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必修3第8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关于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之间不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前者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后者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②前者突出理性,后者注意表现人的感情③前者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后者则不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A.①②③均正确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D.②正确,①③不正确【解析】新古典主义美术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浪漫主义美术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与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③错误,①②符合史实。
【答案】 B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场景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
抛开了启蒙理性的限制,没有反映19世纪生活的真实状况。
”这是对某幅画的评论。
由此可知,该画的艺术风格是() 【导学号:71640043】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解析】现实主义强调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从材料“场景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抛开了启蒙理性的限制”信息可知,该画想象力丰富,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表达了对启蒙理性王国的失望,其创作风格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是反传统反理性的,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古典主义强调在创作理论上模仿古代,主张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B3.“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
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
”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巴黎圣母院》B.《自由引导人民》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可以看出该流派是现实主义。
分析四个选项,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4.艺术风格是有高度的思想性、成熟性,是真善美的。
高中历史 8.23美术的辉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漫 扬的“理性王国”感到 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
主 失望,寻求新的精神 完整和统一
义 寄托
②特别强调色彩的作
用 精品
代表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国:大卫的《马拉之 死》《拿破仑加冕》 等,安格尔的《泉》
法国:德拉克洛瓦的 《自由引导人民》
4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流派名 称
现实主 义美术
时间
19 世 纪 中期
主要特征
精品
9
(1)《自由引导人民》体现了什么创作风格?这一风格的主要特征 是什么?
提示: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得画面丰富多彩,辉 煌瑰丽。
材料二 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反映的是在 1937 年,西班 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的历史事件。毕加索对 此极为愤慨,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 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精品
11
现实主义美术和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从产生的背景看,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 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危机的结果。
(2)从表现内容来看,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现
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3)从表现手法看,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
精品
3
预习导引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流
派 名
背景
特点
称
新 古 典 主 义
①18 世纪末至 19 世 纪初,法国社会动荡 ②法国资产阶级对古 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 神的追求
①以古代历史和现实 重大事件作为题材 ②突出理性,注重画面 的严整与和谐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难点
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
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
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浪漫主义美术
1、背景: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波旁王朝复辟(1815— 30年代),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 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一些知识分子 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出 现了浪漫主义美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拿破仑加冕式》 大卫(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俄)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学课件(共59张PPT )
高中历史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知识点总结+习题精练

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知识点总结+习题精练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3第八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的知识,关于本课整理了知识点,后面也配上了相应的习题,助力大家快速掌握~一.必记知识(1)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美术内容时间特征代表作品方法 19世纪前期理性到感性古典到浪漫,马•拿•泉,自由(2)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内容时间特征代表作品方法 19世纪中后期社会现实到注重光、色播•拾•河,二日(3)现代主义美术内容时间特征代表作品方法 20世纪后表现自我《格尔尼卡》二、重难点分析1.19世纪以来的美术(1)新古典主义:①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②特点:内容上,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③成就: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的《泉》(2)浪漫主义:①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②特点: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
③成就:法国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3)现实主义:①背景:见文学②特点:注重表现社会现实③成就: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印象画派:①背景:19世纪后半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和的进步(光学领域的新成就)②特点: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③成就: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梵高《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法国:塞尚(现代绘画之父)(5)现代主义:①背景:20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②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里。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标要求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十九世纪以来各主要美术流派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把握这些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各美术流派及基本特征的成因;进而领悟其艺术价值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1.联系美术课的相关内容,学会欣赏相关的美术作品。
