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_________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
A. 电视B. 互联网C. 广播D. 报纸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交互性B. 实时性C. 单向性D. 多样性答案:C3.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性意味着信息传播的_________。
A. 集中控制B. 权威性C. 平等性D. 保密性答案:C4.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A. 文字C. 视频D. 社交媒体答案:D5. 网络传播的“病毒式营销”利用的是网络传播的_________特点。
A. 广泛性B. 快速性C. 互动性D. 可复制性答案:B6. 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往往受到_________的影响。
A. 网络带宽B. 用户数量C. 信息内容D. 传播渠道答案:B7. 网络传播的“长尾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少数热门产品占据市场主导B. 大量小众产品累积起来的市场份额C. 信息传播的不均衡性D. 信息传播的集中性答案:B8.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B. 转发率C. 评论数D. 所有选项答案:D9. 网络传播的“六度分隔理论”表明,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联系最多通过_________个中间人就可以建立。
A. 5B. 6C. 7D. 8答案:B10. 网络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信息的单向传播B. 信息的封闭传播C. 信息的多向传播D. 信息的开放传播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_________。
A. 成本低B. 速度快C. 覆盖广D. 互动强答案:A, B, C, D12.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过滤机制包括_________。
A. 算法推荐B. 用户选择C. 社交网络D. 广告推广答案:A, B, C1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包括_________。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网络传播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的传播活动。
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全球性等特点。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二、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 TCP/IP 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这些技术是构建网络通信的基石,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传输和网络的稳定运行。
(二)多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处理和编码技术。
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用户对于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如4G、5G 网络,以及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为网络传播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一)网站传播各类网站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平台,包括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等。
网站通过页面设计、内容组织和更新,吸引用户访问和互动。
(二)社交媒体传播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账号,发布动态、分享观点、与朋友和关注者进行交流互动。
社交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
(三)电子邮件传播虽然在即时通讯工具兴起后有所式微,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正式沟通和信息传递方式。
(四)搜索引擎传播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检索并呈现相关的网页和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所需内容。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一)受众的特征网络受众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参与性等特点。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信息,并且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
(二)受众的行为包括信息搜索、浏览、评论、分享等。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彭兰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彭兰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线路和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见表1-1)表1-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见表1-2)表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网络协议(1)网络协议的含义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达到实体(各种文件传送软件、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2)通信体系结构①计算机网络通信通常采用结构化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即采用层次结构的协议集合来实现。
采用这种技术实现通信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就是通信体系结构。
②目前一般采用的一种参照基准是ISO的层次模型。
(3)ISO层次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的英文简称是ISO,它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即OSI 模型。
这个模型共分成七层,包括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传输层、网络层表示层、会话层、应用层等。
现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
(4)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
它是一套协议的集合,用来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①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障数据正确、安全地传送到目的地。
②IP用于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目前,IP地址分为两类:a.静态地址,即电脑的IP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一定要使用静态地址。
b.动态地址,就是每一次登录后的地址都不完全相同,这主要是由Pv4技术下IP 地址资源有限导致的。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网络传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3. 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传播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二、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环节,是网络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媒介等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包括信息传递、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等,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和特点1.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形式,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等特点。
2. 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包括社交平台、社交应用等,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传统社交方式。
3.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它具有精准定位、互动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成为主流的广告形式。
四、网络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网络传播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包括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它们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网络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广告投入、市场需求、盈利模式等,它们决定了网络传播的商业化程度和发展方向。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题库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题库一、网络传播的定义与特点1. 简述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
2. 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相比有哪些特点?3. 论述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和去中心化特征。
二、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1. 描述互联网的起源及其对传播学的影响。
2. 分析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
3. 论述社交媒体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与模式1. 列举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2. 讨论网络传播的传播模式,如病毒式传播、口碑传播等。
3. 分析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扩散机制。
四、网络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 讨论网络传播中的隐私权问题。
2. 分析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3. 论述网络传播中的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问题。
五、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1. 论述网络传播对公众意见形成的影响。
2. 分析网络传播对政治参与和民主进程的影响。
3. 讨论网络传播对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的影响。
六、网络传播的策略与技巧1. 讨论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品牌推广。
2. 分析网络传播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3. 论述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分析和定位策略。
七、网络传播的未来趋势1. 预测未来网络传播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2. 讨论人工智能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前景。
3. 分析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八、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成功的网络传播案例,讨论其成功的原因。
2. 讨论一个网络传播失败的案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网络传播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语网络传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考研题库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网络传播的相关知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环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题库能够为考研学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 2、实现多元化,助长强势文化霸权,边缘化弱势文化 如何理解?
