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合集下载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份关于二氧化硫的说课稿。

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环境影响。

本次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二氧化硫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二氧化硫的应用、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二、二氧化硫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是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3.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

4. 二氧化硫是一种还原剂,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三、二氧化硫的应用1. 工业应用:二氧化硫广泛应用于创造硫酸、创造染料、漂白剂等工业过程中。

2. 食品工业:二氧化硫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保持食品的新鲜和色泽。

3. 医药工业:二氧化硫可用于制备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等。

4. 环境保护:二氧化硫可以用于净化废水和废气中的有机物。

四、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1. 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健康影响: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环境中,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和伤害。

3. 生态影响: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对植物和动物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衡。

五、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1. 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2.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二氧化硫的排放进行限制和管理。

3. 促进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六、总结通过本次说课,我们了解了二氧化硫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二氧化硫的应用,以及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

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我们需要加强对其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希翼通过本次说课,能够增加大家对二氧化硫的了解,引起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二氧化硫(SO2)说课稿一、引言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有毒性。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

本文将从二氧化硫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性质1.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的密度较大,溶解于水时生成亚硫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 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稳定的气体,在空气中不易燃烧。

它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也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此外,二氧化硫还可以与许多金属形成硫化物。

三、制备方法1. 硫矿石燃烧法:硫矿石燃烧法是最常用的二氧化硫制备方法之一。

将硫矿石加热至高温,硫矿石中的硫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2. 硫酸法:硫酸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二氧化硫制备方法。

将硫酸与金属还原剂(如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四、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二氧化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用于制备硫酸、二硫化碳等化工原料。

此外,二氧化硫还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漂白剂和消毒剂。

2. 环境保护:二氧化硫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烟气脱硫,减少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此外,二氧化硫还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起到去除污染物的作用。

五、环境影响1. 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会导致眼睛和呼吸道刺激,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酸雨: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后,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进而形成酸雨。

酸雨对土壤、植被和水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六、结语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

然而,它的排放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二氧化硫的控制和管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内容。

以STS思想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训练的要求为依据,我对本课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本节课从知识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块,即二氧化硫的性质、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从酸雨入手,通过实验探究,重点探讨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包括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还原性。

然后具体阐述了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形成过程、危害及防治手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联系整个中学化学教材,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地位价值。

本课之前学生学习过几种重要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及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了解和研究化学物质的方法,本课的学习将对旧知起到一个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又为后续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分析本班学生,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基础,并且对化学给予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敏捷,可以与教师形成很好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实验现象解释模糊,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理解困难,知识迁移能力欠佳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雨的形成过程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即学生知道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认识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即学生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建立更成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强化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学生通过对酸雨等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探讨,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科学的价值,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环保意识与绿色化学观念,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优质课_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优质课_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SO2能使品红褪 色,是SO2的特
品红溶液 征反应,常被
用来鉴别或检 验SO2。
现象:品红溶液褪色 现象:加热后溶液变回红色
漂白原理:SO2+品红 △ 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自学思考
1. 硫酸型酸雨如何形成? 2.酸雨有哪些危害?二氧化硫来源? 3.如何防治?
当降水的PH低于5.6时,降水 即称为酸雨。
1.二氧化硫溶于水是像蔗糖溶于水一样 是个物理变化还是像氯气溶于水一样 发生了化学反应了呢?可不可以通过 实验来证明?
2.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二氧化硫属 于什么类型氧化物?
二、SO2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SO2 + H2O
H2SO3 (可逆反应)
2.具有酸性氧化 物的通性
(类比CO2)
①与碱反应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设计实验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可选用的药品
KMnO4溶液,3%H2O2水溶液, BaCl2溶液,稀盐酸,SO2气体
“黄”银耳是怎样“变”成“雪白雪白”的
“空中死神”——酸 雨
1.SO2主要来源有哪些? 2.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3.如何防治酸雨?
SO2 + SHO22O + H2OH2SO3 H2SO3 2H2SO32+HO22S=O23H+2OS2O=42H2SO4 来自于空气里烟尘中
①②①③
品红
酸性高锰酸钾
澄清石灰水



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完成课本P95第9题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52021/8/5T hursday, August 0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52021/8/52021/8/58/5/2021 5:03:31 AM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说教材本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

本节课主要包括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硫酸的形成。

那它是在前面学习了氯、溴、碘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上的一个进一步深入,也为硫酸的制备的学习做了一个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上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么从教材的安排结构上来看,教材首先简单指出了二氧化硫与酸雨形成的关系,接着通过三个探究性实验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之后,教材又具体介绍了酸雨形成、危害以及治理。

