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必修 (1)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和祈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戳.进() 吞噬.()惬.意() 愕.然() 赫.然() 凝眸.() 粗犷.() 诅咒.() 甲胄.() 惊骇.() 襁褓..()()憎.恶() 恺.撒() 倒坍.() 瞳.孔()【答案】chuōshìqièèhèmóuɡuǎnɡ zhòu zhòuhài qiǎnɡbǎozēnɡkǎitāntón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挑⎩⎪⎨⎪⎧挑刺挑衅(2)肖⎩⎪⎨⎪⎧惟妙惟肖姓肖(3)胳⎩⎪⎨⎪⎧胳膊胳肢胳肢窝(4)扎⎩⎪⎨⎪⎧扎针挣扎包扎【答案】2.语境辨析法(5)饥肠辘辘的小姑娘刚要伸手去抓锅炮.()肉,门外响起了枪炮.()声,她立刻像遭到炮.()烙似的把手缩了回去。
(6)瘦削.()的母亲认真地为我削.()着苹果。
【答案】(5)bāopàopáo(6)xuēxiāo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蹒瑚来迟(2)⎩⎪⎨⎪⎧闪瓦众口金(3)⎩⎪⎨⎪⎧斑波无耻言(4)⎩⎪⎨⎪⎧清沥白(5)⎩⎪⎨⎪⎧震 遗动(6)⎩⎪⎨⎪⎧烟熏火 绕liá草【答案】(1)跚 珊 姗姗(2)烁 砾 铄(3)斓 澜 谰(4)晰 淅 皙(5)撼 憾 感(6)燎缭 潦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血来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威风凛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足为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计可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16702044】①8时30分许,金秀贤疾步走下飞机,没理粉丝________坐豪车离去。
②也许这一切都是________;我在发高烧,浑身上下到处都疼。
③担架________着拐弯时,迎面而来的竟也是赫耳墨斯圆柱。
A.径自幻觉颤悠B.径自错觉颤悠C.径直幻觉颤动D.径直错觉颤动【解析】“径自”指自己直接行动,不管周围情况。
多含贬义。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①句的语境是不管周围情况而直接行动,所以应选“径自”。
“错觉”重在“错”,而“幻觉”重在“幻”,即虚幻,②句的语境是“发烧”,所以用“幻觉”。
③句从“担架”的语境看,应用“颤悠”。
【答案】 A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导学号:16702045】①卡洛斯也并不准备把弟子逼得太紧,因为他清楚过多的批评无济于事....,现在最关键的是李娜能够自己想明白下一步的路应该如何走。
②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
③综合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媒体报道,中国新型战机列装海航部队,足以应对南海周边各国的苏30,可见,越南对南海已无计可施....。
④虽然出版社说他的作品属于不刊之论....,但他却坚信自己作品的价值,相信总会遇到伯乐的。
⑤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⑥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
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着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A.①②③ B.①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解析】①“无济于事”指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②“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③“无计可施”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和平的祈祷遭遇战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 , 你若到斯巴⋯⋯一、语言基础1. 下列各组词语中,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绚丽 (xu àn)模样(mó)..褪色 (s è)甲胄(zhòu)..B. 颠簸 (di ān)诅咒(zhòu)..痕迹 (h én)油腻(mì)..C.吞噬 (sh ì)惬意(qiè)..粗犷 (ku ǎng)号召(zhào)..D.斑斓 (l án)铭文(míng)..浸透 (j ìn)耽搁(ge)..解析 :D A 项 , 应读模 mú样;B 项 , 应读油腻 nì;C 项 , 应读粗犷guǎ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搪瓷颤悠冷寞惟妙惟肖B. 喧闹渲泄疲惫步履蹒跚C.清淅窗帷震撼百无聊赖D.襁褓隐秘倒坍莫名其妙解析 :D A 项 , “寞”应是“漠”;B 项, “渲”应是“宣”;C 项 , “淅”应是“晰”。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 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 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
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②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 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 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③在各种媒体、出版物等传播载体上 , 尤其是在网上 , 经常看到一些有关中国铁路、中国高铁的文章、言论等 , 多半不忍卒读。
....④“互联网 +预防接种”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改造的过程, 目前 , 国外并没有非常....成熟的同类应用。
⑤每年正月十六这天, 阆中古城万人空巷。
一大早,大人让小孩穿上新衣, 戴上新帽 , 一家人吃....过汤圆 , 把备好的饮料、瓜果、糕点带上出门。
⑥她不孚众望 , 拿出了叫好叫座的话剧《青蛇》, 沿着上海国际艺术节铺设的红地毯, 走到了....肯尼迪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等国际舞台上。
优秀课件第6课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一
辨
3.震动 填 一
振动
①“高管”集体跳槽再次 震动 万科,即使一年
内薪酬总额翻倍,也依然难以留住“高管”们。 ②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经过其平 振动 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 。
填
辨
震动:颤动,使颤动;也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
一 使人心不平静。
辨 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邮chuō( 戳 1. (戮 ) 杀lù
)
shuò( 铄 )石流金 2. (烁 ) 闪shuò
返回
cuì(啐)一口 (淬)火 cuì 荟cuì (萃) 3. (粹) 精cuì 鞠躬尽cuì (瘁 ) (悴) 憔cuì 蹒shān(跚) shān shān(姗)(姗 )来迟 5. shān(珊)瑚 (栅)栏 zhà
返回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的”,它像“伤寒病”一样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也是
人们失去理智和人性后的疯狂行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启 发了德国人民对战争灾难的认识。 返回
返回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méi) (1)门楣 ( . (4)赫 然( hè ) . (7)甲胄 ( zhòu ) . (10)惬 意( qiè ) . (2)吞噬 ( shì ) . (5)窗帷 ( wéi) . (3)粗犷 ( ɡuǎnɡ ) . (6)凝眸 ( nínɡ móu) .. (9)蹒跚 ( pán shān) ..
