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布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摘要]:布白是一种以虚代实的艺术,它可让读者去想象,去思考,去品味,去琢磨,去创造,而这不确指的空间经过读者的咀嚼就会愈来愈大,愈来愈美,愈来愈有魅力。
空白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作品中人物情感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空白,另一种是作者可以言说的而故意设置的空白,这些空白造成的艺术美感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艺术再创造的能力。
[关键词]:布白,空白;情感不确定,难以言说;可以言说,故意布白;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艺术再创造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布白。
即作者故意闪烁其词所布置的艺术空白,它有意剔除质实、确指的东西,保留清灵、虚设的空间,以便让读者去想象、思考、品味、琢磨,从而创设一个寓意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袁牧《随园诗话》引严冬友的话说:“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
譬如一室之内,人之所游焉息焉者,皆空处也。
……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
”清?李渔也说:“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无穷。
”唐?司空图《诗品》中同样指出:“虚实相生,寓实于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作品中有意留下一片耐人寻味的空白,以虚代实,可以使作品产生无尽的艺术魅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这样的实例,如在《荷花淀》一文中,孙犁写到水生女人听到水生报名参军时的心理状态,就设置了一个“空白”。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女人听到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内心感情很复杂,但这种复杂的感情,作者都没有直接点明,而是用“划破手指”这么个不经意的细节轻轻点出,从而留下了艺术的空白。
她的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
”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直回味着她的酸甜苦辣的复杂感情,想象着她对丈夫似嗔似怨的神情体态:是羞涩的称赞?是轻微的埋怨?还是内心酸酸的羡慕?我们不得而知,更不能去做定量分析。
这里也许有对丈夫的埋怨,有对家庭重担的忧虑,有对亲人远别的依依惜别之情,有对丈夫带头参军的自豪之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的探索
找 发 现 , 家 开始 阅读 , 现后 做 好 记 录 , 后分 组 活 动 。 确 定 大 发 然 并 发 言 人 。学 生 寻读 课 文 。开 始 思 考批 注 , 师 归 纳小 结 。于 勒 不 教 是主人公 , 于勒 存 文 巾是 这 样 出现 的 , 是 全 家人 的谈 话 , 是 一 二
当前 要 学 习 的新 知识 。 样 获 取 的知 识 不但 便 于 保持 , 这 而且 容 易
迁 移 到新 的问 题情 境 中去 。 如 : 者 存 教学 《 例 笔 济南 的冬 天》 一 文 时, 以给 “ ” 加 偏 旁 导人 , 生 先 加 “日” 旁 , 后 组 闻 “ 青 字 学 宁 然 晴
下山 、 等“ 晴” 水 温 的特 点 进 行 品读 赏 析 , 课 堂快 结 束 时 问学 生 在 “ 者 为什 么能 把 济南 的 冬 天写 得 这 么令 人 神 往 ? ” 学生 通 过 作 有 自 己查 来 的 资料 , 老舍 先 生把 济 南 当作 自己的 “ 二 故 乡” 对 说 第 , 这 里 有 着 深 厚 的感 情 在 总 结 课 堂 时 ,笔 者 要 刷 学 们 再 一 次 给 “ ” 加 偏旁 , 青 字 同学 们 异 口同声 说 到 _“ ” 这 说 明学 生 已经 掌 r情 , 握 了文 章 所 写 的 济 南 的 冬 天 “ 晴 ” 特 点 , 理 解 了文 章 所 体 温 的 也 现 出来 的 作 者对 “ 二 故 乡 ” 第 的深 厚 情 感 。
f 苏 省 东海 县 房 I『 级 中 学 江 苏 东海 2 2 4 ) 江 初 L 2 3 1
中 图 分 类 号 :G6 20 3 .
