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篇一1.刚毅木讷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3.各不相谋解释:谋:商量,计义。
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篇二1.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论语》中经典的115个成语典故(下)

【导语】《论语》中有许多经典的成语,下⾯就和⽆忧考⼀起来看看,希望可以使⼤家学到更多的东西,欢迎阅读! 50、侃侃訚訚(yín) 【解释】:形容和悦⽽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夫⾔,侃侃如也;与上⼤夫⾔,訚訚如也。
” 51、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
原形容诚恳、虚⼼的样⼦。
现形容⼀⽆所有。
【出⾃】:《论语·⼦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竭焉。
” L 52、理屈词穷 【解释】:屈:短,亏;穷:尽。
由于理亏⽽⽆话可说。
【出⾃】:《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路之⾔,⾮其本意,但理屈词穷,⽽取辩于⼝以御⼈⽿。
” 53、乐⼭乐⽔ 【解释】:乐:喜爱,爱好。
有⼈喜爱⼭,有⼈喜爱⽔。
⽐喻各⼈的爱好不同。
【出⾃】:《论语·雍也》:“知者乐⼭,仁者乐⽔。
” 54、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忘记了忧愁。
形容⾮常快乐。
【出⾃】:《论语·述⽽》:“发愤忘⾷,乐以忘忧。
” 55、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论语·述⽽》:“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56、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
使⼈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师和好朋友。
【出⾃】:《论语·述⽽》:“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季⽒》:“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M 57、苗⽽不秀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
指庄稼出了苗⽽没有抽穗。
⽐喻⼈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论语·⼦罕》:“苗⽽不秀者有矣夫!秀⽽不实者有矣夫!” 58、敏⽽好学 【解释】:敏:聪明;好:喜好。
天资聪明⽽⼜好学。
【出⾃】:《论语·公冶长》:“⼦⽈:‘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
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及解释导读:本文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及解释,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1.无为而治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
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2.小德出入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
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3.血气方刚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4.学而优则仕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朽木不可雕也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6.循循善诱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7.言必信,行必果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8.言必有中解释: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9.言不及义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0.言而有信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篇二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一言以蔽之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
(完整版)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 1、【学而时习之】一一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 2、【不亦乐乎】一一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 3、【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 4、【巧言令色】一一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学而》(1 3 ):巧言令色,鲜矣仁!”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学而》(1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学而》(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语学而》(1 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 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学而》(1 7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1- 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学而》(1 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论语学而》(1 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完整版)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 1、【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 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 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 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 1): 1-2、【不亦乐乎】远方来,不亦乐乎! ” 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 学而》(11):有朋自1-3、 语学而》 【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 (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 学而》(1 3):巧言令色,鲜矣仁! ”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 学而》(1 4):曾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6、【三省吾身】一一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 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 学而》(1 4):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 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 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 桓宽《盐铁论 授时》: 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 语学而》(1 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 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 学而》 (1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 学而》(17):1-12、【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 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论 语学而》(1 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中的成语.doc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示例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示例】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
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示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
(唐·韩愈《与崔群书》)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守死善道 : 指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围内的事情。
九:《子罕》篇 (17个)
斯文扫地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一偶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死而无悔 :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戒惧。遇事谨慎戒惧。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观过知仁 :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朝闻夕死 :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见贤思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生而知之: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择善而从 :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中道而废: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文质彬彬 :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论语》115个成语典故(附易错成语分类汇编)

《论语》的115个成语典故A1.哀而不伤[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 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 《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 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屏气凝神[解释]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 《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 博施济众[解释] 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 《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 博文约礼[解释] 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 《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 不耻下问[解释]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 不得其死[解释] 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 不舍昼夜[解释] 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不亦乐乎[解释]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