界;某些事物的边缘。一般指具体的事物。
返回
2.窜改
篡改
填
一 不是
野心勃勃的日本改动历史教科书的真正意图,
窜改 个别不通的词句,而是 篡改 历史,掩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理解“一个人”的含义及其典型意义。
2. 理解主人公在战争中的遭遇,战争对人的肉体及心灵造成的巨大灾难,从而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刻的认识。
3. 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珍视和平与生命。
资料卡片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
出生于俄罗斯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
1918年,在中学读书时因国内战争辍学。
曾当过办事员,参加过武装征粮队。
1922年去莫斯科,当过工人和会计等。
1923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发表小品文《考验》《三人》和《钦差大臣》等。
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简称“拉普”),同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胎记》。
1926年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色的原野》问世。
此后返回故乡,从事专业写作。
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14年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
该作品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至1922年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
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肖洛霍夫自始至终参加了卫国战争,同战士们战斗在一起,他饱经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深深体会到人民的感情,更何况他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剧,他的母亲就是当敌机轰炸他家乡维辛克镇时在家门口被炸死的。
在前线,他曾几次遇险。
有一次他乘坐的汽车遭到敌机扫射,一颗子弹从身边射过,离他只差二三十厘米。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有一次他乘坐的飞机在着陆时坠毁,他幸免于难,但是受了重伤,导致脑震荡和内脏错位。
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分层测评8 和平的祈祷 图片两组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八) 图片两组[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网络歌曲词作者刻意追求“陌生化”“小清新”等效果,导致不少歌词出现直白、浅俗、口水化等问题,________业界诟病。
②为破除城镇化“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怪圈,留住齐鲁特色乡愁,________地方历史文化,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全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③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如果有的国家一意孤行,继续制造对抗,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________。
A.备受继承后果B.备受传承后果C.倍受传承结果D.倍受继承结果【解析】“备受”,完全地、普遍地受到,侧重于范围。
“倍受”,加倍地、格外地受到,侧重于程度。
“继承”,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也指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
“传承”,更替继承,传递、接续,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
“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结果”,指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是中性词。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8440061】A.在扭曲价值观的主导下,“绿领巾”“红校服”蜂拥而至....,为校园形象的管理危机又涂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B.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
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
C.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D.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加大对干细胞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关键技术研究及临床研究重点扶持,完全有理由相信,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倚马可待....。
【解析】A项,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的一拥而来。
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应该用“接踵而至”。
C项,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丧失理智。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文ⅱ人版第二( 漂泊人,你若到斯巴⋯⋯) 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通本文,认识主人公的争遭受,进而理解当的争境。
2、领会文章置念来推情展的写作手法。
3、认识争人来的损坏,领会本文的主。
【教课要点、点】1、学本文境描绘的作用2、理解本文的与要旨的关系。
【教课】1【教课程】〔一〕、入:争是什么?是一子穿身体在地面上翻,那种完整的痛苦和将死的惧怕?是一枚炮在眼前炸开意的失和肉体的残害?世界上的炮声并无停息,生命仍旧在流血⋯⋯但是,那些争的追随者可曾理解:他什么原由要起手中拿罪的武器?今日,就我一同走《漂泊人,你假到斯巴》,来感觉一位17 少年的生命悲歌!〔二〕、作者介:伯, 1917 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市一个一般的木工家庭,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自幼家境寒,渡了的童年和青年期。
二期,他征参军,在俘中渡了六年,后被保。
1972 年文学,代表作品有《火正点》、《失了声誉的卡塔琳娜·波姆》。
有人伯是德国的“良知”他的作品始在伐争,1985 年他逝世此后,邦都自他抬棺材送别。
〔三〕文本研:小我点了然故事生的:盟差不多攻入德国,一个夜晚;地址:地医院;景:火光冲天、炮声不;情:“我”一个原中学八年的学生,在成了德国兵思虑:1、课文中的“我”的表达给人造成了怎么样的悬念?“我”一直在思虑哪两个问题?明确:是否是自己的母校;究竟受了什么伤。
2、“我”最后证明了这的确是自己的母校,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出凭证吗?〔小组讨论〕明确:美术教室的部署;门上的十字架;香蕉上写下的多戈万岁;“我”的手迹。
对于“我”整个漫长的人生来说可能是一瞬时,但是这三个月可以发生沧桑巨变。
课文在描绘那个变化的过程中,一直抓住学校的环境。
思虑:3、课文一直在描绘学校的环境,你感觉这样写有什么利处?明确:战争对文明的残害,学校和伤兵医院原来是两个绝不相关的地方,可流传人类文明的地方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美术教室成了“停尸间”,战争给人带来的是无尽的难过和悲伤。