? 3、去中心和网络技术人员所特有的信息平等与共享的理想及其持续相应的努力有关 例如, 番茄花园 番茄花园版xp
? 1、传统把关受到挑战:
? 可行性弱化、海量速度、操作简单、角色泛化。信息无限多源,职业把关人缺失,传播权利共享,加速信息自由流通;
2、原因
? 网络将职业传播者的采集加工和发布信息的技术手段普及到全体网民,使得网络上的传播者为数众多;受众在因特网上比从传统媒体那更容易获取信息,尤其是因特网传播方式导致注意力经济 的兴起;
? 例如,早期,人际传播方式运用多,如E-mail QQ,随技术成熟,社会运用普及。90年代中期,传统媒体上网,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融为一体。
㈡全球性、个性化、超文本、开放性
? 超文本:指构成网页的信息类型不限于文字,还包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也表明,网页之间不是孤立的,超链接构成复杂关系
? 3、调节情绪 满足心理需求
第四节 网络上的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 一、网络群体传播
群体,广义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集。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
? 可见,互联网融合了媒体传播和通信,也融合了几乎所有介质形态。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大众传播
? 一、传播观念的变化
? ㈠传受关系的变迁
? 1、网络发布、接收和反馈工具合一的特性,刺激了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 泛化,人成为信息客体,媒介即人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章: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1.1946年2月ENIAC的揭幕,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最早)2.第一台实用的计算器由帕斯卡于1642年制造。
3.莱布尼茨研制出“步进计算器”,可做四则运算。
4.査尔斯·巴贝奇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5.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
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6.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形结构7.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规模全球性、网址唯一性、规则统一性、功能服务性。
8.CANET为我国第一个互联网国际电子邮件出口。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功能与特征1.网络传播定义人类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进行的数字化信息传播。
网络传播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是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它提供的是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的交流、传播和共享的平台。
2.网络传播的大众传播功能(54页)⑴作为大众媒介,其主要功能是监视环境、决策参与、文化传承和教育以及提供娱乐等。
监视环境功能,即及时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重要事件和最新变化的功能,被认为是大众传播媒介最基本的功能。
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而传统传媒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则大大增强了自己监视环境的功能。
⑵决策参与功能,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因而也提供了更为畅通的渠道。
⑶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网络传播以其特有的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网络学校。
⑷娱乐功能,传统大众传媒所能提供的各种娱乐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网络游戏。
3.网络人际传播的功能⑴传递信息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传播的过程,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首先是信息传递、交换和分享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建构的初衷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而人们上网的最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传递或获取信息。
⑵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人们往往通过人际传播、交流意见,达成共识。
在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环境中,这些限制因素不复存在,任何有特殊兴趣的的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进行分享与交流,真正实现人际交流的平等。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即时性B. 互动性C. 单向性D. 广泛性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网络传播的媒介形式?A. 社交媒体B. 新闻网站C. 电视广播D. 论坛答案:C3. 网络传播中的“病毒式营销”主要依赖于:A. 广告投放B. 用户口碑C. 搜索引擎优化D. 政府法规答案:B4.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哪些影响?A. 传统媒体的消亡B.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C. 传统媒体的单一化D. 传统媒体的价格上涨答案:B5.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茧房”现象是指:A. 用户只接触单一类型的信息B. 用户在网络中建立私人空间C. 用户对信息的过度依赖D. 用户在网络中形成封闭的社交圈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网络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成本相对较低。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获取信息,与全球的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同时,网络传播的门槛较低,个人和组织都可以轻易地发布信息。
然而,网络传播也存在一些劣势,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和误导。
