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集部文献

合集下载

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与解析

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与解析

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与解析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图书编纂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重要瑰宝。

本文将从四库全书的总目原文与解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库全书,顾名思义,指的是由四种不同性质的书库所组成的一部巨著。

它包括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分别收录了儒家经典、历史记载、哲学文集和杂家著作等等。

四库全书的总目原文是对书目分类、索引的一种规定,使读者可以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四库全书总目原文的内容。

它分为经部总目、史部总目、子部总目和集部总目四个部分。

经部总目主要包括儒家经典的分类和目录;史部总目则涉及历史文献的分类和索引;子部总目则主要涉及哲学文集的归类和索引;集部总目则是杂家著作的分类和目录。

接下来,我们将解析四库全书总目原文。

总目原文的撰写是按照编纂者对各类书籍的归类和整理而进行的。

经部总目的目录按照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和分类进行排列,比如《论语》、《大学》等;史部总目则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文献分类收录,有北朝史、隋唐史等;子部总目则将哲学文集按照学派分类,比如道家、墨家等;集部总目则收录了许多杂类的著作,如农艺、兵法等。

而总目原文的解析部分则是对每个部分细致的分类和索引说明。

以经部总目为例,它将儒家经典按照经、史、子、集四个大类进行细分,再在每个大类下进行更具体的分类。

比如经部总目将经典分为《经》、《疏》、《传》三个亚类,每个亚类又进一步细分成诸多具体的经典书目。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每本书的位置和内容,并能够更方便地查找阅读。

通过四库全书总目原文的撰写与解析,读者可以获得一份有关中国古代图书的编纂和分类的指南。

这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代文献,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同时,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也是中国古代图书编纂方法的重要体现,对于今天的图书编纂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与解析是中国古代图书编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元文献总述

宋元文献总述

宋元文献概述关于宋元历史研究文献的数量历来博大繁多,近年以来,研究宋元历史文献资料的范围更是大大增加了,除了《四库全书》所载史部外,更有经部、子部、集部各类,甚至为四库所不传者,各种野史杂谈,私家传述,都是研究宋元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四库全书》史部共分为一十五个大类,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类、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和史评类,数目庞杂,蔚为大观。

本文主要就《四库全书》中史部类与历史研究关系重要的宋元历史文献做一归纳,并就其史学价值进行简单评析。

正史类宋元文献主要有《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内府刊本)、《辽史》·一百十六卷(内府刊本)、《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内府刊本)、《元史》二百一十卷(内府刊本)、《辽史拾遗》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等。

以上诸书皆为一代国史大作,其中《宋史》、《辽史》、《金史》为元托克托奉敕编撰,《元史》为明宋濂等人编撰。

《宋史》卷帙浩博,保存了三百二十年间的大量历史记录,其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所罕见。

但史料杂芜错略,北宋记述详实,南宋简略,且成书仓促,检校难以周全,未经悉心加工,与《辽史》、《金史》未相互订正,谬误甚多。

然而即使如此,由于年代久远,旧籍散佚不可寻,《宋史》仍然是研究宋史领域的首选史书,四库馆丞言:“仍以是书为稿本,小小补苴,亦终无以相盛。

故考两宋之事,终以原书为据,迄今竟不可废焉。

”《宋史》的主要材料来自于宋代的国史和实录等,所以就更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并且全面的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丰富,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辽、金二史中,《辽史》取材于耶律俨《辽实录》、金修《辽史》和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记述过于简略,史实不清,但《辽史》列表很多,弥补了一些缺憾之处。

相较于宋、辽两史而言,《金史》在三史之中最为完善,清代赵翼评价道:“《金史》叙事最详略,文笔亦极老洁,迥出二史之上。

浅析鄢陵县图书馆古籍文献的特点与价值

浅析鄢陵县图书馆古籍文献的特点与价值

浅析鄢陵县图书馆古籍文献的特点与价值鄢陵县图书馆收藏着丰富的古籍文献,这些文献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从古籍文献的类型、内容特点和历史价值三个方面对鄢陵县图书馆的古籍文献进行分析。

一、古籍文献的类型鄢陵县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古籍文献,主要包括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古籍整理学、方志地理等多个类别。