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苏教版必修2
文本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通过设置悬念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
2.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环境描写的关系。
3.感知战争的残酷和纳粹教育思想对青少年身心的毒害。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斑斓.( ) ②窗帷.( ) ③吞噬.( ) ④惬.意( ) ⑤粗犷.( ) ⑥蹒跚..( ) ⑦赫.然( ) 答案 ①lán ②wéi ③shì ④qiè ⑤ɡuǎnɡ ⑥pán shān ⑦hè(2)多音字①削⎩⎪⎨⎪⎧ 瘦削.( )切削.( ) ②扎⎩⎪⎨⎪⎧ 扎.根( )挣扎.( )包扎.( ) ③燎⎩⎪⎨⎪⎧ 燎.原( )火燎.( )答案 ①xuē/xiāo ②zhā/zhá/zā ③liáo/liǎ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啐( )萃( )粹( ) (2)⎩⎪⎨⎪⎧ 框( )诓( )眶( ) (3)⎩⎪⎨⎪⎧ 犷( )旷( )矿( )答案 (1)啐骂/荟萃/精粹 (2)镜框/诓骗/眼眶(3)粗犷/旷日持久/矿藏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色古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赫然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苏教版必修
文本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通过设置悬念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2.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环境描写的关系.3.感知战争的残酷和纳粹教育思想对青少年身心的毒害.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斑斓.( ) ②窗帷.( ) ③吞噬.( ) ④惬.意( ) ⑤粗犷.( ) ⑥蹒跚..( ) ⑦赫.然( ) 答案 ①lán ②wéi ③shì ④qiè ⑤ɡuǎnɡ ⑥pán shān ⑦hè(2)多音字①削⎩⎪⎨⎪⎧ 瘦削.( )切削.( ) ②扎⎩⎪⎨⎪⎧ 扎.根( )挣扎.( )包扎.( ) ③燎⎩⎪⎨⎪⎧ 燎.原( )火燎.( )答案 ①xuē/xiāo ②zhā/zhá/zā ③liáo/liǎ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啐( )萃( )粹( ) (2)⎩⎪⎨⎪⎧ 框( )诓( )眶( ) (3)⎩⎪⎨⎪⎧ 犷( )旷( )矿( )答案 (1)啐骂/荟萃/精粹 (2)镜框/诓骗/眼眶(3)粗犷/旷日持久/矿藏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色古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赫然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2)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3)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4)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5)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2)这几个百无聊赖....的流浪汉不是在台球桌房观战,就是在角落里打牌,自在极了.( )(3)平时不努力,临考前的加班加点终究无济于事....,我只有自咽苦果.( )(4)走过这段狭长的过道,眼前豁然开朗,院落古色古香....,戏台雕梁画栋,黄色的琉璃瓦古朴庄重,可以想见当年这里的盛况.( )答案(1)×不合语境,可改为“淋漓尽致”(2)√(3)√(4)√2.辨词填空(1)粗犷·粗俗粗犷:粗野,粗鲁;粗豪,豪放.粗俗:(谈吐、举止等)粗野庸俗.侧重指谈吐、举止方面表现庸俗,含有贬义.①《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是提香早期创作的描绘女性美的作品,此画风格________豪放,笔力雄健,但人物本身所具有的娴雅微妙的精神状态与纯洁高尚的品质又使作品具有牧歌式的情调,宁静优美.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马切达首先称赞了鲁尼的球技:“鲁尼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球员,他总是给我提供建议,但他很________,举止缺乏应有的教养.”答案①粗犷②粗俗(2)不由自主·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可以形容震惊、惊慌;可以形容整个人,也可以形容人的某一部分;不可以作谓语;侧重指身体的反应.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是“情”,多形容感情激动;形容整个人,不能形容人的某一部分;侧重指内心的活动.①听到这么振奋人心的演讲,我________地拼命鼓掌.②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雪,我________地沉醉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答案①不由自主②情不自禁三、名言警句课外名句——关于战争的诗句(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6)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一、作者简介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侵略战争深恶痛绝.在早期作品中,伯尔审视纳粹主义的恐怖统治,看到了战争和政治力量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在后期作品中,他猛烈抨击经济繁荣下的道德沦丧,批评社会和宗教机构的专横和虚伪.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等.这些作品基调灰暗、抑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20世纪70年代后,新作《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关怀的围攻》为其赢得了世界声誉.二、背景展示海因里希·伯尔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为希特勒政权效力.他在战后对当年德国青年的遭遇进行了深刻的思考,1950年创作的这篇小说,便是这种思考的结晶.三、相关链接环境布置中的符号哲学1.费尔巴哈的《美狄亚》: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美丽的会施法术的公主,她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并嫁给他.后因伊阿宋移情别恋,她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并设计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之后,伊阿宋自刎于宫殿门前.而美狄亚驾驶用魔法召唤出来的魔龙回到自己的故乡,取得了父亲对自己曾经与伊阿宋逃出宫之事的谅解,并用魔法帮助父亲夺回了王位.她被称为“复仇女神”.“两扇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美狄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意在告诉学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签和约、付赔款,弄得兵困马乏,民不聊生;经过几年挣扎后,逐渐恢复元气,首先想做的就是借报当年一箭之仇之名兴兵挞伐,不择手段替国雪耻.《美狄亚》虽是著名画家的艺术作品,但在此处的象征意义却是复仇,从学生一进中学就激发起他们的复仇情绪.2.