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供给理论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二、影响个体劳动供给的相关因素
(一)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劳动时数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 变,收入上升,对闲暇的需求也上升。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 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 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 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 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 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 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 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 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 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 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 产技术,如在C点生产。
38
(三)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l 工资率与工作时数的乘积等于工作收入。
l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 所谓的预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 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 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1、其斜率为负 2、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3、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 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4、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 上移动
二、劳动力供给的测度
(一)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规 模。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劳动力 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 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公式:
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 口╳100%
替代效应 = △H/△W > 0 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 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劳动经济学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图2-6中(b)劳动供给是把图2-6中(a)分别与5个最 优点相对应的工作时间——工资率的组合点描绘成的。 其结果就是,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开始递增一段时间,然 后逐渐向后弯曲。 **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 为什么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 特征呢?
下面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解释这种可能 性。当工资提高时,这两种效应都将改变个 人的效用最大化组合点。
❖ 个人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其对工作(收入) 和闲暇的偏好。
一、无差异曲线
● 不同的人对工作和闲暇的有不同偏好的原因: ❖ 由于个性和爱好引起的(性格); ❖ 不同的个人从事的职业存在差别(工作); ❖ 个人的具体情况影响对工作和闲暇的相对评价
(个人环境)。
二、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线的假设
❖ 个人只有通过工作获得货币收入
二、效用最大化
❖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个人效用越大, 因而个人通过达到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 来使其总效用最大化。
❖ 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组合点,可以由无差异 曲线表示的主观偏好和预算线含有的客观 市场信息两方面来决定。见图2-5
** 给定2美元工资率,任何闲暇与实际收入的组 合点不会出现在预算约束线HW之外。
风
波浪
帆船的航行
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释 折弯供给曲线的原理。
四、经验证据
❖ Killingsworth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男性劳动供给与女性劳动供给相比,对工资变化的敏感性差得多。男性 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率提高时,向后微弯曲,而女性劳动供给曲线的斜 率则有较大递增。即,工资率提高时,男性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而 女性替代效应似乎比收入效应大得多。
❖ 有研究表明:工资率提高10%将使男性劳动供给量减少大约1%~2%,而 女性工作时间增加约10%
劳动力市场理论知识点总结
劳动力市场理论知识点总结一、供给和需求1. 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核心是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是指劳动力的总量,而需求是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一系列因素,如劳动力的数量、技能水平、工资水平等。
2. 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失衡,从而影响就业率和工资水平。
当劳动力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就业率下降,工资水平可能会降低。
相反,当劳动力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就业率会上升,工资水平可能会上升。
二、工资水平1. 工资水平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资水平受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工资水平可能下降,反之亦然。
2. 工资水平还受到生产率、技能水平、行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率越高的行业,工资水平可能会更高。
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通常能获得更高的工资。
三、工作机会和就业率1. 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机会和就业率是供给和需求之间平衡的结果。
当工作机会增加时,就业率可能会增加。
2. 就业率受到经济周期、行业发展、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增长时,工作机会增加,就业率可能增加。
相反,经济衰退时,工作机会减少,就业率可能减少。
四、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1. 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雇主和政府。
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力参与劳动力市场。
雇主通过需求劳动力参与劳动力市场。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监管劳动力市场。