经部是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如《周礼》、《尚书》等;史部是历史文献的集合,如《史记》、《汉书》等;子部是指儒家经典的注疏和其他相关文献,如《论语注疏》、《孟子集注》等;集部是各家学派的著作文集,如《庄子》、《荀子》等。

鄢陵县图书馆还有一些独特的古籍文献,如《越绝书法谱》、《文苑英华》等。

二、古籍文献的内容特点鄢陵县图书馆的古籍文献内容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古籍文献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文献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是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经部的经典著作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史部的历史文献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古籍文献中还有许多重要的注释和研究成果,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子部的经典注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古籍的内容和意义;古籍整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籍的整理方法和研究技巧。

三、古籍文献的历史价值鄢陵县图书馆的古籍文献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古籍文献丰富多样,内容涉及广泛,是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这些古籍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保护和研究这些古籍文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文献通考·经籍考》是清代史学家赵翼所写的一部著作,是他在《文献通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完善的产物。

《文献通考·经籍考》主要对中国古代经典文献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和梳理,对经典文献的分类和归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调整。

《文献通考·经籍考》在分类上延续了《文献通考》中的五经分类体系,即儒家经典、史书、子部、集部和古今与非经三部分。

儒家经典包括《五经》和《十三经》;史书包括国史和地方志等;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包括文集、丛书等合集性质的著作;古今与非经包括了其他时代的经学著作以及非经学的文献材料。

在经典文献的归类上,《文献通考·经籍考》更加注重了文献的时代归属和作者身份等方面的考证。

根据作者的分类原则,他将《国语》、《论语》、《孟子》、《荀子》等文献归为“孔门正统”,将《庄子》、《列子》、《韩非子》、《荀子》等文献归为“俗家”,将《淮南子》、《申鉴》、《新书》等文献归为“明流”,将《尚书》、《春秋》等文献归为“帝王术数”,将《易经》、《左传》等文献归为“禅讲人家”,将《礼记》、《中庸》等文献归为“圣王道家”。

赵翼在对经典文献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注重了它们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身份背景,并通过考证对文献的归属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界定。

他还对文献的版本和流传情况做了详细的考证,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体系并不是完全科学和完备的。

一些学者认为,赵翼在分类中划分的一些文献并不具备明确的界限,例如将《荀子》归为“俗家”、“明流”两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赵翼没有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考证和讨论,如《孟子》的篇章及其作者的真实身份等。

后来的学者在对《文献通考·经籍考》进行研究和评述时,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补充。

《文献通考·经籍考》在经典文献的分类和归类调整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后世的经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四库全书最好的版本

四库全书最好的版本

四库全书最好的版本一、引言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集成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代文化典籍。

它由清代官修,收录了从古代到清朝中期的各类文献资料,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然而,由于四库全书的版本众多,读者在选择时常常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将介绍四库全书最好的版本,并对其特点进行详细讨论。

二、四库全书版本概述四库全书最早由清代乾隆皇帝发起编纂,历时近十年完成。

它包括四个部分: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

其中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史部收录了历代各类史书;子部则涵盖了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则收录了其他各种文献。

根据不同版本的整理和补充情况,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四库全书版本。

下面将介绍几个较为重要的版本。

1. 建文四库全书建文四库全书是清代中期的一个版本,由陈邦彦主持编纂,共收录了约3700种著作。

这个版本在编纂过程中注重校勘和整理,质量较高。

2.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巨大的文献集成,也被认为是四库全书的前身。

它收录了当时已有的各类文献,并进行了整理和补充。

虽然不属于正式的四库全书版本,但其内容丰富,对后来的版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图书辑览图书辑览是清代乾隆年间刊印的一种简化版四库全书。

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删减了一些内容,并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排版。

这个版本在传播和阅读上更加方便,广受欢迎。

三、最好的四库全书版本在众多版本中,我认为最好的四库全书版本应该是《建文四库全书》。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评述。

1. 编纂质量《建文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注重校勘和整理,确保了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编者在整理文献时,严格遵循了古代校勘的原则,尽可能还原了原始文献的面貌。

同时,编者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排版工作,使得阅读更加方便。

2. 内容丰富性《建文四库全书》收录了约3700种著作,涵盖了儒家经典、历史著作、哲学著作、文学作品等多个领域。

这使得读者可以在一个版本中获取到各个领域的重要文献资料,方便查阅和研究。

简述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2

简述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2

简述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摘要古代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又无比繁复,要更好的利用和研究古代典籍就要把汗牛充栋的典籍按不同的层次有机的组织起来,对典籍加以整理、编纂和分类,做到纲举目张,执简驭繁。