《挑刺的少年》:《挑刺的少年》是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古希腊雕塑,刻画的是一个少年坐着挑脚刺的细节,早先被称作“忠诚的男孩”,源自人们为增加雕像的现实意义和英雄主义色彩而编造的一个故事:“忠诚的牧羊少年担当起了送信者的重任.他将消息送到罗马元老院后,才安顿下来,将脚掌上那根折磨了他一路的刺挑出.后来罗马元老院为了表彰他的忠心,命人制作了这尊铜雕.”“《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是在告诉学生:德国公民必须忠诚,国家和元首的利益远高于个人利益.这是法西斯向青少年灌输崇尚武力、坚韧勇敢的军人品格的表现.3.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雅典娜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工艺女神,宙斯生下雅典娜时,她便手持神盾,全身武器披挂,所以雅典娜同样是战争的女神,被称为女战神,执掌正义的战争,因为雅典娜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活跃表现,使她战神的名声甚至超过了阿瑞斯.“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学校摆设”,暗示了学校教育中对军国主义的崇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日本、意大利这些法西斯国家都把这种思想灌输给青年学生,实行学校常规军事化,以备随时抽调学生上前线作战,甚至如小说中的“我”一样被拉去当“炮灰”.4.多哥的风景画:小说中多哥的风景画“色彩鲜艳”,“十分逼真”,画上有“大串香蕉”,“左边一串,右边一串”.1884年曾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多哥物产很丰富.“多哥的风景画”挂在学校中,意味着希特勒企图恢复德国的殖民地,而对学生进行殖民主义宣传,这是德国法西斯殖民主义在学校里渗透的标志.5.大选帝侯、希特勒画像、老弗里茨像和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大选帝侯特指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他于1685年在费尔贝林战役中率勃兰登堡—普鲁士军队击败了屡次干涉北德意志事务的瑞典军队,收复了西波美拉尼亚,被尊称为大选帝侯.老弗里茨即腓特烈大帝,面对强敌奥地利,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彻底解除了奥地利对普鲁士的威胁,并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和丰富的矿藏,从而获得了“腓特烈大帝”的美名,普鲁士正式崛起成为欧洲强国.这不仅在军事上,同样在经济和文化上,为普鲁士日后统一德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篇章.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都是古罗马帝国雄才大略的统帅.把希特勒画像与大选帝侯、老弗里茨像,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放在一起,再联系文科中学的名字——“腓特烈大帝中学”“阿尔贝图斯中学”和“阿道夫·希特勒中学”,意蕴不言而喻:首先是反映出德意志民族的英雄情结;其次意味着纳粹法西斯所谓的第三帝国有承袭先人宏愿、也要建一番宏图霸业的野心,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霸权野心.而校园里的学生耳濡目染,征服世界的思想便会根深蒂固地长在心里,并形成盲目的个人崇拜.6.人种脸谱像和尼采像:小说第9段描写了四种人种脸谱:“北部的船长”“西部的莫泽尔河流域的女人”“东部的格林斯人”“南部山地人”.这些都是典型的日耳曼民族人种.联系小说第16段,“尼采挂在楼上——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楼上的学生”学的正是画像主人公尼采的哲学.尼采有一种哲学主张,即“超人哲学”.“超人”是指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他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希特勒是尼采的忠实信徒,他自小就有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结,后来发展成为极端民族主义,认为世界上的民族有优劣之分,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而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则是劣等民族;劣等民族就应该是被优等民族奴役的牲畜,甚至为了世界更繁荣,优等民族应该消灭劣等民族.所以说,这些貌似装饰画的脸谱,隐藏着纳粹教育中贯穿的“民族主义”,是纳粹人种优劣论的形象教材,让我们想到了希特勒对犹太民族的人种灭绝政策,暗示这是一所被希特勒民族主义笼罩下的中学.这些符号,深刻地揭露了纳粹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的惨无人道,委婉而又沉重地批判了战争的罪恶.提起反法西斯战争,我们心中总有永远抹不去的伤痛甚至是仇恨,因为我们是受害方.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去考虑过那些施害方,他们在战争中有怎样的精神世界?他们有没有遭受灾难?他们面临的是什么境况?如果我们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会对这场战争有一个更高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1)本文通过一名入伍仅仅3个月的年轻伤兵被送到用作伤兵医院的母校,并被截去双臂和右腿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和对年轻一代的伤害.请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概述故事情节,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的内容,要求句式整齐.(2)文章通过年轻伤兵的遭遇,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请在图中④处填写相应的内容.答案①怀疑是母校②确认是母校③发现四肢残④欣赏战争不辨善恶反战1.从文中看,这名德国伤兵是怎样的形象?“我”一直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悬念的设置在这篇小说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象:“我”是一个有点浑浑噩噩的、可怜的小人物,是纳粹德国时期的一名青少年;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不满学校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 (2)“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一直想搞清自己身在何处,疑心伤兵医院就是自己的学校.从“我”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在主人公的意识中,学生的身份始终比士兵的身份更明确.(3)作用:①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本该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怎么会成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这些悬念推动着情节的展开,读者也在团团疑惑中不断追问探索.②这些悬念在小说的结尾得到落实,一是“我”发现自己三个月前写在黑板上的铭文,证明“我”身在母校;二是“我”被锯掉双臂和右腿,交代“我”伤势如何;三是“我”认出给过“我”水喝的消防队员是门房比尔格勒,找到昔日学校生活和今日悲惨处境的见证人.③悬念使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更能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使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揭示主题.悬念叠加的写作方式,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2.