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供给理论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二、影响个体劳动供给的相关因素
(一)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劳动时数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 变,收入上升,对闲暇的需求也上升。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 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 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 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 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 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 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 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 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 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 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 产技术,如在C点生产。
38
(三)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l 工资率与工作时数的乘积等于工作收入。
l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 所谓的预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 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 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1、其斜率为负 2、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3、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 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4、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 上移动
二、劳动力供给的测度
(一)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规 模。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劳动力 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 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公式:
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 口╳100%
替代效应 = △H/△W > 0 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 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劳动经济学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劳动经济学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图2-6中(b)劳动供给是把图2-6中(a)分别与5个最 优点相对应的工作时间——工资率的组合点描绘成的。 其结果就是,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开始递增一段时间,然 后逐渐向后弯曲。 **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 为什么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 特征呢?
下面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解释这种可能 性。当工资提高时,这两种效应都将改变个 人的效用最大化组合点。
❖ 个人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其对工作(收入) 和闲暇的偏好。
一、无差异曲线
● 不同的人对工作和闲暇的有不同偏好的原因: ❖ 由于个性和爱好引起的(性格); ❖ 不同的个人从事的职业存在差别(工作); ❖ 个人的具体情况影响对工作和闲暇的相对评价
(个人环境)。
二、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线的假设
❖ 个人只有通过工作获得货币收入
二、效用最大化
❖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个人效用越大, 因而个人通过达到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 来使其总效用最大化。
❖ 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组合点,可以由无差异 曲线表示的主观偏好和预算线含有的客观 市场信息两方面来决定。见图2-5
** 给定2美元工资率,任何闲暇与实际收入的组 合点不会出现在预算约束线HW之外。

波浪
帆船的航行
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释 折弯供给曲线的原理。
四、经验证据
❖ Killingsworth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男性劳动供给与女性劳动供给相比,对工资变化的敏感性差得多。男性 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率提高时,向后微弯曲,而女性劳动供给曲线的斜 率则有较大递增。即,工资率提高时,男性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而 女性替代效应似乎比收入效应大得多。
❖ 有研究表明:工资率提高10%将使男性劳动供给量减少大约1%~2%,而 女性工作时间增加约10%

劳动力供给理论

劳动力供给理论

家庭联合劳动力供应理论家庭生产理论与劳动力供应的周期理论(一)家庭生产理论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其可以采用的时间总和可以被花费在三个方面,即市场工作、闲暇、家务劳动。

并且,家庭生产理论将家务劳动也看成是一种生产性劳动。

家庭生产理论实际上是把劳动者放在家庭的背景下去分析他们的劳动力供应决策的一种方法。

它倾向于将夫妻双方之间的劳动力供应决策看成是一种联合决策,而不是彼此独立的两种决策。

家庭生产理论认为,通过家务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家庭产品既可以实行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使用较少的半成品或采用较少的帮助设施)来生产出来,也可以用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大量使用半成品或采用帮助设施,而只投入较少的时间)生产出来。

在这种状况下,一个家庭中的全体成员就要做出这样一种打算,即如何在市场工作、家庭物品的生产以及闲暇之间进行安排。

而安排的原则实行比较优势的原理,即每位家庭成员都应选择他们个人的相对效率最高的那种时间采用方式。

(一)劳动力供应的经济周期与生命周期1 .劳动力供应的经济周期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会对家庭的劳动力供应产生两种并行的效应,这就是附加的工人效应和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

所谓附加的工人效应,是指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猎取者(比如丈夫)失去工作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比如妻子)将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

对于其他家庭成员来说,主要收入者的收入可以视为非劳动收入,而随着其他成员的失业,这一非劳动收入下降了,因此而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其他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供应增加。

所谓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其作用与附加工人效应正相反,在衰退时期,一些失业工人对于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特别悲观,因而停止查找工作,从而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加者。