可以说,这样的安排顺序就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说学情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氯水漂白性的原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此外,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实验的方法,所以本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说目标那么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并结合高中化学学科指导意见上的相关内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与用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掌握酸雨形成的原因,简单地知道酸雨的危害以及治理办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并能从实验中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雨形成、危害、治理的探究,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说重难点那么根据以上的这些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上的建议,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酸雨的形成、危害和治理。

由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原理是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与氯水漂白性的原理不同,学生就比较容易混淆起来,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为了使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本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实验法。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第一篇:《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教材以硫酸型酸雨为背景,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主线,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本节课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为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也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钠、镁、铝、铁、硅、铜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因此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对硫酸型酸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建立“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学习者分析】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且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学习者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活跃,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学生的思维仍不够严谨,虽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SO2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并依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和发现事物。

全国高中化学说课大赛 :《SO2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全国高中化学说课大赛 :《SO2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鄢斌《SO2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重庆市第八中学鄢斌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Cl、N、S、Si等非金属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材设计⑴本课题衔接Si、C12、H2SO4、HNO3部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⑵学生能通过对SO2化学性质的学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⑶本课题内容注重联系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3、学情分析⑴具备:对物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氧化还原的知识;⑵缺乏:挖掘知识的逻辑性和对知识系统的认识;⑶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学会提取信息,加工所学信息并归纳新知识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及方法1、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性质;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⑶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辩证的观点认识化学物质。

2、重、难点:SO2的化学性质。

3、教学方法:观察总结,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图片视频、自主学习、集体辩论等。

三、教学流程[引入]圣诞节,集体划火柴感受节日氛围,通过闻气味让学生认识SO2。

[互动]通过师生问答了解SO2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从而树立SO2是一个“委屈孩子”的形象。

[学生]观看:倾听来自“委屈孩子”的告白,初步提炼SO2性质。

[学生]整理,回答。

[老师]设置问题:怎么证明SO2的水溶性呢?溶于水的SO2又是否能与水反应呢?[学生]小组实验:往集满SO2的软矿泉水瓶中加水,然后取其中溶液加石蕊溶液。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SO2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老师]设置问题:1、在视频中提到,SO2可以做葡萄酒的配料,这是为什么?2、如何设计实验快速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并且小组完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品红和红花完成SO2的漂白性实验。

并讨论SO2漂白的特点。

[练习]书写了SO2+H2O、NaOH、CaO、Br2水、O2反应的方程式。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一、引言二氧化硫(SO2)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刺激性气味,是工业生产和燃烧过程中常见的废气排放物之一。

本次说课旨在介绍二氧化硫的性质、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以增加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了解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1.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形成亚硫酸。

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密度较大,不易挥发。

2. 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酸性。

它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也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三、二氧化硫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矿石冶炼、化学品制造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

2. 燃烧排放燃煤、燃油、燃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会被释放到大气中。

3. 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尾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硫。

四、二氧化硫的危害1. 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会导致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造成危害。

2.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会引起呼吸道刺激,导致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3. 眼部刺激接触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会引起眼部刺激,导致眼结膜充血、眼痛等症状。

五、二氧化硫的防治措施1. 减少工业排放通过改进工业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减少燃煤和燃油等高污染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

3. 加强监管和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排放监管,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环境。

六、结语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推广清洁能源以及提高环保意识,才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希望通过本次说课,能够增加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了解,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实验器材1、演示实验:双联鼓气球、三颈烧瓶、恒压漏斗、洗气瓶、漏斗、烧杯、导管、带铁夹的铁架台图1 二氧化硫性质探究装置2、学生实验:教师创新装置——变色球图2 二氧化硫漂白性变色球3、学生实验:学生创新装置——三角管、注射器、导管、气球、乳胶管图3 二氧化硫性质探究装置三、实验改进要点使用以前的探究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串联装置(见下图),发现二氧化硫气流不能顺畅通过四个洗气瓶,从而导致漏气而污染环境;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此尾气处理可能会产生倒吸现象;另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硫不好处理,不利于后续清理工作。

图4 二氧化硫性质探究装置1、演示实验气体发生装置改用三颈烧瓶和恒压滴液漏斗,加一个双联鼓气球既方便检验装置气密性又方便处理实验后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硫。

