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第课 郑伯克段于鄢词类活用及其特殊句式课件 共1张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精讲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精讲课件

——邓肯 ——雨果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共.叔段( )
遂恶.之( )
亟.请( )
虢.叔( )
不义不暱.( )
缮.甲兵( )
具卒乘.( )
泄.泄( )
施.及( )
【答案】 gōng wù qì guó nì shàn shèng yì yì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缮甲兵,具卒乘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3.兵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故上兵伐谋 (

缮以甲乘兵韦,先具,卒牛乘十二犒师 (
( )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4.乘乘乘鄂犊渚车而,反从顾吏兮卒,欸(秋冬之绪风)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佳作·领悟] 我看《郑伯克段于鄢》
[问题·探究] 1.文章题目有什么特殊含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 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共叔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 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 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元年,郑国国君之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 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 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使他“出奔”。
Hale Waihona Puke 3.文章中写共叔段为叛乱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答案】 第一,加强城邑的防备。共叔段在修筑城墙时,突破“不得过百雉” 的规定,并在以后不断加以“完聚”,加固防守。第二,扩大兵源。共叔段“命西鄙、 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通过扩大地盘来收罗人口,增加兵 源。第三,加强军队建设。一边“缮甲兵”,加强武器装备;一边“具卒乘”,建立 完善的军队编制和兵种。第四,制订军事策略。决定偷袭,发动突袭战;同时利 用间谍,即用其母姜氏做内应,里应外合。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课件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课件粤教版必修5

一旦时机成熟,庄公毫不手软,发兵讨伐共叔段, 直至把共叔段赶出郑国为止;还把母亲姜氏放逐至城颍, 誓不相见。这使矛盾冲突达到高潮。最后,在颍考叔的 事的结局。整个历史事件,从开端、发展直 至高潮、结局,似一个完整的短篇小说那样,魅力无穷。
[即时演练拓展]
一、通假举要
1.佗邑唯命(
)
2.谓之京城大叔(
)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4.姜氏欲之,焉辟害(
)
5.无庸,将自及( 6.遂寘姜氏于城颍( 7.若阙地及泉( 8.永锡尔类(
) )
) )
答案:1.“佗”通“他”,别的 2.“大”通“太”
3.“参”通“三”
4 .“ 辟 ” 通 “ 避 ” , 避 开 5.“ 庸 ” 通 “ 用 ” 6.“真”通“置”,安置
8.兼词,于之,于此,于何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什么 语气助词,表反诘,可译为“呢” 人称代词, 相当于“之”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三、词类活用
1.故名.曰寤生(
)
2.今京不度.(
)
3.隧.而相见(
)
4.臣请事.之(
)
5.公入而赋.(
二、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到黄泉(死),绝不见你。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王何必为此发愁,如果挖掘土地到泉水,你 们在地道里相见,难道谁会说不是这样呢?
后置句 11.省略句 12.固定句式 13.被动句

高中语文 第十八课《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十八课《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发展
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
2—5 庄公欲擒故纵,实怀杀机。
高潮
6—7 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
结局
8—9
庄公悔置姜氏,颍考叔助母 子和好。
ppt课件
阅读第一段
1、“惊姜氏”中“惊”的用法是怎样的? 使动用法,使……惊
2、解释“遂恶之”、“亟请于武公”中的 “恶”“亟”。
3、“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公”中的 “于”的用法
语言知识点
一、本文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式
(1)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 “姜氏有何厌”。厌:通“餍”,满足。 译“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
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更何况你的宠 弟呢”。
ppt课件
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个君王?
【老谋深算、阴险狡诈】
ppt课件
阅读第八段
练习: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2、解释重点实词:为颍谷封人 请以遗之
公语之故 公赐之食 食舍肉 3、指出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请以遗之 其谁曰不然
君何患焉 4、指出活用现象:隧而相见 5、指出特殊句式:敢问何谓也 君何患焉
ppt课件
ppt课件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 恶 ( wù )
寤(wù )生
• 亟( qì )请
虢(guó )叔
• 祭( zhài )仲 自毙( bì )
• 暱( nì )
廪(lǐn )延
• 城颍( yǐng ) 繄( yī )
• 泄泄( yì )
ppt课件
文章结构 段落号
段意
开端
1 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公叔段。

