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教练五大原则之四: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意图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是指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挑战。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但也可以适用于成年人的生命周期。
第一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来满足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关爱和关注,他们会形成信任感;如果他们经历了忽视或虐待,他们会形成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自主性与怀疑(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探索自己的环境,并试图独立完成一些任务。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自主性;如果他们经历了过度的限制和批评,他们会形成怀疑感。
第三阶段:倡导与罪恶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开始与同龄人互动。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和认可,他们会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如果他们经历了严格的惩罚或批评,他们会形成罪恶感。
第四阶段:勤劳与自卑(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并开始与更广泛的社会互动。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勤劳和自信;如果他们经历了失败或批评,他们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身份与角色混淆(12岁至18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身份感和自我意识;如果他们经历了身份混淆或不确定性,他们会形成角色混淆感。
第六阶段:亲密关系与孤独感(18岁至40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建立亲密的关系,并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和事业。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亲密关系和社会联系;如果他们经历了孤独和隔离,他们会形成孤独感。
第七阶段:生产力与停滞(40岁至65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并开始考虑自己的遗产和影响力。
如果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生产力和成就感;如果他们经历了停滞和无所事事,他们会形成无能感和失落感。
埃里克森教练技术《教练的艺术与科学》
世界需要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他们都在用教练——●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带领组织走向未来,他们脚踏实地,但又勇于创新——教练帮你用系统化的科学工具,实现稳健的创新,组织的变革;●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懂得价值观的力量,他们按照原则来行动——教练帮你清晰并坚定原则;●远见卓识的领导者相信内心的智慧,他们享受工作,快乐生活——教练帮你从想要到做到……世界一流的领导力与教练机构:Erickson College 埃里克森成立于1980年的埃里克森国际学院,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组织。
30年来,埃里克森因专业的学术成就和卓有成效的领导力发展及教练培训课程而享誉全球。
我们为企业和专业人士提供领导力发展服务和专业教练培训。
总部位于加拿大的温哥华的埃里克森,在五个大洲36个国家,50多个城市都开设课程。
埃里克森学院自2007年底进入中国开始,致力于推广教练的理念,专业教练认证课程和企业教练项目。
迄今已经有四百多位专业教练从我们这里毕业,开始他们的教练事业,并将埃里克森的教练方法推广到自己的企业和组织中。
谁在学教练?企业——企业主、高管、人力资源总监、培训负责人;专业人士——管理咨询师、企业培训师及各界有志于教练事业的人士;教育界、心理学、法律、医学、财税及其他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及政府官员;希望提升领导力、平衡生活与工作、取得职业新突破、追求卓越表现的各界人士。
金牌教练发展系统The Gold-Standard Coaching System埃里克森学院使命:我们是一群充满激情的专业人士,用一次次对话的力量,推动人类的发展。
《教练的艺术与科学》The Art & Science of Coaching《教练的艺术与科学》是埃里克森学院独创的一套系统化的教练培训课程,在全世界讲授已接近20年。
它通过了国际教练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简称ICF,全球最大的专业教练组织)认证,是其最高级别的认证课程(ACTP, Accredited Coach Training Program)。
埃里克·h·埃里克森
——“自我同一性”原理
理论内容
核心:自我同一性即“自我整合”。
自我同一性是自我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和
作用下,通过区分、校正、组织和监控个体与 环境的关系,调整和平衡自身内外的矛盾,使自 身达到完整、一致、和谐状态的一种自我பைடு நூலகம் 性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发展于弗
洛伊德理论,不同在于他不把人格与道德品 质的形成仅限于生理的驱动,而是注意了自 我作用与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且其发展也并 不决定于早期经验。 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动力是“社会 文化”
心理发展8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 学前阶段 第二阶段:“自主” 对“羞怯” 3对主要矛盾 第三阶段:“主动”对“愧疚”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 青少年期的任务 第五阶段:“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 第七阶段:“生殖”对“停滞” 第八阶段:“自我整合”对“绝望”
同一性缺乏(心理· 社会延缓偿付):指一个
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甚 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 表现:一些青少年将自己熔于某一群体中, 尤其是那些可提供“同一性细节”的群体, 如:崇教崇拜组织、黩武暴力组织、复仇组 织、吸毒组织等,将自己从主流社会的规范 中分离出来。他们容易卷入和采取某种破坏 性的行为。
两个极端
“消极同一性”是指个体形成了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 所认可的自我同一性 。 同一性过剩:它是指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 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 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 表现:这些人将一些人召集于自己的周围,将自己 的信念和生活方式强加于人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这种“过于自我”状态,容易导致自我中心、个人 崇拜、狂热主义等不良社会态度。
教练十二条假设(释)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两个人之间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人不能沟通或者难以发展出良好关系。