尾气处理改用倒置漏斗。

常规标准化学实验仪器串联组装,易得,气体通过溶液产生连续气泡,现象明显,易观察,视角直观体验强烈,适合课堂教学演示;且通过观察实验基本认识化学常用仪器及基本使用方法,对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很有效。

2、学生实验自制二氧化硫变色球,内装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将溶液分到两球,加热其中一球,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硫可被另一球中的溶液吸收,水蒸气可被冷凝,安全有效。

变色球可实现二氧化硫漂白、恢复的反复实验,循环、对比性强。

3、学生创新实验学生课外对实验仪器进行了创新,自制三角管,简单、方便,具备支撑功能,易操作,可加热,实验药品用量小,经济、安全、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四、实验原理Na2SO3+H2SO4=Na2SO4+SO2↑+H2OSO2+H2O ⇌H2SO3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SO2与品红溶液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使品红褪色,加热可恢复红色SO2 + 2S2- + 2H2O= 3S + 4OH-5SO2+2H2O+2MnO4- = 5SO42-+2Mn2++4H+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SO2的性质,了解其用途以及SO2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作用(说课)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作用(说课)

怎样操作? 如何判断?
二氧化硫溶于水能生成酸性物质
二氧化硫是 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有那些 性质?
酸性氧化物
与H2O反应生成酸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碱性氧化物反生成盐
CaO+SO2=CaSO3
利用这点性质,我们可以解决含硫矿物燃料
燃烧排放SO2的问题,可以把生成的SO2 最
终转化为石膏,称之为钙基固硫
“黄”银耳是怎样“长”成“ 里透红”的呢?
问题延伸,知识提升
SO2和氯水漂白原理有何不同?
群贼偶得草帽若干,喜,继而悲——草帽俱霉黑矣! 贼甲曰:“用SO2熏之。”贼乙曰:“用氯气蒸之。”
甲乙争执不下,贼首不胜其烦曰:“两气各取一半,共熏 蒸。”然草帽终不褪色,贼无可奈何,怏怏无获而归
结论:SO2与有机色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 化合物,受热又分解,属于暂时性漂白;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会与有色物质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漂白物质,受热不恢复颜色, 属于永久性的漂白。
4. 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小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并总结二氧化硫的用途 制硫酸
SO2用途
漂白剂
杀菌剂
4. 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问题:如果SO2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造成什么
后果呢? 酸雨
环保专家
成因
角色
扮演
普通市民
Hale Waihona Puke 危害环保部门 官员治理
5. 练习巩固,课堂反馈
1.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
探究三 验证二氧化硫有氧化性
将H2S溶液和SO2气体混合,观察现象
实验验证
还原性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总结反应规律:二氧化硫能与酸性高猛酸钾等强 氧化剂反应。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精选全文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们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题目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我们将从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实验器材仪器:六孔点滴板、透明饭盒、脱脂棉、胶头滴管、小试管、小气球、酒精灯、试管夹、火柴、胶带药品:亚硫酸钠、浓硫酸、品红溶液、石蕊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碘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二、实验改进要点1.二氧化硫实验微型化2.同时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集三个性质于一个实验,一举三得3.操作简便、材料易取、装置可重复使用4.环保无污染三、实验原理1.漂白性: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无色物质易分解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2.酸性氧化物可使石蕊变红多余的气体可以用碱液吸收3.还原性可使碘水褪色可使高锰酸钾褪色四、实验教学目标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让学生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证据推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素养。

五、实验教学内容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六、实验教学过程1.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点滴板周围棉花上,用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并滴4滴酚酞,用于观察二氧化硫的吸收情况2.在点滴板中分别滴入4滴品红溶液、4滴石蕊溶液、4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滴碘水。

3.在中间的一个孔中放入约1/3药匙的入亚硫酸钠,迅速滴入浓硫酸,并盖上饭盒,记录现象。

4.打开饭盒上的小孔,用棉球蘸取褪色后的品红溶液、碘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分别于两支小试管中,关闭饭盒上的小孔,试管口套上小气球,在酒精灯是微热小试管,观察现象。