衰退时期工资率的下降导致闲暇的机会成本下降,结果导致对劳动力供应的替代效应发生较大的作用。

2 .劳动力供应的生命周期一个基本原则是,当一个人得到工资酬劳的力量高于家庭生产率时,倾向于从事更多的市场工作,相反,当获得工资酬劳的力量比较低时,他们将从事家庭生产。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Y1
W5 W4 W3 W2 W1 X
日闲暇小时数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工 资 率
SL
W*
A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图2.13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1、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
工资率
SL
市场劳动力供给量
图2.14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Y2 Y3 Y4 H1 H2 H3 H4 A1
A2 A3
A4
U1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3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凸性
第三,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闲暇偏好者X的 无差异曲线
货币收入偏好者Y 的无差异曲线
3、工作-闲暇决策
每日货币收 入(元) 160 E 80 40 B C U2 0 16 4 12 8 8 12 16 0 每日闲暇小时数(H) U1
U0
4
每日工作小时数(L)
图2.7 工作-闲暇决策
从图2.7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我们把一位劳 动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条预算约束线合并 在一张图上时,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无差异 曲线:第一种是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无差 异曲线(U0),第二种是高于预算约束线的 无差异曲线(用U1来代表),第三种是低于 预算约束线的无差异曲线(用U2来代表)。 但劳动者的最终工作-闲暇决策点却是无差 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的那一点,即图 中的B点。
1、无差异曲线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A
B U1 U2
Y2
8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2 同一位劳动者的两条无差异曲线

劳动力供给分析

劳动力供给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闲暇商品:忽略家务劳动与休闲时间的区别,把它们统称为闲暇,与其他商品一样,也能给人带来效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2)闲暇商品与无差异曲线
假设只有两种商品,闲暇与用货币购买到的一般商品,它们具有替代性 无差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 密集性 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 不能相交 边际替代率递减
(1)
S
S1
S
无限弹性
正弹性
无弹性
逆变弹性
W
W
W
W
L
L
0
0
0
0
S2
S3
L
L
S
L
S
C
0
A
B
劳动力供给起曲线的弹性



4.2个人劳动力供给
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2需算约束与效用最大化 3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4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
4.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理性的经济人
1
完全竞争
2
匀质假设
3
劳动是收入的唯一来源
(2)
(3)
日货币收入
日货币收入
日货币收入
日闲暇
日闲暇
日闲暇
0
0
0
(1)一般无差异曲线 (2)特别重视闲暇的人 (3)不太重视闲暇的人
U1
U2
U3
U
U
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化
预算约束线:劳动者受其能支配的时间与收入的限制 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Y
Y
0
0
H
H
预算约束线
效用最大化
注意:预算(收入)约束线相同,闲暇偏好不 同,工作时间选择不同
W

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涉及到劳动者的供给和需求。

经济学以其理性分析方法帮助我们解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这对了解和预测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的理论和模型。

一、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愿意在某一时期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劳动力参与率、工资水平、个人的偏好和机会成本等。

经济学家通常通过劳动力供给曲线来表示劳动力的供给关系。

劳动力供给曲线呈现正斜率,这是因为劳动力的供给随着工资的增长而增加。

人们在考虑工资收入时,会权衡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的利弊。

当工资提高时,个体更愿意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而增加工作时间,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的供给。

同时,人口规模和劳动力参与率也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

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参与率的增加都会使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表示劳动力的供给增加。

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特定时期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企业的产出水平和工资水平。

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理,企业在决定雇佣劳动力数量时会权衡输出产量和劳动力成本,即在某一产出水平下,企业会雇佣能够最小化成本的劳动力数量。

从理论上来说,劳动力需求曲线呈现负斜率。

当工资上涨时,企业的成本也会相应上升,因此企业会减少用工或选择更加有效率的生产方式。

这使得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三、供需关系与劳动力市场平衡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供需关系的平衡点被称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即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工资水平。

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力短缺,工资水平上升。

高工资会提供更多的激励,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劳动力市场。

这导致劳动力供给增加,从而使劳动力市场逐渐恢复平衡。

相反,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力过剩,工资水平下降。

低工资会降低人们从事劳动的积极性,减少劳动力供给。

劳动闲暇决策模型宏观经济学

劳动闲暇决策模型宏观经济学

劳动闲暇决策模型宏观经济学劳动闲暇决策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在面临工作和休闲选择时所做的决策。