2. 劳动者的选择受到收入、福利、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雇主的选择受到成本、技能需求、劳动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通过税收、福利政策等手段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五、技能和教育1. 技能和教育水平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有重要影响。
技能水平较高的劳动者通常能获得更高的工资,受到更多的雇主需求。
2. 教育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可能会增加,需求量可能会减少,从而影响工资水平和就业率。
六、劳动力市场政策1. 政府通过劳动力市场政策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W5 W4 W3 W2 W1 X
日闲暇小时数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工 资 率
SL
W*
A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图2.13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1、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
工资率
SL
市场劳动力供给量
图2.14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Y2 Y3 Y4 H1 H2 H3 H4 A1
A2 A3
A4
U1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3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凸性
第三,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闲暇偏好者X的 无差异曲线
货币收入偏好者Y 的无差异曲线
3、工作-闲暇决策
每日货币收 入(元) 160 E 80 40 B C U2 0 16 4 12 8 8 12 16 0 每日闲暇小时数(H) U1
U0
4
每日工作小时数(L)
图2.7 工作-闲暇决策
从图2.7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我们把一位劳 动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条预算约束线合并 在一张图上时,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无差异 曲线:第一种是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无差 异曲线(U0),第二种是高于预算约束线的 无差异曲线(用U1来代表),第三种是低于 预算约束线的无差异曲线(用U2来代表)。 但劳动者的最终工作-闲暇决策点却是无差 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的那一点,即图 中的B点。
1、无差异曲线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A
B U1 U2
Y2
8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2 同一位劳动者的两条无差异曲线
劳动力供给分析
闲暇商品:忽略家务劳动与休闲时间的区别,把它们统称为闲暇,与其他商品一样,也能给人带来效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2)闲暇商品与无差异曲线
假设只有两种商品,闲暇与用货币购买到的一般商品,它们具有替代性 无差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 密集性 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 不能相交 边际替代率递减
(1)
S
S1
S
无限弹性
正弹性
无弹性
逆变弹性
W
W
W
W
L
L
0
0
0
0
S2
S3
L
L
S
L
S
C
0
A
B
劳动力供给起曲线的弹性
貳
壹
叁
4.2个人劳动力供给
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2需算约束与效用最大化 3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4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
4.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理性的经济人
1
完全竞争
2
匀质假设
3
劳动是收入的唯一来源
(2)
(3)
日货币收入
日货币收入
日货币收入
日闲暇
日闲暇
日闲暇
0
0
0
(1)一般无差异曲线 (2)特别重视闲暇的人 (3)不太重视闲暇的人
U1
U2
U3
U
U
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化
预算约束线:劳动者受其能支配的时间与收入的限制 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Y
Y
0
0
H
H
预算约束线
效用最大化
注意:预算(收入)约束线相同,闲暇偏好不 同,工作时间选择不同
W
劳动闲暇决策模型宏观经济学
劳动闲暇决策模型宏观经济学劳动闲暇决策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在面临工作和休闲选择时所做的决策。
这个模型考虑了个体对工作和休闲的需求,并通过比较两者的效用来确定最佳的劳动与闲暇时间分配。
一、引言劳动闲暇决策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人们在工作与休息之间做出选择的一种理论框架。
这个模型起源于经济学家们对人们如何平衡工作和休息需求的研究,以及对劳动供给和消费行为的分析。
二、劳动供给理论1. 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描述了个体或整个经济中所有个体对不同工资水平下提供劳动力的数量。
根据经验观察,随着工资水平增加,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然而,随着工资水平继续上升,人们可能会逐渐减少提供劳动力的数量。
2.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当工资增加时,个体的实际收入也会增加,从而使得个体对休闲的需求增加。
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增加时,工作的机会成本也会增加,从而使得个体对休闲的需求减少。
这两个效应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对工作与休闲的选择。
三、劳动供给决策模型1. 效用函数劳动供给决策模型中使用效用函数来度量个体对不同工作与休闲时间分配方案的偏好程度。
效用函数可以包括多种因素,例如收入、休闲时间、社交活动等。
2. 约束条件劳动供给决策模型中还考虑了个体面临的约束条件,例如每天只有24小时、每周只有7天等。
这些约束条件限制了个体在工作与休闲之间做出选择的范围。
3. 最优解通过比较不同工作与休闲时间分配方案的效用值,个体可以确定最佳的劳动与闲暇时间分配方案。
最优解是指在满足约束条件下,使得效用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解。
四、影响劳动供给决策的因素1. 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影响劳动供给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高的工资水平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激励,使得个体更愿意提供劳动力。
2.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个体的劳动供给决策也有重要影响。
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从而增加了他们提供劳动力的意愿。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个体的劳动供给决策产生影响。
第二章 个人劳动供给理论(一)
• 更多的闲暇时间意味着较 少的工作时间.
0
24 闲暇时间
24
0 工作时间4Fra bibliotek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 负斜率
– 在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如 果想要获得更多的闲暇,必须放 弃一部分收入.
• 凸向原点
– 在闲暇时间很少的情况下,人们 愿意为换取多一单位的闲暇时间 而放弃相对多的收入. – 在闲暇时间较多的情况下,人们 只愿意以较少的收入牺牲来换取 闲暇时间的增加.
5
边际替代率
• 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为补偿 增加一单位的闲暇而必须 放弃的收入量. • 当闲暇时间为3(工作时 间为21小时)时,人们愿 意放弃4个单位的收入来换 取1单位的闲暇.
