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吸收与代谢

铁的吸收与代谢
铁的吸收与代谢

铁的吸收与代谢

摄入的食物铁在胃内,经胃酸的消化作用,溶解、离子化并还原成为亚铁状态,形成低分子的螯合物质。正常胃液含有一种未明的化学稳定因素,可能是内源性螯合物在小肠中碱性条件下,此种因素可使摄人的铁减慢沉降,而易为肠粘膜吸收。

(一)铁的吸收

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的上段,且吸收效率最佳,但铁吸收在小肠的任何一段都可逆行。

大部分被吸收入血流的铁以小分子的形式,很快通过粘膜细胞,与脱铁铁蛋白(aoferritin) 结合形成铁蛋白,一部分铁蛋白的铁可在以后解离,以便进入血流,但大部分却可能留在粘膜细胞内直至此种细胞破坏死亡而脱落。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铁的吸收代谢有以下特点:

①对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的吸出不同,血红素与肠粘膜上血红素受体结合,将血红素铁中的含铁卟啉复合物整个吸收并由血红素加氧酶裂解成卟啉和铁,随后铁与细胞内的脱铁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再运转到身体其他部位而被利用。而非血红素铁则需先被还原成二价铁,才被吸收。

②控制和调节铁的吸收,当人体内缺铁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就能多吸收铁,此时铁的吸收率就升高。肠内铁增高时,其吸收率则下降,但吸收量仍有增加。(二)铁吸收的影响因素

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三价铁形式存在,少数食物中为还原铁(亚铁或二价铁)。肉类等食物中的铁约一半左右是血红素铁(约40%),而其他为非血红素铁,后者则明显受膳食因素的影响。无机铁被吸收时,对肠道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但血红素铁的吸收则不受其影响。非血红素铁在吸收前,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分离,而且必须在转化为亚铁后方可被吸收。因而有很多因素可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1.蛋白质与“肉因子”肉、禽、鱼类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高,除与其中含有一半左右(约40%)血红素铁有关外、也与动物肉中一种叫肉因子(meat factor)或肉鱼禽因子(MFPfactor)有关。此种“因子”能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动物组织蛋白

质的铁吸收率较高,可达15%~20%。动物的非组织蛋白质却如牛奶、乳酪、蛋或蛋清等,却不高。纯蛋白质,如乳清蛋白、面筋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对铁的吸收还有抑制作用。

至于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有利于铁的吸收,其原因可能是与铁螯合成小分子的可溶性单体有关。

2.脂类与碳水化合物研究表明,膳食中脂类的含量适当对铁吸收有利,过高或过低均降低铁的吸收。

各种碳水化合物对铁的吸收与存留有影响,作用最大的是乳糖,其次为蔗糖、葡萄糖,以淀粉代替乳糖或葡萄糖,则明显降低铁的吸收率。

3.矿物元素钙含量丰富,可部分减少植酸、草酸对铁吸收的影响,有利于铁的吸收。但大量的钙不利于铁的吸收,原因尚不明确。

无机锌与无机铁之间有较强的竞争作用,当一种过多时,就可干扰另一种的吸收。

4.维生素维生素A 与β-胡萝卜素在肠道内可能与铁络合,保持较高的溶解度,防止诸如植酸、多酚类对铁吸收的不利作用。业已发现缺铁性贫血与维生素 A 缺乏往往同时存在,给维生素 A 缺乏者补充维生素A,即使铁的摄人量不变,铁的营养状况亦有所改善。

维生素B2 有利于铁的吸收、转运与储存。当维生素B2 缺乏时,铁吸收、转运与肝、脾储铁均受阻。在儿童贫血调查研究中,也发现贫血与维生素B2 缺乏有关。

维生素 C 具酸性,还具还原性,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并与铁螯合形成可溶性小分子络合物,有利于铁吸收。口服较大剂量维生素 C 时,可显著增加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在铁缺乏时,维生素 C 对铁吸收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