在中国历史上对文献目录的分类早已有之,历经了准备、创制、发展、兴盛等不同的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晋时四分法的出现,其后又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定制。

本文拟就对四部分类法的源流作浅要的论述。

关键词文献目录源流四部分类法我国历史悠久,典籍浩繁,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重要的学科技及学术分类的观念。

这一时期可以视为我国文献目录的准备阶段。

其后,两汉时期是文献目录的创制阶段,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志,利用天禄阁的政府藏书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东汉明帝时期由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术志的先例。

自此完成了具体使用的目录体制的创立。

至隋唐为文献目录的兴盛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晋时四分法的出现,其后又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定制。

一、四部分类法的产生魏氏代汉,采掇遗亡,与秘书中、外三阁藏之。

魏秘书郎邓默,删省旧文,除其浮秽,始制《中经》。

西晋时期,秘书监荀勖重编国家目录,依据魏秘书郎郑默的《中经》更辑新簿而撰《中经新簿》(亦称《中经新簿》或《晋中经簿》)。

《中经新簿》改刘向《七略》的分类法,始为四部,“一曰甲部,记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①因此,从内容上看,甲、乙、丙、丁四部基本上就是经、子、史、集。

四部文献(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四部文献(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四部文献1、经部章太炎《国学概论》:“经者,编丝连缀之称。

”后用来指重要的典籍。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并非某家的专有名词,如《墨子》有《经》上下篇、《内经》则为医书。

把儒家典籍说成“经”的首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

”汉代六经次序发生变化,为《易》、《书》、《诗》、《礼》、《乐》、《春秋》。

后乐经亡佚。

唐代有“九经”、“十二经”之说(《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上为九经)、《孝经》、《论语》、《尔雅》),宋代又加《孟子》成十三经,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十三经》长短不一,长的如《左传》,十九万六千多字,其次是《礼记》,有九万九千多字。

最短的是《孝经》,仅一千八百多字。

合计六十四万七千五百多字。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几部经典,流传到现在,已经二千多年,经学本身起了多次变化并产生了各种派别。

每一变化和派别,都或大或小地影响到文化的各个方面。

所以不了解经学和儒家派别,很难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今古文之争:今文经是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如《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诗》申培传,《书》伏生传等。

古文经是指用战国时文字即古文写成,如孔子宅壁中发现的《礼记》、《论语》、《孝经》等;今文经属官学,受朝廷支持;古文经属私学;今文派说经重微言大义,古文派文字训诂。

郑学与王学:郑指郑玄(康成),以古文经学为主,遍注群经,是历代经学集大成学者。

王指王肃,他注群经,不分今古文,兼融各家,曾伪造《孔子家语》。

西晋时王学压倒郑学,东晋时郑学压倒王学。

孔颖达“疏不破注”:唐太宗令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作为唐代官书,孔以疏不破注为原则。

学有所宗,不破旧注,不立新说。

折中南北各派经学,加以统一。

宋儒讲义理,清儒重考据。

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源流概述

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源流概述

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源流概述作者:张莎莎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7期摘要:古代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要更好的利用和研究古代典籍就要把汗牛充栋的典籍按不同的层次有机的组织起来,加以整理、编纂和分类,做到纲举目张,执简驭繁。

在中国历史上对文献目录的分类早已有之,历经了准备、创制、发展、兴盛的不同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关键词:文献目录;源流;四部分类法我国历史悠久,典籍浩繁,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重要的学科及学术分类的观念,这一时期可以视为我国文献目录的准备阶段。

其后,两汉时期是文献目录的创制阶段,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志,利用天禄阁的政府藏书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东汉明帝时期由班固撰《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自此完成了具体、实用的目录体制的创立。

至隋唐一段时期为文献目录的兴盛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晋时四分法的出现,其后又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定制。