2.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不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3.有效果(比只是强调道理)更重要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再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效果才会出现。
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4.我们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改变一个人头脑中的世界,这个人对在这个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
事情从来都不会给予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反应。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说话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由听者决定。
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抗拒是对讲者不够灵活的指正。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维持最有效果的规条,就是灵活地不断修正做法,这样才能保证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为别无选择。
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第四、五,甚至更多的方法。
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回家,而不是这条路通不通。
8.每个人都选择给自己带来最佳利益的行为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
接受一个人的动机,他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了他这个人。
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动机往往处于潜意识的层面,不能意识地说出来。
9.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有能力给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
10.在任何一个组合里,最灵活的人最能影响大局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
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
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
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
11.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人生里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的修正而达致完善。
埃里克森原则
埃里克森原则一、什么是埃里克森原则埃里克森原则啊,就像是一把特别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关于人类发展的奥秘之门呢。
这个原则是由埃里克森提出来的,它主要是讲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危机需要去应对。
比如说,在婴儿期的时候,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信任感。
就像小婴儿如果饿了就有人给他喂奶,哭了就有人来哄,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可靠的,就建立起了信任感。
要是这个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那他可能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长大后可能也会缺乏安全感呢。
再长大一点,到儿童早期,就是要发展自主性啦。
小孩子开始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像自己穿衣吃饭,如果家长总是阻止,那孩子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羞怯和怀疑自己。
到了学前期呢,主动性就变得很重要啦。
小朋友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想要探索世界,想要主动去做游戏、交朋友。
要是这个时候被压抑了,可能就会有内疚感。
青少年期呢,就是要建立自我同一性啦。
这时候的我们就在想自己是谁,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是这个过程不顺利,就会产生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是发展亲密感的时候,要学会和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像恋爱、交朋友之类的。
如果做不好,就可能会孤独终老哦,哈哈,有点夸张啦。
成年中期要发展繁殖感,就是对家庭、社会要有一种责任感,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之类的。
到了成年晚期,就是要获得完善感啦,如果回顾一生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要是觉得自己一生碌碌无为,可能就会很沮丧。
二、埃里克森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1.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家长知道埃里克森原则,在孩子婴儿期的时候就会特别注重给孩子足够的关怀和爱,让孩子建立起信任感。
就像我的邻居阿姨,她的宝宝一哭她就立马去抱,宝宝现在可健康快乐了,对周围的人都特别友好,这就是信任感建立得好的表现。
当孩子到了儿童早期,我朋友的妈妈就会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自己叠被子,虽然叠得不是很好,但是妈妈还是会表扬他,这就有助于孩子发展自主性。
2016年吉林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2016年吉林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吉林教招将于3月底报名,4月底笔试,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我们的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考试中,都会复习到这样一个知识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一般在考试中呢不全是大题考察的,多为细碎的小知识点的选择题考察。
那么如何能够更容易地记住这方面的理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吧!(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埃里克森与他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与他的“八个阶段”(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埃里克森与他的“八个阶段”每个孩子在每一发展阶段都会产生蓬勃发展的新奇迹,它构成新的希望和新的目标。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该理论尤其对中小学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
分别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1、1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17、18岁)。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1、在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勤奋刻苦学习的态度,引导他们体验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对于学习落后和不足的,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给予鼓励。