其他如枸橼酸、乳酸、丙酮酸、琥珀酸等具有弱的螯合性质的有机酸,也都可提高铁的吸收。

5.膳食纤维由于膳食纤维能结合阳离子的铁、钙等,摄入过多时可干扰铁的吸收,也有人认为可能是草酸作用的结果。

6.植酸盐与草酸盐粮谷类及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能与铁形成不溶性盐,影响铁的吸收。植酸盐即肌醇六磷酸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谷类的糠麸、种子、坚果

的纤维和木质素中,蔬菜水果中也都含有。

7.多酚类化合物几乎所有植物中都含有酚类化合物,其中的某些种类能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如含桔酰(3,4,5-三羟苯甲酰)的多酚类化合物,在茶、咖啡以及菠菜中,均含有此酚类物质而明显抑制铁的吸收。

8.卵黄高磷蛋白蛋类中存在一种卵黄高磷蛋白(phosvitin),可干扰铁的吸收,使蛋类铁吸收率降低。

9.机体状况机体状况可左右铁的吸收,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太短、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时,影响铁离子释放而降低铁的吸收。血红素铁与非血红素铁吸收,都受体内铁贮存量的影响,当铁贮存量多时,吸收率降低;贮存量减少时,需要量增加,吸收率亦增加。胃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也影响铁的吸收,缺铁性贫血时铁吸收率增高。

食物铁的吸收率:一般来说,在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为低。如大米为1%,玉米和黑豆为3%,莴苣为4%,小麦、面粉为5%,鱼为11%,血红蛋白为.25%,动物肉、肝为22%,蛋类仅达3%。

按中国传统膳食,成年男性膳食总铁平均吸收率大约为6%,育龄妇女为13%,女性吸收率高于男性是因为其体内贮存铁较低、而需求又较高,如需补充由于月经丢失的铁和补偿妊娠、哺乳的额外需铁等。

体内代谢的铁来源,一种为膳食铁,另一种来源是红细胞衰老解体释放的血红蛋白铁(20mg 左右)。人体内每天参与周转的35~40mg 铁中,来自肠道吸收者仅为0.5~1.5mg,体内贮存铁在维持血浆铁水平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

成年男性体内贮存的铁约为1g,也有多达2g 者。生育年龄的妇女,因月经或分娩,铁的丢失增加,贮存铁较少或没有。

肝脏是合成铁蛋白、运铁蛋白和储铁的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体内贮存铁的1/3 存在于肝脏中,肝脏中的铁绝大部分(约0.4g)存在于肝细胞中,小部分在肝星形细胞(枯否细胞)中。在红细胞生成增多需要释放贮存铁时,肝也参与铁进入与输出红细胞的双向运输过程。

骨髓与骨骼肌含有一定量非血红蛋白的铁,正常情况下骨髓所贮存的总铁量约为300mg,占全身贮存铁的1/3~1/5。骨骼肌中非血红蛋白的浓渡,虽然不高,但其总铁贮存量几乎相当于肝脏。

铁代谢检测

铁来源外源性铁——饮食(经肠道吸收) 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分解破坏出的铁被机体重新利用 铁吸收与转运以2价铁的形式吸收,3价铁的形式转运,铁转运的工具为转铁蛋白,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储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铁排泄由体表或消化道细胞脱落排除 铁是人体最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约2/3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当中,1/3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缺铁或含铁过多会引发各种疾病。为了诊断与铁代谢有关的疾病,已设立多种检测指标。这些检测指标涉及铁的吸收、运输、储备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目前检验科开展的铁代谢相关指标有: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等。