此外,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匿名性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2. 网络传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网络传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
其次,网络传播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和观念能够快速交流和融合。
再次,网络传播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电子商务的兴起、在线教育的普及等。
最后,网络传播还影响了政治参与和社会运动的形式,如通过网络进行的公共讨论和社会动员。
3. 请解释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由麦克库姆斯和肖提出的,主要指媒体通过反复报道某些话题或事件,影响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在网络传播中,这一理论同样适用。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一、网络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分享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和社交性。
1. 全球性:网络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2. 即时性:网络传播实时传递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互动性:网络传播提供了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使信息接收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4. 多样性:网络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社交性:网络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社交,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二、网络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网络传播的内容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
在形式上,网络传播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1. 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成为重要的新闻报道媒介,通过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即时报道。
2. 娱乐传播:网络娱乐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通过在线视频网站、音乐平台、游戏平台等进行传播。
3. 教育传播:网络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传播途径,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等形式。
4. 商业传播:网络商业传播涉及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等领域,在线购物、电子支付等成为主要形式。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和挑战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和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 信息获取与选择:网络传播扩大了信息获取的途径,但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真实性的挑战,人们需要辨别信息真伪和选择可信信息。
2. 社交网络影响:网络传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也可能导致信息泛滥、网络暴力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3. 媒体生态变革:网络传播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和挑战,需要适应网络传播的形式和需求。
4. 网络安全威胁:网络传播面临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保护机制。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网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
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网络新闻与其他媒体新闻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2、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它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媒介融合的5个层面: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融合、市场融合、机构融合。
3、“数字鸿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指信息化过程中,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贫富差距”。
4、网络舆论监督: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
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是软监督。
5、传播主体:网络传播主要有政党,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传统媒体以及作为个体的网民等。
这些主体通过创办不同的网站或使用不同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络信息传播进而实现其特定的目标。
6、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等权力监督相比,它不具有迫使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强制力,而是借助网络舆论造成的精神压力或形成的社会氛围。
7、提高实效性的编辑手段:新闻网站的更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天定时更新。
另一种是根据新闻稿件的情况,即时进行更新,应该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填空:1994.4.28中国大陆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1995.1.12第一家走上国际互联网的中国杂志是《神州学人》。
1995.10.20中国贸易报率先将自己的母体信息新闻搬上互联网。