粤教版必修五4.18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粤教版必修五4.18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隧.而相见 __挖__地__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入而赋. __赋__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名.曰寤生 __取__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__使__…__…__生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庄公寤生,惊.姜氏 ___使__…__…__受__到__惊__吓___________________
①姜氏欲之,焉.辟害_疑__问__代__词__,__怎__么_____
(4)焉
②虢叔死焉._兼__词__,__兼__有__介__词__“__于__”__和___代__词__“__之__”__的__ __作__用__,__译__为__“__在__那__里__”____________
③君何患焉._疑__问__语__气__词__,__呢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三、一词多义 (1)请① ②亟 臣请 请. .于 事武 之公__表____动敬____词副____,词____要,____求__请____允____许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为之请制. _地__名__,__一__名__虎__牢__,__一__名__成__皋___,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请按故事情节 的发展简要分析其结构层次。 [名师指津]概括每一情节的意思即可。 我的理解:序幕: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开始了对 君位的争夺。 开端: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发展:共叔段扩张势力,一直到廪延。 高潮: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为内应。 结局:大叔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颍。 尾声:颍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四单元18郑伯克段于鄢(教师版)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四单元18郑伯克段于鄢(教师版)

高明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学案执笔:梁雪娴编号:GMSZYUWEN20180927一、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4、分析作者的褒贬态度。

二、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翻译。

2、合作学习。

三、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

2.背景资料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

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

3、关于《郑伯克段于鄢》(1)、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

(2)、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

“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

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

(3)、在课文的第五节后,省了这么一句话:“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这段话解释文章何以用“郑伯克段于鄢”作为标题的原因。

(4)、孔子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一生主张克已复礼,要恢复以前的“礼”,要恢复那“伦理”,对当时道德论表的感慨深恶痛绝。

《左传》顺承此意,本文就写了一国君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顾伦理道德的情形。

粤教必修五课件: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 (共63张PPT)

粤教必修五课件: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 (共63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左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尴 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 方法。
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 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公羊传》与《谷梁传》重义理它们的内容和特 点在今人看来大同小异,二者都重视阐释《春 秋》之“大义”或“宗旨”,不重历史事实的传注, 因而史料价值远远低于《左传》
二、解 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郑伯克段于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
三代国君。
(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等用法。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 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 构后置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利用注解及参考书疏通文意 归纳文言知识要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主要 身份 性格特点 人物 关系
文章 段落 段意 结构 号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阙,通“掘”,即挖。
12、孝子不匮,用锡尔类
锡,通“赐”,赐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古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 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 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六、文言文句式
(一)省略句:

(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

(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寤,通“啎”2.佗邑唯命:佗,通“他”,别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5.焉辟害:辟,通“避”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7.无生民心:无,通“毋”8.段不弟:弟,通“悌”。

不悌,不合乎做弟弟的道理。

9.若阙地及泉:阙,通“掘”10.永锡尔类:锡,通“赐”11.无庸:不用。

庸,通“用”。

12.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安置。

二.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之,代词作动词,这样做;4、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生;5、段不弟,故不言弟不弟,不像一个当弟弟的;弟,名词作动词,做弟弟;6、闻之,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献上的东西;7、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遗,动词,赠送;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9、公入而赋赋,名词作动词,朗诵诗;10、臣请事之事,名词作动词,侍奉;三.一词多义1.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

3.克(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

动词,能够。

4.为(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给。

(2)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

5.制(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地名)(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3)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制服,消灭)(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掌握)(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体制)(6)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7)其牙巧机制,皆隐在尊中(构思,机制)6. 初(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当初)(2)初吉终乱(开始)(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一个,表次序)(4)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才,刚刚)7.鄙(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边邑)(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孔子鄙其小器(轻视)(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当作边境)8. 封(1)颖考叔为颖谷封人(疆界)(2)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聚土筑坟)(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古代帝王或将领筑坛祭天)(4)吾入关……籍吏民,疯府库(封闭,封合)(5)今媼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予臣子)四、古今异义1、五之一、九之一: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本课话题——和一、从课本中积累“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二、从自然中积累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抱,才显得平和、馨香。

