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剩余价值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剩余价值理论

→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k) + 平均利润(p)
本质 →现象
转化的第一阶段:生产成本和利润
转化的第二阶段: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总结:剩余价值生产、实现与分配图
购买阶段
生产 售卖(实现)
A
G- W
-P- W’- G’
Pm
分配 产业
实物投入成本C 人力成本 V
商业银行利息 资本利润 地主地租 M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货币资本
共同缺陷:
马克思以前的“所有经济学家都 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 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 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 租的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
一、剩余价值最初的现象形态 ——利润
1.利润是什么?
2.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
1.利润是什么?
从“以本求利”说起: K+P=Ẁ,K=C+V,即生 产成本, G̀-K=P。∴P就是K带来的剩余。
萨伊
“三位一体”论: 利润是对资本家进行的生产性服务提供的相等价值的报酬。
资本要素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劳动者得到工资
马尔萨斯
利润是“让渡利润”。工人双重损失:付出多挣得少,要高 价从资本家处购买消费品。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1.剩余价值生产
前提条件、生产过程、生 产方法
2.剩余价值实现
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关键问题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劳动力商品特殊性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工资的本质 •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
三.剩余价值规律
1、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特殊规律 2、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一般规律
•剩余价值和资本是商品经济的共有范 畴 •剩余价值一般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可以通过股息、利润、工资等多种方式进行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不均
由于市场机制、垄断等因素,剩余价值在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之 间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
剩余价值的分配与经济增长
合理的剩余价值分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03
剩余价值理论的应用
资本主义经济分析
01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统一关系
劳动者通过提高自身技能、素质等,增加劳动生 产率,从而提高剩余价值,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
3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动态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和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剩余价值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政策制定中的剩余价值导 向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剩余价值的 分配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 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影响
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为无产 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对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
02
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定义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投入 的劳动量。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如技 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对商品价值的影 响。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
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 图到现代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劳动 价值论在不断发展完善。
剩余价值的来源
和新剑桥学派等经济学派别。

第三章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第三章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本劳动Βιβλιοθήκη 价 劳动力值 价值 (3元)
(27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24元) 劳动过程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商品
生产
抽象 创造新价值
过程
…………(3元) 价值形成过程 ( 27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劳动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总计51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48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抽象 创造新价值 ………… (6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 54元)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
预付资本价值
生产资料价值
劳动力价值
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商品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
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4
6
12
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
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4.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完全自由的人 2.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从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及资本家怎样对工人的剥削。

1、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货币本身不是资本,资本往往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及矛盾:单一的货币流通公式(W—G—W),资本流通总公式(G—W—G'),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就与价值规律相矛盾——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交换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是价值表现形式发生是变化,而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增殖。

总公式并不能说明剩余价值就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它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条件。

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最后价值增殖就只能发生在G—W的商品上,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用,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力离开流通过程后就进入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实质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和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间。

故所谓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饿,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根据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讲资本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就进一步揭示了可变资本即雇用工人的剩余劳动就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同时也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剩余价值率:m'=m\v,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表明了资本家对工人的额剥削程度;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的总量。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前者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有雨延长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后者是在工作日一定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都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两种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使用等内容。

首先,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与其自身劳动力价值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雇佣为工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力价值由其生活和再生产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他们实际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其次,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

资本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获取剩余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而剩余价值的实现则是通过商品的交换和资本的再生产来实现,最终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

再次,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使用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要问题。

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但却并不是由劳动者自己来支配和使用,而是由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实现资本的积累,同时也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和享受。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认识到劳动者的剥削和资本积累的矛盾,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同时,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为建设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新时期剩余价值的理论与涵义.pdf

新时期剩余价值的理论与涵义.pdf

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他把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个部分。

工作日的第一段,工人只是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马克思把进行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称为必要劳动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

工作日的第二段,是工人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这段时间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

马克思把工作日的这部分称为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的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和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绝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延长工作日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然而,工作日的延长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的延长工作日必然会遭到工人阶级的反抗。

另外,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单靠延长工作日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是不能满足他们欲望的。

此时资本家要提高剥削程度,就转而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途径。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榨取剩余价值。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剩余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机制。

1.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

工作日中,扣除必要劳动时间后,就剩下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的大小,是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又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这样一来,资本家可以不按劳动力价值支付工人工资,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侵占必要劳动时间。

但是,这并不能真正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因此,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将生产力的提高扩展到工人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和同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提高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也就随之降低了。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剩余价值理论综述

剩余价值理论综述

剩余价值理论综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利息、地租。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是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以及企业理论的主要部分。