1996.12第一家走上国际互联网的国内广播电视台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1996.12.10第一家走上国际互联网的国内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
2000.2.15台湾第一家网络原生报纸《明日报》诞生。
3.7北京千龙新闻网开始启动。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本篇文章主要对《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一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涉及到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网络社交与群体互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网络营销等方面。
一、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共享,实现人们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与社会交流的过程。
2. 网络化社会: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大规模、持续地变成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不可逆转的。
3. 媒介:指传播或传递信息的工具或途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例如书、报、电视、广播等。
4. 新媒体:指使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媒介的传媒形式,例如互联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5. 平台:指提供网络传播服务的基础设施,用于用户之间交换信息和进行互动。
6. 消费者生成内容(UGC):指消费者利用网络途径自主创作或发布的各种内容,如照片、视频、音频等。
7. 微博:指一种基于微型博客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通过用户发布短小的消息实现信息共享。
8. 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技术连接和交流的人们谋求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共识和身份的社交化趋势。
9. 互联网思维:指以开放、共享、创新的态度,基于多元化的信息、多级的沟通、自由的访问和自主的交互,通过互联网与网络技术进行全面协作、开放创新和全球化交流的新型思维方式。
二、网络社交与群体互动1. 社交网络:指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平台,通过分析用户信息和网络行为,形成人际关系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
2. 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技术连接和交流的人们谋求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共识和身份的社交化趋势。
3. 群体互动:指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多人之间的交互和协作,提高交互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参与感和主动性。
4. 社交媒体营销: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市场推广、品牌宣传、产品销售和消费者服务等活动。
《网络传播概论》 必考知识点 超详细笔记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发展历史第一节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1、万维网的功能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破了平面文字的限制,可展现图形、动画、声音、影响等,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二是采用了超文本链接技术,这是一种有关采集、储存、管理、浏览离散信息,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任何超文本系统都是由存放信息的节点和表示信息之间的链接组成的。
2、这一阶段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是网络媒体功能凸显。
3、1992年,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报》创办了全球第一份网络版报纸,从此各类传统媒体先后向互联网进军。
四个发展阶段:1992—1996;1996—1997;1997—2003;2003—至今。
第二节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1、第一阶段: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从网络管理模式上看,可称为非开放性的学术网络阶段。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内地的第一个BBS站。
2、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网络传播呈现出与其他国家类似的特点,即网络用户急剧增多,网络媒体功能充分展现及电子商务的渐进发展。
搜狐是中国第一个分类搜索引擎网站。
3、第三阶段:三网融合并不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限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面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面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面上趋向使用统一的TCP/IP协议,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通过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目的是想网络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章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第一节Web2.0的传播理念1、网络界一般将以浏览器为特征的“一对多”式的传播网站称为第一代网站(Web1.0),而将以聚合内容技术(Rss)和标签技术(Tag)为特征的个性化传播网站称为第二代网站(Web2.0)。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1、网络结构集中型------安全分散型------可靠分布型------去中心化2.、互联网对人类最大贡献:扁平式(扁平化造成互联网“无中心”和“去中心化”)3、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4、万维网和internet的关系:万维网只是internet提供的一种服务,internet包含万维网。
5、IP和域名的区别:1)IP地址:为标识Internet上主机位置而设置的,具有唯一确定性。
2)域名地址:字符型地址,和IP地址一一对应,可重名。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广域网和局域网2)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7、媒介和媒体:1)媒介:传播的介质、通道或载体(报纸、广播、电视)。