支献 标 识 码 :C
文 章 编 号 :6 2 1 7 (0 0 1 ~ 0 2 0 1 7 — 5 8 2 1 )2 0 7 —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布白艺术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布白艺术,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布白的具体实施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其中从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切入,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布白艺术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布白艺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86-01传统的绘画讲究虚实相间的布白艺术,其实课堂教学也需要巧妙地布白。
所谓课堂教学中的布白,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天地。
巧妙运用布白艺术,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谈谈阅读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1 导入布白,发挥目标导向功能适当运用导入布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小学语文的导入布白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设疑导入布白;通过设疑,让学生发出于一种引而待发的心理状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欲望。
如果我们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在导入时充分布白中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有位老师用以下设疑导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找出来。
并思考它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是以任务导入布白;给学生以任务目标,让学生带着探究性的任务进入学习状态。
如,教学《少年闰土》,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任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六至第八节,思考一下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如果让你在少年闰土前加一个修饰语,你会选择什么的修饰语。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选择,可以选择一个修饰语,也可以选择多个修饰语。
这是一项开放性的阅读任务,这种布白,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信,也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探究的任务,大大丰富了语文阅读的内涵。
语文教学中的“布自艺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尾 必须 圆 满有 力 , 知识 得 以概括 使
和 深 化 , 到 画 龙 点 睛 的 作 用 。 课 起
三 、 出 重 难 点 时 布 白 突
教 学 的 重 难 点 往 往 要 靠 教 师 堂 结 尾 有 多 种 形 式 , 置 恰 当 的空 设
地 设 计 揭 题 解 题 思 路 , 意 留 有 空 注
…
…
” 到 这里 , 生 情 不 自禁 地 不仅 能客 观地 理解 作 者 的本意 , 讲 学 而
白 , 就 能 调 动 学 生 的 思 维 和 积 极 发 出 “ ” “ ” 感 叹 声 。 于 老 师 且 也 达 到 了 引 导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学 呀 、哇 的 性 。 海 市 特 级 教 师 于 漪 在 这 方 面 接 着 说 : 这 到 底 是 为 什 么 呢 ? 是 习态 度 的 目 的 。 上 “ 堪 称 “ 家 里 手 ” 她 揭 示 课 题 时 善 什 么 原 因 导 致 这 么 小 的 姑 娘 变 成 行 , 于 抓 住 题 目的 关 键 之 处 。 比 如 讲 杀 人 犯 呢 ? 小 姑 娘 以 后 怎 么 办 四 、 堂 小 结 时 布 白 课 俗 话 说 , 编 筐 编 篓 , 重 在 收 “
语文教学 中的 布自艺术’ ’
布 白 , 指 在 艺 术 作 品 中 为 了 是
更 充 分 地 表 现 主 题 而 有 意 识 地 留 出 空 白 ,如 绘 画 中 讲 究 “ 白 是 空
画 ”雕 塑 讲 究 残 缺 美 , 文 学 创 作 , 而 中 适 当 的 空 白 , 让 读 者 展 开 丰 富 能
思 维 ,激 发 学 生 的 联 想 和 想 象 , 了 , 姑 娘 瞌 睡 得 不 得 了 , 摇 篮 样 的 教 学 内 容 和 教 学 方 式 ? 与 “ 达 小 可 先
让“布白”走进语文课堂