一、四部分类法的产生魏氏代汉,采掇遗亡,与秘书中、外三阁藏之。

魏秘书郎邓默,删省旧文,除其浮秽,始制《中经》。

西晋时期,秘书监荀勖重编国家目录,依据魏秘书郎郑默的《中经》更辑新簿而撰《中经新簿》(亦称《中经新簿》或《晋中经簿》)。

《中经新簿》改刘向《七略》的分类法,始为四部,分甲乙丙丁四部,其中甲部记六艺及小学等书,乙部记诸子百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记史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和汲冢书。

从内容上看,甲、乙、丙、丁四部基本上就是后世经、子、史、集的分类方法。

可见荀勖在郑默《中经》的基础上,创立了四部分类法,并由此开创了我国图书四分法的源头。

经、史、子、集简介

经、史、子、集简介

经、史、子、集简介含义:是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把所有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

经部包括儒家经传和小学方面的书。

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也包括地理书。

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

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

学科: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尔雅、孝经史:山海经、穆天子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贞观政要、史通、文史通义子:老子、庄子、公孙龙子、韩非子、淮南子、列子、墨子、荀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尹文子、新书、法言、鬼谷子、颜氏家训、素问、九章算术、近思录、阴符经、周易参同契、黄帝内景经、黄帝外景经、太上感应篇、金刚经、四十二章经、心经、六祖坛经、茶经、乐府杂录、洛阳牡丹经、棋经十三篇、林泉高致、搜神记、世说新语、游仙窟、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集:楚辞、六朝文契、唐诗三百首、绝妙好词、古文观止、文心雕龙、诗品、二十四诗品、六一诗话、人间词话、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或概括的说: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文献:经部:《全唐文》、楚辞》、《全宋词》、《太平广记》、《全唐诗》、《文选》、《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李白全集》、《东坡文集》、《嘉佑集》、《文心雕龙》、《栾城集》、《诗品》、《二十四诗品》、《六一诗话》、《乐府古题要解》、《诗人主客图》、《观林诗话》、《诗话》《诚斋诗话》、《庚溪诗话》、《杜工部草》、《优古堂诗》、《藏海诗话》、《梅磵诗话》《吴礼部诗话》、《诗谱》、《升庵诗话》、《艺苑卮言》、《国雅品》、《四溟诗话》、《归田诗话》、《逸老堂诗话》、《南濠诗话》、《麓堂诗话》《诗镜总论》、《续诗品》、《钝吟杂录》、《答万季埜诗问》、《薑斋诗话》、•《人间词话》、《古画品录》、《文笔要诀》、《窦娥冤》、《牡丹亭》、《琵琶记》、《西厢记》、《汉宫秋》《赵氏孤儿》、《长生殿》、《雷峰塔》 •史部:《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唐才子传》、《大唐新语》共二十九种。

国学常识“集部”包括哪些典籍

国学常识“集部”包括哪些典籍

国学常识“集部”包括哪些典籍《四库全书》集部将其分为楚辞类、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共收历代作家总集、别集各种点校、集解本以及诗文评及计1282部,26757卷。

其中一些诗文评和笔记小说被收入子部的杂家和道家类别之中。

属于楚辞类有: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萧云从《离骚图》、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戴震《屈原赋二十五篇》、张诗《屈子贯》、方绩《屈子正音》、马其昶《屈赋微》等。