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
《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如下:
1、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3、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4、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5、匹夫不可夺志: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6、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7、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9、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已:停止。
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0、非礼勿视:不合符礼教的文字不能看。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哩。
”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但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
子贡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高兴,反而特别生气。
他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子的话,那么我的老师孔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所以有人不懂得他的好。
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很容易就被人看到了。
”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这些话之后,不仅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也更加尊重子贡了。
子贡不仅在外面非常维护孔子的名声,同时也是孔子晚年的依靠,给予老师各方面的照顾。
可以说,对于当时丧子丧妻的孔子来说,子贡成为老师的唯一安慰,作为老师最亲的人陪伴与照顾老师。
孔子去世后,他又为老师守丧六年,之后回到卫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我们知道,子贡是个有礼貌的人。
但是,他也做过一件让自己羞愧的事。
孔子的弟子原宪为孔子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在“草泽”之中隐居起来。
原宪很穷,住在茅屋里,吃些粗茶淡饭。
茅草屋狭小,蓬草门漏风,桑条作门轴,破瓮为窗户,上漏下湿之中,原宪尚能自得其乐弹琴唱歌。
有一天,已经当了卫国之相的子贡来见同学,他高头大马,一身华贵,只可惜原宪贫民窟的窄巷过不去他的马车,子贡只好下车步行,叩响柴门。
原宪戴着裂口的帽子,穿着破跟的鞋,拄着藜杖应声开门,子贡一见原宪这个样子,非常惊讶,问道:“哎呀!你得了什么病吗?”原宪说:“我听说,没钱叫贫穷;有想法但不去行动,才叫有毛病。
我很穷,但我没毛病。
”子贡本来想帮助这位老同学一下,听了原宪的话却非常惭愧,更加懂得孔子教导的富贵但不骄傲的道理了。
千百年来,“富而好礼”一般指富裕而又懂礼貌,又有美好的品性。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大全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大全《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大全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
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1.为政方面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
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
如:【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氏》)<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季氏》)<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待价而沽】[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
比喻怀才待用。
【欲速不达】[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2.教育方面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
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
如:【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有关《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有关《论语》中的成语典故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接下来由店铺为大家推荐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推知许多。
形容聪明过人,善于推理。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汝)弗如也。
’”“愈”:胜过、强。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更强些?”子贡回答:“赐(子贡自称)呀,怎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呢,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
”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无适无莫“适”:可以。
“莫”:不可。
意为无可无不可。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说这样就可以,也没有说那样就不可以,一切要以符合不符合道义为标准。
”无可无不可语出《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把自己和上述7位隐士作对比,他说:“我则与他们不同,没有一定可以的,也没有一定不可以的。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无可无不可”,并非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是非的圆滑世故,而是指自己在对待“出世”和“入世”、进退和去留的问题上,没有成见,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后人对“无可无不可”的运用,有时也指对事情没有一定的主见,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无所不至“至”:到。
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多用于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什么坏事都敢干。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A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1【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1. “温故知新”: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拿出来看看,说不定能有新的收获呢!就像你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现在再玩,不也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注意到的乐趣嘛!例子:每次复习功课的时候,我都会有新的理解,这就是温故知新呀!2. “见贤思齐”:看到优秀的人,咱就得向人家学习呀!这就好比看到别人跑步快,你也想努力赶上一样。
例子:看到学霸的学习方法那么好,我就决心要见贤思齐啦!3. “举一反三”:学会一个东西,就能由此类推到其他方面,多厉害呀!就像你学会了做一道菜,就能想到类似做法的其他菜。
例子:老师讲了一个知识点,我就能举一反三地运用到其他题目中呢!4. “不亦乐乎”:那可真是高兴极了呀!就像你得到了一直想要的礼物,那心情,不亦乐乎!例子:和好朋友一起玩耍,真的是不亦乐乎啊!5. “任重道远”:肩负的责任重大,要走的路还很长呢!这就好像攀登一座很高的山,需要一步一步努力往上爬。
例子:想要实现梦想,真是任重道远,可不能轻易放弃呀!6.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多棒呀!就像你帮同学解决了一个难题,让他顺利完成作业。
例子:看到他们幸福的样子,我这成人之美做得很值呀!7. “言而有信”:说话得算数呀,不然谁还相信你呢!就像答应了朋友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例子:我答应别人的事都会做到,我可是言而有信的人哟!8. “不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有啥不好意思的呢!就像你不会系鞋带,向小朋友请教一样。
例子: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会不耻下问,这样才能学到更多呀!9. “三思而行”:做事之前多想想呀,可别莽撞!就像你要出门,得想想带没带钥匙。
例子:做决定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不然会后悔的哟!10.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多好的气质呀!就像一位优雅的绅士。
例子:他那文质彬彬的样子,真让人喜欢呀!我觉得《论语》中的这些成语典故真的很有意义,能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呢!。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与完整解释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A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5.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0.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及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10)食无求饱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11)敏于事,慎于言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来自《论语》的40个成语故事

来自《论语》的40个成语故事来自《论语》的40个成语故事导语: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40个成语故事,欢迎阅读,谢谢!1.道听途说《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2.患得患失《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3.里仁为美《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4.见贤思齐《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6.先难后获《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于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7.知者乐水《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8.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9.见义勇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0.既往不咎《论语.八佾》对于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11.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12.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
(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13.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14. 六尺之孤《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15.温故知新《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16.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A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13. 察言观色【解释】: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 成仁取义【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5. 成人之美【解释】:成:成就。
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6. 从心所欲【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D17. 大动干戈【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 待价而沽【解释】:沽:卖。
等有好价钱才卖。
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9. 箪食瓢饮【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 当仁不让【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1. 道不同,不相为谋【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2. 道听途说【解释】: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E23. 恶衣恶食【解释】: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 耳顺之年【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F25. 发愤忘食【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 犯上作乱【解释】: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7. 肥马轻裘【解释】:裘:皮衣。
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
形容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8. 斐然成章【解释】:斐、章:文采。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9. 分崩离析【解释】:崩:倒塌;析: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0. 父母之邦【解释】:指祖国。
【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G31. 刚毅木讷【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32. 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3. 各不相谋【解释】:谋:商量,计义。
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4. 恭而有礼【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3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6. 攻乎异端【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7. 过犹不及【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8. 怪力乱神【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H39. 后生可畏【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 患得患失【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41. 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42. 惠而不费【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
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J43. 见义勇为【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5. 既往不咎【解释】:咎: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 见贤思齐【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 尽善尽美【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8. 敬而远之【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
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 举一反三【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K50. 侃侃訚訚(yín)【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51. 空空如也【解释】:空空:诚恳,虚心。
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
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L52. 理屈词穷【解释】:屈:短,亏;穷:尽。
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53. 乐山乐水【解释】:乐:喜爱,爱好。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 乐以忘忧【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快乐。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 乐在其中【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 良师益友【解释】:良,好;益,有帮助。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