一的样品,若被测试者有“说不准”的情况,可猜测,但不可放弃。
检验进行时每个样品可反复评价。
(2)仔细辨别味道,然后吐去试液,用清水洗漱口腔。
在表3中记下试样编号和味觉判别。
表3三点检验测定实验记录
姓名:时间:
注:在单一样品的编号处打√
五、思考题
1.进行食品感官检验有哪些基本要求?应该如何开展?
1.食品感官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实验二排序实验
2-1 排序实验(以饼干为样品)
1、实验原理
比较数个样品,按照其某项品质程度(例如,某特性的强度或嗜好程度等)的大小进行排序的方法,该法只排出样品的次序,表明样品之间的相对大小、强弱、好坏等,属于程度上的差异,而不评价样品间的差异大小。
2、实验目的
该实验可同时比较两个以上的样品,可作为样品下一步试验的预筛或预分类。
要求学生掌握排序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统计方法,同时根据本实验的评判结果鉴定和提高学生的感官分辨能力和对食品相关性质的认知能力。
3、实验材料与用具
(1)预备足够量的碟、样品托盘、温开水。
(2)提供5种同类型饼干样品,例如不同品牌的苏打饼干或酥性饼干。
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样品编号每个样品编出3个随机代码,作为3次重复检验之用,随机代码取自随机数表。
编码实例方案见表1。
A2)排序检验法问答表设计
表2 排序检验法问答表
姓名:日期
试验指令:请仔细品尝您面前的5个饼干样品,例如酥性甜饼干,请根据它们的入口酥化程度、甜脆性、香气、综合口感以及外形、颜色等综合指标给它们排序,最好的排在左边第1位,依此类推,最差的排在右边最后一位,将样品编号填入对应横线上。
样品排序(最好) 1 2 3 4 5(最差)
样品编号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3)结果分析
①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检验结果记录于表3;
②用Kramer 法(查表法)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③每个人分析自己检验结果的重复性及讨论实验体会。
2-2 嗅觉辨别实验
1、实验原理
嗅觉属于化学感觉,是辨别各种气味的感觉。
嗅觉的感受器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嗅觉的感受物质必须具有挥发性和可溶性的特点。
嗅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嗅觉敏锐者和迟钝者。
嗅觉敏锐者也并非对所有气味都敏锐,因不同气味而异,且易受身体状况和生理的影响。
2、实验目的
可作为候选评价员的初选及培训评价员的初始实验,要求具备一定的基础辨香能力。
3、实验材料与用具
(1)香精样品,如苹果、柠檬、茉莉、玫瑰、菠萝等。
(2)具塞棕色玻璃小瓶、辨香纸。
(3)溶剂:乙醇、丙二醇、水等。
4、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辨香测试挑选5-10个不同香型的香精(其中有2-3个比较接近易混淆的香型),适当稀释至相同香气强度,分装入干净棕色玻璃瓶中,贴上标签名称,让评价员充分辨别并熟悉它们的香气特征。
(2)配对试验在评价员经过辨香试验熟悉了评价样品后,任取上述香精中5个不同香型的香精稀释制备成外观完全一致的两份样品,分别写明随机数码编号。
让评价员对10个样品进行配对试验,并填写下表。
表1 辨香配对问答表
姓名:日期
试验指令:用鼻子闻第一组风味物质,每闻过一个样品后,要稍作休息。
然后闻第二组物质,比较两组风味物质,将第二组物质编号写在与其相似的第一组物质编号的后面,并进行气味描述。
五、思考题
(1)试述样品的呈送顺序对感官品评结果有哪些影响?如何消除?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应该怎样对啤酒进行感官检验?
实验三 密度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密度计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所制成,当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时,浮力的 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密度计时有一定质量的,液体密度越大,密度计就浮得越 高。
故从密度计上的刻度可以直接读取相对密度的数值或某种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实验目的
掌握波美计、酒精计、温度计、普通密度计的使用方法。
3、实验材料与用具
(1)波美计 2 支、酒精计 2 支、温度计 4 支、普通密度计 5 支、500-1000ml 量筒 8 个 (2)5%蔗糖溶液、10%蔗糖溶液、5%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钠溶液、15%氯化钠溶液、白酒 2 瓶、绿茶 2 瓶 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将混合均匀的被测样液沿壁缓慢倒入适当容积的量筒中,避免起泡沫。
(2)根据样品的大致密度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密度计,缓缓地放入样液中,待其静止, 再轻轻按下少许,待其自然上升,静止无气泡冒出后,进行读数。
(3)用温度计测量样液的温度,如测得温度不是标准温度,应对测得值加以校正。
(4)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第一组 755 614 760 264 465
第二组 描述香气特征
五、思考题
1.密度计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用途?
2.相对密度的测定在食品分析与检验中有什么意义?
实验四物理检验实验
——折光法
1、实验原理
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的品质,可通过测定物质的折射率来鉴别。
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除了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第一介质外,另一部分进入第二介质中并改变它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发生折射时,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恒等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
2、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折光法的原理,掌握阿贝折光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能够利用阿贝折光仪评价样品的属性。
3、实验材料与用具
(1)阿贝折光仪、手持糖量计、打浆机、天平
(2)5%糖液、10%糖液、苹果、桔子、牛奶
(3)一次性滴管、擦镜纸、蒸馏水、刀、砧板、不锈钢盘、勺子
4、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手持折光仪测定样液固形物含量
样品名称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实验指导书
2.阿贝折光仪测定液体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用无水酒精和乙醚(3:7)混合液和脱脂棉花轻擦干净棱镜
(2)将被测液体用干净滴管加在折射棱镜表面,盖上进光棱镜,锁紧手轮;
(3)合上反射镜,调节目镜视度,使十字线成像清晰,旋转手轮使分界线不带任何彩色;(4)微调手轮,使分界线位于十字线的中心;
(5)适当转动聚光镜,此时目镜视场下方显示的示值即为被测液体的折射率。
(6)若样品是蔗糖溶液,则视场中示值上半部的读数即含糖量浓度的百分数。
五、思考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