这个模型考虑了个体对工作和休闲的需求,并通过比较两者的效用来确定最佳的劳动与闲暇时间分配。

一、引言劳动闲暇决策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人们在工作与休息之间做出选择的一种理论框架。

这个模型起源于经济学家们对人们如何平衡工作和休息需求的研究,以及对劳动供给和消费行为的分析。

二、劳动供给理论1. 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描述了个体或整个经济中所有个体对不同工资水平下提供劳动力的数量。

根据经验观察,随着工资水平增加,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然而,随着工资水平继续上升,人们可能会逐渐减少提供劳动力的数量。

2.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当工资增加时,个体的实际收入也会增加,从而使得个体对休闲的需求增加。

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增加时,工作的机会成本也会增加,从而使得个体对休闲的需求减少。

这两个效应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对工作与休闲的选择。

三、劳动供给决策模型1. 效用函数劳动供给决策模型中使用效用函数来度量个体对不同工作与休闲时间分配方案的偏好程度。

效用函数可以包括多种因素,例如收入、休闲时间、社交活动等。

2. 约束条件劳动供给决策模型中还考虑了个体面临的约束条件,例如每天只有24小时、每周只有7天等。

这些约束条件限制了个体在工作与休闲之间做出选择的范围。

3. 最优解通过比较不同工作与休闲时间分配方案的效用值,个体可以确定最佳的劳动与闲暇时间分配方案。

最优解是指在满足约束条件下,使得效用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解。

四、影响劳动供给决策的因素1. 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影响劳动供给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高的工资水平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激励,使得个体更愿意提供劳动力。

2.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个体的劳动供给决策也有重要影响。

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从而增加了他们提供劳动力的意愿。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个体的劳动供给决策产生影响。

第二章 个人劳动供给理论(一)

第二章 个人劳动供给理论(一)

• 更多的闲暇时间意味着较 少的工作时间.
0
24 闲暇时间
24
0 工作时间4Fra bibliotek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 负斜率
– 在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如 果想要获得更多的闲暇,必须放 弃一部分收入.
• 凸向原点
– 在闲暇时间很少的情况下,人们 愿意为换取多一单位的闲暇时间 而放弃相对多的收入. – 在闲暇时间较多的情况下,人们 只愿意以较少的收入牺牲来换取 闲暇时间的增加.
5
边际替代率
• 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为补偿 增加一单位的闲暇而必须 放弃的收入量. • 当闲暇时间为3(工作时 间为21小时)时,人们愿 意放弃4个单位的收入来换 取1单位的闲暇.
收入/日
4
1
• 当闲暇时间为8(工作时 间为16)时,为换取1单位 的闲暇时间,个人只需放 弃1单位的收入.
0
34
8 9
24 闲暇
30
收入维持计划
收入/日
$240 $160 $80
U2’
U2 I1
22 24
U1
0
16 18
I2
闲暇
27
福利制度的改革
• 1996年的福利改革法案主要包 括:
– 接受援助的期限限定为2年. – 大多数的公共援助都不发放给在 美居住期限不满5年的合法移民 – 获得现金福利的期限为5年.
28
Families (Millions)
第二章个人劳动供给理论一
个人劳动力供给理论(一):工作与闲暇
决策
1
1. 工作---闲暇决策: 基本模型
2
假设条件
• 工作与闲暇的个人决策.
– 工作指的是花费在有报酬工作的 时间. – 闲暇包括各种无报酬的活动.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

