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散文两篇 教案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
(一)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哲理散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展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再读课文,思考人生: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4.拓展延伸(思考我们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组自主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小组自学成果的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一小组)
(1)词语的掌握
(2)对内容的把握(罗素活着是为了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3)文章的结构
(4)课文的朗读
2.赏析句子(第二小组)
(1)学生展示难以理解的句子
(2)其他组的同学提出问题
让我们共同在这铺满鲜花和荆棘的青春中前行,在乌云和太阳并存的天空下展翅翱翔,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
六、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罗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先回顾一下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会是什年么类型的散文呢?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散文诗,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散文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简介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4. 艺术特色分析:(1)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情感等方面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六、课后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散文诗两篇》,谈谈你对散文诗艺术特色的理解。
2. 请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谈谈你的感受。
3.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散文诗,进行鉴赏分析,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散文二篇》教案
《散文二篇》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此单元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单元。
结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以“情感哲思”为人文主题。
《背影》表达了永恒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白杨礼赞》讴歌了昂扬刚健的民族精神,激人奋起;《散文二篇》思考了生命的永恒和人生的真谛,引人深思;《昆明的雨》展现了雨季中寻常生活的美感与诗意,令人回味。
将不同类型的散文集中在一个单元中,旨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同时课文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写法与语言都很有特色,值得反复欣赏、品析。
因此,此单元教学要在具体的阅读赏析中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理解写法、品味语言为教学的重点;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对各篇课文的教学有侧重点;重视内引外联,比较阅读。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与求知欲。
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得也较早。
他们已经掌握了阅读散文作品的基本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学习积极性较强。
学生学习此单元时,既要注意学习散文的共性,又要积累一定的文体知识和赏析知识。
在写法、语言的学习中,学生要多读、多品、多思、多悟、多总结,强化对散文的认识。
四、单元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设计说明此课由两篇精短的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组成,它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15.散文两篇教案
第四单元
15.散文两篇
四清导航
四清导航
C
四清导航
C
四清导航
D
四清导航四清导航源自四清导航四清导航不能.这一段是对开篇小男孩哭太久的深入论述,引 出下文哭也算时间是这个世界的残酷规则之一.
照应开头小男孩哭太久的例子,进一步论述笑对人生 的观点;点明主题:要笑对人生,面对逆境挺身向前.
四清导航
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 你打开一扇窗户.相信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勇往 直前.
四清导航
四清导航
C D
四清导航
C
《散文两篇》教案
《散文两篇》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女作家?李清照冰心张爱玲二、冰心简介冰心( 1900~1999 )现今世有名作家。
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在福州出生。
幼年即宽泛接触古今中外文学,参加过五四运动,到美国留过学,游览过世界各地,也留下了很多作品。
倡导爱的哲学,是中国现今世有名的文学老人。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两个家庭》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附录:冰心的相册三、朗诵课文四、自读课文,分组议论沟通:文中你最有感想、最有共识的句子?文中你最不理解的句子?文中你最赏识的句子?五、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斜阳无穷好,不过近傍晚。
思虑: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如何?这首诗是作者赞叹傍晚前的旷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觉。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华,预示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斜阳无穷好,不过近傍晚”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暮年,过往的吉日良辰早已远去,不由痛惜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怀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行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志向,但是没法发挥,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应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夜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气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郁闷,为认识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瞭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朝的旅行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由。
后两句“斜阳无穷好,不过近傍晚”是说:斜阳下的风景无穷美好,只痛惜已靠近傍晚。
“无穷好”是对斜阳下的情形热情赞叹。
但是“不过”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叹息。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叹息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单对斜阳下的自然情形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叹息。
此中也富裕珍爱光阴的踊跃意义。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9
汇报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6班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中心观点。
(知识与能力)2、反复揣摩文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合作探讨为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练习导入,课堂热身小练习“谁丢了”爸爸丢了妹妹妈妈哥哥很着急二、初读感知,理解“为什么”1、自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什么”具体指什么?要求:初读自读时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跳读、不回读。
2、指定同学朗读第一段。
指导:注意重音“纯洁”“强烈”“飓风”“肆意”“濒临绝望”等引导学生分析偏正短语:“爱情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从而分析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述的“什么”是指:渴望、追求、同情(心)三、再读思考,分析“为什么”1、阅读第二段,思考爱情对于作者罗素来说有什么魅力?用词或短语来回答。
明确:狂喜、解除孤寂、看到神秘缩影2、你怎样看待关于爱情的这三个魅力?明确:短暂、不理智、真实、让人兴奋、具有创造力……爱情不是男男女女的纠缠不清,它是一种“博大”的情感。
3、罗素还“为什么”而活着?明确:追求:人、自然、思想【个体层面】同情心:孤寂、贫困、痛苦(整个世界)【集体层面】4、这三个层次中有没有什么联系?可否从文中找出来一个句子回答?明确:第四段第一句,作用过渡句。
突出他对前二者的追求都是源于第三者。
是个体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
5、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了一段话,能否找出期中的关键词?明确:值得、乐意6、总结:文章结构:总——分——总课文体裁:哲理型散文(议论型散文)课文特点:结构清晰、说理明晰、情感透析。
四、朗读谈论,体会“为什么”1、“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2、学生自由分组,续写下面两句话:假如生命只是为了活着,那么(人名)活着是为了(可填诗文、名言、主要事迹等)五、作业布置:总结思考,口语练习“我为什么而努力”知识整理,完成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译作,语言简明,内容晓畅,属自读课文。
因此,教学此文重在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定位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过程中紧扣全文的中心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从“爱”、“知识”、“同情”三个梯度来了解罗素,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生命的层层深入的思考。
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展开更广阔的的生命意义的探索。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整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多种方式去阅读,在读中感悟作品内涵。
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观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和写作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