让“布白”走进语文课堂【摘要】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的艺术,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去探索、思考和发现。
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布白”艺术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布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指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布白”在于求其空灵,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虚中求实,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诗之妙在无字句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所以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的艺术。
1.教学“布白”艺术的含义教学“布白”艺术乃是指将“布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力。
教师有意识地“布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创造知识上、心理上、板书上的暂时性“空白”,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
通过教师所布之“白”,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
2.教学“布白”艺术的作用对教学“布白”艺术功能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教师富有成效地在实践中运用教学“布白”手段,并逐步达到教学艺术的境地。
我认为,教学“布白”艺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布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
诗歌教学中“布白”艺术运用的依据与原则
传统 绘 画 中 “ 白” 法 的运 用 , 于能 较 好 地 处 理 布 手 在
作 品 中 “ ” “ ” 关 系 。 而 诗 歌 教 学 中 “ 白 ” 法 的 虚 与 实 的 布 手 处理 , 是 在教 学过程 中 . 过适 当 的问题 设 计 和思 维点 就 通
的概 念和 方法 , 用 于诗 歌教 学 , 以此 引发学 生 的 联想 运 并
( L e・ 记 》 :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 然 后 知 困 。 ¥i 学 日 “ 教 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反也 , 困然 后 能 自强 也 。故 日教 学 相 知
长也。”
一
和 想象 , 发学 生 的求 知 欲望 , 而 提 高诗 歌教 学课 堂效 激 从 率 的 活 动 。 其 目 的是 让 学 生 能 充 分 发 挥 自 己 的 主 观 能 动
美 国 教 育 家 哈 ・ 说 :那 些 不 设 法 勾 起 学 生 求 知 欲 望 曼 “
的教 学 . 如 同 锤 打 着 一 块 冰 冷 的 生 铁 。 在 诗 歌 教 学 中 教 正 ” 师 需 要 有 意 识 地 设 置 暂 时 性 的 知 识 “ 白 ” 以 此 激 起 学 生 空 . 急 于 填 补 、 实 “ 白 ”并 使 之 完 整 、 善 的 欲 望 。 教 学 过 充 空 , 完 程 中 由 于 “ 白 ” 成 的断 裂 , 靠 学 生 的思 维 和 想 象 焊 接 空 造 要 合 缝 , 空 白 ” 后 的 教 学 环 节 要 靠 学 生 的 思 维 和 想 象 联 系 “ 前 起 来 。诗 歌 教 学 巧 用 “ 白 ” 能 增 强 学 生 的 思 维 训 练 。 空 ,
拨 、 导 , 为地 在 知识 、 理 等 方 面暂 时性 布 设空 白 , 引 人 心 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布白”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普遍运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指的是在画面中布置黑白分明的色块,形成对比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常常运用“布白”艺术,从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一、古代诗词中的布白艺术古人在诗词创作中就善于使用布白艺术,通过对黑白对比的处理来强化情感表达。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回文敛玉鸳鸯被,乱扔蛾眉两点尘。
”这里的“玉鸳鸯被”和“蛾眉”就是通过黑白对比来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凄凉和孤独。
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低头思故乡,揭帘忽见陌上杨花处。
