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句子——关键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卷) •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4分) •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 之!(3分) 判断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
虚词用法意义 (2012年广东卷)
1、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
补出省略成分(陶澍shù )
2、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3
译:一个男子不耕作,有人就要挨饿 。
提醒: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
巩固练习
\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 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 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正确之译
1、驴不胜怒,蹄之 。 正译: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 老虎。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正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 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 正译:以前的我没有早早任用你, 如今情况紧急了才求助于你,是我 的过错啊。
某年语文考试卷中,有一道题是翻 译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 让 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你 因考生基础不扎实,某考生竟然翻译成: 不 “姐夫和小姨子手拉手逛公园,他们走 能 得越近就越危险,人多的地方危险就小, 不 人少的地方危险就大„„”让人啼笑皆 笑 非 。
(你)
3、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
(省略主语)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 (鼓) (省略谓语)(鼓)
乃入。”
5、竖子,不足与谋。 (省略宾语) (之) 6、沛公军霸上。 (省略介词) (于)
巩固练习
之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 把它 当作东道主。
1、若 舍郑 以

省略“以”的宾语, 翻译时要补出来
古今异义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赋分:麾,1分,鼓噪,1分,大意1分。
名词活用作动词
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常见实词: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 常见虚词:以、而、其、于 省略句、被动句、倒 装句、判断句及固定 句式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6.昼夜勤作息。
(五)、补(增补法)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成份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词 后面的量词等)。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诉了 他。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省略量词:次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 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 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 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 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 也没有什么坏处。
巩固练习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 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 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 进来和发生意外事故啊。
知识储备
2、注意一词多义 例如,同是“兵”这个词,在汉贾谊的《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句中,“兵”指的是“兵器”; 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兵四十万”中,指的是 “军队”。这就需要仔细辨识。 3、注意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是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 活用为意动、使动;形容词活用为意动、使动;动词的 使动、意动用法等 4、注意文化知识 有的文言文选段常常牵涉到古代礼俗、天文、地理、 典章制度等文化知识,在文句翻译时也要留意,以免弄 错。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字字落实 句句通顺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句句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 言 文 翻 译 的 原 则
(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 词语) (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流畅通顺。(落实特殊 句式) (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要尽力 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 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 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 句子结构。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 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直 扩 译 六 字 删 法




(一)、扩(扩译法)
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 语素,再加一个语素,扩成一 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 / / / / / / / / /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 老师, 是 用来 传授道理教授
学业解答 疑难问题的。
/ / / / /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 / / / / 亡身。 译文: 忧虑辛劳可以使 国家兴盛 ,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 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 帝号、官名、地名、人名、 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 量衡单位等。
人名、年号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 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 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四)、删(删减法)
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 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 译文时可删减。 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 倒装句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 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 语气,删去
给翻译找错误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 ⑤甚矣,汝之不惠。
• 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
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 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单音节词
古今异词
4.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提醒: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 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 代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 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 在。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朝代名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 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 董,年代很久了,应该谨慎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 不要使它毁坏。
数量词
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
提醒: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 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 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解题方法探究
——把握关键词
开心一刻
1、驴不胜怒,蹄之 。 错译:驴子比赛不能取胜,非常 愤怒,埋怨这双蹄子 。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错译:以前知道我的人我就不发请 柬了,后来的人还是可以追我的 。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
错译:我不能早一些任用我的儿子,
如今急着要一个儿子,这是我的过 错。
得分点设臵
•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 ②古今异义 • 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 动词使动、形使动、形意动) • ④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 祈使等) • 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省略句) • ⑥固定结构
固定句式 名词活用为状语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2013年广 宾语前臵
2、特殊句式在翻译时没体现。如:判断句、省 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臵、 宾语前臵、定语后臵等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等 3、该意译的用直译,不符合语言情境。 如句子用了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 典等修辞手法,或者为了渲染、铺陈某种情况 而故意用繁笔时,就需要意译。 4、忽视语境,脱离文本内容翻译
知识储备
5、注意通假现象 古人在书写时利用同音或音近(也有不同 音和音不近的)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要注 意分辨。 6、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 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 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 中的“父兄”就只有“兄”的意义。
(三)、换(替换法)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通假字、习惯用语、特称词语、 修辞格等的替换。
词类活用,形作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去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通“剃”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 君也欤。
巩固练习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 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3: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 某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 王某记。 4: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 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 也就是癸丑年,阴 历三月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 阴县的兰亭聚会。
文言文翻译常见的失误:
1、字词的含义不能准确翻译,没体现字词的语 法功能。
⑴关键实词的翻译不够准确。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理解 文言词语。 ⑵虚词在翻译中没体现出来。 ⑶错把古义当今义翻译。 ⑷无需翻译强行翻译。 文言文中一些特定的文化现 象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人名、官职名 称、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巩固练习
译文:当时 陶侃 是个闲散的官吏, 周仿
1、时陶侃为散吏,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 相与/ / / // / // / ∧ 妻 / / 女妻侃子瞻。( 08 广东卷) /
推荐 他 做了 主薄,与他 结为 把 女儿 嫁给 陶侃的儿子 好友, 陶瞻。
26
(二)、留(保留法)
“考什么”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映射
考纲解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表面上,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实质上,也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 ----要求理解全文、理解句子
翻译题的特点
(1)句子较短,有利于考查学生从容作答。(2)考 查点密集,往往体现着丰富的句式、实词、虚词 等知识。(3)语境意识强,孤立地看所给句子往往 有难以理解或容易误解的内容。(4)需要准确译出 关键词。
原因:(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臵的关键得分点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特殊 句式,准确翻译 要有采分点的 意识,洞悉命 题者意图 注意:联系全文,注 意语境,字不离句, 句不离篇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知识储备
关键词,关键词多为常用或次常用的,平时要多 积累。解释通常与现在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 语,以动词居多,形容词、名词次之。 涉及实词和虚词。实词包括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词性活用。 1、注意词的古今意义 例如,“去”的今义常用是“到„„去”,而古 义常用是“离开”,动作趋向古今恰恰相反。 《荀子·致士》:“川渊枯则鱼龙去之 。”译为 “河流干枯了,那么鱼和蛟龙就离开这里。”
状语后臵
名词活用
解析:2 “于淮南”
3、此句中
(2011年广东卷) 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上流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古今异义 省略主语,翻译时要 “持利锯”的主语补出 来 历 洵奇男子也 (3分)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判断句
(2010年高考广东卷)
9、翻译题: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提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束,而 能够和世事转变自己的想法。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 议论,删去
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音节助词,删去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