2)媒体:从事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或实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
8、解释网络是第四媒介:网络是前三者(报纸广播电视)的集大成者,和前三者并不并列,以时间角度看可以作为第四媒介。
9、.超链接使互联网开始走向民间。
10、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1969诞生于美国互联网技术核心:无中心、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使得网络中得任意节点被破坏之后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
11、互联网技术的两次飞跃:1)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2)万维网的技术构想的提出从根本上位互联网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变革。
12、互联网目前主要使用技术:1)电子邮件2)Usenet(网络新闻)3)www 万维网(优点:多媒体方式、超链接、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4)FTP 文件传送5)BBS 电子公告板系统(多对多交流形式)6)聊天服务(一对一或多对多交流):即时通信7)搜索引擎( 杨致远yahoo)13、正在兴起的使用技术:1)BT下载2)博客weblog3)播客4)维客wiki百科5)RSS 订阅6)社会化书签7)SNS 社会网络服务“六度分离” 代表:美国的facebook 中国的校内网14、标识internet网上资源位置的三种方式:IP地址域名地址URL(统一资源定位器)15、网络a)超连接性------海量信息:是互联网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最根本的特征。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二、网络传播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低成本全球传播4、检索便捷5、多媒体6、超文本7、互动性三、“新媒体”的界定P10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
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
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一、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网络历程发展@web1.0 Tim Berners-Lee (蒂姆伯纳斯-李)1---·Web2.0和Web1.0相比,到底有些什么区别?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时代;从受众到用户;从专业生产内容到用户生产内容(UGC);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语义网(Semantic web) :蒂姆伯纳斯-李: web3.0就是一张涵盖大数据的语义网络,它的核心应该就是通过给全球信息网上的文档添加能够被计算机理解的语义元数据(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大数据(big data)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二、网络媒体的演变(一)从复制到创新:网络新闻业务形态的变化①多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②粘贴——整合——解读:网络新闻编辑方式的发展③单媒体——多媒体融——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丰富④必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二)从单一到多维:网络新闻分发平台的延展·传统媒体平台·资讯整合平台(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个性化推荐平台·视频和VR/AR平台·专业化服务平台·混合型平台(三)从“大众门户”到“个人门户”: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个人门户”模式:1.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这些节点既包括个人用户,也包括媒体或其他机构用户。
2.关系成为传播渠道3.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握动力工4.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5.传播路径易于观测6.传播是多层级的7.整个传播格局呈现出去中心化一再中心化的周面“大众门户”模式:1.网站通过内容来聚集用户2.网站是传播的控制者3.同站提供的是无差异化胺务它4.网站内容的传播效果测量手段有限5.整个互联网传播呈现出越来越浓重的“中心化”倾向三、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一)从独立向融合发展的业务形态与生产机制①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的模糊、功能的交叉、市场的汇聚。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导言网络新闻传播,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广义上,互联网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较笼统的称为“网络媒体”。
严格来说,网络媒体是指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
新闻传播学一般划分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第一章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开发出一个运用包交换技术的网络,称为ARPANET互联网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略具雏形的ARPANET(1969-1986)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1986-1992)在商业化运做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多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两大领域。
这种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录像、动画、音响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给用户以视、声、光、画并存的全新的视听感受。
超文本是包含与其他资料相链接的资料,它既能处理文本,也能处理图形和声音。
分组交换指将资料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别传输,这些被分为相同大小的“块”的数据上都有标记,并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传递,每一站都有记录,直至到达目的地。