收入/日
4
1
• 当闲暇时间为8(工作时 间为16)时,为换取1单位 的闲暇时间,个人只需放 弃1单位的收入.
0
34
8 9
24 闲暇
30
收入维持计划
收入/日
$240 $160 $80
U2’
U2 I1
22 24
U1
0
16 18
I2
闲暇
27
福利制度的改革
• 1996年的福利改革法案主要包 括:
– 接受援助的期限限定为2年. – 大多数的公共援助都不发放给在 美居住期限不满5年的合法移民 – 获得现金福利的期限为5年.
28
Families (Millions)
第二章个人劳动供给理论一
个人劳动力供给理论(一):工作与闲暇
决策
1
1. 工作---闲暇决策: 基本模型
2
假设条件
• 工作与闲暇的个人决策.
– 工作指的是花费在有报酬工作的 时间. – 闲暇包括各种无报酬的活动.
劳动供给理论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后来,劳动者实际上类
似于取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在其他条件不 变旳情况下,非劳动收入旳增长会造成劳动者 劳动力供给时间旳降低。所以工资率上升旳收 入效应,会促使劳动者降低劳动力旳供给时间, 多享有闲暇。相反,工资率下降旳收入效应, 则造成劳动者好像失去了某种非劳动收入,从 而造成劳动者为了为了维持原有旳收入水平而 增长劳动力供给数量。
旳是,劳动力供给数量伴随工资率旳提升而提升。而当 工资率降低时,劳动者乐意供给旳劳动数量就会降低。
W
s
W
S
L 图a
L 图b
图b显示旳是一条垂直旳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反应旳 是不论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给数量都不会增长或 降低,即工资率对劳动力旳供给数量没有影响。
7
还有一种是一条向后弯曲旳劳动力供给曲线。它表白在 一定旳阶段,劳动力供给数量伴随工资率旳提升而增长; 但当工资率超出一定水平之后,伴随工资率旳进一步提 升,劳动力供给数量反而会降低。
第三章
Labor
劳动力供给
Economics
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市场一种主要旳方 面,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形成旳主要原因 之一。它不但是微观经济学中要涉及到 旳内容之一,也是劳动经济学中旳主要 内容之一。
1
3.1 劳力供给概述
3.1.1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 一、什么是劳动力 第一,指人旳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利用旳体力和智 力旳总和; 第二,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旳人,即劳动者; 第三,指一种国家、一种地域、或者一种部门劳动者旳总和。
26
就业与非就业旳选择
• 为分析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是怎样做出旳,
我们假设:一种家庭试图决定夫妻双方谁留在 家中,或从事工作时间不是十分严格旳工作, 以便照看孩子。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L3 L1
L2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睡眠时间
睡觉占去了人大部分的时间,男性每周的睡眠时间一般在56个小 时,而女性的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周56.9个小时。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 睡眠是由人的生理状况所决定的,但是最近的研究却表明,睡眠在某 种意义上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人们配置时间这种稀缺资源的活动之一, 与市场活动一样。 在睡眠时间达到生理要求的情况下,人的睡眠需求是可以随着经 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 比如,在人的收入获取能力与睡眠时间之间就存在一种负相关的 关系。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的睡眠时间更少,每多受4年教育,平均每 周的睡眠时间减少大约1个小时。类似地,工资率上涨20%会导致睡 眠时间下降1%,或者是每周的睡眠时间减少34分钟。因此,当工资 率很高的时候,似乎做梦也变得越来越昂贵了。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一般原理
2.1.1 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
出生率
死亡率
人 口
净人口 流入率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数量
可使用 劳动力
周工作时间
劳动力质量
总量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实际劳动力和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劳动者个人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重合,彼此 平行 2、离远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高
3、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4、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劳动力供给理论
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理论家庭生产理论与劳动力供给的周期理论(一)家庭生产理论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其可以利用的时间总和可以被花费在三个方面,即市场工作、闲暇、家务劳动。
并且,家庭生产理论将家务劳动也看成是一种生产性劳动。
家庭生产理论实际上是把劳动者放在家庭的背景下去分析他们的劳动力供给决策的—种方法。
它倾向于将夫妻双方之间的劳动力供给决策看成是一种联合决策,而不是彼此独立的两种决策。
家庭生产理论认为,通过家务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家庭产品既可以采取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使用较少的半成品或利用较少的辅助设备)来生产出来,也可以用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大量使用半成品或利用辅助设备,而只投入较少的时间)生产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家庭中的全体成员就要做出这样一种决定,即如何在市场工作、家庭物品的生产以及闲暇之间进行分配。
而分配的原则采取比较优势的原理,即每位家庭成员都应当选择他们个人的相对效率最高的那种时间利用方式。
(二)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与生命周期1.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会对家庭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两种并行的效应,这就是附加的工人效应和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
所谓附加的工人效应,是指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比如丈夫)失去工作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比如妻子)将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
对于其他家庭成员来说,主要收入者的收入可以视为非劳动收入,而随着其他成员的失业,这一非劳动收入下降了,因此而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其他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供给增加。