(三)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四)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收入效应: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收入变化而
产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的变化而产
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案例:
张华是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编写程序。 工作初期,涨工资会使张华增加工作量。当他成为一 个软件高手之后,工资已经足够高了,张华的积蓄也 在增加,这个时候,张华对涨工资的反映,不是选择 加班,而是选择更多的闲暇和体育活动。
需把握以下要点:
1、个体决策 决策由劳动力供给主体,即一个个劳动者个人 或家庭单独做出
2、个体意愿 (1)劳动力供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供给主体对职业的选择不仅考虑货币化收入, 职业的稳定性、劳动保障等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案例导入: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根据2010年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实施方案的安排, 为期10天的网上报名工作已于24日结束,截止24日 24时,共有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审查,预计今年 将有100万人确认参加考试。
(二)效用函数
U=f(q),效用是消费量的函数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四)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用1,2,3 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边际效用分析法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表
巧克力的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说明: 1、边际效用可以 反映每一巧克力的 效用。
我国劳参率变化的趋势:
女性劳参率普遍上升
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 造了大量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
2、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 庭劳务市场化 3、观念的变化:独立意识

劳动供给理论

劳动供给理论
19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后来,劳动者实际上类
似于取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在其他条件不 变旳情况下,非劳动收入旳增长会造成劳动者 劳动力供给时间旳降低。所以工资率上升旳收 入效应,会促使劳动者降低劳动力旳供给时间, 多享有闲暇。相反,工资率下降旳收入效应, 则造成劳动者好像失去了某种非劳动收入,从 而造成劳动者为了为了维持原有旳收入水平而 增长劳动力供给数量。
旳是,劳动力供给数量伴随工资率旳提升而提升。而当 工资率降低时,劳动者乐意供给旳劳动数量就会降低。
W
s
W
S
L 图a
L 图b
图b显示旳是一条垂直旳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反应旳 是不论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给数量都不会增长或 降低,即工资率对劳动力旳供给数量没有影响。
7
还有一种是一条向后弯曲旳劳动力供给曲线。它表白在 一定旳阶段,劳动力供给数量伴随工资率旳提升而增长; 但当工资率超出一定水平之后,伴随工资率旳进一步提 升,劳动力供给数量反而会降低。
第三章
Labor
劳动力供给
Economics
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市场一种主要旳方 面,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形成旳主要原因 之一。它不但是微观经济学中要涉及到 旳内容之一,也是劳动经济学中旳主要 内容之一。
1
3.1 劳力供给概述
3.1.1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 一、什么是劳动力 第一,指人旳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利用旳体力和智 力旳总和; 第二,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旳人,即劳动者; 第三,指一种国家、一种地域、或者一种部门劳动者旳总和。
26
就业与非就业旳选择
• 为分析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是怎样做出旳,
我们假设:一种家庭试图决定夫妻双方谁留在 家中,或从事工作时间不是十分严格旳工作, 以便照看孩子。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L3 L1
L2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睡眠时间
睡觉占去了人大部分的时间,男性每周的睡眠时间一般在56个小 时,而女性的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周56.9个小时。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 睡眠是由人的生理状况所决定的,但是最近的研究却表明,睡眠在某 种意义上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人们配置时间这种稀缺资源的活动之一, 与市场活动一样。 在睡眠时间达到生理要求的情况下,人的睡眠需求是可以随着经 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 比如,在人的收入获取能力与睡眠时间之间就存在一种负相关的 关系。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的睡眠时间更少,每多受4年教育,平均每 周的睡眠时间减少大约1个小时。类似地,工资率上涨20%会导致睡 眠时间下降1%,或者是每周的睡眠时间减少34分钟。因此,当工资 率很高的时候,似乎做梦也变得越来越昂贵了。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一般原理
2.1.1 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
出生率
死亡率
人 口
净人口 流入率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数量
可使用 劳动力
周工作时间
劳动力质量
总量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实际劳动力和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劳动者个人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重合,彼此 平行 2、离远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高



3、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4、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

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
• 为此劳动者以持久收入和终生预算约束
为决策依据。
2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 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劳动力供给量不同 • 已婚妇女的劳动力参与模式 • 一生中工作时间的相互替代