交互性指人们在信息交流系统中发送、传播和接受信息时表现为实时交互的操作方式。
世界上第一家报纸网络版: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中国第一家网络电子日报:《中国贸易报》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和正在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
网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切新闻性信息及其评说,狭义的网络新闻是指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
上网媒体指的是先以原子形态出现的传统媒体所设立的网站。
网上媒体是指以比特为原生态形式出现的网站。
第二章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海量性、多样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数量巨大新闻报道的相关资料保存容量巨大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十分广泛网络新闻传播的历史资料十分巨大网络新闻传播的形式:多媒体、超文本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传统大众传媒与网络媒体传输信息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多媒体技术使网络媒体具备了传统大众传媒的优势。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选择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9——1986年(用于科研及高校),TCP/ IP协议,互联网标准协议的产生,标志互联网正式产生。
Internet一词在1986年正式使用。
第二阶段从1986——1995年,商业机构发布广告,并开始面向普通百姓。
第三阶段从1995年至今,多媒体出现,政府企业纷纷上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4——1995年,只限于部分高校第二阶段从1995年至今,开放性的商业网络阶段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1)1995——1998年,网络媒体开始进入,传统媒体上线1997年人民网上线1996年搜狐建立2)1999年至今网络成为传媒形态网络自生媒体分为两类:新闻媒体和非新闻媒体非新闻媒体分为商业网站,专业网站,个人网站三类人际传播特点:双向交互性,非制度化,私密性强网上人际传播形式:E-mail,即时通讯(QQ,MSN,飞信,ICQ),网上聊天室特点:文字符号为主,匿名性,复杂性电子邮件的类别:POP3邮箱,纯Web邮箱,具有上述两种功能的免费邮箱网上群体传播的表现形式:BBS,网络社区,usenet(新闻组)群体非常态事件传播条件:结构性压力,非常态传播机制活跃, 触发事件组织传播,纵向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横向组织之间网络传播主体:企业,媒体,个人,政府,机构,ISP社会控制与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社会责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把关人形式:政府把关,网站把关,行业组织的把关,网络自我的把关受众群体分类:基本群体,参照群体,偶然群体;按现实的工作生活状况,可分为:工作关系群体和生活关系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按规模大小1)大众传媒能覆盖的特定区域的能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2)对特定传媒和特定内容保持定期接触的人3)不但接触了传媒信息,而且在态度和行为上受实际影响的人信息侵入的特征:侵入成本低(最具本质性的特征),侵入隐秘性,侵入后果无法设想网络传播的伦理意义:人性社会和现实社会的需要网络传播伦理的特点: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网络传播的伦理原则:全民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自由原则网络新闻内容特点:广容性,多样性,快捷性,综合化,个性化,交互性,全息性中国网络新闻业发展历程:起步阶段(1995-1998年),激活阶段(1998-2000年),管理与创新阶段(2000-2005年),网络公民新闻时传播效果分微观的效果和宏观的效果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传播主体多元化
传播主体分为三类:A上网传统媒体 上网媒体的界定: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的功能与优势,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自己采编的新闻报道。播放自己制作的节目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
B网络自生媒体
C个人传播形式
(4)信息把关:网络传播的信息把关较为松散。信息发布需要审核的时间较短,有些网站甚至不需要审核。
2.网络传播时效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新闻事件及时上网
(2)网上新闻及时刷新
3.网络传播快捷性带来的问题
(1)为了争取事件,无效信息大量产生,淹没了新闻信息的重点
(2)遗漏新闻心理使得部分网民很难完全信赖网络新闻传播
(3)正确使用布尔操作符,引号或者括号,通配符号。(1.正确使用布尔检索方式课减少搜索结果返回数。2.使用双引号或者括号进行精确搜索。3.星号可以作为一般通配词使用,它允许搜索复数或近似的单词。)
(4)在点击之前要思考。
4.网络新闻采访面临的问题:
1.如何才能确保在第一时间,接触到第一手资料。
4.1994年 我国正式加入因特网
5.1995年 《神州学人》 我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
6.水木清华BBS 中国大陆第一个因特网的BBS
7.中国四大互联网:(CSTNET——CHINANET——CERNET——CHINAGBN)
第三章
1电子邮件: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E-mail客户软件、E-mail服务器、通信协议
3WWW:(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Web服务器、浏览器和通信协议)
第四章
1、两种网站发展态势:(论述题)
2、.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办公事务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或者因特网技术为基础通过虚拟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的一种工作方式,是电子政府的物化形式。
3.从内容上看,信息多为文字信息。
4.从网站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看,缺少即时交换功能。
(2)商业性ICP加入竞争:1998年 建立一批门户网站。(新浪、网易)
传统媒体加快与网络融合。商业网站新闻的成功,刺激了传统媒体更快、更好的与网络融合。中国因特网新闻出现了良性竞争格局。在这一阶段上网媒体的谁昂迅速增加。主要表现在:1.在技术领域的有益探索。2.开发新的功能。3.内容的定时更新。4.借鉴商业网站成功经验。