所谓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其作用与附加工人效应正相反,在衰退时期,一些失业工人对于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非常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从而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
衰退时期工资率的下降导致闲暇的机会成本下降,结果导致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发生较大的作用。
2.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一个基本原则是,当一个人得到工资报酬的能力高于家庭生产率时,倾向于从事更多的市场工作,相反,当获得工资报酬的能力比较低时,他们将从事家庭生产。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行为的一门学科,旨在分析劳动力供求关系、工资决定、就业与失业等经济现象。
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有几个基本模型与理论被广泛应用和讨论,本文将对这些模型与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劳动供给模型劳动供给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它主要研究个体如何在不同工资水平下做出劳动供应决策。
根据劳动供给模型,个体劳动供给的决策受到工资水平、个人偏好、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供给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工作时间较长,而有些人选择工作时间较短。
当工资水平上升时,传统理论认为劳动供给应该增加。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工资水平上升同时也会导致人们对休闲的需求增加,从而减少劳动供给。
因此,劳动供给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资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劳动需求模型劳动需求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模型。
它主要研究企业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根据劳动需求模型,企业的劳动需求取决于产出价格、劳动力成本、生产技术和企业规模等因素。
劳动需求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选择扩大规模,而另一些企业选择缩减规模。
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企业的劳动需求往往会减少,因为雇佣更多员工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
此外,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劳动需求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差异的原因。
三、工资决定模型工资决定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探讨工资水平形成的模型。
根据工资决定模型,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劳动组织、劳动法律等多个因素。
工资决定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
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力供求关系是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当劳动力需求上升时,工资水平往往也会随之上升。
然而,现实情况中,工资决定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行业发展水平、劳动组织的力量等。
四、就业与失业模型就业与失业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考察就业与失业现象的模型。
《劳动供给理论》课件
结语
1
劳动供给理论的应用前景
劳动供给理论能够指导政策制定和企
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展望
2
业招聘,预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随着人工智能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未 来的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多新挑战,
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与管理
最低工资政策
政府对劳动者的雇佣单位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防止用低工资压榨劳动者。
招聘与培训政策
政府组织招聘和职业培训服务,提高劳动者的 技能和就业能力。
医疗保险政策
政府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 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养老保险政策
政府建立养老金制度,保证了劳动者在退休后 的生活质量。
1
劳动供给曲线的定义
展示了不同工资水平下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量。随着报酬的提高,劳动供给也会增加。
2
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
处于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处,表明市场上存在着供求平衡的状态。
3
劳动供给曲线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劳动供给曲线的变化能够导致劳动市场出现过剩或短缺的现象。
劳动报酬差距的解释
2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人 们获取更高工资的可能 性,因而对劳动供给产 生了影响。
3 个人偏好
个人偏好影响到劳动者 选择工作的方向和类型。
4 家庭状况
5 社会环境等
家庭状况影响到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的时间 和意愿。
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劳 动者供给劳动力的行为。
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均衡
投资回报率 理论
人们根据其所受教 育的本质和市场需 求来选择投资学历, 并计算返还时间与 报酬的比率。
人力资本理论
个人的学历和技能 等知识资本会影响 到个人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和薪酬的提 升。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
18
• 关于交叉替代效应的经验分析
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孩子的丈夫- 妻子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零;而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 为负,即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 丈夫(或者妻子)的工资和劳动供给增 加将会导致妻子(或者丈夫)的市场工 作时间减少。
19
二、家庭联合决策的简单分析
• 表达式: U Z U
T T Z
• 式中,
家庭商品Z的边际效用,MUZ 生产中的边际时间产量,MPT 时间的边际价值,MVT
即M : T VMT•P MZU 10
• 其次,考虑增加一单位家庭生产物品投入对家
庭效用的影响。
• 同理,可以得到如下等式:
MG V MGP •MZ U
• 其中MVG表示物品的边际价值,MPG表示物品
联合劳动供给?