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
进步后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等。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1、婴儿前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胆小惧怕。
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
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2、婴儿后期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就形成意志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疑虑。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一、婴儿期的信任与否定,从母亲的抚慰中找到依恋。
二、幼儿期的自主与犹豫,内外冲突带来困扰。
三、学龄期的勤勉与疏离,寻求认同是重要使命。
四、青少年期的性与认同,角色混乱需自我找寻。
五、成年期的亲密与孤独,拥抱爱情抵御孤单。
六、中年期的生产与停滞,创造有益工作不断励志。
七、老年期的敬老与绝望,反思生命,内心平静。
以上是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这是我对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的理解和总结。
这种用顺口溜的方式来表达,不仅让理论更具体生动,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冲突和挑战,而如何解决这些挑战将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文章中我多次提及了“信任与否定”、“自主与犹豫”、“勤勉与疏离”、“性与认同”、“亲密与孤独”、“生产与停滞”以及“敬老与绝望”等关键词,通过重复提及这些关键词,不仅能够加深对每个阶段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将这些阶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发展的生命周期。
个人认为,通过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成长过程,也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指导和教育孩子们健康成长。
也让我意识到人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阶段,才能够成为更加完整和成熟的个体。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全面的理论,它深刻地揭示了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心理挑战和成长过程。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成长,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
希望大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一理论,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以及其所提出的八个阶段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对于了解人类的成长过程以及指导个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阐述中,我将着重从各个阶段的特点、心理挑战以及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埃里克森理论名称
埃里克森理论名称引言埃里克森理论是一种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于20世纪中期提出,并对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一理论不仅在心理学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在教育、社会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埃里克森理论探讨了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推动自我成长与发展。
理论概述埃里克森理论主要包含8个心理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关注点。
这些阶段按照年龄和心理特征逐渐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轨迹。
每个阶段的名称和核心问题如下:阶段一: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婴儿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婴儿需要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通过满足基本需求来建立对世界的信任,否则可能导致不信任感的形成。
阶段二:自我认同与自负(幼儿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学会探索自我身份,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限制。
他们需要克服自我怀疑和自负感,发展出正面的自尊感。
阶段三:工具使用与自怜(学龄前期)学龄前儿童通过使用各种工具来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在这个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健康的自我依赖心态,避免过度依赖他人。
阶段四:产业能力与彷徨(学龄期)在学龄期,个体需要建立积极的努力行为,并明确自己的价值与角色。
不同的经验可能导致个体的彷徨感,因此发展出产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阶段五:认同与身份困扰(青少年期)青少年需要寻找自我认同和独立感,同时也要面对社会期望和身份困惑。
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才能适应社会环境。
阶段六:亲密关系与孤独感(青年期)在青年期,个体需要建立深厚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要保持个人独立。
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平衡亲密关系和个人发展。
阶段七:生产力与停滞(中年期)中年阶段个体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成就,同时也要避免停滞和自我怀疑。
发展出积极的生产力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目标。
阶段八:延续与绝望(晚年期)在晚年期,个体面临生命的总结和对过往经历的反思。
他们需要找到继续生活的意义,避免陷入绝望和自我否定。
浅析埃里克森教练原则在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埃里克森教练原则在教育中的应用“棋,跑操时不能推别人。
”“老师,我没推他,我想让他快点跑,别掉队。
”“棋,上课不能乱讲话。
”“老师,我没乱讲话,我想提醒他上课要听讲。
”“棋,同学间不能打架。
”“老师,我没打他,我在和他玩。
”……相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十分机灵,也令教师们最为头痛。
本文以埃里克森教练原则为理论依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用“半件好事”教学法,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其具体思路和实践如下:一、此类学生特点分析1.应变能力极佳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在教师提问的瞬间想好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例如“让他快点跑,别掉队”“提醒他上课要听讲”“和他玩”等等。
这些原因往往是有一定正向意义的,因此教师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对他进行批评。