”这里的“低头思故乡”和“揭帘忽见陌上杨花处”,通过将黑色和白色的对比进行处理,使整个句子在视觉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孤单,同样也加深了读者的感受。
在小学语文文章中,布白艺术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可以有效地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在写景方面,可以使用布白手法来突出景色的特点,增强阅读感受。
如在描写“红叶”时,可以写到红叶与周围绿叶的对比,以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枫叶如火,镶嵌在翠绿的树林中,犹如一条爬满嫩芽的火龙,燃烧着秋天的激情。
”在描写人物方面,也可以利用布白艺术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描写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物时,可以通过黑白分明的对比来体现其心理状态的冷漠无情,比如:“他的眼神冷淡而无情,像是被冰封的水般不动,坚定而无可动摇。
”最后,通过布白艺术来处理文章的情感表达,可以使整篇文章更加凝炼有力,并且更加生动形象。
从而可以增强读者对文章的共鸣和感受,让文章的价值倍增。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布白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运用精炼、简练、明晰的文字表达方式,将人物、事件、描述、情节等排列布局使之相互关联,以达到“白描”的效果,使读者形象深刻、生动感受故事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被视为一种语言艺术,应该深入挖掘、理解和应用。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处于探究、发现、探索的阶段,这为布白艺术的教学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如课文的阅读解析、绘本阅读、单元故事阅读等。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本情节内容,导引学生依序理解、熟悉文本,感知人物、环境、情感的变化,使学生了解布置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从完整的情节中去理解布白艺术。
另外,在绘本阅读中,布白艺术可以通过图画和文本的相互作用推进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观看图画时,联想并叙述故事情节,从而加深学生对布白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单元故事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与故事相关的活动,如观察、轮读、对话、记述、展示等,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观察、感知、思考,梳理故事情节、确定人物特征、了解故事主旨,进而掌握布白艺术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除了从课文、绘本、故事等多种形式传授外,还可以通过自由写作、绘画、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实践、理解和掌握布白艺术。
例如,在自由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确定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然后进行语言请求、概括主旨、层次分明、配以形象语言等,以达到表达精准、条理清晰、意义明确的效果。
总之,布白艺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布白艺术敏感度,让学生在听、读、写等多种形式学习中真正理解、掌握和应用这种语言艺术。
布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张 秋 云
( 泰 州 市 高港 区 实 验学 校 , 江 苏 泰州 2 2 5 3 2 3 ) 摘 要 : 课 堂教 学是 一 门 艺 术 。 中 国绘 画讲 究 “ 布 白” 手 段。 同样 适 用 于语 文 教 学。 在 语 文教 学过 程 中 . 恰 到 好 处 的 布 白有 助 于教 师 生动 地 “ 授业” 。 更 有 助 于 学 生 主 动探 究 。 课 前 、 课 中、 课 后 给 学 生 留下 回味 思 索 的 艺 术布 白 . 可 以激 活 学 生 的 创新思 维, 提 高语 文 学 习效 率 和语 文 素 养 。 关键词 : 布白 语文教学 教学运用 国 画艺 术 讲 究 布 白 .在 墨 分 五 色 的 画 面 中 . 留下 一 方 空 白, 任 人遐 思 , 可 以是长空 万里 , 也 可 以是 碧 水 千 顷 , 将 起 到 “ 无 形胜 有形 ” 的奇 效 。 由此 我想 到 , 语 文课 堂 教 学 事 实 上 也要 讲究布 白: 恰 到好 处 的 布 白不 仅 有 助 于教 师 生 动 地 “ 授业 ” 。 更 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 。 插 上 思 想 的翅 膀 , 用 已有 的知 识 和独 特体验去“ 补 白” 、 去演绎 、 去创新 。 