2.关注时代特征与美术的关系,理解它对美术的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2.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引导同学回顾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流派及主张。
指出美术作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社会思潮的影响,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110-113,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A(1):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哪些美术流派?各美术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请注意阅读“前言”、“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5组学生板演预测】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请结合各美术流派代表作品的鉴赏,说说这些美术流派各具有哪些典型特征?分别反映了当时欧洲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请注意阅读“前言”、“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优质PPT课件(共39张PPT)

越 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
资‘级对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阿 1881年10月25日,他出生于西班牙小城马加拉。
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注重画面的平整和谐,重素描,这一特点属于:
尔 布面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1937 年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卑
斯
山
拿破仑加冕
3.现实主义美术 (1)时间:19 世纪中期。 (2)主要特征: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 3 ) 主 要 成 就 : 米 勒 的 《 播 种 者 》《 拾 穗 者 》 和 列 宾 的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俄国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法国 米勒 《拾穗者》
播 种 者 法国 米勒
《晚祷》 雨果:从这幅画中看到对人民创造力量的赞美
莫奈《圣阿德雷斯的阳台》《十四朵向源自葵》《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向日葵》系列画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当时像闪烁
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 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 慧和灵气。
凡·高
凡·高 (1853—1890),生于荷兰乡村的一 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 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 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 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 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 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 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 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 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此后, 凡·高的疯病(有人称是“癫痫病”)时常发作, 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 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高中历史 8-23 美术的辉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注意“古典主义”艺术主要是指严肃的
艺术,“浪漫主义”艺术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性,偏重 于色彩和感情。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的大量涌现,是自由主义 思潮在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
【例题】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画家 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有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 加的革命运动。其中,高举三色旗、象征自由女神的妇女形 象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 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这集中体现了这一美术作品的 ( )
2.表现形式 新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 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强 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 的感情,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 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 彩,辉煌瑰丽。
【特别提示】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1.现实主义美术 (1)兴起:19世纪中期。 9 社会现实 。 (2)特点:注重表现□
(3)代表 10 ①法国 □ 等。 11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②俄国列宾的代表作是《□
米勒
的代表作有《播种者》《拾穗者》
2.印象画派 12 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科 (1)背景:19世纪后半期,随着 □ 学技术的进步而兴起。 (2)特点 13 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 ①强调捕捉□
14 个性 的抒发。 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强烈主张□ 15 ③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
装饰 韵味。
(3)代表 ①法国莫奈的《日出· 印象》。 16 向日蔡 》。 ②荷兰凡高的《□ 17 现代绘画之父 ③法国塞尚擅长画静物,被称为“□ ”。
易错提示:对于世界文化艺术,我们不能盲目媚外或排 斥,而是要注意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认识人类文化发 展的多样性,树立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不同文 化传统的价值观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程标准] 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2.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新古典主义美术(1)背景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__________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②资产阶级对古代____________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2)特点①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____________为题材。
②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______________。
(3)代表①法国画家________是杰出的新古典主义美术画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拿破仑加冕》等。
②法国画家__________的作品《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