5.叙述现象,分析原因。

七、实验效果评价采用学生调查法感谢评委老师的倾听,恳请您们的批评指正!谢谢!。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教材以硫酸型酸雨为背景,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主线,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本节课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为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也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钠、镁、铝、铁、硅、铜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因此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对硫酸型酸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建立“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学习者分析】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且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学习者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活跃,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学生的思维仍不够严谨,虽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SO2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并依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和发现事物。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说课稿一、课标和教材分析关于此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在教材体系中,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是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的起始课,二氧化硫是含硫化合物里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化合物,它的性质既与酸雨的形成密切相关,又与生产生活密切关联,而且,它又是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质。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能迁移到其他酸性氧化物的学习中,也为后续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3)通过以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主线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建立辩证认识化学物质的观念。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由于酸雨的形成原理中,涉及到硫的不同价态的转化,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困惑,因此我将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就学情来说,学生有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经历,同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具有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基础,也知道SO2会形成酸雨,接触过有关SO2的负面报道。

这些都为本节课实验探究SO2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辩证认识SO2提供了素材。

四、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拟采用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以酸雨的形成为线索,在对酸雨形成原因的探讨中,通过实验探究逐步揭示二氧化硫的性质,。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的开始,我将为学生展示一些酸雨侵蚀雕塑,酸雨腐蚀树木以及酸雨发生频率区域图等图片,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联系日常生活经验,不难知道酸雨的危害,此时我会提问:那么酸雨特别是硫酸型酸雨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的性质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不难回答出含硫物质的燃烧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原因,那么,从单质硫到硫酸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因为,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因此,问题又转化为从SO2如何转变为硫酸?此问题的提出将学生的认知兴趣迅速转移到对SO2性质的学习当中。

2023年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说课稿

2023年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说课稿

2023年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说课稿1一、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老师从片面注意学问的传授转变到注意学生学习实力的培育,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课堂中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由生活中的“酸雨”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索、分析、学习,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学问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1、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动身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在目标教学实践中,不应为全体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而应按学生的学习实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学习成就以及特性、须要的不同,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整体性及突出重点目标。

有目标地进行教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避开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失控现象,所以,在未上课之前,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学问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用途;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的方法;②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试验进行探究的技能;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③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爱护环境、绿色化学的思想并用辨证的眼光看待SO2。

2、教学方法的反思。

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接受新学问是具有重大意义。

变更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实力、获得新学问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

老师应当依据自己的教学阅历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3、引言的反思。

新课的引入虽然只有几分钟,但这几分钟或几句话起到的作用却很大。

老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目的,将新课的导入设计得生动好玩,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三化学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高三化学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高三化学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说课稿高三化学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三化学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通过试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识其一般规律。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相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讨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长与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学问的基础。

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通过《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相识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试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现象产生的缘由,逐步相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说明,从而实现由感性相识向理性相识的升华。

另外本节内容的学问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探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具有特别强的好用价值。

3、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②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相关理论简洁说明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探究、视察思索、探讨归纳等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主动获得学问的过程。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将化学学问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难点: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简洁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在本次课程中,我将从二氧化硫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1. 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可以溶于水,形成亚硫酸,也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与一些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硫化物。

2.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密度为2.927 g/L,熔点为-72.6℃,沸点为-10℃。

它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通过液化或冷凝的方式得到液态的二氧化硫。

三、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1. 硫磺燃烧法硫磺燃烧法是最常用的制备二氧化硫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硫磺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反应方程式为:S + O2 → SO2。

2. 硫酸法硫酸法是另一种制备二氧化硫的常用方法。

通过将硫酸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M → MSO4 + H2O,其中M代表金属。

四、二氧化硫的应用领域1. 工业应用二氧化硫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备硫酸、亚硫酸盐等化学品。

此外,二氧化硫还可以作为漂白剂、消毒剂和防腐剂使用。

2. 环境保护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的排放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工业和交通等领域中的二氧化硫排放。

3. 医药应用二氧化硫还具有一定的医药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制备亚硫酸氢钠,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铅中毒、甲亢等。

五、实验演示为了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我们将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演示。

首先,我们将取一定量的硫磺,放入一个试管中。

然后,用火柴点燃硫磺,观察其燃烧过程,并闻其气味。

随着燃烧的进行,我们可以看到二氧化硫气体的产生。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一、引言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二氧化硫的性质、来源、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1. 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分子量为64.06 g/mol。

它是一种酸性气体,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在空气中,二氧化硫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2.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它比空气重,可导致二氧化硫在低洼地区积聚。

二氧化硫的沸点为-10°C,熔点为-75°C。

三、二氧化硫的来源1. 工业排放: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

工业生产中的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是二氧化硫的重要排放源。

2. 交通排放: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也是重要的来源之一,特别是在城市交通拥堵的地区。