它是剩余劳动或经济剩余的特殊形式。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的总公式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1资本在历史上最初到处都是以货币形式。

22.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区别货币流通的运动形式是:W G W --; 资本流通的运动形式是:G W G --。

两种流通形式的共同点:这两种循环都可以分成同样两个对立阶段。

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对立阶段的统一。

每个流通过程都有三个当事人登场,一个是买者,一个是卖者,一个既是买者又是卖者。

3两种流通形式的区别:W G W --和G W G --这两个循环从一开始就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以卖开始,以买结束。

作为资本的货币以买开始,以卖结束。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期中介作用的,前一个形式是货币,后一个形式则是商品。

4并且,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本质区别。

作为货币的货币仅仅是流通手段,作为资本的货币则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

5 3.资本的总公式G W G '--(G G G ∆+=')是资本流通的总公式。

这是为贵卖而买。

它不仅适用于商人资本,而且对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一样都是适用的。

G W G '--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6(二)总公式的矛盾1、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矛盾。

G W G '--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货币转化为资本即采取资本流通形式,看起来是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是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7简单商品流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1页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1页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3页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3页5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6页.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81页.通中,除了一种使用价值被另外一种使用价值代替以外,只是商品的形态变化。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中,扣除了他们自身的劳动价值后剩下的部分,也即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论的提出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性质和剥削程度,从而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理论的概念、形成和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扣除了劳动者自身的生活资料价值后剩下的部分。

这个剩下的部分就是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力是一个商品,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得到劳动力后,就可以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商品,并将商品卖掉获取利润。

而劳动者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正是这部分被剥削的价值,形成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它揭示了劳动者的剥削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对立。

剩余价值的形成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保持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首先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会通过延长工作日的方式来剥削劳动者,即使用同样的工资换取更长的工作时间,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方式导致劳动者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能够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资本家会利用这一点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使工作时间不变,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方式使得劳动者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更多,然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即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质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利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来获取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从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

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实现了分配。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是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重要目标。

在当代社会,剩余价值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仍然没有改变。

无产阶级仍然在为解放自己和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的知识,旨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PPT课件

《剩余价值理论》PPT课件
条件
1)、产业资本
投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能够实 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工业 农业 建筑业
采矿业
2)产业资本的运动 过程
购买
G—W
A Pm
生产
A Pm
W…P…W′
销售
W′—G ′
2)产业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
和三种形式
阶段 公式 形式 作用
购买 阶段
G
W
A Pm
生产 阶段
WPAmPW
销售 阶段
WG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是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
➢获得方式:买卖商品差价 ➢获得途径:商业店员剩余劳动 ➢真正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
2、借贷资 利本息与利息
借贷资本 指货币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
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职能资本家 使用的货币资本。
是资本家为了获得借贷资本的使用 权而让渡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马克思引用《评论家季刊》
1、商业利润 2、利息 3、银行利润 4、资本主义地租
利润与利润率
精选PPT
23
1、商业利 卖是,指以润在获流取通剩领余域价专值门为从目事的商的品职买能 资本商。业它资是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
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
商业利润
是m的转化形式,是商业资 本家参加m分割的结果
商品资本
为生产剩余价 值准备条件
生产剩余 价值
实现剩余 价值
3) 资本循环
就是指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即购 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并 相应地采取三种形式即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使价值得到 增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过程。
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
的统一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剥削现象的深刻剖析,也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揭示。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的分配以及剩余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首先,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获得报酬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以工资的形式获取他们的生活资料,而剩余价值则成为资本家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所占有的一部分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也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表现。

其次,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本规律。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并将其置于生产过程中,使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从而产生剩余价值。

而这部分剩余价值则通过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实现,成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

再次,剩余价值的分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价值的方式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通过抗争和斗争争取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剩余价值的分配不仅关系到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利益,也决定了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和调和。

最后,剩余价值的存在和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剩余价值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和矛盾加剧。

剩余价值的存在也催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成为社会变革和革命的重要动力。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深入研究和理解剩余价值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剩余价值理论》PPT课件

《剩余价值理论》PPT课件

7
劳动力的恢复、 保持和延续
生产和再
生产A 所 花费的社
决定
会必要劳
动时间
= A

生产和再 生产A 所 花费的生

活资料的

价值
8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
9
劳动力 商品
价值 使用价值
普通商品在使用时,随着 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随 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是劳动, 而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这 种劳动不仅能创造出A本身 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3
四、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的必然后果
44
一般再生产 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
再 生 产
45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 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 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 上重复进行
46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m’=100%,积累 率50%
值m 3元 0
2.7元 12元
41
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
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获得 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 高为条件,相对比较长期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是个别企业资本家获得的,它以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
42
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
全体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个别资本 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途径实现的
10
2、货币转化为资本 Pm(生产资料)
WA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1
G
W G'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之处:它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的 能力,而且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新)剩余价值理论

