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志着在肠外营养(PN)输注途径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外科营养的历史和现状(二)
1957年,Greenstein研制成功适于宇航员服用的要素饮 食(要素膳),开辟了肠内营养(EN)途径
1968年,Dudrick与Wilmore提出了 “静脉高营养”疗 法;1975年,将“静脉高营养”转为“胃肠外营养”
空肠造口管置入
EN制剂
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适合与胃肠道功能正常者 以蛋白水解产物为主的制剂:适合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者 特殊制剂:含谷氨酰胺制剂、适用于特定疾病的制剂等
安素
瑞素
蛋白质粉
EN的优点
符合或接近人体生理状态 有利于预防肠粘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能 促进胃肠蠕动与胆囊收缩,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无严重并发症,价格较低
神经—内分泌反应: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分泌↓,胰高血 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ADH等分泌↑
体液代谢:水钠潴留、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能量代谢:机体静息能量消耗(REE)↑ 糖代谢:糖原分解↑,糖异生↑,糖利用率↓ 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分解代谢↑,负氮平衡 脂类代谢:分解代谢↑
外科营养的目的和意义(一)
机体的正常代谢及良好的营养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 重要保证
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大赛 获奖作品
外科营养的目的和意义(二)
凡细心观察病人的人都能发现,每年有无数病人处在饥 饿状态,其原因只是于缺乏有效的使病人摄入食物的方 法(1860年,南丁格尔)
外科营养的目的和意义(三)
肠内营养(EN)
凡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应首 选EN
EN的适应证
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 胃肠道功能不良者,可有条件、有选择地应用EN
昏迷患者的鼻饲
EN的实施
主要途径:将营养液加温后经导管输入(鼻胃管、 鼻空肠管、胃造瘘、空肠造口管等)
鼻胃管置入
肠外营养(PN)
PN的适应证
不能或不宜经口摄食超过5~7天的患者,均为PN适 应证
从外科角度包括:
营养不良者的术前支持 消化道瘘 腹部大手术后
0.8~1.0 g /(kg .d),相当于氮量0.15 g /(kg .d)
应激、创伤时蛋白质需要量增加
人体能量储备和代谢
机体能量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 人体的基本热量需求:25 kcal/(kg .d),其中85%来
自糖类和脂肪
营养状态的评定
人体测量:体重、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周径等 内脏蛋白测定: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测定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氮平衡试验
1987年,Cerra提出了代谢支持理论;1989年,Shaw 提出了代谢调理学说 ,对营养支持目的的认识逐渐深入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营养支持的热点转向肠内营养 1990年以后,营养支持广泛应用于外科重症患者,被认
为是20世纪医学史上的重要进展之一
外科营养的历史和现状(三)
全营养混合液(TNA)
负氮平衡——摄取<排出
饥饿时的代谢变化
内分泌变化:胰岛素分泌↓,胰高血糖素等分泌↑
糖代谢:糖原分解↑,糖异生初期↑,后期↓
脂类代谢:脂肪水解↑
蛋白质(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分解初期↑,后期↓
机体组成的改变:
①水分丢失,脂肪分解
体重降低
②蛋白质不同程度分解损失
器官功能下降
饥饿中的儿童
创伤、感染后的代谢变化
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供应能量的物质: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蛋白质,这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是生命的基础; 身体各部分的各种元素,如各种电解质、微量元素以
及各种维生素。
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条件 必需氨基酸
谷氨酰胺、精氨酸、支链氨基酸的特殊作用 正常机体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
外科重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① 无法正常进食;②饥饿、创伤后引起机体代谢变化
外科营养的目的在于:①维持氮平衡,为患者提供营养 物质;②维护细胞代谢,改善机体整体功能
外科营养的途径
肠外营养(PN)
肠内营养(EN)













经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
外科营养的历史和现状(一)
凡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 应首选EN
EN并发症
误吸:①原因:鼻导管输入后,营养液潴留、返流, 被吸入气道,重者引起吸入性肺炎;②预防:实施 EN时采取正确体位,注意输注量和速度,及时发现 胃潴留;必要时改用鼻空肠管输入
腹胀、腹泻:调整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浓度,必要 是药物治疗(阿片酊)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已有每月3天进行营养性灌肠 保持健康的习惯
1598年Capivacceus将空管插入患者的食管,为不能摄 食的患者提供营养
19世纪,对患者采取直肠灌注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1939年,Robert Elmen首次用酪蛋白水解物输入静脉获
得成功 1945年Zimmerman描述了中心静脉输注营养物的方法,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脂肪乳注射液
安素和蛋白质粉
外科营养的现代进展(归纳)
营养支持理论的进展:营养支持的目的不仅是维持 氮平衡,提供营养底物,更重要的是维护细胞代谢, 改善机体整体功能,以促进患者康复
营养支持途径的改变:重视肠内营养(EN),以及 肠外营养(PN)输注方式的变革
营养支持制剂的研发:一批质量好,营养价值高, 使用安全、有效的营养制剂相继问世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不食人间烟火的周绮思
1986年2月因肠扭转引起肠组织坏死,切除了全部小肠和部分结 肠,从此,丧失了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的能力,成为我国第一个 “不食人间烟火”的“无肠女”。一直以来,她依靠上海中山医 院从事静脉营养临床研究的吴肇光教授的指导帮助和华瑞制药有 限公司免费提供的全肠外营养液,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打破了 当时认为她活不到两年的医疗结论。 1992年,周绮思又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世界上首 例由人工合成营养液孕育的小生命诞生了。为了纪念这个“世界 唯一”,她给女儿起名为蔡惟。1994年5月,这母女俩的奇迹被 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小蔡惟的生命几经曲折,终于长成了一 个聪明健康的姑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