男性

女性
O
26
年龄
• 对“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
工作?”的分析
角度一:
• 1、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典型
联合劳动供给?
• 利用家庭生产的专门化模型分析现实中的家庭
联合劳动供给现象。
• 什么是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 为什么要进行养育子女的经济分析?什么是生
育模型?
36
课后作业
• 课程短文(共3次,第2次)
如何从劳动供给的角度解决中国的 就业问题?
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 基于劳动供给的视角
doc二生育模型三母亲就业与生育孩子的相互影响31孩子较大时孩子较小时市场工作家务劳动ooo年龄年龄生产率与工资率收入时间终生市场生产率有酬工作时间121已婚妇女劳动力参与模式2生命周期中的时间分配32第五节劳动力供给的实证研究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
• 家庭时间约束下的劳动决策模型 • 家庭的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分析 • 家庭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 家庭劳动供给与生育决策 •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研究 •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的最新演进
• 首先,考虑增加一单位家庭生产时间对家庭效
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个方面的:第一,家
庭生产商品Z将会增加;第二,由于Z的消费增 加,故总效用增加。
• 表达式: U Z U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行为的一门学科,旨在分析劳动力供求关系、工资决定、就业与失业等经济现象。

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有几个基本模型与理论被广泛应用和讨论,本文将对这些模型与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劳动供给模型劳动供给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它主要研究个体如何在不同工资水平下做出劳动供应决策。

根据劳动供给模型,个体劳动供给的决策受到工资水平、个人偏好、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供给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工作时间较长,而有些人选择工作时间较短。

当工资水平上升时,传统理论认为劳动供给应该增加。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工资水平上升同时也会导致人们对休闲的需求增加,从而减少劳动供给。

因此,劳动供给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资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劳动需求模型劳动需求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模型。

它主要研究企业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根据劳动需求模型,企业的劳动需求取决于产出价格、劳动力成本、生产技术和企业规模等因素。

劳动需求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选择扩大规模,而另一些企业选择缩减规模。

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企业的劳动需求往往会减少,因为雇佣更多员工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

此外,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劳动需求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差异的原因。

三、工资决定模型工资决定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探讨工资水平形成的模型。

根据工资决定模型,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劳动组织、劳动法律等多个因素。

工资决定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

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力供求关系是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当劳动力需求上升时,工资水平往往也会随之上升。

然而,现实情况中,工资决定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行业发展水平、劳动组织的力量等。

四、就业与失业模型就业与失业模型是劳动经济学中考察就业与失业现象的模型。

《劳动供给理论》课件

《劳动供给理论》课件

结语
1
劳动供给理论的应用前景
劳动供给理论能够指导政策制定和企
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展望
2
业招聘,预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随着人工智能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未 来的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多新挑战,
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与管理
最低工资政策
政府对劳动者的雇佣单位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防止用低工资压榨劳动者。
招聘与培训政策
政府组织招聘和职业培训服务,提高劳动者的 技能和就业能力。
医疗保险政策
政府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 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养老保险政策
政府建立养老金制度,保证了劳动者在退休后 的生活质量。
1
劳动供给曲线的定义
展示了不同工资水平下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量。随着报酬的提高,劳动供给也会增加。
2
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
处于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处,表明市场上存在着供求平衡的状态。
3
劳动供给曲线的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劳动供给曲线的变化能够导致劳动市场出现过剩或短缺的现象。
劳动报酬差距的解释
2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人 们获取更高工资的可能 性,因而对劳动供给产 生了影响。
3 个人偏好
个人偏好影响到劳动者 选择工作的方向和类型。
4 家庭状况
5 社会环境等
家庭状况影响到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的时间 和意愿。
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劳 动者供给劳动力的行为。
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均衡
投资回报率 理论
人们根据其所受教 育的本质和市场需 求来选择投资学历, 并计算返还时间与 报酬的比率。
人力资本理论
个人的学历和技能 等知识资本会影响 到个人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和薪酬的提 升。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时)的人员数量; 第二项标准涉及那些工作“超量”时数的人员数量,即
每周时数超过“正常”工作周的时数(过度就业); 第三项标准是对人
关于失业的界定
国际劳工大会将失业者界定为在参照期内无工作,但目前能够 工作并寻找工作的某一特定年龄以上的所有人员。 存在争论的主要因素:年龄界限、寻找工作的准则,以及对临 时解雇、对工作前景失去信心或首次寻找工作人员等情况的处 理。 关于如何处理丧失信心者,即这些人目前虽然没有寻找工作, 但过去可能找过工作,并清楚地表示希望“现在”就有一份工 作。多数国家不把他们算为失业,但有些国家将其纳入失业范 围。 涉及求职问题。求职者必须采取了一种或多种“积极的”求职 方式,如向雇主提出申请,访问中介机构,被列为失业者。有 些国家承认单纯的看广告和找广告为求职方式,另一些国家则 认为,是对这些广告做了实际答复。
21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 理愿望强度。偏好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 到许多如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个人 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 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22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l 闲暇的价格:一小时闲暇的机会成本等于工 作一小时的工资率。
一、个人效用最大化与劳动供给曲线
(一)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
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 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 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20
无差异曲线
特点:
1、具有负的斜率。 2、凸向原点 3、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 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 不会相交 5、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 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劳动供给理论