• 利用家庭生产的专门化模型分析现实中的家庭
联合劳动供给现象。
• 什么是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 为什么要进行养育子女的经济分析?什么是生
育模型?
36
课后作业
• 课程短文(共3次,第2次)
如何从劳动供给的角度解决中国的 就业问题?
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 基于劳动供给的视角
C B
可能的收入效应 C’
替代效应
A
A
家庭生产时间 市场生产时间
14
四、与劳动—闲暇模型的区别
• 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的区别: • P113
• 结论:
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 了两个结论:
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 变化而变化;
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如 家用电器改变了家庭的生产过程,这对理解20世 纪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有意义。
学习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
学习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类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的行为和决策。
而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劳动力市场、就业、工资和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学习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并探讨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劳动经济学概述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机制、工资决定的因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劳动经济学能够为解决实际的劳动力市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2. 劳动供给理论劳动供给理论主要研究劳动者决定供给劳动力的因素。
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薪酬水平、工作条件、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
这些因素将影响个人对工作的选择和劳动时长的决策。
3. 劳动需求理论劳动需求理论主要研究企业或雇主决定需求劳动力的因素。
企业在决定雇佣劳动力时会考虑工资水平、生产需求、劳动生产力、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等因素。
劳动需求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同行业或企业之间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并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产生反应。
4. 工资决定理论工资决定理论是劳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该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不同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
在工资决定理论中,有两个主要的观点: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工资是根据工人的边际产出来决定的,而协商理论强调工人和雇主之间的谈判和协商对工资的决定起到重要作用。
5. 劳动力市场失衡劳动力市场失衡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这种不匹配可能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对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失衡的原因和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应对失业问题,包括提供职业培训、实施就业刺激政策等。
总结:劳动经济学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政策制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劳动供给、劳动需求、工资决定等方面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变化,为实现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二、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从质的角度定义: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 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出让;
从量的角度定义: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 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市场可供企业录用的人力资源。劳动 力供给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待业人员、 在职同行人员等。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劳动参与率 (%)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男士
女士
全体
20
00
男士按年龄劳动参与率
120 100
劳动参与率 (%)
• 年轻男士劳 动参与率相对较稳定 ,但年长的劳动与率 下降幅度很大。
二、时间效用
余暇时间可以带来效用
收入也是一种效用
人们面临的是牺牲收入增加余暇时间,还
是增加劳动时间以提高收入的选择
三、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
Y D C B y 收 入 e d c b 工资率 余暇时间
l
h
劳动时间
(一)收入约束线
tgα= OY = OH 劳动收入 时间 =W
Y
斜率表明消费要享用余暇时所必须放弃的收入
洗衣机、微波炉、真空吸尘器等等。
女士劳动参与率为何上升
生育率下降
学龄前儿童总是与低劳动参与率相 联系,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为市场 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劳动供给理论
经验研究案例:与收入相联系的睡眠时间
• Biddle等人(JPE,1990)
– 对706人进行精确的分钟的逐日记录进行的分析发现,工资增长 25%,将使工人睡眠时间平均减少1%;工资增长50%,将使工 人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减少不到20分钟。 – 性别差异: – 工资增长使男性睡眠时间减少,但没有增加工作时间。男性对工 资增长引起的收入效应所做出的反应是,把减少睡眠作为一种更 能自由支配时间的方式,来享受因收入增加所能获得的产品。 – 女性的反应是,增加工作时间,但并不减少睡眠时间,参加工作 的女性从“清醒时的闲暇”时间中增加额外的工作时间。 – 为什么女性不减少睡眠时间呢?女性比参加工作的男性睡眠时间 平均少5%,女性可能因为太接近于生理极限而不能进一步减少睡 眠时间。
• 思考题
– 运用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理论,对是否“延长退休年龄”提出你的 建议,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说明政策建议的根据。
• 关键问题:延长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 理论上的解释 • 如何进行经验验证?
5.3 模型应用(II):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 不同报酬方案对工作-闲暇决策的影响
– 例:
第5讲 劳动供给理论
工作
个人的可自 由支配时间
从事有报酬 的活动
闲暇 (非市场 时间)
无报酬的活动: 教育 休息 运动 ……
内容
• 个人工作-闲暇决策基本模型 • 模型的应用
– 是否工作与保留工资
• 为什么有的人不参加工作?