2.本性不坏,小错不断与一些问题学生会犯的诸如偷窃、校园霸凌等恶劣行为相比,这些孩子往往是本性不坏,所犯的错误,多为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同学而言,并没有特别大的伤害。
但这些小错误不断发生,也对班级纪律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维护起到了一些负面影响。
3.屡教不改由于教师缺乏足够的理由对其进行说教或惩罚,因此这些孩子往往会在犯了错误之后得不到相应的教育,因此就会产生屡教不改的现象,对班级管理极为不利。
二、埃里克森教练原则的概念及应用方法米尔顿·埃里克森是著名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催眠之父”,心理学学者尊称他为二十世纪的首席心理治疗师。
其著名的五大原则被很多教育和培训机构奉为圭臬,分别有以下五条:1.人是0K的——接纳(相信)2.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积极的意图——动机(探索)3.人是有资源的——调焦(支持)4.人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创建(尊重)5.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承诺(行动)首先,“人是OK的”。
中国也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人之初,性本善”。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是善意的,相信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教育方式不当存在一定问题的孩子,只要加以正确的教导,就会及时回到正轨。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前五个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前五个阶段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与羞怯3、主动感4、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变化和完善的过程。
在每个时期中,人格的特点都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儿童早期,人格的发展重点在自主或独立感;而到了青少年期,则更注意同一感;成人期发展重点在勤奋感。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殊的心理社会因素。
所以,每个时期,当个体依次经历各个阶段时,便形成了相应的人格类型。
在每个阶段中,由于人格结构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故可根据这一人格结构推测和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
但个体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并且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也很多,所以,不可能把人格发展的全部特征和阶段完全归纳出来,只能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阶段进行研究。
埃里克森根据这一理论,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它们是:(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0~1)幼儿期此时,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占优势。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相信成人,对周围世界感到安全和舒适,不需要管束,而且容易适应新环境,很快与人亲近,与同伴关系良好,愿意成为团体一员。
( 2)自主与羞怯( 1~2)童年早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学会了遵守规则和纪律,喜欢按照固定的标准或模式行事,从而获得了对环境的控制感,形成了内部的控制。
此时儿童能独立地参加各种活动,喜欢控制自己的环境,希望别人也按规定办事,还有强烈的评价他人的倾向,即喜欢批评别人。
但此时的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因此判断标准往往是绝对的。
在集体活动中,儿童有较高的评价他人的倾向,容易对他人产生好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一时期人格的特点是具有绝对的、道德的权威感,具有很高的自我评价和对权威的服从。
( 3)主动感( 3~4)青少年初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个体试图在各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主动性是指自觉性,指个体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能积极采取行动。
主动性是建立在对现实情况的评价之上的。
这时候个体有了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希望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
埃里克森的理论_PPT课件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 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 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
• 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 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 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 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埃里克森(E.H.Erikson) 人格发展八5岁 信任对不信任
2 1.5-3岁 自主对羞怯怀疑
3 3-6岁 主动性对内疚
4 6-12岁 勤奋对自卑
人际交往范围
相应获得的品质
母亲
希望信任 恐惧不信任
父母亲
意志自制 自我怀疑
家庭基本成员 价值感
无价值感
邻居、学校 能力勤奋 无能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如果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 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 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 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有时所谓的“失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只 是没有达到自己或者父母、教师、兄弟姐妹等确定的 标准 。
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 突
• 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 活和死亡。"
•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 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 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大学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是: 可以用文字或其他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 交流和交换的知识只是知识的小部分。 其余的部分,甚至可能是更重要的部分 则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情 感的交流、行动的示范,乃至通过潜移 默化才能有效地转换。”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
埃里克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这些阶段由出生前到晚年,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