文学总集有:萧统《文选注》、冯惟呐《古诗纪》、沈德潜《古诗源》、王士祯《古诗选》、徐陵《玉台新咏》、郭茂倩《乐府诗集》、杜文澜《古谣谚》、韩元吉《古文苑》、孙星衍《续古文苑》、许敬宗《文馆词林》、李昉等《文苑英华》、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元结《箧中集》、殷璠《河岳英灵集》、芮挺章《国秀集》、高仲武《中兴間气集》、姚合《极玄集》、韦庄《又玄集》、韦榖《才调集》、无名氏《搜玉小集》、姚铉《唐文粹》、郭麏《唐文粹补遗》、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元好问《唐诗鼓吹》、高棅《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统签》、康熙四十六年御定《全唐诗》、清圣祖《古文渊鉴》、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王士祯《唐贤三昧集》、洪迈《万首唐人绝句》、陈沆《诗比兴笺》、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曾国藩《十八家诗钞》、乾隆三年御定《唐宋文醇》、乾隆十五年御定《唐宋诗醇》、吴之振等《宋诗钞》、杨亿《西昆酬唱集》、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北宋人编《圣宋文选》、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桑世昌《回文类聚》、魏齐贤、叶棻《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真德秀《文章正宗》、谢枋得《文章轨范》、陈仁子《文选补遗》、无名氏《三国文类》、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祝尧《古赋辨体》、傅习《元风雅》、高棅《唐诗品汇》、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王志坚《四六法海》、李兆洛《骈体文钞》、梅鼎祚《古乐苑》、《东汉文纪》、《两晋文纪》、《宋文纪》、《南齐文纪》、《梁文纪》、《陈文纪》、《北齐文纪》、《后周文纪》、《隋文纪》、《释文纪》、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陆时雍《古诗镜、唐诗镜》、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方回《瀛奎律髓》、王相《千家诗》、吕祖谦《宋文鉴》、庄仲方《南宋文苑》、陈起《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陈述《辽文汇》、元好问《中州集》、房祺《河汾诸老集》、郭元釬《全金诗》、张金吾《金文最》、顾嗣立《元诗选》、苏天爵《元文类》、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明诗纪事》、沈德潜《明诗别裁》、陈济生《天启崇祯两朝遗诗》、程敏政《皇明文衡》、《新安文献志》、黄宗羲《明文海》、周亮工《赖古堂文选》、徐世昌《晚晴簃清诗汇》、陈衍《近代诗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沈粹芬等《清文汇》、陈元龙《历代赋汇》、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胡震亨《全唐诗》、嘉庆十三年编《全唐文》、康熙四十五年编《佩文斋咏物诗选》、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康熙五十年编《全金诗》、李调元《全五代诗》、乾隆十二年官撰《皇清文颍》、姚鼐《古文辞类纂》、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陈焯《宋元诗会》、俞宪《盛明百家诗》、曾枣庄等《全宋文》、曾枣庄《宋文纪事》、傅璇琮等《全宋诗》。

中国古代的四部分类法

中国古代的四部分类法

中国古代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四部分类法是指古代中国文献的分类方式,它主要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这是中国古代文献分类的基本体系,为后世文献整理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经部经部是指经典类文献的集合,包括《易经》、《尚书》、《礼记》、《周易》、《诗经》、《春秋》等。

经部的文献大多是古代经典著作,是古代社会政治制度、道德伦理、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史部史部是指历史类文献的集合,包括《史记》、《资治通鉴》、《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

史部的文献主要是记载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国家兴衰的著作,对于研究历史、了解古代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子部子部是指儒家经典的集合,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注疏等。

子部的文献主要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是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对于研究儒家思想、了解古代哲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四、集部集部是指其他类文献的集合,包括诸如《文选》、《全唐诗》、《全宋词》、《红楼梦》等。

集部的文献主要是收录了古代文人学者的诗文作品、小说、文集等,是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文学、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中国的四部分类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方式。

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文献的分类思维,不仅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为后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

四部分类法的出现,使得古代文献得到了更加科学的整理和分类,为后世的文献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基础。

同时,这一分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不同文献类别的重视程度和价值评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四部分类法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新的文化思潮和学术观念的涌现,一些新的文献类别逐渐兴起,不再完全适用于四部分类法的框架。

因此,后来的文献整理和分类工作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文献分类体系。

中国古代的四部分类法是中国文献分类的重要里程碑,它为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依据。

子部、史部、集部的叙事特征。

子部、史部、集部的叙事特征。

子部、史部、集部的叙事特征。

子部、史部和集部是《大正藏》中的三个主要分类。

它们的叙事特征如下:
子部:子部是佛经分类中的一个部分,主要包括从佛陀时代到初期佛教的重要文献和注释。

子部以佛教教义为主题,叙述内容严谨精细,涉及哲学、宗教、道德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规范性。

其叙事方式多为严肃、正式的论述,强调对经文的注释和解释,以表达佛教思想和教义。

史部:史部主要包括佛教历史、人物传记、教规和经外故事等。

其中历史记载了佛教的发展历程,人物传记则是介绍佛教历史上的众多僧人、尊者和佛教信众的生平故事和功德,教规则是佛教教义的细节注释和阐述,经外故事叙述的则是佛陀及其弟子生活故事和佛理道场等。

其叙事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是详细的描述或故事讲述,也可以是论述和分析,烘托人物和事件。