血清铁:指与转铁蛋白结合的Fe3+(不是Fe2+)的浓度。 血清中的铁离子约与1/3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 临床意义: ?降低: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吸收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体内贮存于网状内皮系统的铁释放减少(如急慢性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慢性长期失血及肿瘤等。 ?升高: 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及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引起的贫血。此外还可见于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液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肾炎及反复输血等。 ?局限性: ?血清铁含量有昼夜波动,早上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午夜时最低,因此标本最好固定时间进行。建议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血清铁检测易受近期口服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可使结果降低。右旋糖酐、避孕药和铁剂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总铁结合力:指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离子浓度。由于血清中95%以上的非血红素结合铁都与血清转铁蛋白结合,因此,总铁结合力与转铁蛋白的水平高度相关,反映转铁蛋白的水平。 临床意义: 缺铁时升高,在营养不良、炎症、慢性感染和癌症患者体内均降低。 不饱和铁结合力:指血清转铁蛋白中尚未结合铁的部分,即由总铁结合力减去血清铁的值。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义修订稿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 义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一、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铁的正常来源为食物以及衰老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铁。铁在整个消化道均可被吸收,但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铁是以二价离子的形式被吸收的。(2)铁在生物体内转运 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才被转运到各组织中去。 (3)铁在体内的分布 铁在人体的分布很广,以肝脾组织含量最高,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少量含铁酶及转运蛋白中所含的铁。另一类是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4)铁的排泄 正常人排铁量很少,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另外女性月经期、哺乳期也将丢失部分铁。 二、铁代谢检测指标 ?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转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1)血清铁 概念: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 临床意义: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转铁蛋白(TRF): 概念: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体内仅有1/3的转铁蛋白呈饱和状态。每分子转铁蛋白可与2个Fe3+结合。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一、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铁的正常来源为食物以及衰老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铁。铁在整个消化道均可被吸收, 但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铁是以二价离子的形式被吸收的。 (2)铁在生物体内转运 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才被转运到 各组织中去。 (3)铁在体内的分布 铁在人体的分布很广,以肝脾组织含量最高,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铁,包 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少量含铁酶及转运蛋白中所含的铁。另一类是贮存铁,包括铁蛋 白及含铁血黄素。 (4)铁的排泄 正常人排铁量很少,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另外女性月经期、哺乳期也将丢失部分铁。 二、铁代谢检测指标 ?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转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1)血清铁 概念: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临床意义: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转铁蛋白(TRF): 概念: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体内仅有1/3的转铁蛋白呈饱和状态。每分子转铁蛋白可与2个Fe3+结合。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临床意义: 1.血浆中TRF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F 的水平增高(由于其合成增加),但其铁的饱和度很低(正常值在30%-38%)。相反,如 果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则血浆中TRF正常或低下, 但铁的饱和度增高。在铁负荷过量时,TRF水平正常,但铁饱和度可超过50%,甚至达90% 。 2.妊娠及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注射可使血浆TRF升高。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 义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铁的正常来源为食物以及衰老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铁。铁在整个消化道均可被吸收,但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铁是以二价离子的形式被吸收的。 (2)铁在生物体内转运 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才被转运到各组织中去。 (3)铁在体内的分布 铁在人体的分布很广,以肝脾组织含量最高,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少量含铁酶及转运蛋白中所含的铁。另一类是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4)铁的排泄 正常人排铁量很少,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另外女性月经期、哺乳期也将丢失部分铁。 二、铁代谢检测指标 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转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1)血清铁 概念: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 临床意义: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血清铁增高: 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转铁蛋白(TRF): 概念: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体内仅有1/3的转铁蛋白呈饱和状态。每分子转铁蛋白可与2个Fe3+结合。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孕妇铁代谢指标结果分析