下面是关于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一首顺口溜,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1.信任与不信任(0-1岁)
生活在婴儿期,建立信任是关键。
父母的照顾给了我们力量
如果缺乏关爱,会导致不信任的种种。
2.自主与怀疑(1-3岁)
幼儿时期的任务是独立。
学会控制大小事
如果无法做选择,会导致怀疑和自我分裂。
3.动机与罪恶感(3-6岁)
幼童时期是去做的大胆尝试。
学习新技能,建立自我
没有这些经验,会有罪恶感压抑。
4.勤劳与自卑感(6-12岁)
儿童时期,学校是重中之重。
努力学习和成就感
若失败会有自卑和痛苦之感。
5.身份与混乱(12-18岁)
青春期是找到自我身份的时期。
发展利他的激情和兴趣
若不确定自己易陷入混乱的境地。
6.亲密关系与孤独感(18-40岁)成年期,关注亲密关系的萌芽。
找到爱人和良友
孤独感可能会引发后顾之忧。
7.贡献与停滞(40-65岁)
中年期,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
停滞不前会导致失去自信。
8.智慧与恐惧(65岁以上)
老年期是智慧的黄金时代。
回顾一生的经历与学问
恐惧和无疑心态将无所适从。
以上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
通过将这些信息以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每个阶段的重要性。
埃里克森八阶段划分法的主要内容
埃里克森八阶段划分法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八阶段划分法是一种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描述了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按照埃里克森八阶段划分法的顺序,逐一介绍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会学会信任或不信任自己的周围环境。
如果婴儿得到了足够的关爱和满足需求的照顾,他们将发展出信任感。
相反,如果婴儿经历了忽视或虐待,他们可能会形成不信任的态度。
第二阶段:自主与怀疑(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意志和自主性。
他们会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环境,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如果他们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自主的态度。
而如果他们遭受到过度限制和批评,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第三阶段:主动与罪恶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开始参与社交活动。
如果他们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他们将培养出主动的态度。
相反,如果他们受到了打击和批评,他们可能会产生罪恶感。
第四阶段:勤劳与自卑感(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如学校功课和社交技巧。
如果他们得到了认可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勤奋的态度。
相反,如果他们经历了失败和嘲笑,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第五阶段:认同与困惑(12岁至20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试图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如果他们得到了支持和认同,他们将培养出自信的态度。
相反,如果他们受到了排斥和误解,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20岁至40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建立亲密的关系,包括友谊和爱情关系。
如果他们能够建立健康的关系,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他们将培养出亲密的态度。
相反,如果他们无法建立稳定的关系,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第七阶段:成就与停滞(40岁至65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就。
如果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将培养出成就感。
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学业指导中的应用
技术应用90 2020年9月(上)/ 总第268期引 言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传道者和解惑者,在学业指导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更清楚、更深入地剖析自己的学业发展现状,发现学业上的问题和困惑、更好地认识自我,确定发展目标。
传统的辅导员学业指导方式已不适应“90”后、“00”后的心理特点,教练技术将为辅导员学业指导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走出学业迷局,自我启发、自我觉醒、自我成长。
1 教练技术的起源及核心理念教练技术最早来自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体育界,后来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导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管理中,20世纪90年代,教练技术被引入国内,其激励潜能、提高效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实践,因而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逐渐兴起。
教练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论,它不是把什么东西都教授给人们,而是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重点在于激发行动、引发学习、发挥潜能,使人们拥有更为圆满、平衡、自我实现的生活[1]。
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学业指导中的应用■■李清怡(上海大学)摘 要:学业指导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重点工作之一,提高辅导员学业指导有效性是当前提升辅导员学业指导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教练技术在大学生生涯规划等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将教练技术迁移到大学生学业指导中,对于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有重要意义。
文章分析辅导员运用教练技术进行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练技术的核心理念出发,提出教练技术增强辅导员学业指导有效性的四个重要影响因素和实施步骤,即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厘清现状、发现真相,协助学生进行目标核检、形成实施方案,给予支持并及时调整目标方案。
关键词:教练技术;辅导员;学业指导教练遵循“信任、聚焦、好奇、正向、零建议”五大行为准则,它相信“people are OK”,人们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意义且人们已具备他们需要的资源,且人们有能力做出改变,通过发现自己的优势,识别目标并开展计划。
埃里克森教练技术
成果导向的教练,必须问的四个计划性的问题
成果导向的教练之箭(Solution-Focused Coaching Arrow )
亲和
合约
计划性问题 成果框架 创造体验 行动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值
亲和关系
倾听
开放式问 题
后设程序
教合 练约 位 置
教 练拿 对到 话最 结好 束的 时成 你果 能是
?