三、从历史中积累虞舜的和谐之道虞舜,又称舜帝、帝舜,是上古五帝之一。

虞舜一生追求和谐。

舜的父亲瞽(ɡǔ)叟瞎而愚顽,其妻死后继娶壬女。

壬女乖戾凶蛮,生子象。

象傲慢无礼。

舜因此在家中备受折磨,但不管遭受怎样的虐待,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友爱不变。

瞽叟与壬女还是想杀死他,让舜到仓廪上去涂合缝隙,瞽叟从下面放火焚烧仓廪;舜利用两个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来逃走了,得以不死。

舜被迫离家后,到历山结茅以居,开荒劳作,仍不忘把收获后的粮食送给父母。

舜以自己的至孝赢得了家庭的和睦。

虞舜对内孝敬父母,友悌亲人,实现“家和”;对外则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淳化风俗,感化他人,实现“人群和谐”。

舜在历山勤耕苦作收获日丰,便教他人耕耘;善捕鱼,常将自己发现的好渔场让给人家;善制陶器,并将技艺传授他人,使人们的制陶技艺大为提高。

舜的美名因此远播。

四、从名言中积累1.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2.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3.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

——孙中山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5.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一、作者简介“经师”“先儒”——左丘明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

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或为讲诵历史及传说的史官。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讲解与例题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讲解与例题 粤教版必修5

学习目标1.感受文化美,体会时代背景。

2.品味语言美,落实文言词语。

3.欣赏结构美,流利地朗读课文。

作家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但也有人认为非他所作。

课文背景:本文选自《春秋左传注》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字词广场★字音识记寤.生(wù)亟.请(qì)巖.邑(yán)虢.叔(guó)祭.仲(zhài)百雉.(zhì)廪.延(lǐn)不义不暱.(nì)寘.(zhì)遗.(wèi)繄.(yī)泄.泄(yì)施.及(yì)永锡.尔类(cì)★通假字佗.邑唯命(通“他”,别的)谓之京城大.叔(通“太”)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通“三”)姜氏欲之,焉辟.害(通“避”)无庸.,将自及(通“用”)遂寘.姜氏于城颍(通“置”,安置)若阙.地及泉(通“掘”,挖)永锡.尔类(通“赐”,赐予)★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都城..过百雉古义:都邑的城墙,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古义:不得超过。

今义:连词,表转折。

★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惊.姜氏(使……受惊)无生.民心(使……产生)2.名词作动词故名.曰寤生(取名)隧.而相见(挖地道)★特殊句式1.判断句制,巖邑也2.介宾短语后置郑武公娶于申(即“郑武公于申娶”)亟请于武公(即“亟于武公请”)有献于公(即“于公有献”)3.宾语前置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敢问何谓也(“何谓”即“谓何”)4.省略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熟语积累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必然自取灭亡。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课件(共43张PPT)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课件(共43张PPT)

解题
郑伯克段于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
(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攻无不 克"等用法。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 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状语后置句。
《春秋》全文9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在那里,兼词 一切听你吩咐

称他
通“太”,尊称
译:过去虢叔就死在那里,(因此不便分封给他),其他的地方一切听你吩咐。” (姜氏)请求京地,庄公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百姓称他“京城太叔”。
超过
郑 伯
• 祭仲曰:“都城过 百雉,
国之害也。
克 段

城墙
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

堵为一雉,即长三丈。
滋长蔓延

译: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一个地方,不要让 (他的势力)滋长蔓延。蔓延了,就难对付了。



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
克 段
蔓延的野草
尚且
何况
被动
于 鄢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您 姑且
译: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 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吧。”

修整
准备
步兵 战车
伯 克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修缮城池,完,修葺 。 盔甲和武器

聚集民众
听到
• 夫人 将 启 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高中语文必修五《18 郑伯克段于鄢(《》帅晨晨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18 郑伯克段于鄢(《》帅晨晨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高中语文《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教学设计:本文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讨将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自己学习研究为主;重在学习过程;强调信息的收集;注重创新。

所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主要是两大环节:学习对象及研讨方向的布置选择;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

更重要的环节将在课外由学习自己完成。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作者的褒贬程度预习布置:1、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

2、参照注释,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

3、产生的疑问,写在纸条上汇总。

4、汇总阶段:把问题汇总,合并,设定几个或十几个大的问题下发。

5、针对问题(选择研究目标),收集资料、信息,解决一两个问题。

6、将自己和其他同学讨论的结果写成小论文,准备课上展示【文学常识介绍】一、关于“春秋”二、关于“左传”三、关于《郑伯克段于鄢》教学步骤与内容一、板书课题导入郑伯克段于鄢郑什么呢?读成bó?bà?bǎi?有人说应该读成bà,因为“伯,霸也”。