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又能做些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罗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出示问题组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2、文章的结构顺序是怎样的?3、这几种追求按照一种什么样的顺序来写?方法:划出关键句,圈点勾画,批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两篇散⽂都与⽣命密切相关,那么⽣命的意义是什么?⽆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永久的⽣命 严⽂井 过去了的⽇⼦永不再回来。
⼀个⼈到了三⼗岁的时候就会发现⾃⼰丢失了⼀些什么,⼀颗⾅齿,⼀段盲肠,脑门上的⼀些头发,⼀点点和⼈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样只能⼀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个智者⼜怎么办呢!你的⼒量是那样的⼩,对于⽣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命不像⼀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命⾃⾝的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命。
这是⼀件平常的事,也是⼀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上的⼩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根根地从⼟壤⾥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所知⼀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犊,它那⾦黄⾊的茸⽑像是刚从太阳⾥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个个体内住⼀会,便⼜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件事! 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命,赞美那永久的⽣命吧,我们将要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活着 [英]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强烈的激情⽀配着我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茸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散文二篇》课堂教学设计《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测评内容】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授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1.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永久的生命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2.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3.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品味语言,重组成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评价方式】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揣摩,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是否掌握欲扬先抑的作用。
4.通过重组成文,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品析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
【测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3、64页。
【评价方式】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们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一句话,作家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
【设计意图】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学生熟悉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也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15《散文二篇》教案
15《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4.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1.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2.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文体知识1.文体:议论性散文2.文体特点: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更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四、字词学习1.给加点字词注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2.解释下列词语⑴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课文中心观点。
(重点)2.品味文章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的语言,了解哲理散文的文体特点。
(重点)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体悟、获得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难点)【教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作家严文井1942年创作的一篇带有比喻的议论性散文,它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揭示出个体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促人上进。
文章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
它短小精练,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文章又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他对人类的拳拳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
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散文,你能分别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吗?预设:《背影》,叙事散文,侧重于写人,记事,本文以小见大,用朴素而深情的语言,表现了父爱的深沉。
《白杨礼赞》,抒情散文,本文或直抒胸臆,或用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对白杨树和北方军民等的赞美之情。
《昆明的雨》,写景散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抓住昆明雨的特征,表达对昆明的雨、人、事等的想念。
这三篇文章,或侧重于记事,写人,或侧重于写景,抒情,那么《散文两篇》又侧重于表现什么呢?二、初读,说“文体”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一说,《散文两篇》又侧重于表现什么?预设: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命的哲理。
三、细读,悟哲理1.请同学们默读《永久的生命》,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从文中读到了哪些关于生命的哲理。
预设:A.生命是短暂、易逝的;B.生命是伟大的,生命能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C.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D.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散文两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教案《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散文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培养他们对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两篇散文中对生命意义和生活目的的探索。
学生对散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自我反思。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散文中的隐喻和哲理。
激发学生对生活意义的个人思考和表达。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永久的生命》:作者张抗抗,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永恒价值的思考。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阐述了自己生活的三个激情: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苦难的同情。
教学准备:《散文两篇》课文PPT课件,包含张抗抗、罗素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生命现象和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生命的多样性。
学生作业本、笔、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生命观”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生命现象和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生命主题的兴趣。
2. 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和学习散文的意义。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及作品背景:详细介绍张抗抗和罗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散文:请学生朗读两篇散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体会散文的韵味。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篇散文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生命意义和生活目的的探索。
深入探讨(15分钟)1. 主题思想:分析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如何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个人经历的反思来表达。
2. 哲理探讨:讨论散文中的哲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
互动活动(20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篇散文中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1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著名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飓jù风俯瞰kàn 濒bīn临多音字颤抖chàn 秘鲁bì呼号háo颤栗zhàn 神秘mì号外hào2.重点字词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3.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优质教案_0
15《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二、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3.理解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精读品味,揣摩文章的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视频资料,给学生提前发放预习单。
五、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以朗读,合作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的视频。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预习反馈。
