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 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
过多, 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
现的热损伤疾病
病因

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不足是中暑的主要病因,促使中暑发生 的诱因主要有: ①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等; ②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患发热、甲状腺机能亢 进症以及应用抗胆碱药物等;
性病患者,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
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 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
常。
临床表现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高热 ,是一种致命
性内科急症,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
体温高达40℃以上(高热),早期大量出汗,继 之 无汗 ,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 意识障碍 等。严重者可并发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肺水肿、脑水肿、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 性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外、甲亢危象、有机磷农药中毒、菌痢
治疗
迅速将患者转到通风阴凉处休息,
热痉挛患者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口服或静脉注射生
理盐水,病情可迅速好转。
热衰竭患者经补液治疗后数小时内也可恢复。 热射病患者病情危重,应积极采取救治措施,通
常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治疗
1.物理降温: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
尿常规:尿常规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血液生化:转氨酶升高
血肌酐 尿素氮升高 血乳
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CK)增高
血气分析:呼吸性碱中毒
诊断与鉴别诊断
热痉挛伴腹痛 热衰竭与消化道出血、宫外孕、低血糖 热射病与脑型疟疾、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



③散热减少,如肥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
④其他如老龄、饮酒、饥饿,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均
可成为诱因。
发病机制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产热和散热,使正常体温维持在 相对恒定的范围。正常人体温腋窝温度波动在36~37.4℃ 之间,直肠温度在36.9~37.9℃之间。(内科学版本)

发热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 上)。发热临床上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
第十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考试内容 1、掌握中暑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急诊急救措施。 2、掌握淹溺的急救处理措施。 3、掌握电击伤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及抢救治疗措 施 4、熟悉中暑、淹溺的致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电击伤 的辅助检查。

第一节


中暑(Heat
illness)是指人体处于高温环境或烈日曝晒下,


低血压应补液恢复血容量。
急性肾衰竭可行血液透析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给 予肝素等治疗。 心力衰竭应及时纠正,同时还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防
(1)加强防暑卫生宣传教育 (2)居住环境的改善 (3)劳动及工作条件的改善 ( 4 )中暑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室外剧烈活动
的直接损伤作用,可累及各个器官。高热可使神
经细胞死亡,继发脑水肿和局部出血,颅内压升 高以至昏迷。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促发
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
中暑早期皮肤血管扩张,引起血液重新分配,心
排出量增多,加重心脏负荷。
大量出汗可使水和钠丢失。 脱水、心血管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可致急性肾
在通风阴凉处或空调房间内,脱去患者衣服,进
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
无循环衰竭者可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4℃水中
降温。
对于循环衰竭者可用 15 ℃冷水反复擦湿皮肤。其
他降温方法包括冷水洗胃或灌肠等。
治疗
2.药物降温:
氯丙嗪25mg~5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1~2小时,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压。
病情紧急时用氯丙嗪 25mg
异丙嗪25mg 加入 2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20分钟,治疗过程中应监 测血压。 降低氧耗
氯丙嗪:调节体温中枢,扩张血管、松弛肌肉、 异丙嗪:镇静
治疗
3.治疗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水肿可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 抽搐可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 有高热或超高热,但血压偏低及神志不清的,可用纳洛酮,
潜水意外,或投水自尽
游泳过程中急病发作
发病机制

高钾
大量水进入肺内→窒息(湿性淹溺90%) 喉痉挛→窒息(干性淹溺10%) 淡水淹溺:低渗液进入血循环→血液稀释及溶血;血容量 增多→肺水肿、脑水肿、心衰(淡水较血浆和其他体液渗 透压低,水分经肺泡毛细血管迅速吸收到血液循环,使血 容量增加及渗透压减低,引起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 海水淹溺:高渗(含氯化钠、钙、镁)使血管内液体外渗 至肺泡→急性、肺水肿、心衰。低血容量、血液浓缩、 血钠钙镁增高。
期。临床上主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
回归热、不规则热等。(诊断学版本)
中暑和发热的区别: 中暑:体温由于失控或调节障碍,被动地升高到
42度以上,超过了体温调定点水平的体温升高。
发热:是指人体受到致热源作用后体温调定点上
升所发生的体温升高。
病理生理
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 42℃)对细胞
出现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临床表现
(三)重症中暑:晕厥、昏迷、痉挛、高热
热痉挛(肌肉痉挛)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
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 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 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临床表现
热衰竭(脱水征象)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
衰竭。
热损害还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和不同程度的肝细胞
坏死及胆汁淤积.
中暑还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
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稍有升高(37.5度以下)
(二)轻症中暑: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细数、
皮肤灼热、胸闷等症状,体温升高到38度以上;或
和在阳光下暴露
第二节



淹溺(Drowning)是人淹没水中,由于大量的水灌入肺 内,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抢救不 及时,4-6分钟内即可死亡。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
切不可急于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

是我国人群意外伤害致死第3位死因
病因
不会游泳意外落水 游泳时力量耗尽,或肢体痉挛,或肢体被缠 浅水区跳水,头撞硬物,发生颅脑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