山西有一个地方叫伯强,当地人就读成bà强,看过全文,我们觉得还是读bó好。

二、故事简述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三、论文交流(15分钟)四、评论阶段(10分钟)古人评左公从儒家的正统理念出发,大多将庄公作反面教材,所以很多人认为A 阴险狡诈B 老谋深算C 心机深藏D 心狠手毒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

他到底是(板书)是巨奸还是理智明君?W行径地他的态度如何呢?请大家发言(讨论)五、总结六、课后:要求:修改自己的论文,最好打印入盘,超过1500字的,要在开头写100写的内容提示。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讲义: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讲义: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诗海拾贝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的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一时得志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语林撷英《左传》警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

2.爱子,教之以义方。

3.修己而不责人。

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5.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3.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5.吃一堑,长一智。

16.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17.私仇不及公。

作者卡片姓名左丘明朝代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字号称谓鲁君子籍贯鲁国主要成就编修《左传》,为历代推崇,还撰写《国语》一书代表作品《左传》《国语》背景呈现本文选自《春秋左传注》第一册,记叙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铲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固定句式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郑伯克段于鄢》省略句制,岩邑也《郑伯克段于鄢》判断句郑武公娶于申《郑伯克段于鄢》状语后置句亟请于武公《郑伯克段于鄢》状语后置句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状语后置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宾语前置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宾语前置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鄢》判断句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否定判断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固定句式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宾语前置古今异义:都城过百雉《郑伯克段于鄢》古义:邑的城墙,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郑伯克段于鄢》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未尝君之赐《郑伯克段于鄢》今义:不曾古义:不曾吃词类活用: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爱共叔段,欲立之《郑伯克段于鄢》立,使动用法,使……立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克段于鄢》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献,动词作名词,献的东西。

公赐之食《郑伯克段于鄢》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隧而相见《郑伯克段于鄢》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启,为动用法,开,这里指开城门既而悔之《郑伯克段于鄢》悔,为动用法通假字:庄公寤生《郑伯克段于鄢》牾,逆,倒着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谓之京城大叔《郑伯克段于鄢》大,通“太”。

身分最高或呈分更高的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郑伯克段于鄢》参,“三”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辟,通“避”。

躲避,避开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厌,通“餍”,满足。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郑伯克段于鄢》无,通“毋”,不要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伯克段于鄢》帅,通“率”,率领。

无庸,将自及《郑伯克段于鄢》,通“用”必要需要若阙地及泉《郑伯克段于鄢》阙,通“掘”,挖。

语文:4.18《郑伯克段于鄢》课件(粤教必修5)