3. 自然来源: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和植物的新陈代谢等自然过程也会释放二氧化硫。

四、二氧化硫的影响1. 环境影响: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会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从而形成酸雨。

酸雨对植物、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 健康影响: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环境中,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脏病的人群,二氧化硫的健康影响更为严重。

3. 建筑物腐蚀: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会导致建筑物、桥梁和文物的腐蚀。

五、二氧化硫的防治措施1. 技术措施:工业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先进的净化设备,如脱硫装置,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同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环境管理:建立严格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并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3. 公众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个人和家庭对二氧化硫的排放。

4.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问题。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题来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

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与能力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

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
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
教师活动:在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现出了几张世界各地的美景图片,随着图片的变更,展现出大量死鱼的海滩、被酸化的土壤、被污染的树木以及腐蚀严重的石雕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激起疑问。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探讨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请学生回答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集气瓶中的气体,并得出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得出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的结论。

[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教师布置任务: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各学习小组自我分工,分别从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索三方面来分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成下表,最后,我们要请各组派代表总结小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活动:小组内分工,分别从三种自主学习途径来探索二氧化硫的性质。

自主学习途径一――观察生活
教师活动:将教师和四个学习小组课前准备的有关二氧化硫的资料卡拿出来,要求学生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通过共同讨论,推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卡,共同讨论,提取有用信息,推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师活动: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补充二氧化硫的相关用途。

设计意图:学生在收集和分析资料卡时往往容易只看到二氧化硫的负面影响,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能从二氧化硫的性质中推出其对社会的有用之处。

自主学习途径二――理论分析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以前学过什么物质,
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根据一般规律,对二氧化硫进行具体分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其一,从物质的分类来看该物质属于哪一类别,从而具有什么性质;其二,从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特点来看该物质具有设计意图:学生直接进行理论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教师提问和学生思考,学生进入理论分析部分就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容易的多了。

自主学习途径三――实验探索
教师活动: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几支充有二氧化硫25mL 的小针筒、品红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pH 试纸、试管架、试管夹、试管若干、酒精灯、称量瓶数只。

提出要求: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现象,推出结论。

提示学生:①将实验所需的溶液加入到称量瓶中,将小针筒中的二氧化硫气体缓慢地加入到称量瓶中的溶液里,观察实验现象。

②二氧化硫具有污染性,针筒中如有没有用完的气体,用橡皮塞堵住针眼,防止气体泄漏。

设计意图:实验是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可以加深印象,得出结论。

但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不高,教师需走进学习小组中,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交流成果,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在学生实验及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补充两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一:将二氧化硫和氯气分别从针筒中推入两份品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分别加热两份溶液,再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Array实验结论: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不同于氯气,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而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后又重新分解而生成有色物质。

教师布置学生课后总结已经学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及其漂白原理,并联系生活实际,指出旧报纸发黄就是由于经二氧化硫褪色后的报纸又受热逐渐恢复颜色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过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很容易将其相混淆,教师设计对比实验,一方面对学生实验中未对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加热进行补充,另一方面,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原理不同。

演示实验二:将二氧化硫气体缓慢压入氢硫酸的水溶液中,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

设计意图:学生理论分析可以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通过实验设计却不能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教师补充这一实验,从而完善这一性质。

同时,由于使用微量实验及氢硫酸的水溶液,也可以避免两种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学以致用,推出成果]
教师活动:展示本课开始时的几张污染图片,提出问题,酸雨对人体、对动物,对建筑物都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到底该怎样防治酸雨呢?并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资料卡中提取有用信息,也可以从刚才总结的二氧化硫的性质来分析治理酸雨的。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总结出以下方法:
①选择种植一些吸收二氧化硫和粉尘能力较强的花草树木(如石榴、菊花、桑树、银杉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②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③原煤脱硫;④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双手、小组的合作,完成了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研究。

教师则趁热打铁,推出课堂讨论,使学生逐步加深了对二氧化硫的理解,加深了对酸雨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的了解,已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同时,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科学研究往往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科学研究必须要大胆分析,勇于实验;科学研究最终应该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完成一篇小论文。

教师活动:布置课后练习,如何看待SO
2
五、教学反思
1.在本堂课中,老师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学生讨论的内容多,交流的机会也多,这对于老师控制好有序、动态的课堂教学局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把握好课堂进程,怎样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主学习是教师应该特别重视的。

2.本节课所有的学生实验均为针筒微型实验,操作简便,防止污染,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
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