完成 满意
激励
聚焦于正向
玛丽安? 威廉姆森原著 纳尔逊? 曼德拉在1994 年的就职演说上引用过这段话
价值观 整合
实施
1. 你想要什么? 2. 你如何得到? 3. 如何发展到 这个结果?或 者得到进一步 的结果? 4. 你如何知道 自己得到了想 要的结果?
使用成果框架和逻辑层次来倾听
是否是积极 正向的?
在自己控制 范围内吗?
符合SMART 原则吗?
是否符合生 态平衡?
按钮式问题 或奇迹式问 题 度量式问题 未来的状态 基于价值观 的自我形象 平衡轮 迪斯尼策略 紧急/重要 利益相关者 练习 3座椅练习
行动计划 行动步骤
谁?为什么?如何?什么?何时?
这个对你 有什么价
值?
支持客户
庆祝
埃里克森教练工具箱
愿景及利益相关者
2012 2011
2013
6
5
2014
1
我
4
2015 ? 业绩 ? 市场 ? 能力
2 ? 文化
3
平衡轮
因素7
因素1
因素2
因素6
主题
因素3
因素5
因素4
平衡轮:六元素
0 1
9
主题
埃里克森对师幼互动的研究
埃里克森对师幼互动的研究要不然你想想,老师就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外界”,他们的第一批“社会化导师”。
从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成人,到老师,孩子的所有学习与心理发展,都会在这种互动中慢慢塑造。
你看,那些喜欢跟孩子们玩儿的老师,通常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信和好奇心。
反过来,那个总是严肃冷漠的老师呢?孩子就可能会觉得学校像是个“无聊”的地方,不愿意接触别人,甚至不敢开口说话。
埃里克森说的没错,师幼互动不仅仅影响孩子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是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和未来的人际关系。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埃里克森到底是怎么看的呢?他有个非常经典的理论,就是“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他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任务等待解决。
在这些阶段里,人们会面临不同的挑战,而孩子的成长环境,尤其是老师的引导和互动,往往在关键的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们在学龄前(3到6岁)会面临“主动性”与“内疚感”的问题。
如果这个时候,老师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度,那孩子们就会建立起自信和责任感。
反之,如果老师总是对孩子的探索表示怀疑,甚至直接否定孩子的尝试,那孩子就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陷入“内疚感”的情绪中,甚至以后会变得不敢尝试新事物。
哎,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就像是“心理医生”,不,但其实是“心理导游”,引导孩子们顺利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成长关卡。
埃里克森对于师幼互动的研究,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受到重视,因为他讲的这些东西看起来有点抽象。
你不觉得他就像是站在一个大课堂上的智者,用他那不急不躁的语气在给大家讲人生的真谛吗?不过,等到后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老师的行为、语言甚至态度都深刻影响了孩子的自信、情感和能力。
所以说,作为老师,真的是一项“重活”,不仅要教会孩子写字画画,还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战斗”。
更有意思的是,埃里克森认为,师幼互动不仅仅是局限在教室里。
当孩子走出教室,进入社会的大家庭,他们的心理状态依然会受到这些早期经验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教练五大原则之四: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意图
今天我们来聊聊埃里克森教练五大原则的第四条——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意图。
这个原则解释起来很简单:行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产生这个行为的动机都是积极正向的。
很多人会说:好的行为当然是来自于积极正面的动机,但是,如果是杀人放火呢?也是出自正面的意图吗?你在开玩笑吗?世界上的蠢蛋和罪犯,难道背后都有积极正向的道理?肯定地回答:是的!是的!!是的
当然我们可以质疑,也可以随时反对。
不过,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你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呢?当然了,再强调一遍,说的是意图和动机总是正向的,不是说行为的结果!