(新)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内容及意义 K.马克思1861~1863年所写经济学手稿的一部分,《资本论》第4卷。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学说史的经典著作。

重要意义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文献。

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促进了马克思自己的经济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斯密和魁奈的理论时,建立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在研究李嘉图学说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绝对地租理论和生产过剩危机理论。

基本内容: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批判了17世纪中叶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的分析是从评论18世纪中叶英国的J.斯图亚特的观点开始的。

马克思认为重商主义者最早在利润形式上考察了剩余价值,而“斯图亚特是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的合理的表达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3页)。

马克思在后来又补充研究了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W.配第、J.洛克(1632~1704)、D.诺思(1641~1691)、J.马西(?~1784)和D.休谟(1711~1776)的观点。

马克思考察了18世纪中期以F.魁奈为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对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的论述。

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不是在流通领域,而是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创造的。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旦绝对剩余价值的方式陷入困境则转而采取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的手段是通过科技进步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超出环境的承受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剩余 价值 理 论 的基 本 内容 及 其现 实 意 义

摘 提供 ̄
外 ,必须是一无所有 的 , 他既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 ,也没有任何 的生活 资料 ,所 以不得不靠出卖 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 自己的生 活 ;第二 ,劳动 力所有者具有人身 自由 ,能够将 自己的劳动力 当作商 品出卖。但是 ,劳 动者不能 出卖劳动力的所有权 ,只能 出卖劳动力的使用权 ,而 且是出让
这个商 品流通公式 中,商品所有者一般来说 是用 自己的商品换取他人 的 货 币的 , 然后再用换得 的货币购买一些 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由于它们 都
是 以商 品货 币形式进行运动 ,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 。 马克思把 G — w— G 这 个公式称 为资本总公 式。因为这 个公式不 仅 仅适用 于一般 意义上 的产业资本 ,同时也适用于借贷资本和商业 资本 等 其他各样 各种 资本 的运动形式 。 这个资本 总公式 G —w—G韵 矛盾 ,就 是从形式上看 ,终点 G化 起

要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核心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是人类经济研 究史上重 大的理论 飞跃,不但为分析 资本主义制度 . s - . - j t - ,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 了一般的科 学依据和理论指南。 因此 ,我们 有必要 深化对 剩余价 值论的认识 ,加 强对马克 思剩
余 价 值 论 现 实意 义的 认 识 。 关 键 词 :剩 余 价 值 理 论 ;基 本 内容 : 现 实 意 义

第十二讲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第十二讲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日8小时 ——————————————— 4小时 4小时 劳动日9小时 ————————————————— 4小时 4小时 + 1小时
限制劳动日延长的因素 生理因素 社会道德因素
0 吃饭、睡觉、 休息时间
24
家庭生活、社 会活动时间
“八小时之歌”
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小时, 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会连轴 干24小时。
态”的技术与科学》P62.)
Thinking: 哈贝马斯的论述是否合理?
4、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把剩余
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把剩余价值再转化 为资本。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分化现象, 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
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积 累,扩大再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 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积累 的实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元 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货币表现为3元 ______________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 15元 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10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 棉纱的价值(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旧 价值) 12元 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了一个 3元 ________ 棉纱的价值就是 15元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依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 用,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v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 价值生产中,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 值,价值量发生了变化,价值增殖了,产生了剩 余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为揭露剩余价值的 来源和资本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余价值理论—内容及意义
K.马克思1861~1863年所写经济学手稿的一部分,《资本论》第4卷。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学说史的经典著作。

重要意义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文献。

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促进了马克思自己的经济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斯密和魁奈的理论时,建立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在研究李嘉图学说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绝对地租理论和生产过剩危机理论。

基本内容: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批判了17世纪中叶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的分析是从评论18世纪中叶英国的J.斯图亚特的观点开始的。

马克思认为重商主义者最早在利润形式上考察了剩余价值,而“斯图亚特是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的合理的表达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3页)。

马克思在后来又补充研究了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W.配第、J.洛克(1632~1704)、D.诺思(1641~ 1691)、J.马西(?~1784)和D.休谟(1711~1776)的观点。

马克思考察了18世纪中期以F.魁奈为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对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的论述。

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不是在流通领域,而是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