(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①走进作者(学生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主要著作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②重点字音(多媒体出示,叫学生读)臼齿(jiù) 茸毛(rònɡ)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牛犊(dú)疲倦(pí)卑微(bēi)③词语释义:(多媒体出示词语,学生解释)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部编八上《散文两篇》优秀教案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1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教师
上课教师
科目
语文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15散文两篇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
2、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3、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2、要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三、全体学生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抽生)板书爱情知识同情心
所以,全文采用的结构是——总——分——总。(齐读1段)
明确结构:总--分--总。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小结:
本文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5散文两篇学习《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25
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认读“臼.齿”等词语,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激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诵读、品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提前预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 洗涤.(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臼齿:齿名。
在口腔后方的两侧。
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3.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交流点拨】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积累“遏制”“濒临”“俯瞰”“深渊”等词语。
2.反复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
3.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包含的哲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4.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反复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
2.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包含的哲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包含的哲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2015 年版)。
胡作玄、赵慧琪译。
有改动。
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
他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这样的一生,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
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窥见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三、预习设计1.给加点字注音遏.()制飓.()风肆.()意濒.()临俯瞰.()震颤.()云霄.()答案:è jù sìbīn kàn chàn x iāo2.解释下列词语⑴遏制:⑵肆意:⑶濒临:⑷俯瞰:⑸深不可测:⑹无能为力:答案:⑴制止;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散文二篇教案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兴味、蔓延、威势、濒临、震颤、俯瞰”等词语。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文章要表现的主旨。
2.朗读、批注、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2.激发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1.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2.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 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2.背景资料《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3.知识链接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2)词语释义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颌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意思是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
引申为延伸,扩展。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也可以指老年人去世。
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答案示例: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部分(2-4):正面论述“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
(第2段:以小草和牛犊为例,论说生命的神奇,是从外在现象来说。
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着眼于生命的内部特征。
第4段:转到议论现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
)第三部分(5):高度赞美生命的永恒。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答案示例:“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
何以成为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协奏曲,让人慨叹。
2.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3)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答案示例:(1)对比。
“生命”和“衬衣”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2)比喻。
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3)拟人。
“卑微”“柔弱”“钻”“快乐地”这些词语将小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惟妙惟肖的描绘了出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2.怎样理解“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答案示例:感叹生命的神奇,揭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
暗示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
3.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答案示例: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答案示例: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示例1: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示例2: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
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的,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示例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示例4: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示例5: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五)品读课文,鉴赏评价1.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案示例:《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让读者能够跟着作者清晰的思路,去重新认识生命。
这篇议论性散文虽然短小,却能让读者读后有深刻的启发。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答案示例: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由叙述生命的外在表现到揭示生命的内在本质,再到歌颂生命的神奇力量。
作者情感的表达也由悲观无奈到豁达乐观,最后到对生命的由衷赞叹。
②欲扬先抑,凸显主旨。
本文先谈个人生命有限,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作者感情层层递进,达到高潮。
(六)课文拓展,对比延伸1.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再谈谈读完此文后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对待生命。
答案示例: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
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尽管你会摔倒……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的理解。
答案示例: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
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四、课堂小结这篇议论性散文书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永久的生命 ⎭⎬⎫⎩⎪⎨⎪⎧ 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生命的奇迹 抑↓扬赞美生命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百年不遇的旱灾,大地干涸,动物们纷纷出逃。
黄鼠狼、山羊、黄莺一行向着传说中的诺亚雨林走去。
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他们又累又饿,头顶盘旋的秃鹫不停地叫道:“活着多累啊,倒下吧,让我吃了你们吧!”黄鼠狼不屑道:“我还年轻,还没活够呢,我不能死!”小黄莺深情地望着远方道:“不行,如果我倒了下来,妈妈一定会伤心的,我不能死!”山羊先生也不例外,他笑着对秃鹫说道:“秃鹫先生,等我把动物王国的《史记》写完,那时你也许会有吃我的机会吧,现在,不行!”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回答?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是该书的序言,从中可以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做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3.知识链接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
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遏.制(è) 飓.风(jù) 濒.临(bīn) 俯瞰.(kàn) (2)词语释义遏制:指阻止,禁绝;制止;控制。
飓风: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
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
濒临:指位置相邻,接界。
接近,将要。
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答案示例: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