2.浪漫主义美术(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____________”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①注重表现____________,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____________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②特别强调________的作用,使画面____________,辉煌瑰丽。
(3)代表:法国画家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典型表现了这一画派的风格特征。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1.现实主义美术(1)时间:19世纪中期。
(2)特点:注重表现____________。
(3)代表①法国米勒的《播种者》《__________》等。
②俄国列宾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象画派(1)兴起①时间:19世纪后半期。
②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____________的进步。
③特点: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__________的研究,强调捕捉“____________”,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④代表:法国莫奈的《____________》。
(2)发展①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高中历史 8.23 美术的辉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一二三
自主思考现代主义绘画使绘画艺术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提示:绘画不再描绘日常世界可认识的对象,画家通过对形状的猛烈歪 曲和激起感情的颜色来表达感情和情绪,试图利用下意识来传达内心的想 象和梦想。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点一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史料导入●
席里柯(1791—1824)的《梅杜萨之筏》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在法国的 诞生。他以 1816 年法国梅杜萨号船出海遇难这一事件为题材而创作的这 一不朽名作,用斜线和三角造型、黑白分明的色彩对比,描绘了遇难人员在 海上漂流十多天后的绝望和期盼、求生和死亡、悲哀和等待等充满了矛盾 的复杂感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一二三
2.浪漫主义美术 (1)产生背景:拿破仑的统治结束后,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 新的精神寄托。 (2)艺术特色: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 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3)代表作品: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一二三
知识点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1.现实主义美术 (1)兴起时间:19 世纪中期。 (2)艺术特色: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3)代表作品: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俄罗斯列宾的《伏 尔加河上的纤夫》等。 2.印象画派 (1)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19 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 青年画家借助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 象”。 ②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印象画派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 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真实;后期印象主义画派更加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相同点:都注重光和色 的运用。
(3)前期印象主义画派:莫奈的《日出·印象》,作者用凌乱的笔触展现了 雾气交融的港口早晨,强调光和色的瞬间效果;后期印象主义画派:凡高的 《向日葵》,线条粗犷,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美术的辉煌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新古典主义〔材料〕18世纪下半叶,随着启蒙主义思想的深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法国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
在这个新的时代,娇柔纤细的罗可可艺术已同时代氛围格格不入,人们呼唤能与新时代相吻合的新艺术的出现。
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欧洲始终存在着对古代文化的偏爱,18世纪中叶在启蒙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推动下,欧洲的考古工作大大发展起来,意大利和其他地中海沿岸的古城一个个被发掘出来,尤其是18世纪中叶罗马庞贝古城的发掘,使古代艺术重新展现出它的魅力,让人们看到了带有理性严谨特点和倡导英雄主义精神的新的艺术样式。
正是由于时代的需要,理论的推动和考古发掘几个方面的促进,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掀起了学习和研究古代艺术的热潮,出现了一场新的复古运动,这个运动在艺术史中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源流是古代罗马艺术、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和17世纪以来的古典主义。
这些艺术都体现出一种宁静、典雅和理性主义的精神,立足于维护传统艺术的庄严风格。
新古典主义之所以在古典之前冠以“新”字,是由于它不同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是大革命之前宣扬共和以及为祖国而战的一种新的时代风尚和审美倾向的体现,同时它又同过去的古典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许多相似和共同之处。
──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解读】本段材料介绍了什么是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产生的背景。
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现实社会基础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18世纪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面对社会巨大的变革,人们需要的是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能反映社会剧变的艺术作品。
嫁接在古典主义之上的艺术作品在紧握时代脉搏的大师笔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新古典主义美学方面呈现出的特征有:第一,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
这一点同传统古典主义相一致,因为古典主义都尊重自然,强调客观描写。
但它并不按照自然对象的原样描写对象,而是让对象服从于既有的优美典雅和古典主义的美学模式,将对象理想化,完美化。
第二,崇尚理性和共性,将艺术纳入规范和有序之中。
新古典主义同古典主义相似,夸大理性作用,抹杀情感和个性,在内容、技巧和构图上都遵循既有的规范和秩序。
第三,以希腊罗马英雄事迹及当代生活为题材,艺术创作带有更多个人风格的追求和时代印迹。
2.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材料〕本雅明认为艺术创造和物质生产一样是一个生产的过程,把艺术创造过程看成是一个由生产—产品—消费组成的动态流程。
它们同样也是由生产与消费、生产者、产品与消费者等要素构成。
艺术生产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同样也要受到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制约。
在他看来,在艺术生产过程中,艺术家就是生产者,艺术品就是商品或产品,观众或读者是消费者;艺术创作是生产,艺术欣赏是消费,艺术创作技巧构成了艺术生产力。
一定的创作技巧代表了一定的艺术发展水平。
艺术生产者(艺术家)和艺术消费者(读者或观众)之间的关系组成艺术生产关系。
本雅明认为艺术生产也有生产力(艺术技巧)与生产关系(即艺术生产者与接受者通过艺术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矛盾。
当一定的技术所体现的艺术生产力与原有的艺术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就会发生艺术的革命──不仅是艺术生产力的革命,而且还是艺术的生产关系的革命,进而把艺术推向前进。
──姜哲军、刘峰《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与美学理论批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解读】本雅明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以及艺术作为“精神生产”的论述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用来解决现代艺术和革命艺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艺术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思考。