主人公对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我”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并坚持认为炮声“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深沉而又粗犷”“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我”幻想着有一座“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的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刻着“我”的名字.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2)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战争,批判了军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的毒害.3.小说结尾“我”在知道自己失去了双臂和右腿的同时认出了门房比尔格勒,但这时“我”喃喃说出的不是比尔格勒的名字,而是“牛奶”,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样写,一是点明了“我”对眼前情景的确认,二是表达了“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因为在门房里“我”“喝牛奶”“抽支烟”,这些鲜明的生活印象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头脑中,比尔格勒就是“牛奶”,一看到比尔格勒,条件反射,昏沉的记忆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三个月前日常生活的场景石破天惊地复苏.这“牛奶”既是对自己参战而成为残疾人事实的确认,也是“我”对往日和平生活的留恋和向往.这种表达言简意丰.(2)小说从理性的角度对这场非正义战争进行了反思.以“我”这个侵略者在战争中的经历和切身感受,展示战争中的人不可把握的苦难命运,揭示了战争带给人的巨大的肉体痛苦和心灵创伤.这说明不管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它们给人类带来的都只能是毁灭性的灾难.4.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悲剧人物.“我”的悲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典型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的悲剧性体现在:①三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健康的八年级学生,三个月后,“我”又回到母校,但此时的“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②“我”想把名字刻在纪念碑上名垂青史,可是纪念碑在哪儿都能领到,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原本崇高的意义被这种机械复制消除了.③“我”在学校的时候,经历过“绝望”的日子,“我”被逼迫写下斯巴达战士纪念碑上的铭文,“我”不知道写下这个是为了什么.④“我”受伤了,很严重,周围人对“我”却那么冷漠.⑤“我”觉得炮声高雅,自己却有可能是被炮弹炸成残废的.⑥“我”稀里糊涂地走上战场,充当了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牺牲品.(2)典型意义:这个德国伤兵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他还具有象征性,他的悲惨命运正是受纳粹思想影响下的德国青少年遭遇的缩影.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整个战争败坏了的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在当时的德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5.《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的两个阵营,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少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他根本还没有长大,就被赶到炮火之中,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也结束了他的青春.(2)这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毁;非正义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有人认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是一个受欺骗为纳粹打仗却始终没有觉悟的伤兵;也有人认为,“我”虽然受欺骗为纳粹卖命,但最终有所觉悟.“我”在文中到底有没有觉悟?试联系文本内容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我”并没有觉悟.文中写外面重炮在轰鸣,“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并坚持认为炮声“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深沉而又粗犷”“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我”幻想着有一座“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的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刻着“我”的名字.从这里可以看出,法西斯的战争教育毒害了德国年轻一代,战争教育使“我”这类青年异化为战争狂人.“我”并不懂得战争,更不能了解侵略战争的本质.(观点二)“我”有所觉悟.“我”多次因疼痛难当而叫喊,却无人理会,面对的是别人的“冷漠”“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一座死城博物馆”,“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熊熊大火”“红光和黑烟交织”,它吞噬了“我”的双臂和右腿,让“我”痛不欲生;最后“牛奶”一句,表达了“我”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从文章写到的这些方面来看,“我”还是有所觉悟的.小说中的悬念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一大特点是运用意识流手法给读者造成悬念,引导读者一步步读下去.“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给人造成悬念: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揭示.技巧点拨1.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在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2.无巧不成书.如《我的叔叔于勒》,菲力普一家朝思暮想的于勒,竟然在船上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3.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如《荔枝蜜》,文章开头说“我”并不喜欢甚至讨厌蜜蜂,然后写“我”参观“养蜂大厦”,亲眼目睹了蜜蜂的辛勤劳动,还喝到了又香又甜的荔枝蜜,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禁不住赞美起蜜蜂来.作者又由蜜蜂想到了正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和千千万万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的劳动者.作者对蜜蜂的喜爱甚至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梦里变成了一只小蜜蜂.4.把文章的结局或主要情节、主要矛盾放到开头来写,然后再按照事件的自然顺序写.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倒叙.