劳动供给理论

经验研究案例:与收入相联系的睡眠时间
• Biddle等人(JPE,1990)
– 对706人进行精确的分钟的逐日记录进行的分析发现,工资增长 25%,将使工人睡眠时间平均减少1%;工资增长50%,将使工 人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减少不到20分钟。 – 性别差异: – 工资增长使男性睡眠时间减少,但没有增加工作时间。男性对工 资增长引起的收入效应所做出的反应是,把减少睡眠作为一种更 能自由支配时间的方式,来享受因收入增加所能获得的产品。 – 女性的反应是,增加工作时间,但并不减少睡眠时间,参加工作 的女性从“清醒时的闲暇”时间中增加额外的工作时间。 – 为什么女性不减少睡眠时间呢?女性比参加工作的男性睡眠时间 平均少5%,女性可能因为太接近于生理极限而不能进一步减少睡 眠时间。
• 思考题
– 运用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理论,对是否“延长退休年龄”提出你的 建议,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说明政策建议的根据。
• 关键问题:延长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 理论上的解释 • 如何进行经验验证?
5.3 模型应用(II):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 不同报酬方案对工作-闲暇决策的影响
– 例:
第5讲 劳动供给理论
工作
个人的可自 由支配时间
从事有报酬 的活动
闲暇 (非市场 时间)
无报酬的活动: 教育 休息 运动 ……
内容
• 个人工作-闲暇决策基本模型 • 模型的应用
– 是否工作与保留工资
• 为什么有的人不参加工作?
– 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 不同报酬方案对工作时间的激励作用有何不同?
5.1 工作与闲暇决策:基本模型
效用最大化
• 在N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 线相切,即MRS=w,此时 个体实现效用最大化(工作 -闲暇的最优组合)。 • 在N点,个人和市场对闲暇 和实际收入的价值评价达成 一致 • 思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设标准工作日为8小时/天。假设在某一行业,普遍 实行10小时工作日,其报酬方案有两种(1)对前8 小时每小时支付6元,对另外2小时每小时支付9元; (2)对10小时工作每小时支付6.6元。 • 讨论:这两种方案对工作决策的影响相同吗?
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与在相同工作时间内产 生相同收入的计时工资率 相比,对超时工作支付额 外报酬的做法会使工作时 间增加。 原因:加班津贴将会引 起较小的收入效应,这是 因为只是在超过Hh1的工 作时间,收入效应才适用。 相比之下,相同的工资率 将引起较大的收入效应, 这是因为收入效应适用于 所有工作时间。 现实意义:雇主可以在 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对不同工作时间支付 不同的工资率来获得更多 的劳动量。 HW:标准工作日工资预算约束 Hu1P:加班津贴方案预算约束 HW‘:计时工资方案预算约束
ln h i ln w i ln M i Ai i
h w w h
劳动供给工资弹性 e=
经验研究主题
• • • • • • Explaining aggregate trends Male labor supply Female labor supply Family labor supply Life-cycle labor supply Labor supply effect of income tax
案例讨论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税率变化是否影响劳动供给决策?
• 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先后经历过五次调整,其中起征点和税率是调整的核心(特别是起征点), 会对劳动供给决策产生什么影响? – 对于不同收入人群会产生什么影响? –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人群会产生什么影响 – 理论的判断 –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强弱会发生变化吗? – 经验研究? 工薪所得起征点的变化
其他的一些应用:政府工资政策的变化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 工资结构调整的影响
– 在中国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个人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基本工资 (国拨工资)与创收工资, – 对工资结构的改革会对工作时间产生什么影响?
• 如北京市公务员、公检法系统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的政策