(3)三级办新网站格局的初步形成(新ICP)
2.新ICP:传统媒体对因特网运用的观念进行更新,对现有体制进行反思后的变革产物。是以商业化模式运作,以内容为依托展开多种服务并且与传统媒体保持相对独立的网络企业。
3、千龙模式:是一种得到政府支持,整合当地传统媒体的合力,以新闻内容为主打的航母式的网站。
第六章
1.网络传播媒体带来的影响
A、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格局,对新闻传播的社会分工和传播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采、编、播新闻信息的原有观念,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提供了群新的思路和手段。
C、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使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有所下降。
第七章
1.网络新闻采访:两种含义:(1)是为互联网媒体新闻发布而进行的采访。可以理解为广义的网络新闻采访。
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着手体现编辑意图。
从空间角度体现编辑意图:
1.网络新闻的编辑强势 a字符的大小和颜色b图片的作用c空间位置的作用e标题文字的作用d设置重要新闻栏
2.用稿件集合形成群体优势
3.借鉴传统报纸编排设计原则 (1.相符原则:a主要与自身性质和特点保持一致b瑶宇新闻单元性质和特点相一 致c要与稿件的价值和特点相一致 2.重点原则: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3.有序原则:编排设计要分清条理好层次,有序就是要做到雷同相聚,异类相分。 4.便易原则:要易于用户接收信息。)
4.信息接受的个人化与主动性
5.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
1网络传播时效性产生的原因
(1)传输手段:网络省略了传统媒体的印刷、制作、运输、发行等中间环节,发布信息能在瞬间传递给受众。
(2)采编过程:网络采编过程中网民可以随发随写。没有繁杂的采编程序。
(3)制作周期:网络传播没有一定的制作周期。传播内容可以方便的随时刷新。在内容上快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网络传播复习资料
绪论:
1、信息传播的三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
2、网络传播含义: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传播活动。
3、学科属性:社会科学
第一章
1.1998年5月,被正式承认为“第四类媒体”
2.网络传播模式图(P4) 散状型网状传播结构
6内容繁多,表现手法丰富 (传统媒体有自身的缺陷,而网络媒体弥补了其他传统媒体的缺陷)
7.具有价格优势(尤其在不知名的网站,价格较低)
思考判断题:1、互联网媒体是不是等于第四媒体
2、时不时网络新闻的外在刺激越大越好
第二章
1.因特网概念:国际互联网,英文名Internet,简称“互联网”、“因特网”,它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由无数的局域网联结起来的世界性信息传输电子网络。
2.三个阶段:因特网的前身是阿帕网阶段
3.1987年 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 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5小范围测试 6.发放问卷 7.数据回收和处理 8.分析调查结果 9发布调查结果
第九章
1网络广告:是以互联网为媒体发布,传播各种形式广告的通称。指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表示的基于互联网的广告。
2.1997年3月 Intel 我国第一个商业性广告 在Chinabyte(天极网)网站上出现
3.旗帜广告:又称横幅广告,一般呈长方形,看起来像大街上的横幅或者旗帜。通常大小为480*60或者486*80
4.插页式广告:又名“弹跳广告”。广告选择合适的网站或者栏目。在网站或栏目出现之前插入一个新窗口,显示广告内容。这类广告与设计通常不是特别的复杂。一般内容是较为简练的文字信息。也又制作精美的图片广告。
2.传播方式多媒体
特点:1.兼容并蓄 2.异曲同工 3.随意选择
3.传授关系的交互性
表现形式:1.受者到传者的纵向意见反馈
2.受者到传者的横向意见反馈
3.传受双方“多元互动”交流反馈
存在的问题:1网络受众得到较多和较为有效的发言权,但是观点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2.观点难以得打具有强势地位的网上传者的重视
3、(1999年 中国政府上网年)
第五章
1中国网络新闻的基本发展历程(三个阶段):
(1) 传统媒体纷纷触网:1995年 《中国贸易报》电子版
1997年 人民日报网站的建立
特点:1.从数量上看,上网媒体数量很少。
2.从技术手段上看,技术相当初级。
(3)抢播使得网络新闻传播的可信性受到影响
6传播内容的广泛性
7.传播环境的全球化
4.网络传播的社会功能
1.网络传播的大众传播功能
(1)监视环境功能(2)决策参与功能3)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4)经济功能(5)娱乐功能。
2.网络传播的人际传播功能。
(1)传递信息(2)社会化(3)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
2.收件人、抄送、密送的区别:
(1)收件人:能够看到其他收件人,彼此地位平等。
(2)抄送:表示副本,列在抄送栏的任何一位收件人都将收到信件的副本。信件的所有其他收件人都能够看到邮箱发送者指定为抄送的收件人邮箱的地址。
(3)密送:代表不显示的副本。密送的收件人不会比其他收件人看到,而收件人字段中的收件人地址彼此都能够看见。
5.网络广告的特点:1交互性强(传统媒体缺少反馈,网络媒体受众可以通过邮箱等形式进行反馈)
2实时性强 (随时发布,随时修改)
3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有自己的受众,而网络媒体具有全球性)
4针对性强 (网络媒体刊登广告具有网页投放式)
5受众数量可以预测 (网络收购中数量容易统计)
(2)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采访。是一种采访手段。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网络新闻采访。
2.搜索引擎:是专业站点提供的用于王山查询的程序。搜索引擎是编辑、记者在因特网上搜寻资料时常用的工具。
3.搜索引擎使用技巧:(1)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
(2)使用正确的搜索词。(不用错别字,注意停用词的使用,不使用过于通俗简单的关键词,要注意多义词的问题)
从时间角度体现编辑意图:
1信息在网上延续时间的长短 2.更新新闻的频率。
3.网上受众调查的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用户意向调查、网上舆论调查、企业调查、娱乐休闲调查
4.网上受众调查的基本步骤:
1.确定调研目的 2.考察调研环境,制定调研提纲 3.制定调研方案 4确定目标对象
2.版权问题是困扰大多数网络媒体的一大难题。
3.不应过多的依赖电脑辅助报道手段。
4.电脑辅助手段可能导致不同对象的报道不均衡。
第八章
1.稿件选择:看《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条例》
非新闻单位建立的综合性网站不具有采访权。非新闻单位加冕礼的非综合性网站不得刊登新闻。
2.编辑意图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