把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里的成就扩展到艺术与美学的领域。
本雅明所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仅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理解艺术的局限。
它从艺术生产角度去把握艺术的本体,这对于发展马克思的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是有意义的,对我们今天理解艺术作品有着很大的启迪和借鉴的作用。
【注释】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美学家。
3.马拉之死〔材料〕马拉是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人民之友》报的主编,他以犀利的文笔猛烈抨击法国封建王朝,宣扬共和思想,遭到王党的忌恨。
一天,保皇党女刺客谎称自己是一位共和党人的遗孀、五个孩子的母亲,请求马拉接见并给予帮助。
正当马拉阅读她递上的纸条时,凶狠的女刺客用匕首刺进了马拉的胸膛,他倒在了血泊之中,马拉被害的消息一时震动了巴黎城。
大卫是马拉的朋友,当他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亲眼目睹了马拉被害的惨象,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
这幅图的画面非常简洁,背景那片毫无修饰的墙面,仅有光线的些微变化,马拉靠在一个浴缸里,他一只手无力地垂落在缸外,另一只手拿着字条,头后仰,面部带着平静的表情,就像工作劳累后闭目小憩一样,鲜血从他的胸膛流出,马拉由于患有皮肤病。
不得不每天数小时浸泡在药水中治疗。
他常一边治病一边处理公务。
大卫便把马拉表现为在浴缸里工作而突然遇刺身亡。
整个画面平静、庄重,省略了一切无关大局的细节,力求简单质朴,既无纷繁的色彩,也无复杂的透视和道具。
尽管表现的是可怕的暗杀,画家丝毫没有渲染血腥和恐怖,而是着意刻画马拉之死的崇高和宁静。
由此可见画家在他的创作中始终遵循古典艺术的原则,力图保持更多的理性。
──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解读】大卫是一位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投身大革命的艺术家,他将艺术同革命紧密结合起来。
大卫18岁进入艺术学院学习,接受一整套学院派理论和技巧的训练。
经过艰难而痛苦的努力,他终于获得当时学院的最高奖──去罗马学习的奖学金,于1774年去意大利。
在那儿他学习和研究了大师们的作品,逐步形成了他的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
1781年回国,这段时期他又创作了一系列以古代英雄主义精神为题材的作品《荷拉斯兄弟之誓》、《苏格拉底之死》(1781)、《处决自己儿子的布鲁特斯》(1789)等油画,歌颂共和,鼓吹革命,还亲身积极投入到当时的革命运动中。
后来大卫成为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师,创作了不少颂扬拿破仑功绩的作品。
在这个时期,新古典主义运动在大卫领导下甚至波及到法国的生活方式,连头发式样和外套都是希腊罗马式的,妇女不再束腰,男人丢掉了假发,家具和室内陈设也尽量简洁大方。
这一复古的影响延续了几十年之久。
波旁王朝复辟后,大卫作为审判路易十六的参加者而被剥夺了公民权和财产,并被迫离开祖国定居布鲁塞尔。
在那儿又完成了不少作品,最后客死他乡。
《马拉之死》是他艺术作品的代表作,对于革命党人马拉之死的勾勒再现古典主义艺术的简单质朴,无刻意的渲染,刻画出了马拉的崇高和宁静,反映了作者的革命热情以及艺术情操的伟大。
4.浪漫主义艺术〔材料〕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这时尽管新古典主义在艺术界仍占有优势,但它所崇尚的那种不变的美的模式和对客观对象的执着研究,同时代精神格格不入,成为束缚艺术发展的陈腐教条,代之而起的是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不仅在法国出现,它也风行整个欧洲,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同新古典主义一起并行发展。
成为一种普遍的文艺思潮,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在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各个文化领域均有所表现。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The romance)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普遍的兴趣,这些小说几乎都用罗曼谛克(Romantic)写成。
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神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统称为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通常包含着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指一种创作方法,它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存,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理想化的样于去描绘生活,另一个含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圮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潮。
这里的浪漫主义主要是指第二个含义。
──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解读】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古典主义艺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创造出一整套方法和规范,这些规范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模仿,对共性的赞赏和颂扬。
与古典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艺术,则从表现客观对象转向了表现人的主观世界,它全力去揭示人的心灵和独特的自我,放弃了古典主义那种普遍而绝对的共同美。
去追寻每个人自己内心的理想美。
浪漫主义不再把自然作为原型,而是把它作为“假托”,以富于诗意的想象和热情,通过自然形象寄予个人的情感,艺术成为了以个人感情为基础的创造。
这种强调主观感情,努力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是浪漫主义的第一个特征。
浪漫主义并不是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它不像古典主义那样有固定的传承模式,而主要表现为一种思想上的态度和倾向。
一些艺术家对官方的正统艺术或公认的传统产生怀疑,认为这些艺术有太多的虚伪和假象,带有太多的人工痕迹。
他们竭力追求那种自然的、野性的和多姿多彩的境界,总是试图去表现那些不熟悉的、陌生的和新奇的世界,表现异国情调和模糊的幻想,艺术家们从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醉心于色彩和富于动感的构图。
总之,一切能够激发艺术家热情和想象的事物都成为他们创作的对象,这种追求新奇的思想态度是浪漫主义的第二特征。
5.文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材料〕在一般艺术史上,把近二百多年的文艺思潮分为四个阶段:一、十八世纪是理性主义、古典主义的时代;二、十九世纪前半期是浪漫主义的时代;三、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是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四、十九世纪末期以来是新主观主义的文艺──新浪漫主义或神秘主义崛起的时代。
这种粗线条的划分是有道理的,但是西方的一些学者往往从形式和风格的角度来区分这些思潮,忽略了它们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文艺思潮的变化,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文艺本身发展的规律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文艺的影响,在这两方面的因素中,社会的原因是主要的,而文艺规律本身的因素是从属的。
社会的阶级斗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思想、趣味,直接影响着文艺思潮的变化。
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浪漫主义绘画,是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
资产阶级革命积极的一面和它的局限性,在文艺中也有鲜明的体现。
──邵大箴《法国浪漫主义和德拉克洛瓦》【解读】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发展。
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就是一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及社会大背景。
纵观近二百年欧洲的历史,人们对文艺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其主要依据当然是某一阶段文艺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具有相类似的地方,而这种类似性却是毫无疑问的依附于一个相同的大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