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栏杆拍遍》导学案

【学习目的】

1、解读文本所引辛词,体会“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的意蕴。

2、品读文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这个人,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3、体会联想、比较在再现历史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学习运用联想、比较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词人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2、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

【学法指导】

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知识连接】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2、背景资料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做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蹂躏.()肘腋

..()押解.()浑身解.数()磅.礴()悲怆.()汗涔.涔()

驰骋.()炽.热()整饬.()浅尝辄.止()遒劲

..()振聋发聩.()

2、名句填空

(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日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词义辨析

爆发暴发

暴发:(1).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2).突然发作:山洪~。

爆发:(1).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2).(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辛亥革命~了。

【合作探究】

一、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一系列核心句,梳理全文思路

1、对文本思路的把握。

答:

2、主体部分(第2—16段),是将对的介绍,与对他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写的。

3、最后一部分点明以“把栏杆拍遍”为题的原因,回应了开头。本段评说非常形象,什么“九蒸九晒”,什么“水煮油炸”,什么“千锤百炼”,表明。

二、文中引述的诗词作品

1、《破阵子》: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充分表达了。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2、《摸鱼儿》: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写的是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春将逝”,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流露出对国事、对朝廷的担忧、怨望之情。

第二学时

【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第2段写辛弃疾的行伍经历——本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独马追杀偷印贼,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活脱脱一个。

2.第8段写辛弃疾人生遭际中的为官经历。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辛弃疾南归后不为朝廷喜欢的种种原因。请归纳出三点原因来。

3、文章共选取了辛弃疾的八首词作,连缀成辛弃疾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请用简短的词句概括每首诗所折射的词人的内心世界。

4、本文的题目为“把栏杆拍遍”,想像一下,古人凭栏独立时,会一边手拍栏杆,一边干什么想什么?梁衡为什么认为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5、“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有几层深刻的含义?

6、本文多处运用对比,从文中筛选出来,分析其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体会文章“联想丰富”的写作特点

——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请你举例略作说明。

三、讨论课后练习

【检测】

1、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下列对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B、从辛弃疾南渡后被迫脱离战场的遭遇,联想到他的词《破阵子》《水龙吟》,真实揭示出辛弃疾胸怀壮志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摸鱼儿》联想到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不高兴的传说。又联想到朝廷闲置他二十年的做法;从《水调歌头》联想到词人闲居时的生活。

C、作者从辛弃疾的姓联想到辛弃疾自嘲的《永遇乐》,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

D、作者从有人说辛弃疾是豪放派,联想到苏东坡,并通过对比,指出诗词应该作为政治的代言人才有词魂词威。

2、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的豪放;也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婉约派。请你选出属于婉约派的一句。()

A、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