• 军队军官转业计划 • 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变化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什么 影响?
• 思考题
– 运用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理论,对是否“延长退休年龄”提出你的 建议,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说明政策建议的根据。
• 关键问题:延长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 理论上的解释 • 如何进行经验验证?
5.3 模型应用(II):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 不同报酬方案对工作-闲暇决策的影响
– 例:
MRS: 补偿增加一个单位 的闲暇时间所必须放弃的 收入量 个体的主观评价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1. 负斜率 2.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 高 3. 凸向原点
• • 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闲暇价值越高; 反之,闲暇价值越低。 闲暇对收入的边际替代率(MRS)递减
4. 无差异曲线之间不相交
资料来源:Sleep and the allocation of time. JPE, Oct,1990
经验研究结果
• 男性劳动供给与女性劳动供给相比,对工资变化的 敏感性要弱的多。男性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率提高 时,向后轻微弯曲,而女性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则 有较大递增。(Killingsworth, 1983) • 工资率提高10%将使男性劳动供给量减少大约1% -2%(Borjas & Heckman);将使已婚女性的工 作时间增加约10%(Keeley)。 • 为什么?
工资率变化与劳动供给: 向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收 入
工 资 W 5 率
W4 W3 W2 W1
闲暇时间
工作时间
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IE)
– 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的变化 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 闲暇是一种正常品时,收入的提高导致对闲暇的需 求增加(工作时间减少)。
无差异 曲线: 工作闲 暇偏好 收入效应与ຫໍສະໝຸດ 替代效应工作与闲暇效用
效用最大化:
工作与闲暇 的最优组合 预算约束
后弯的劳动 供给曲线
对闲暇的需求:
机会成本 财富水平 偏好组合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表示具有 某一特定效用水平的 工作带来的收入和闲 暇时间的各种组合。
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的 斜率表示闲暇对收入的边 际替代率(MRS)
注: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指超过起征点之上
9
100000以上
45
经验研究
• 经验研究(Empirical study)的重要性
– 验证理论 – 劳动供给的数量估计
• 理论只是预测了变化的方向 • 数量大小必需通过经验研究得到
– 评估税收和补贴政策的效果 – 评估政府项目的效果
典型的回归模型
h i w i M i Ai i
• 替代效应(SE)
– 保持收入不变,因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起的愿意 工作时间的变化。
• 工资率变化,闲暇的相对价格会变化。 • 工资提高导致闲暇价格提高,从而减少对闲暇的需 求,增加工作时间
净效应
工资变动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效应规模 w增加 SE>IE SE=IE SE<IE 增加 不变 减少 w减少 减少 不变 增加
劳动供给曲线 的斜率
正 垂直 负
替代效应占优势
收入效应占优势
分离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分离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折弯曲线的基本原理
• 工资率的变化改变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从而对工作和工 作时间决策产生影响。 • 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无差异曲线逐渐由平坦(MRS小)变得陡峭 (MRS大),替代效应由强变弱,收入效应由弱变强。 • 理论和一些经验研究表明,一般来说,替代效应更加明显。 • 纯收入效应的例子:
– – – – – h: 个体的工作时间 w: 工资率 M: 非劳动收入 A: 其他控制变量 i:个体
