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考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创立者:桑代克
心理学的创立者: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准备性原则: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而个体的学习准备反过来又受成熟和学习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第二讲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2 .关于认识的形成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形成,既不是外物的简单复本,也不是内部预成结构的独立显现,而是主体与外部世界连续不断相互作用中逐渐建构建起来的一系列不
同水平的认识(知)结构。而认知结构的发展又表明儿童智慧水平的提高和逻
辑范畴以及科学概念的深化。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智慧的本质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adaptation)。人的智慧或认识的发展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适应过程。而适应则依赖有机体的同化(assimilation)和
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功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equilibrium)。
(平衡化)
认知结构的四个基本概念
认知结构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观念的组织。
(1)格式或图式(scheme):指主体动作的认知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婴儿最初的格式是一些本能动作,是遗传性的。
(2)同化:指主体将外界刺激有效地整合于(纳入到)已有的格式之中。也就是说,同化是个体以其既有的格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历程。
(3)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格式以适应新的情况。或者说,认知结构由于受到被
同化刺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4)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与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
稳定的适应状态。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此阶段儿童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达的和运算的智慧。他们主要靠感知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或客体永久性)观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两大成就:
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客体永久性”概念形成
因果认识产生—动作的目的性明确
前运算阶段(2-7岁):能够利用表征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但其思维缺乏可逆性或灵活性,受知觉外表的支配。在同一时刻只关注或集中于某一情境的一个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儿童获得了运算概念,具有可逆性的心理运算的能力。
能够去中心化,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客体或事件的几个属性,并认识到这些属性或维度之间的关系。儿童从依赖知觉信息,转而使用逻辑原则。如:A 属于B,B属于C,则A必然属于C。
守恒
系列化和传递推理
类包含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开始不受真实情境的束缚,能够将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既能考虑当前情境,也能够考虑过去和将来的情境。
能够基于单纯的言语或逻辑陈述,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及命题间推理。
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 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皮亚杰主义者鼓励儿童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的相互作用来发现自我。老师不是口头上教给孩子一些现成的知识,而是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促进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2 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
皮亚杰认为,学习经验是建立在儿童现有的思维水平之上的。新技能的学习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儿童的兴趣和意愿决定的。
3 承认个别差异
皮亚杰理论认为,所有儿童都要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只是存在速度上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因材施教。另外,老师在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进步时,应该把他们
的现状和过去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而不能拿一般标准和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来衡
量(Gray, 1978)。
(二)维果茨基发展观与教育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区分两种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在同周围人的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到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
社会建构论:人的思想和智力都是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社会交互作用)。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认识的最重要源泉是儿童本身,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他们是繁忙的、自发的探索者,他们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加以检验。——
主体建构
维果茨基也认为儿童是积极的求知者,但他不把儿童看成单一的自然人。
他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儿童和社会环境共同导致了认知发展。——社
会建构
2、最近发展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P47)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搭建教学支架
通过支架(教师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向学生自己,最后拆去支架。
交互式教学
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由一个老师和2~4个学生组成,学生轮流对课文内容做引导性的谈话,在谈话中,组员灵活地运用四种认知手段:提问、概括、阐述和预测。
在组员读完课文以后,对话的引导者(首先是老师,然后是学生)开始问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学生说答案,提出新问题。为了防止意见分歧,可以重读
课文。接着,引导者总结这篇文章,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然后,参与者向别人
阐述那些含糊不清的、不熟悉的观点,最后,引导者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文
章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预测。
同伴合作学习
按照维果茨基的理论,只要更具知识的同伴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调整帮助方式,他们就可以使儿童学习进步。当同伴是一个专家或是某方面的能手时,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大提高。所以,老师应该把各有所长的儿童组织起来,
给他们提供取长补短的空间,充分发挥同伴合作的潜力。
第三讲学生的人格发展与自我意识
(一)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主要活动是吃奶,主要影响者是母亲,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该阶段的关键:使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使儿童建立一种安全感。
2.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
主要活动是实现对大小便的控制,主要影响者是父母,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该阶段的关键:让儿童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主要影响者是父母,人格发展的基本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关键:建立同性权威和幼儿认同的对象,正确解决恋母和恋父情结。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主要活动是学校学习和与同伴交往,主要影响者是老师和同伴。
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
基本任务:发展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