集部:集部主要是收录佛教中的经论,即经典和注释。

其中经典代表了佛陀和他的弟子所传授的教法,注释则是介绍和注释经典的著作。

集部注重阐释佛教教义,通过详细解释佛经中难懂的内容,向人们传授佛教的智慧。

集部的叙事方式一般为详细的解说和注释,强调传统的佛教学理和传统的解释方法。

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

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

簡述中國文獻目錄四部分類法的源流摘要古代典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人們瞭解、學習和研究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

然而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又無比繁複,要更好的利用和研究古代典籍就要把汗牛充棟的典籍按不同的層次有機的組織起來,對典籍加以整理、編纂和分類,做到綱舉目張,執簡馭繁。

在中國歷史上對文獻目錄的分類早已有之,歷經了準備、創制、發展、興盛等不同的階段,出現了許多重要的分類原則與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晉時四分法的出現,其後又經過諸多學者的不斷調整和改進,最終完成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定制。

本文擬就對四部分類法的源流作淺要的論述。

關鍵字文獻目錄源流四部分類法我國歷史悠久,典籍浩繁,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重要的學科技及學術分類的觀念。

這一時期可以視為我國文獻目錄的準備階段。

其後,兩漢時期是文獻目錄的創制階段,劉歆繼承其父劉向遺志,利用天祿閣的政府藏書編成了我國第一部綜合性的圖書分類目錄——《七略》。

東漢明帝時期由班固撰《漢書·藝文志》,開創了根據官修目錄編制正史藝術志的先例。

自此完成了具體使用的目錄體制的創立。

至隋唐為文獻目錄的興盛發展階段,出現了許多重要的分類原則和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晉時四分法的出現,其後又經過諸多學者的不斷調整和改進,最終完成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定制。

一、四部分類法的產生魏氏代漢,采掇遺亡,與秘書中、外三閣藏之。

魏秘書郎鄧默,刪省舊文,除其浮穢,始制《中經》。

西晉時期,秘書監荀勖重編國家目錄,依據魏秘書郎鄭默的《中經》更輯新簿而撰《中經新簿》(亦稱《中經新簿》或《晉中經簿》)。

《中經新簿》改劉向《七略》的分類法,始為四部,“一曰甲部,記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三曰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四曰丁部,有詩賦,圖贊、汲塚書。

”①因此,從內容上看,甲、乙、丙、丁四部基本上就是經、子、史、集。

简述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2

简述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2

简述中国文献目录四部分类法的源流摘要古代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又无比繁复,要更好的利用和研究古代典籍就要把汗牛充栋的典籍按不同的层次有机的组织起来,对典籍加以整理、编纂和分类,做到纲举目张,执简驭繁。

在中国历史上对文献目录的分类早已有之,历经了准备、创制、发展、兴盛等不同的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晋时四分法的出现,其后又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定制。

本文拟就对四部分类法的源流作浅要的论述。

关键词文献目录源流四部分类法我国历史悠久,典籍浩繁,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重要的学科技及学术分类的观念。

这一时期可以视为我国文献目录的准备阶段。

其后,两汉时期是文献目录的创制阶段,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志,利用天禄阁的政府藏书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东汉明帝时期由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术志的先例。

自此完成了具体使用的目录体制的创立。

至隋唐为文献目录的兴盛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晋时四分法的出现,其后又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定制。

一、四部分类法的产生魏氏代汉,采掇遗亡,与秘书中、外三阁藏之。

魏秘书郎邓默,删省旧文,除其浮秽,始制《中经》。

西晋时期,秘书监荀勖重编国家目录,依据魏秘书郎郑默的《中经》更辑新簿而撰《中经新簿》(亦称《中经新簿》或《晋中经簿》)。

《中经新簿》改刘向《七略》的分类法,始为四部,“一曰甲部,记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①因此,从内容上看,甲、乙、丙、丁四部基本上就是经、子、史、集。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我们学习的四部,基本是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来,从而达到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目的。

先说经典子集的四部分类法。

经部“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

“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

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

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

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四库全书的“经部”共分十类,计695部,10214卷。

包括宋嘉佑三年章友直篆书的《宋二体石经》,《宋高宗石经》,唐文宗二年郑覃的《十二经》(无《孟子》),明嘉靖年间至善堂《九经》,明崇祯年间金蟠、葛鼐合刊的《十三经古注》,清嘉庆年间计树园《十一经》(无《论语》、《孟子》)等。

