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 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课文●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 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根据地震波的这些特点,人们测知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有规律的变化。我们可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①;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②。

我们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一)地壳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千米~70千米(如青藏高原);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二)地幔这一层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所以又叫做中间层。地幔在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以上,深度从5千米~70千米以下到2 900千米。这一层也能传播横波,所以仍是固态。主要物质成分为铁镁的硅酸盐类。由上而下,其中铁镁含量逐渐增加。从莫霍界面到1000千米深处,叫做上地幔。上地幔上部(地下约60千米~250至400千米)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地下1000千米~2900千米深处,叫做下地幔。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状态可能为固体。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三)地核从古登堡界面到地球核心,为地核。地下2 900千米~5 000千米深处,叫做外核,外核的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5 000千米以下的深部为内核,则为固态。地核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地核的物质成分据推测以铁、镍为主,并含少量较轻元素。

问题和练习

1.地球内部有哪几个圈层?

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曲线图来加以解释。

第二节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地壳的结构地壳是由许多化学元素组成的。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地壳中有90多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8

种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13%;其余几十种元素的总含量还不到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占四分之一强。

地壳的厚度和物质组成各处并不相同。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壳可以分成两层,上层叫硅铝层,含硅和铝较多,主要由比重较小的花岗岩类组成;下层叫硅镁层,这一层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主要由比重较大的玄武岩类组成。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是普遍存在的。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地壳中的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它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到处可以见到。比如我们吃的盐,做铅笔芯用的石墨,制玻璃用的石英,炼铁用的铁矿石,等等,都是矿物。地球上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其中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可供冶炼提取金属的矿物有赤铁矿、黄铜矿等等。

各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例如石英是由硅和氧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矿物,硬度较大,常呈柱状、锥状晶体;食盐是由氯和钠组成的,它是无色透明的四方颗粒。也有些矿物,化学成分相同,由于内部原子排列不相同,形成了性质完全不同的矿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成分都是碳,但两者的性质截然相反:金刚石是最硬的透明的矿物;石墨则是非常软的不透明的矿物。

岩石和矿床自然界里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三三两两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叫做岩石。例如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大理岩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是地球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一些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就是矿产。在一定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称为矿床。矿床按成因可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三大类。

岩石和矿床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大部分矿床存在于岩石中,有的岩石,如石灰岩,本身就是矿产。

地壳物质的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又是由矿物组成的。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岩石与矿床的关系:

(一)岩浆岩与内生矿床在地壳深处或软流层形成的岩浆,是一种成分非常复杂的熔融体,它含有大量气体,内压力很大。岩浆在巨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岩浆逐渐冷却凝固而形成了岩石,这种岩石叫做岩浆岩。

岩浆岩按其产状可以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喷出岩是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侵入岩是岩浆未上升到地面,停留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喷出岩由于岩浆迅速冷却凝固,矿物结晶的颗粒细小,甚至用肉眼不能分辨,有的具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常见的喷出岩有玄武岩、流纹岩等。侵入岩因温度冷却较慢,岩浆有充分条件结晶,因而形成晶体较大的矿物颗粒。常见的侵入岩有花岗岩等。花岗岩的分布比较广泛,我国许多名山,如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都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的质地坚硬,抗压力大,是一种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