孕妇铁代谢指标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孕妇铁缺乏率以及血清铁(SI)、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TRF)检测情况,为缺铁性贫血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前检查并生产的既往健康孕妇248例。孕妇按Hb水平分为四组,Hb>120 g/L组(n=35)、Hb 111~120 g/L组(n=72)、Hb 100~110 g/L组(n=80)、Hb100 g/L(n=187);孕妇按年龄分为四组,35岁组(n=18);同时选择同期已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随机选取248例孕妇中的60例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其铁缺乏率和铁代谢指标。结果:贫血孕妇铁缺乏率显著高于血色素正常孕妇(P<0.001);随着年龄增长,孕妇铁缺乏率逐渐增加;随着血色素降低,SI、SF呈下降趋势,TIBC、TRF呈升高趋势。Hb 100~110 g/L组与Hb>120 g/L组比较,除TIBC外,铁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铁其余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S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可使孕妇贫血,孕妇铁缺乏率与年龄相关;孕妇贫血的发生与铁代谢指标变化密切相关;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存在贮存铁增高。 标签:孕妇;铁代谢指标;缺铁性贫血;妊娠期糖尿病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各种原因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按铁缺乏程度分为3个阶段:缺铁期(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缺铁性贫血期(IDA)[1]。妊娠期糖尿病与体内多种微量元素(Fe、Cu、Mg、Zn等)的代谢异常有关,其中以铁的过量蓄积尤为突出[2]。为了解孕妇缺铁情况,铁代谢指标与贫血的关系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铁代谢指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前检查并生产的既往健康孕妇248例,年龄19~39岁,平均(28.6±5.1)岁,孕周28~35周。所有病例均未补铁、输血,无肝、肾、内分泌以及血液疾病史,无感染、炎症。以上孕妇均排除地贫筛查阳性、G6PD缺乏及妊娠期糖尿病。根据年龄、血红蛋白(Hb)结果将孕妇分组。同时选择同期已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随机选取248例孕妇中的60例作为对照。根据《血液学检验》诊断标准作为ID、IDE、IDA各期判断指标[1]。孕妇以血红蛋白120 g/L组比较,除TIBC外,铁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0.05),铁其余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孕妇铁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妊娠期糖尿病组S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4。

血清铁指标检测对慢性病贫血伴缺铁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清铁指标检测对慢性病贫血伴缺铁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病贫血伴缺铁患者行血清铁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病贫血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存在缺铁现象分为观察A组(46例,伴缺铁患者)与观察B组(44例,不伴缺铁患者),另选取健康受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三种均行血清铁指标检测,对比三组具体诊断结果。结果观察A组sTfR水平均比观察B组与对照组高(P <0.05);观察A组Rt、RBC与Hb水平均比观察B组与对照组低(P<0.05)。结论sTfR为铁代谢重要指标,其可对慢性病贫血患者体内铁贮存状况进行准确评估,能作为慢性病贫血患者有无缺铁的判断依据。 标签:血清铁指标;缺铁;慢性病贫血;诊断价值 慢性病贫血为临床常见贫血类型之一,属于继发型贫血,其致病率较高,仅低于缺铁型贫血,且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继发于慢性炎症疾病与慢性感染等,分为伴缺铁与不伴缺铁[1-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病贫血患者资料,按是否存在缺铁现象分为观察A组(伴缺铁患者,46例)与观察B组(不伴缺铁患者,44例),另选取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于3个月内未经输血与铁剂治疗,且排除溶血型贫血与巨幼类红细胞贫血患者。观察A组男女比例26:20,年龄20~65岁,平均(40.45±1.50)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4.05±0.12)年;观察B组男女比例24:20,年龄21~65岁,平均(40.48±1.52)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4.08±0.13)年;对照组男女比例22:18,年龄22~65岁,平均(40.48±1.54)岁;三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无意义(P>0.05)。 1.2方法三组均进行血清铁指标检测:①血清铁(SI)与总铁结合力(TIBC)检测:使用络合方法,检测仪器选择全自动生化仪(贝克曼AU680),检测试剂选择罗氏IRON试剂盒;②血清铁蛋白(SF)检测:使用电化学的发光法,检测仪器选择免疫分析仪(深圳新产业MAGLUMI1000),且为配套检测试剂;③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使用双抗体类夹心酶免疫吸附方法,且检测试剂盒为R&DSystems公司所提供。三组均于清晨抽取静脉血5ml,对其血常规(Rt)、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观察三组SF、SI、TIBC、sTfR与Rt、RBC、Hb水平。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用SPSS2 2.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肥胖模型大鼠铁代谢和铁营养状态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