如《同志的信任》,文章如果不把那段紧张而神秘的情节放到开头来写,恐怕就很难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也很难表现出当时那种令人恐怖的社会环境,以及素不相识的革命者之间那种同志般的信任.5.对故事情节或人物行为作适当的夸张.例如《变色龙》,文章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事件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激起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奥楚蔑洛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是什么使他变来变去?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6.设置悬念的注意事项:(1)设置悬念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疑问”和“曲折”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2)设置悬念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一定要适度、自然,不要脱离生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有漏洞.(3)一定要交代造成悬念的前提.没有必要的前提,故事就不会发生.前提交代清楚了,才会让读者信服.迁移运用请运用设置悬念法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鞋王伟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对呀.”“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都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运用示例战争是丑恶的,但在“我”的眼中竟是如此美丽;侵略是可耻的,但在“我”的眼中竟是如此光荣、神圣!我们不得不叹服纳粹德国时期军国主义教育的“威力”.战争,从肉体到心灵,都给人们留下了无法抹平的伤痛.战争,无论胜利与失败,战争过后,家园都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战争过后,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到处都是心存怨恨的伤兵残将啼饥号寒的声音.为了让战争这个魔鬼永无立足之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世界和平而努力!二、课外素材史怀哲:敬畏生命史怀哲,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他三十岁开始学医,八年之后毅然前往非洲,成为一个以行动实践“服务于人类”为信仰的丛林医生.1952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对非洲土著是不存偏见、真心尊重的.当他的某些同胞把黑人当作劣等民族,挥舞着纳粹旗帜在德国狂舞时,他说:“我始终坚信,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的黑人的生命力,要比自诩为文明世界中的人来得强韧,也更能忍受疾病的煎熬.”史怀哲在非洲丛林中完成了著作《敬畏。
2_0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学年第学期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语文学科电子备课教案6附:作者简介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
1917年生于科伦一雕刻匠家庭。
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
1985年逝世。
海因里希·伯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海因里希生于科隆,其父母为木匠维克多·伯尔(ViktorBoll)及其妻玛丽亚(Maria)。
海因里希是其父的第八个孩子也是第三个儿子。
玛丽亚是维克多的第二任妻子。
这个小市民家庭信奉罗马天主教,从而排斥纳粹主义。
1924年至1928年,伯尔在天主教市民学校学习。
此后转入国立的威廉皇帝完中。
1937年中学毕业后,他开始在位于波恩的书商兰帕兹当学徒。
在11个月之后因故中断。
在此期间,他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写作尝试。
1938年,伯尔服了一年帝国自愿服务。
1939年夏,他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尔曼语言学和经典哲学,同时开始写作小说。
但是在夏末时他被征召入伍。
此后一直在军中服役,直到1945年4月被美军俘虏,并在同年9月被释放。
1942年,伯尔从前线回到德国休假,并与相识多年的阿内玛丽(Annemarie)结婚。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克里斯多夫(Christoph)于1945年出生后不久即夭折。
随后他们于1947年、1948年、1950年分别生育了三个儿子雷蒙特(Raimund),雷内(René)及文森特(Vincent)。
1947年伯尔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
这一时期伯尔参加了“以探讨一切当代问题为宗旨”的“四·七”社,并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
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旨在探索战争给德国及其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
作品基调灰暗、抑郁,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是士兵。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正点到达》(1949)、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那里?》(1951)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O)等。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和祈祷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戳.进( ) 吞噬.( ) 惬.意( )愕.然( ) 赫.然( ) 凝眸. ( )粗犷.( ) 诅咒.( ) 甲胄.( )惊骇.( ) 襁褓..( )( ) 憎.恶( )恺.撒( ) 倒坍. ( ) 瞳.孔( )【答案】 chuō shì qiè è hè móu ɡuǎnɡ zhòu zhòu hàiqiǎnɡ bǎo zēn ɡ kǎi tān tón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挑⎩⎪⎨⎪⎧ 挑.刺挑.衅(2)肖⎩⎪⎨⎪⎧惟妙惟肖.姓肖.(3)胳⎩⎪⎨⎪⎧ 胳.膊胳.肢胳.肢窝(4)扎⎩⎪⎨⎪⎧扎.针挣扎.包扎.【答案】 (1)tiāo tiǎo (2)xiào xiāo (3)gē gé(4)zhāzhá zā 2.语境辨析法(5)饥肠辘辘的小姑娘刚要伸手去抓锅炮.( )肉,门外响起了枪炮.()声,她立刻像遭到炮.( )烙似的把手缩了回去。
(6)瘦削.( )的母亲认真地为我削.( )着苹果。
【答案】 (5)bāo pào páo (6)xuē xiāo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蹒瑚来迟 (2)⎩⎪⎨⎪⎧闪瓦众口 金(3)⎩⎪⎨⎪⎧ 斑波无耻 言 (4)⎩⎪⎨⎪⎧清沥白(5)⎩⎪⎨⎪⎧ 震 遗ɡ 动 (6)⎩⎪⎨⎪⎧ 烟熏火 绕 草【答案】 (1)跚 珊 姗 姗 (2)烁 砾 铄 (3)斓 澜 谰 (4)晰 淅 皙 (5)撼 憾 感 (6)燎 缭 潦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血来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威风凛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足为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无计可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5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训练落实提升苏教版必修2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