经部还包括历代学者为十三经所作的注疏本,如曹魏时代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的《周易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汉代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代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汉代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等。

经史子集之集部

经史子集之集部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 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 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 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 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 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 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 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 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 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四庫全書》的編纂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皇帝抽查《四庫全書》時 發現一些書有詆毁清朝的字句,因此下令重檢《四庫全 書》,并最終删除《諸史同異錄》等11部。但這11部書 雖然從《四庫全書》中删除,但是依然存在宫中,没有 銷毁,這11部書中的9部還流傳到今天。 嘉慶八年(1803年)由紀昀主持《四庫全書》最後一部 分官修書籍的補遺工作,進一步完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的命運
文澜阁本在民國時期又有一次大規模修補,目前大部分内容 已經恢復。 文源閣藏北京故宫,後經上海、南京轉運至臺灣,現藏臺北 國立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 文溯閣本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現藏甘肅省圖書館。避 暑山莊文津閣本于1950年代由中央人民政府下令調撥到中國 國家圖書館,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書保存的版本。而 殘缺的文瀾閣本則藏于浙江省圖書館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 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 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 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 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 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 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

四库全书清朝最重要的文献著作

四库全书清朝最重要的文献著作

四库全书清朝最重要的文献著作四库全书是清朝最重要的文献著作之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8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文献著作被整理、汇编和出版,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由清代官方编纂的一套巨大的文献辑录工程,旨在收录并保存全国范围内的文化、历史和学术著作。

这套书籍分为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四个部分,因此得名四库全书。

它的编纂工作始于清雍正年间,历时近五十年才完成。

四库全书收录了来自各个领域的重要文献作品,包括古代典籍、文集、史书、地理、子部、子部、辞书等等,内容丰富多样。

经部部分主要收录了经史类的文献著作,比如《易经》、《尚书》、《礼记》等。

这些经部的作品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代表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官方思想。

它们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史部部分则收录了各类史书和历史著作,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著作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名人传记和历史变迁,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它们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工具和资料。

子部部分则收录了各类学术著作,如经学、医学、算学、农学等。

这些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学术的最高成就,记录了古代中国人的学识和智慧。

子部的作品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对于研究古代科学、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最后,集部部分收录了各类杂著和其他文献,如小说、文集、辞书等。

这些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文化和艺术,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

集部的作品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反映了清代社会和文化的全貌。

四库全书的编纂和出版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清代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项目,派遣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学者参与其中。

编纂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文献著作。

四库全书的出版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千文六书统要简介

千文六书统要简介

千文六书统要简介
千文六书统要是明代周德清所编的一份古代文献分类索引,共分6个部分,涵盖了自秦汉至明朝初期的各类文献,是古代文献研究的重要参考工具。

以下简要介绍千文六书统要的各个部分:
1.经部:收录了经籍、史书和子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其中经部主要包括《易经》、《尚书》、《毛诗》等;史部则包括《史记》、《汉书》等。

2.子部:该部分主要收录诸子著作,包括《荀子》、《孟子》、《道德经》等子部文献。

3.集部:该部分主要收录从唐朝开始的各类文集,如唐代的《文选》、宋代的《宋文派》等。

4.史部:该部分主要收录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如《史记》、《史通》等。

5.子部:该部分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及其他著作,如《易传》、《徐霞客游记》等。

6.藏部:该部分主要收录佛教经典及其他著作,如《大藏经》、《华严经》等。

千文六书统要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文献分类索引,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价值,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文献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撑。

其编纂理念和方法也为后来的文献学和汉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

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

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目的是对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

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是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籍进行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这种分类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学术知识和思想。

在概述部分,我们可以先介绍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的起源和发展。

这一分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学者们开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形成了“四部”之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类法逐渐完善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基本分类方法之一。

接下来,我们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的内容和特点。

根据这一分类法,传统的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

其中,“经”是指经典,如《周易》、《论语》等;“史”是指历史文献,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子”是指儒家的子部典籍,如《孟子》、《论衡》等;“集”是指杂家的集部典籍,如《韩非子》、《庄子》等。