[文章编号] 1671-587Ⅹ(2012)04-0721- 04[收稿日期] 2012-04- 10[基金项目] 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1Z056 )[作者简介] 冯 荔(1988-) ,女,山西省晋城市人,在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主要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通信作者] 刘雅娟(Tel:0431-85619455,E-mail:yjliu@jiu.edu.cn)肥胖模型大鼠铁代谢和铁营养状态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 冯 荔,张桂英,刘雅娟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 )[摘 要] 目的:研究肥胖大鼠铁代谢和铁营养状态,为防治肥胖性铁营养不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 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肥胖组(n=17),分别喂养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12周后眼球取血处 死。全血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细胞压积;血清测定血清铁、总铁蛋白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调素、转铁蛋白及铁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大鼠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值升高,血红蛋白含量 降低,其中红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肥胖组大鼠血清铁、铁饱和度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升高,其中血清铁、铁饱和度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肥胖组大鼠铁蛋白、铁调素、转铁蛋白降低,其中铁蛋白、铁调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肥胖会导致铁营养不良,引起铁代谢指标的改变。肥胖者应注意补充铁的摄入。 [关键词] 大鼠,W istar;肥胖;铁营养不良[中图分类号] R-332;R723.14 [文献标志码] A Detection of iron metabolism and iron nutritional  statusindicators in obesity  rat model and its significanceFENG Li,ZHANG Gui-ying,LIU Ya-j uan(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School of Public Health,Jilin University,Chang chun 13002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ron metabolism and iron nutrition state in obesity  rats,and to provide the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ron malnutrition induced by  obesity.Methods 27male Wistar rats were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10)and obesity group(n=17),the rats were fed with ordinary  feed,high fat diet,respectively for 12weeks,then they were killed by taking  the eye blood.The hemoglobin,red cell count,hematocrit,serum iron,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serum transferrin saturation,hepcidin,transferring  andferritin of rat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Comp 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red cell count and hematocrit value inobesity group  were increased,the hemoglobin content was decreased,in which the red blood cell number comparedwith contro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serum iron,iron saturation values in obesitygroup were lower,the serum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was increased,including  serum iron,the iron saturationvalu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ferritin,transferrin and hepcidinvalues in obesity group were reduced.Wherein,the hepcidin and ferritin value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had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Obesity  can lead to iron malnutrition and the changes of ironmetabolism indices.The obesity subjec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ron deficiency.Key  words:rats,wistar;obesity;iron malnutrition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一种疾病。其与2型糖尿1 27第38卷 第4期 2012年7月吉 林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38No.4 Jul.2012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铁性(IDA)(ICD-D5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疗规范》(王建祥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明确的铁缺乏病因和临床表现。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小于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0g/L;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小于28pg/cell;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3.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ug/L。 4.血清铁(S1)<8.95цmol/L(50ug/d1),总铁结合力(TIBC)>64.44umol/L(360ug/d1),转铁蛋白饱和度(TS)低于15%。 5.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或块团中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去除病因应予营养知识教育和治疗基础疾病。

2.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宜选用二价铁盐,治疗剂量为元素铁100~150mg/d。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及富马酸亚铁。疗程一般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服用2~3个月。如有条件可测定血清铁蛋白,在血清铁蛋白>30ug/L(女性)或50 ug /L(男性)后停药。 (2)注射铁剂:如患者不能口服和不能忍受口服铁剂的胃肠道反应,或持续失血一时不易控制时,可用肌内或静脉注射铁剂。用前应计算所需注射的总剂量。所需注射的总剂量(mg)=[150一患者血红蛋白(g/L)]*体重(kg) *0.3,分次使用。 3.输血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血,仅在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而又有不易控制的出血或组织明显缺氧时应用。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50.902 缺铁性贫血疾病编码。 2.临床表现及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红蛋白<90×109/L,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铁代谢指标、叶酸,维生素B12浓度、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严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60g/L)、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同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实体肿瘤免疫性标记物; (3)胸片、心电图、心超、上下腹部增强CT、胃镜、肠镜; 2.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 3.骨髓形态学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