– 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 不同报酬方案对工作时间的激励作用有何不同?
5.1 工作与闲暇决策:基本模型
效用最大化
• 在N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 线相切,即MRS=w,此时 个体实现效用最大化(工作 -闲暇的最优组合)。 • 在N点,个人和市场对闲暇 和实际收入的价值评价达成 一致 • 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come/day
$360
$240
U2 U2’ U1 I2 I1
15 16 17
24
Leisure
Jump to first page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在工资率较低的时候,替代效应超 过收入效应;
此时的 MRS 很低,因为收入比闲暇 更加稀缺。
在工资率较高的时候,收入效应超 过替代效应;
此时的 MRS 很高,因为闲暇比收入 更加稀缺。
Jump to first page
效用最大化
Income/day • 个人效用最大化意味着预算约 束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即U 点) • 在U点,MRS(无差异曲线的 斜率)和工资率(预算约束线的 斜率)相等。 $240 •在B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大 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此时闲 暇的边际效用大于收入的边际 效用。 • 在A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小 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此时闲 暇的边际效用小于收入的边际 效用。 B $80 U A I1 0 16 I2 I3
工资率下降
如果 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那么意 愿工作的时间减少。 如果 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 那么意 愿工作的时间增加。
Jump to first page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工资率为 $10/hour的时候, 最 优的闲暇时间是16小时 (8小时 的工作时间) ,即U1点。 • 如果工资率上升到$15/hour, 那 么最优的闲暇时间是15小时,即 U2点。 • 收入效应 (IE) 用I1的平移来进 行测量。从U1点到U2’点 。(闲暇 时间从16小时增加到17小时)。 • 替代效应 (SE)是沿着I2从 U2 点移向U2 点(闲暇时间从17个小 时减少到15个小时)。 • 净效应意味着工作时间增加 了1个小时,闲暇时间减少了1 个小时。 0
凸向原点
在闲暇很少的时候,个人为了增加 一个小时的闲暇,愿意放弃的收入 很多。 在闲暇很多的时候,个人为了增加 一个小时的闲暇,愿意放弃的收入 很少。
Jump to first page
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MRS) )
•MRS是个人放弃1个小时的闲暇 所能够获得的收入 •如果个人已经拥有3个小时的闲 暇(即工作21个小时),那么 他增加1个小时的闲暇需要放弃 4个单位的收入 •如果个人已经拥有8个小时的闲 暇(即工作16个小时),那么 他增加1个小时的闲暇需要放弃 1个单位的收入 •顺着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移 动,MRS是递减的。 Income/day
4
1
0 24
34
89
24 Leisure 0
Work
Jump to first page
无差异曲线的移动
•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所代 表的效用越高。 • 点L2Y2 代表的效用比点L1Y1 代表的效用更高,因为他拥有的 收入和闲暇都增加了。 • 每个人的效用最大化意味着他 要达到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 Y2 Y1 I1 I2 I3 Income/day
24 Leisure
Jump to first page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工资率为 $10/hour的时候, 最 优的闲暇时间是16小时 (8小时 的工作时间) ,即U1点。 Income/day
$960
• 如果工资率上升到$25/hour, 那 么最优的闲暇时间是14小时,即 U2点。
•
$600 $240
Jump to first page
经验证据
男性的劳动供给曲线轻微地向后弯 曲
收入效应略大于替代效应
女性的劳动供给曲线一直保持正的 斜率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在外部工作和家务劳动的替代关系 中,女性比男性更加显著。
Jump to first page
应用之一: 应用之一:卡耐基猜想
留给子女大量财富的父母一般来说 会扼杀子女的才智和能力,并且诱 使他们过一种缺乏效率的生活。
U2
U3 I3 I2 I1
如果工资率上升到$40/hour, 那 么最优的闲暇时间是18小时, 即 U3点。 0
U1
• 随着工资率的上升,最优的 工作时间先增加,后减少
14 16 18
24
Leisure