和睦.(mù)挨.打(ái)俘虏(lǔ)弹坑.(kēnɡ)狙.击(zū) 奔丧.(sànɡ) 嗜好(shì) 腮.帮(sāi)粘.住(zhān) 一撮.盐(cuō) 瓦砾.(lì) 睫.毛(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狙”应读jū,“丧”应读sānɡ。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导学号:】A.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春天,“我”在一个渡口邂逅退伍军人安德烈·索科洛夫,他带着一个小男孩到外地去谋生。
B.他告诉我说,还在四二年六月里,德国人轰炸飞机厂,一颗重型炸弹正中我的房子。
C.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
D.树林里听到我那个同志的叫声和划浆声。
这个陌生的,但在我已经觉得很亲近的人……【解析】D项中的“浆”改为“桨”。
【答案】 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①德国进攻苏联,卫国战争________,41岁的索科洛夫应征入伍。
②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我当时________没有放掉方向盘,真是奇怪极了!③我跟他(凡尼亚)不论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________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A.爆发居然震荡B.暴发反而振荡C.爆发居然振荡D.暴发反而震荡【解析】“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突然发作。
根据语境应选“爆发”。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练习苏教版必修2-含答案
和平的祈祷一、基础知识运用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作“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它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C. 我抚摩了帕提侬神庙中的复制品,感到了雅典冲锋战士所具有的韵律之美。
阿波罗、维纳斯以及双翼胜利之神都使我爱不释手....。
D.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综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作品里,既有对资本主义不公平社会的种种鞭挞,也有对人性美的讴歌。
B. 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整个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C. 2015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D.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3.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B.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C.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D. 中秋月安详地放射着柔和的光,如同母亲温柔的眼睛。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亨利,美国作家。
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作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112823
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
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
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
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
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
虽是著名画家的艺术作品,但在此处的象征意义却是复仇,从学生一进
中学就激发起他们的复仇情绪。
面对强敌奥地利,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彻底解除了奥地利对普鲁士的威 胁,并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和丰富的矿藏,从而获得了 “腓特烈大帝 ”的美名, 普鲁士正式崛起成为欧洲强国。这不仅在军事上,同样在经济和文化上,为 普鲁士日后统一德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篇章。
专题二 和平的祈祷
文本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品读研析 多读厚积
预读先学
Ⅰ 语言知识强化
lá n wé i shì
⑤粗犷( ɡuǎnɡ ) ⑥蹒跚( pán shān ) ⑦赫然( hè )
qiè
(2)多音字 ①削
瘦削( xuē )
切削( xiāo )
扎根( zhā )
Ⅰ 通读——整体感知
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
答案 ①怀疑是母校
②确认是母校
③发现四肢残 (1)本文通过一名入伍仅仅3个月的年轻伤兵被送到用作伤兵医院的母校, 并被截去双臂和右腿的故事,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和对年轻一代的 伤害。请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概述故事情节,在图中 ①②③处填写相应的内容,要求句式整齐。
“情”,多形容感情激动;形容整个人,不能形容人的某一部分;侧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①8时30分许,金秀贤疾步走下飞机,没理粉丝________坐豪车离去。
②也许这一切都是________;我在发高烧,浑身上下到处都疼。
③担架________着拐弯时,迎面而来的竟也是赫耳墨斯圆柱。
A.径自幻觉颤悠B.径自错觉颤悠C.径直幻觉颤动D.径直错觉颤动【解析】“径自”指自己直接行动,不管周围情况。
多含贬义。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①句的语境是不管周围情况而直接行动,所以应选“径自”。
“错觉”重在“错”,而“幻觉”重在“幻”,即虚幻,②句的语境是“发烧”,所以用“幻觉”。
③句从“担架”的语境看,应用“颤悠”。
【答案】 A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导学号:】①卡洛斯也并不准备把弟子逼得太紧,因为他清楚过多的批评无济于事....,现在最关键的是李娜能够自己想明白下一步的路应该如何走。
②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
③综合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媒体报道,中国新型战机列装海航部队,足以应对南海周边各国的苏30,可见,越南对南海已无计可施....。
④虽然说他的作品属于不刊之论....,但他却坚信自己作品的价值,相信总会遇到伯乐的。
⑤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⑥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
