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第一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一班何安敏

一、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课题属于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下水与常见的溶液中的内容,是溶液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是联系化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纽带。本课题是在课题1溶液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本课题包括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通过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溶液一饱和溶液一溶解度,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符合化学学科的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功能与价值分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内容在化学知识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加深对溶液的认识,又为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结论推断等能力,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通过实验认识溶质溶解是有限度的,饱和与不饱和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可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结合海水晒盐加深对这种转化关系的认识,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本节课的设计基于课本实验,在课本实验基础上加以拓展,既体现了对比实验法的魅力,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物质溶解性受温度影响情况的认识,为下节课定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做铺垫。

2.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对溶液的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有了定性的认识。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提高了,学生能力的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饱和溶液,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溶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本节课的实验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认识饱和不饱和转化关系的基础。而学生在之前已有了实验探究的体验和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了突破学生对饱和溶液认识的难点,应用动画软件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另外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出变化条件、建立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

2.通过实验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结论推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海水制盐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产与生活。

2.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的含义。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用具

设备及软件: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powerpoint 、电子课本、动画软件;

药品:硝酸钾、食盐、水;

仪器:烧杯、玻璃棒、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洗瓶、酒精灯、量筒。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设计

【激趣设景,问题导入】: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

在家为贝贝同学准备了一碗汤,贝贝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贝贝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能否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实验探究一】

【过渡】除食盐外,其它的物质呢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物质,它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呢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再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探究二】

【提问】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结论】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硝酸钾固体。

【总结】物质无法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无限制地溶解。但是若改变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可以使物质继续溶解。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投影展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结论】“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

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意义。

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量的溶剂”和“在一定温度下”。

如20C时,100g水中溶解了的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的量,原来饱和的溶液边不

饱和了。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量的溶剂”和“在一定温度下”。

【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发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

转化的。那使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呢

【结论】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大多数物质)。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增发溶剂不饱和一

溶液吒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讲解】在实验探究二中还可以看到,当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以后,烧杯底

部出现了固体。这是因为在冷却的过程中,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温度继续降低,过多的

硝酸

钾会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学生】阅读资料:海水晒盐。

【提问】还有其它的方法从溶液将溶质分离出来吗

【思考、回答】用蒸发溶剂的办法可以获得氯化钠。

【展示】电子课本“海水晒盐”

【总结】结晶的方法:(1)冷却饱和溶液法;(2)蒸发溶剂法

【举例】汗后衣服上白色斑迹; 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等都与蒸发溶 剂有关。

八、板书设计

§5-2常解庚

九、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问题驱动学生,得出概念、理解 并应用概念。

2、 精设学生活动,发展学生能力。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活动一,借助动画软

件,设计并展示实验方案,借助探究实验及小组合作,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 实验等方 法获得信息,运用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增进学生对科 学探究的体验,培养其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

流合作能力。活动二,通过饱和溶液的判断及方法的总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 总结归纳能力。活动三,通过饱和与不饱和转化方式和结晶方法的总结,

培养学生辩证的思

维。三个学生活动的设计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注意科研方法的总结。在总结提升阶段,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分析法提炼出来,使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又收获了研究方法。

4、 动画软件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遗憾地是软件在平

板电脑系统的兼容性上出现问题, 本教学活动使用的是笔记本电脑, 在学生便携性上不太好。 平板电脑和云计算等必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应该努力学习,促进自身在计

算机技术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和

饱— 不 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