四部分类法的特点在于其系统性和全面性。

通过这一分类法,我们可以将中国经典著作进行有序的归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分类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些文献。

同时,这种分类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学科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涵盖,使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起源于明代,经过演变和发展成为中国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分类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通过这一分类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学术知识和思想。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长文的骨架,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方式。

本文的结构按照以下方式组织:1. 引言:首先,对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进行引言,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这个主题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介绍四部分类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本文的目的。

2. 正文: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四部分类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内容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部、集部文献
一、子部文献的从单一到庞杂
子,本指先秦时期各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 “子部文献”亦指的该时期所形成的诸子 百家的著作。
《七略》、《汉书艺文志》——《晋中 经》——《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 总目》(2984)
《贩书偶记》及续编,收《四库全书总目》 未收的子书3259部,二者相加共6243部。
评价《四库全书》
1.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 一次总结。
虽然《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 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在辑佚方面,四库 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 有385种 .
《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 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 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 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 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2.寓禁于征。查禁、篡改了大量典籍,对古籍 的传承起了破坏作用。
“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吴晗)
“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 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 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 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 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 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 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鲁迅)
——《汉书艺文志》
子部丛书举要
《百子全书》 《诸子集成》及《新编诸子集成》 《续百子全书》
中华书局1982年起编辑出 版。收录先秦至唐五代的 子书。分为两辑。
第一辑所收之书与《诸子 集成》略同。汇集先秦至 南北朝时代重要的子书,
第二辑为除之外的其他子 书。《新编诸子集成》除 采用清人的精校精注本外, 还采用了二十世纪尤其是 建国以后的一些学者整理 研究子部书的最新成果。 所收的子书较《诸子集成》 有所增加,有的子书还兼 收数种各具优点的注本, 各书一律加上现代分段标 点。此书颇适合普通阅读 及学术研究。
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 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 《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 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 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
丛书举要
丛书可以分为“汇编”和“类编”两种。 汇编丛书也即综合性的丛书,包括经史子
集各部书在内。如《四库全书》、《四部 丛刊》。 类编丛书即专科性丛书,按照经史子集等 分别编辑的丛书。如《十三经注疏》、 《二十四史》、《诸子集成》。
四库全书
丛书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在中国古典
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的数量 也非常多,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 综录》,收集全国41个图书馆所藏丛书2797 种,子目有7万多条。
四库全书总目
子: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 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 小说、释家、道家十四类;
小说家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孔子曰:’虽小道,必 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 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有 四阁: 文渊阁 (北京紫禁城皇宫) 文源阁 (京郊圆明园) 文溯阁(奉天故宫(今沈阳) )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南三阁: 文宗阁: (镇江金山寺) 文汇阁: (扬州大观堂) 文澜阁: (杭州西湖)
四库全书的不足之处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 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 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 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 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
二、集部文献
四部中的“集部”,所录的是历代作家的 诗文词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方面的书。基本 上可以归类于古代文学方面的文献。
别集指的是专收一个人的诗文集。总集是相 对别集而言的,指汇录多人作品的诗文集 。
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辞典 类。
《文选》:李善注,五臣注(吕延济、刘 良、张铣、吕向、李周翰)
编撰《四库全书》的起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 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 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 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 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来源
1.内府本 2.敕撰本 3.《永乐大典》本 4.各地采进本 5.私人进献本
佛经、道经的两部大书
• 《中华大藏经〉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集,是从佛教“三藏”(佛教以经、律、论 为三藏 典籍发展起来的佛教丛书。 《魏书》:“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 授《浮屠经》。”——《开宝经》——《赵城金藏》
• 正、续《道藏》
《道德经》——《三洞经书目录》(陆修静),创立了道教典籍以三洞 为分类的体系。三洞包括:洞真、洞玄 、洞神。
《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 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 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 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 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 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
宋四大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册府元龟 》
其他文献
《古代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
三、丛书
所谓丛书,就是把多种书籍汇编在一起, 依照一定的原则、体例,统一编纂 印制, 并冠以一个总的名称的一套书。
《尚书》、《礼记》 ——陆龟蒙《笠泽丛 书》——南宋俞鼎孙、俞经所编《儒学警 悟》,南宋左圭辑有《百川学海》——明 代程荣汇集汉魏六朝诸家著述,编为《汉 魏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