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着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A.①②③ B.①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解析】①“无济于事”指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②“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③“无计可施”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④“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不符合语境。
⑤“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
⑥“满目疮痍”指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遭受战乱、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
不合语境。
【答案】 D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导学号:】A .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 .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
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解析】 B 项,搭配不当,最后一个分句中“老龄人口”与“全国平均水平”不搭配,应该改为“老龄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 项,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删去“这使”。
D 项,结构混乱,一面对两面,可将“的雄厚”去掉,并在“当地”后加“的”。
【答案】 A4.以文章的内容为素材,仿照例句,续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原以为受重伤后,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哪怕是得到别人的安慰;没想到我多次因疼痛难当而叫喊却无人理会,面对的却是别人的“冷漠、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一座死城博物馆”“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
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我原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属于嵌入式仿写,从文中选取相关内容后,应注意给定的句式为“我原以为……没想到……”。
【答案】 (示例)(我原以为)我的名字可以刻到“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的纪念碑上,青史留名, (没想到)“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5.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部分,有的使用啰唆,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①用第一人称写成,周围的环境和所发生的事件均从主人公“我”②的角度来观察 和叙述。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③不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小说④重在表现主人公⑤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内心独白、回忆和联想是我⑥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可将与前文重复的内容改用指示代词,譬如③④;注意文段的叙述角度,⑥处显然不当。
【答案】 (示例)③改为“这篇小说”,④改为“它”,⑥改为“作者”。
6.下面一段话摘自英国的一家报纸,请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不超过14字)当前紧锣密鼓的反恐战争宣传中,西方政治家以为他们要打击的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一种思想。
每逮捕或杀死一个恐怖分子,我们就庆幸又取得了一次胜利,一直到袭击再次发生。
一直以来我们没有着手对付导致恐怖分子抓不完、杀不绝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根据“而不是一种思想”“没有着手对付导致恐怖分子抓不完、杀不绝的思想”概括。
【答案】 反恐战争的失误在于没打思想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导学号:】枪口上的小花周海亮他知道这样不好。
可是他喜欢这样。
他喜欢将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插进他的枪口。
他们一直驻扎在战壕。
真正的驻扎,整整半年,吃在那里,睡在那里,警戒在那里,思乡在那里。
战壕又深又宽,兵们横七竖八地睡着,如同古墓里复活的全副武装的干尸。
战壕前方,空旷的原野一览无余。
草绿得失真,花开得灿烂,土拨鼠从洞穴里探出憨厚的脑袋,野兔红色或者灰色的眼睛机警地闪动。
一切那般宁静美好,看不出任何战争的迹象。
可是他们不敢离开战壕半步,长官说,对方的狙击手藏在岩石的缝隙里,藏在土拨鼠的洞穴里,藏在草尖上,藏在花粉间,藏在尘埃中,藏在阳光里。
狙击手无处不在,他们是死神的使者。
他不相信。
他不敢不相信。
每一天他们都高度紧张,然而战争迟迟不肯打响。
战壕的边缘,开满蓝色的小花。
花五瓣,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
小花晶莹剔透,如同巧匠精雕细琢而成。
他探出脑袋,向小花吹一口气,花儿轻轻摇摆,淡黄色的花粉飘飘洒洒。
蜜蜂飞过来了,嗡嗡叫着,捋动着细小的长满绒毛的腿。
他笑了。
他不知道小花的名字。
他想起故乡。
故乡开满这种不知名的小花。
初夏时,整个草原和整个河畔,全都是蓝的。
有时候,他和她手拉手在花间奔跑,笑着,闹着,一起跌倒在地,让淡蓝的影子轻洒全身。
还有时候,黄昏,他坐在木屋前,看她款款走来。
她的头发高高挽起,两手在阳光下闪出微蓝的光芒。
她提着长裙,赤着脚,脖子优雅地探着,长裙上落满淡蓝色的小花。
她朝他走来,走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天空掠过浮云,炊烟升起,一头牛在远方唱起低沉并且深情的曲子。
一切那般美好,看不到任何战事的迹象。
可是战事还是按时到来,他应征入伍。
他迷恋草原,迷恋木屋和那些淡蓝的花儿,迷恋她美丽的下巴和半透明的淡蓝的手。
可是他必须入伍,从一个草原抵达另一个草原。
潮湿的战壕里,他盯住那些小花,如同盯住她湿润的眼睛。
他将小花小心地摘下,小心地插进枪口。
小花在枪口上盛开,蜜蜂嗡嗡飞来,绕着花儿盘旋。
他笑。
他冲小花吹一口气,小花轻轻抖动。
淡黄色的花粉,纷纷扬扬。
长官不喜欢他这样做。
长官说枪不是花瓶,枪的唯一作用,是杀人。
他知道。
可是他喜欢那些小花,更喜欢小花将枪口装扮,将战壕装扮。
他从战壕里探出脑袋,他看到海洋般的小花终将草原覆盖。
没有狙击手。
他看不到。
长官说,再这样做的话,把你送回家。
家乡有和蔼的奶牛,笔直的炊烟,淡蓝色的小花和小花般芬芳的她。
他想回家。
可是,他不能回家。
每一天,趁长官不注意,他仍然将小花插进枪口。
夜里他抱着开花的步枪睡觉,梦里花儿开满全身。
他幸福得不想醒来。
他必须醒来。
他们终于发现了敌人。
十几个人趁着夜色,爬行在淡蓝色的花丛之间。
他们拖着长长的步枪,头盔涂抹成花朵的蓝色,眼神充满恐惧和令人恐惧的杀气。
长官冲他摆摆手,他起身。
长官再冲他摆摆手,他将枪口捅进射击孔。
长官又冲他摆摆手,他的枪口,便瞄准了离他最近的头盔。
这动作他和长官演练过很多次,只要他扣动扳机,对方的头盔就会多出一个圆圆的小洞。
死去之前对方甚至连轻哼一声的机会都没有。
他百发百中。
他在等待最后的命令。
他看到枪口的小花。
他愣了一下。
刚才他将小花忘记。
因为紧张,因为恐惧,更因为兴奋。
他该将小花摘下,轻轻插进口袋,然后,端起枪,向敌人瞄准。
那么美丽的小花,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那么美丽的小花,如同娇嫩的姑娘。
小花将会被射出枪膛的子弹击得粉碎或者烧成灰烬,这太过残忍。
他的嘴角轻轻抽动。
长官的手向下劈去。
他扣动了扳机。
可是他迟疑了一下。
或许一秒钟,或许半秒钟,或许四分之一秒钟、八分之一秒钟……他迟疑,然后,扣动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