• -- 净效应 • -- 收入效应 • 假设:
– <0 (假定闲暇是正常品); – >0,如果替代效应占优势 – <0,如果收入效应占优势
其他常用的计量模型
ln h i w i M i Ai i
第5讲 劳动供给理论
工作
个人的可自 由支配时间
从事有报酬 的活动
闲暇 (非市场 时间)
无报酬的活动: 教育 休息 运动 ……
内容
• 个人工作-闲暇决策基本模型 • 模型的应用
– 是否工作与保留工资
• 为什么有的人不参加工作?
– 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 不同报酬方案对工作时间的激励作用有何不同?
5.1 工作与闲暇决策:基本模型
效用最大化
• 在N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 线相切,即MRS=w,此时 个体实现效用最大化(工作 -闲暇的最优组合)。 • 在N点,个人和市场对闲暇 和实际收入的价值评价达成 一致 • 思考题:
– 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 点处,如果预算线的斜率小 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此时 个体会如何调整工作时间? – 如果预算线的斜率大于无差 异曲线呢?
– 非劳动收入的增加
• 彩票中奖、遗产收入、股票收入突然增加
• 纯替代效应的例子
– 收入不变、工资率增加 – 案例
• 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安德森曾提出一个节省汽油的计划。他的计划提 高汽油税,同时减少每个人的社会保障税。其含义是提高了汽油价格,同时 又不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 减少税收实际上提高了个人的工资率,但是在汽车作为日常消费品的情况下 提高汽油税又是降低了人们的收入,因而实际上收入没有变化。 • 这个计划会产生纯粹的替代效应,诱使人们工作更多的时间。
•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5. 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
闲暇爱好者
工作狂
预算约束线
• 人们尽可能追求较高的 无差异曲线。 • 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既定 工资率下,个人可能实 际获得的收入和闲暇的 所有组合。 • 工资率(预算线的斜率) 反映了收入和闲暇的市 场交换率。(闲暇的价 格)
工作 收入 72
48
24
24h 闲暇
原个人所得税率表(2007)
级数 1 2 3 4 5 6 7 8 0-500 500-2000 2000-5000 5000-20000 20000-40000 40000-60000 60000-80000 80000-100000 含税级距(元) 税率(%)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不存在非劳动收入的情形
保留工资 (Reservation wage) 指个人选择不工作的最 高工资率,或者个人决 定工作的最低工资率。
保留工资
非劳动参与:存在非劳动收入的情形
• 更看重闲暇(陡峭 的无差异曲线)、 非劳动收入的存在 (HN)以及较低的 工资率(NW),都 是导致非劳动参与 的因素 • HuW’说明了赚钱能 力与非劳动收入的 重要性
• 近年来,对于中国要不要延长退休年龄有些争论
– 支持者 – 反对者
• 可选择的政策方案
– 强制性延长退休年龄规定 – “选择性”延长退休年龄规定
• 政策规定一个退休年龄的上限,然后由劳动者与企业自由选择
• “选择性”延长退休年龄规定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 劳动供给理论的解释 – 退休金与工资率的比较是关键点
– 低收入家庭补助 – 工伤补偿计划 – 退休金制度
• 所得税政策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什么影响?
–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 税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劳动力供给?
经验研究案例:与收入相联系的睡眠时间
• Biddle等人(JPE,1990)
– 对706人进行精确的分钟的逐日记录进行的分析发现,工资增长 25%,将使工人睡眠时间平均减少1%;工资增长50%,将使工 人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减少不到20分钟。 – 性别差异: – 工资增长使男性睡眠时间减少,但没有增加工作时间。男性对工 资增长引起的收入效应所做出的反应是,把减少睡眠作为一种更 能自由支配时间的方式,来享受因收入增加所能获得的产品。 – 女性的反应是,增加工作时间,但并不减少睡眠时间,参加工作 的女性从“清醒时的闲暇”时间中增加额外的工作时间。 – 为什么女性不减少睡眠时间呢?女性比参加工作的男性睡眠时间 平均少5%,女性可能因为太接近于生理极限而不能进一步减少睡 眠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