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空城计》同步精讲精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空城计》

一、语言表达

1.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务院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共有包括豫剧、戏剧、曲剧、少林功夫等在内的22个项目入选,反映了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的深厚文化积淀。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______。

二、其他

2.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的叙述和______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的文学体裁。

3.《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_____时期小说家

______。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众官无不骇然______(2)言讫,拍手大笑

______(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______(4)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______。

5.写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1)温酒斩华雄______(2)威震长坂坡______(3)

赔了夫人又折兵______(4)白帝城托孤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

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1)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2)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3)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______(5)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6)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

1 / 4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

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筯,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裂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筯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1)翻译下列句子。①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②圣人迅雷风裂必变,安得不畏?(2)曹操认为可以称为天下英雄的是谁?他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3)刘备听了曹操的话,为什么“吃了一惊”,还把筷子都掉在地上?(4)刘备怎样掩饰“失筯”的缘故?这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删去“戏剧”

2.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3.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4. 惊惧的样子;完结,终了;拍;逃跑;逃

5. 关羽;张飞;周瑜;刘备

6.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7. (1)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惟”是“只”的意思,“耳”可译为“了”,语气助词.;句意为:能够称为英雄的,天下只有刘备和曹操了.②中重点词语有“安得不畏”是反问句,“安”译为“怎么”;句意为:圣人认为雷声大作,狂风怒吼,一定会发生变故,怎么能不害怕呢?(2)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把握,对故事情节的积累.此题只

要理解原文的含意,从曹操所说的话中便可得到答案,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曹操认为刘备和自己都是天下的英雄;他认为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才称得上英雄.(3)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把握,对人物心理和性格的了解.结合文章结尾“轻轻掩饰过了”来理解,分析刘备是装作如此.一则曹操点出心事怕被杀心惊;二则在曹操面前装作胆小、糊涂的样子,以蒙蔽曹操.(4)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把握,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掩饰“失筯”的缘故便可知是雷声的帮助;从刘备语言、动作与其内心的不符分析其性格特点.刘备害怕雷声;狡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答案:(1)①能够称为英雄的,天下只有刘备和曹操了.②圣人认为雷声大作,狂风怒吼,一定会发生变故,怎么能不害怕呢?(2)曹操认为刘备和自己都是天下的英雄;他认为

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才称得上英雄.(3)一则

曹操点出心事怕被杀心惊;二则在曹操面前装作胆小、糊涂的样子,以蒙蔽曹操.(4)害怕雷声;狡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

【解析】

1. 并列不当,“戏剧”包括“豫剧”和“曲剧”,种属概念不能并列在一起.答案:删去“戏剧”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2. 本题考查小说概念的把握.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答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本题考查文体常识的把握.做本题时注意小说知识的把握.

3. 注意作者的朝代要准确记忆,作家的名字要准确书写.《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作者是元末明初时期小说家罗贯中.答案:《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做本题时注意《空城计》出处、作者及朝代的把握.

4. (1)句意为:文武百官没有不害怕的.骇然:惊惧的样子(2)句意为:说完,拍着巴掌大笑.讫:完结,终了(3)句意为:诸葛亮看见卫国军队远远的逃跑,拍着手掌大笑.抚:拍(4)句意为:如果放弃城池逃跑,一定不能远远地藏匿起来.遁:逃跑;逃答案:(1)惊惧的样子(2)完结,终了(3)拍(4)逃跑;逃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解释文言实词,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纳.积累、记忆.

5. (1)关羽“温酒斩华雄”;(2)张飞“威震长坂坡”;(3)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4)刘备“白帝城托孤”.答案:(1)关羽(2)张飞(3)周瑜(4)刘备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这些都属于著作中的精彩片段,必须熟悉.做本题时注意名著人物及事件的把握.

6. (1)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把握,对故事情节的积累及对人物的分析能力.结合“不信”来理解.“懿笑而不信”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的“笑”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2)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人物心理变换的分析.结合语段内容来分析.从对司马懿的描写中来搜索.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由笑到疑到撤兵是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3)本题考查了考生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是司马懿退兵的理由.(4)本题考查了考生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诸葛亮回答众官的疑惑时已经说明.(5)本题考查了考生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和分析概括能力.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从中体会诸葛亮的计谋神算.(6)本题考查了考生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及受到的启示.可从“知己知彼”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随机应变的角度来谈,只要从课文内容出发,有理有据即

3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