心理学上有个调查,说的是人们对他人做事动机的猜测,有95%以上都是错的——所以,费那个劲猜猜猜干吗呢?!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以行为来评判他人,但却总是以自己的动机来解释自己。
所以总是会出现:“我是真心为了你好的!” 这样合理化自己行为的解释。
但当别人做的事情让自己不爽的时候,就没办法理解和接受了。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个原则时时放在心上提醒自己,就会少很多烦恼。
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自己内心对行为的评判,放下对人们意图的错误的揣测,真正去尝试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所有让人无可奈何的现实背后,所有人的动机,都是积极正向的。
无论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出自人们的正面动机。
糟糕的局面的造成,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匹配自己价值观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但背后的意图总是积极正面的,是肯定的。
即使是存心伤害别人的行为,初看起来动机是负面的,是损人利己的,但想深一层,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行为也好,想法也好,都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某种需求,某种渴望。
举个现在最常见的拖延症的例子:许多人(包括我)都因为晚上玩儿手机(微信),而造成晚睡的情况——你中枪了吗?但是你想过吗?晚睡背后真正的动机是什么呢?这种行为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是放松?是和自己独处的时间?是了解朋友的状况?还是别的什么呢?真地沉下来思索的时候,可能你会发现背后的真正意图和渴望是什么,然后就能够找到满足这份渴望的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有时候教练中会遇到客户这样讲:我做经理累死累活,怎么员工都不理解,都不成长,都在混日子……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如果真的去做一个采访,你会发现所有人在心底里面都是愿意做好工作的,所有人都是希望能够尽力的,所有人也都是愿意成长的——只不过大家对于“做好”,对于“尽力”,对于“成长”的定义不同罢了。
所以与其关注那些不如意之处,不如看一看有哪些解决方法,看一看有那些事情是自己可控的,然后寻找解决方案。
而且,我们可以试试看,当我们肯定对方的动机和意愿的时候,即使不得不给负面的反馈,也能够有更好的沟通效果。
但是如果否定他人的动机,或者揣测对方的动机,往往会对关系带来极大的破坏。
在这个原则基础上,我们会发现:理解别人的动机,让我们自己心情开阔;尊重别人积极的意图,让我们能够感恩他人;而反思自己的动机,让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和修正自己……
这个原则实在太简单了,咱们就说到这儿吧!如果因为别人的行为引发了你的不爽,想想对方的动机,然后,可能情绪就没有了呢!
这里再重复一遍埃里克森学院会讲到的五大教练原则:
广受赞誉的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因其传奇般的个人经历、神奇的治疗效果而成为了后世众多研究者追随的对象。
现在广泛传播的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其中关
于人的假设,几乎都来源于米尔顿·埃里克森。
有一种说法是:NLP的工作,60%以上来源于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学院得名即来自于米尔顿·埃里克森。
我们的创始人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是米尔顿·埃里克森的早期研究者之一,虽然没有当面跟随埃里克森学习,但是埃里克森的理念、方法和精神对她影响最大。
因此在埃里克森去世之后,她以自己老师的名字命名了自己创立的学院。
米尔顿·埃里克森最重要的关于人性的假设有5条,总结起来,可以表述为以下语句:
1、人们是没有问题的(是好的);People are OK.
2、人们拥有所需的一切资源;The person has all the resources necessary;
3、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意图;Every behavior has a positive intention;
4、人们正在做出最好的选择;The person ismaking the best choice possible;
5、改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Change is notonly possible, but inevitable.
可能你不一定觉得这是真实的,当然我们说的是,这些都是对人性的假设,是你可以带上的对人,对事情的看法。
对于做教练来讲,可以通过这五个原则去看人,你会发现,世界大有不同。
To be in inquiry. 有次听到我们一位老师讲到这句话,大为震动。
就在探询之中,在问出问题的状态里,就坐在问题之上,看看会发生什么。
答案或许会慢慢浮现?又或许,会有更多问题问出来?不管怎样,就安在探询的状态中,或许,总会有一条路,在一步一步的问题之后,走出来。
世界上的答案,谁对了,谁又错了呢?或许,更重要的,是问对那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