Jump to first page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Wage Rate • 对于给定的个人来说,随着工 资率的增加,他愿意工作的时间 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会减少。 • 当小时工资从 $10上升到$25的 时候,他愿意工作的时间从每天 $25 8小时上升到每天10小时。 • 小时工资从 $25继续提高,他 愿意工作的时间反而减少。 $10 •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替 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 果。 0 SL
0 16 17
Income/day
$300 $240
U2 U1 I2 I1
24
Leisure
Jump to first page
非劳动参与者
•如果工资率比较低 (即WN 比较 平缓),非劳动收入比较高 (NH), 或者无差异曲线比较陡峭 (I1),那 么他更有可能不参加工作 (即U1) 。 • 如果工资率比较高 (HW’),非劳 动收入比较低(譬如说是0), 或者 无差异曲线比较平缓(I2),那么他 参加工作的可能性更高 (即U2). • 保留工资是诱使人们参加工 作所需要的最低工资率。 • 为什么大学生参与工作的可能 性要低于一般人? 0
妻子是否该在劳动市场上寻找工作取决于其丈夫是否工 作以及收入高低。
时间的多种用途
家庭被看作生产单位,生产要素包括时间、物品 ,产品是能提供效用的商品。 例子
就餐
Jump to first page
贝克尔时间分配模型
时间
市 场 劳 动 时 间 家 庭 生 产 时 间 商 品 消 费 时 间
获得收入,用于购买
遗产是一种非劳动收入。 得到超过$150,000遗产的人不愿意 工作的程度4倍于得到$25,000遗产 的人。
Jump to first page
非劳动收入对均衡的影响
• 在工资率为$10/hour的时候, 最优的闲暇时间是16小时 (工作 8小时),即图中点 U1. • 如果他得到了一笔遗产,该遗 产相当于每天 $60的非劳动收入, 这会造成预算线的平行移动。 • 最优的闲暇时间上升到 17小时 ,即图中的点U2 . • 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形成收入 效应,造成最优的工作时间下 降。
物品
替代
24h
家务活动生产
商品 或 效用
替代
Jump to first page
家庭商品的特征
时间密集型商品 :包含大量的时间和
少量的物品
在山顶看日出、在吊床上打盹
物品密集型商品 :包含大量的物品和
少量的时间
在快餐店就餐
当劳动在市场上更加值钱的时候(即工 资率提高),用物品密集型商品替代时 间密集型商品更加划算。
8 10
24 Hours of
Work
Jump to first page
收入效应
在工资率不变的前提下,由于总收 入的变化所导致的个人意愿工作时 间的变化。
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拥有较 高收入的人希望能拥有更多的闲暇( 即较少的工作时间)。 工资率的提高意味着个人的收入更 高,提高了对闲暇的需求,从而减 少了意愿工作的时间。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Becker 替代效应
更高的工资率将提高家庭成员的工 作时间,与此同时
无差异曲线
Income/day
• 无差异曲线是带来相同效 用的所有(工作,闲暇) 组合。 • 更多的闲暇则意味着更少 的工作(收入)。
0 24
Jump to first page
24 Leisure Hr 0 Work Hr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斜率为负
为了保持效用不变,个人为了获得 更多的闲暇,就必须放弃更多的工 作(收入)。
Jump to first page
替代效应
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工资率 的变化而导致的意愿工作时间的变 化。
较高的工资率提高了闲暇的相对价 格(机会成本)。 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个人的意愿工 作时间会增加。
Jump to first page
净效应
工资率提高
如果 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那么意 愿工作的时间增加。 如果 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 那么意 愿工作的时间减少。
超时劳动的额外报酬
Income/day
U2
U3 I3 I2 I1
U1
0
14 15 16
24
Leisure
Jump to first page
贝克尔模型(Becker’s Model) 时间的分配
Jump to first page
对工作-闲暇选择模型的扩展 对工作-
个人角度 家庭角度
家庭是决策的基本单位 家庭成员的决策是互相关联的
Jump to first page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Becker 收入效应
更高的工资率意味着家庭收入的提高, 使得家庭成员能消费更多的物品。与此 同时,
工作时间会减少,因为消费更多的物品 需要更多的时间。 这种收入效应与“工作-闲暇”模型的 结论是一样的,但内在逻辑不同。
Jump to first page
劳动供给理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王皓 wanghao_uibe@
Next page
工作——闲暇模型 闲暇模型 工作
前提假设
每个人在工作和闲暇之间做出选择
工作——在有报酬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 闲暇——无报酬的时间,包括: • 接受教育 • 休息 • 家务劳动
Jump to first page
IB IA
I1
I2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