语文:4.18《郑伯克段于鄢》课件(粤教必修5)
2 、子姑待之 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 3、可矣,厚将得众 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 词,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 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 4、夫人将启之。 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 。动词为动用法。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 何标志的被动
倒第9装章句扩:声系统调音
1、宾语前置 (1)姜氏何厌之有?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意思, )
(2) 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应该是“敢问谓何 也”,
译“能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 思吗”。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 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状语置 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共叔段三个字,表示了三个意思。 一、共(gōng),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奔的地方,共,国名,在
今河南辉县。 二、叔,是指排行。古代的排行,不象今天一样用“一、二、
三、四”来表示,而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或 是用“孟、仲、叔、季”来表示。 三、段,是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言考点积累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词类活用及其特殊句式课件 (共15张PPT)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词类活用及其特殊句式课件 (共15张PPT)
2 、子姑待之 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 3、可矣,厚将得众 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
5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五、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 词,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 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 4、夫人将启之。 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 。动词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
10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 何标志的被动
1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疑置问句,代疑词问“句中何代”词作作宾宾语语前前置,置应。该“是“何姜厌 之氏有有何”厌就”。是厌“:有通“何餍厌””,满的足意。思,) 译(“2姜)氏敢有什问么何满谓足呢也”?。 疑问疑代问词作代宾词语作前置宾,语应前该是置“。敢“问谓问何”也字”,的宾 语是译““能何问谓一”下你,说何的谓是什,么所意说思吗的”是。指什么?
寘,通“置”,放置
3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 不然
阙,通“掘”,即挖。
12、孝子不匮,用锡尔类
锡,通“赐”,赐给
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古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 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 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第课 郑伯克段于鄢词类活用及其特殊句式课件 共1张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第课 郑伯克段于鄢词类活用及其特殊句式课件 共1张
4
四、古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 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 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2 、子姑待之 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 3、可矣,厚将得众 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
10.公入而赋
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
8
六、文言文句式
(一)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 生庄公及共叔段。 (2)爱共叔段,欲立之。 (3)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9
2.省略谓语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唯命”,是“惟命是从”的省略,这里是省 略谓语, 3.省略宾语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屡次。请,动词,后面省略了一个 “之”,这个“之”指代的是立共叔段这件事。 (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与”字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一个“之”, 指的是国君之位。
10
(二)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 何标志的被动
11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疑句问,疑代问句词中代“词作何宾”语前作置,宾应该语是前“姜置氏有。何厌“”。何厌厌: 之通译“有“餍姜””氏,有就满什足么是。满“足呢有”。何厌”的意思,) (2) 敢问何谓也? 疑问疑代问词作代宾词语作前置宾,语应前该是置“。敢“问谓问何”也字”,的宾 语是译““能何问谓一”下你,说何的谓是什,么所意说思吗的”是。指什么?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子姑待之姑
1
三、通假字: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2、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通啎,啎,倒着的意思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同“避”,这是一对古今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 (2)为 • 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动词。当,做) • B为人所讥(介词,被) • C今做告之,反怒为(句末语气词) • D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因为,
为了, 替) • (3)诸 •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众,各) • B公伐诸鄢(之于) • C子闻诸(之乎)
15
10.公入而赋
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
8
六、文言文句式
(一)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 生庄公及共叔段。 (2)爱共叔段,欲立之。 (3)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9
2.省略谓语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唯命”,是“惟命是从”的省略,这里是省 略谓语, 3.省略宾语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屡次。请,动词,后面省略了一个 “之”,这个“之”指代的是立共叔段这件事。 (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与”字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一个“之”, 指的是国君之位。
12
(3)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疑作问宾语代前置词,作应该宾是“语君前患何置焉”。,“君 患译何“你焉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4)其是之谓乎? 宾语前置疑句问,代应该词是作“其宾谓语是乎前”置。。其:“句是首 ” 语代表气词示词猜,,测“,大之概”。是复:指代宾词,语这件事。 “译是“大”概“说的其就谓是这是件乎事”吧”。
1
三、通假字: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2、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通啎,啎,倒着的意思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同“避”,这是一对古今字。
2
6、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7、无使滋蔓, 无,通毋,副词。反过来,毋也可以通 无。 8、无生民心 无,通毋,表示禁止的副词,是“不要” 的意思。 9、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10、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13
八、一词多义
• 1虚词 • (1)焉: • A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副词,怎么,) • 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于之”的合音,同
时也是“于之”的合意。)
• C君何患焉(焉,于此,对这件事) • D心不在焉(于此) • E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代词,相当于
“之”)
• F且焉置土石(在哪里)
朱志華制作
6
6、 既而悔之
悔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悔。 动词
7、闻之,有献于公。
献,本来是动词,指献上,这里是 用为名词,指献上的东西。
8、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遗”是一个动词,念wèi,意为 “赠送”
7
9.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
隧,隧道,洞子,从“隧而相见” 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用为动词,指挖 隧道。
2 、子姑待之 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 3、可矣,厚将得众 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
5
五、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 词,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 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 4、夫人将启之。 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 动词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
寘,通“置”谁曰不然
阙,通“掘”,即挖。 12、孝子不匮,用锡尔类 锡,通“赐”,赐给
4
四、古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 一,小九之一。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应该分别是 “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 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 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10
(二)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 何标志的被动
11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疑句问,疑代问句词中代“词作何宾”语前作置,宾应该语是前“姜置氏有。何厌“”。何厌厌: 之通译“有“餍姜””氏,有就满什足么是。满“足呢有”。何厌”的意思,) (2) 敢问何谓也? 疑问疑代问词作代宾词语作前置宾,语应前该是置“。敢“问谓问何”也字”,的宾 语是译““能何问谓一”下你,说何的谓是什,么所意说思吗的”是。指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