那么 . 如 何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巧 妙 地 设 置 布 白 . 让 学 生 的 主 体 意 识 在 其 中得 以充 分 发挥 , 从而激活创新 思维 . 提 高 课 堂 教学效率 呢? 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 际 . 我 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方 面 进行探索 。 课 前 自读 布 白 。 增 强 自读 意 识 课 前 自主 阅读 、 自我 感 悟 对 于 学 好 语 文 是 十 分 重 要 的一 环。 教 师课 前 设 计 几个 带有 启 发 性 的 问题 。 让 学 生 在 自读 中感 悟, 在 自悟 后 反 思 , 把感悟 、 理解 、 欣赏 统一起来 。 从 而 初 步领 会 文 章 的真 意 。 我 向学 生 推 荐 读 黄 蓓 佳 的 《 心声》 , 并 给 他 们 留 下 一 道 作 业: “ 随 着 岁 月 的流 逝 . 年 龄 的增 长 , 我 们 或 多 或 少 地 经 历 了 困 惑 与 成 功 。成 长 中 的你 是 否 愿 意 把 心 中的 感 慨 说 给 爸 爸 妈妈 听 呢?为 什 么 ? 答案是什么 呢? 让 我 们 先 听 听 黄 蓓佳 的 “ 心声 ” 吧, 课后 先读 读 《 心声 》 。” 这 样 一 种 布 白艺 术 不 仅 能 激 发 学 生 的兴 趣 , 更 能 打 开 学 生求 知 的 欲 望之 门 。 二、 课堂相机布白 。 拓展思维空 间 课 堂 教 学 的重 难 点一 般 靠 教 师 精 心 而 详 细 的讲 授 .但有 时不 失时机地设置 一点空 白 , 让学 生去 品味 、 去理解 , 会 收 到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1 . 揭题布 白 。 激 发 兴趣 。 课 堂 教 学 一 开 始 接 触 到课 题 时 , 能 引起 学 生 许 多 遐 想 . 教 师 因题 制 宜 . 在 解 释 课 题 时 注意 留有 余地 , 就 能调 动学 生 的 思 维 和积 极 性 。 因此 , 在教学 中. 我 在揭 题之后 , 大胆 延 长 学生 自学 课 文 的 时 间 。 在 鼓 励 学 生 提 问 的 同 时, 更注重 留足充分 的时间让他们 对课文进 行探索 、 研究, 从 而 尽 可 能 自 己解 决 问 题 。 “ 最 能 产 生 效 果 的 只 能 是让 想 象 自 一 顷刻 ” 。 例 如教 学 《 秋 天 的 怀念 》 时, 揭题后 , 学 生 都 知 道史 铁生 怀念 母 亲 ,此 时 我 抛 出一 个 问题 : “ 为 什 么说 是 秋 天的怀念呢? ” 学 生立 刻 给 出 了几 个 答 案 , 我没 有 说 对 错 , 只 是 让 学 生 自己 带着 问题 学 习文 章 。 学 生 兴趣 高涨 , 希 望 解 决 问 题 的 愿 望更 强 烈 。 给 学 生 充 分 思 考 、 想象的空间 , 常 常会 激发 学 生的兴趣 , 把课堂 搞得生动活 泼 , 引导学生 开动脑筋 , 从 而 最 大 限度 地 发 挥 教 学效 能 。 应该说 , 学 生 的 自学 能 力 有 了 长 足 的 进步. 在 读 课 文 中进 行 思 考 的 能 力 大 大 提 高 。 2 . 问后 布 白, 引发 思 考 。不 少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常 常 是 一个 问 题 才“ 抛” 下去 , 就 急 着 请 学 生举 手 发 言 , 可 结果 , 学 生 要 么 答 非 所 问 或 者 回答 不 到 点 子 上 , 要么语句哕唆 , 颠 三倒 四 。 究 其 原因 , 我 认 为不 是 学 生 不 够 专 心 , 而是缺少思考时间。 如教《 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文作者写三味书屋的部分时 , 学 生 对 这 部 分 内 容 可 能感 到 陌 生 . 甚至产生疑问 . 例 如 怎样 理解 文 中 学 生 的 提 问 和 先 生 的 态 度 ? 作 者 为什 么要 写学 生 贪 玩逃 学 的 情 节 ?作者 对 三 味 书屋 的感 受 是 什 么 ?本 文 对 比 的作 用 是 什 么 ? 这些都是难点。在施教过程 中, 教师若直接解说 。 自然 会 影 响 教学效果 . 学 生 即使 能理 解 文 本 也 只 是 停 留在 表 面 上 。这 时 , 教 师 若 逐 步 促 使 学 生 发 散 思 维 :你 喜 欢 怎样 的 教 学 内 容 和 教 学 方 式 ?与 “ 先生” 相 比。 你 喜 欢 什 么样 的 老 师 ?你 认 为 游 戏 与 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 你是怎样认识的? 因此 . 我认 为 , 每 次 提 问( 特指具有思考性 的问题) 后 都 应 有 意 识 地 留一 些 时 间 给 学 生. 特 别 要 让 语 文 基 础 薄 弱 的 学 生 有 足 够 多 的 时 间 思 考 。“ 学 而不思则 罔” 。 教 师要 有 足 够 布 白 的 决 心 : 一分钟 甚至十分钟 。 此时的“ 冷场” 不 是静 态 的 , 而 是 动 态 的: 学 生 的思 维 正 处 于 积 极 活 动 的 状 态 之 中 .随 之 而 来 的可 能就 是一 个甚 至 多 个 多 角 度的答案。 3 . 读后布 白, 品味想 象。我曾听过一位 老师的《 鼎 湖 山 听 泉》 一课 。 前面的引题 、 人题都非常好 , 之 后 的配 乐 朗读 更 是 锦 上添花 . 学生沉醉其 问 。 连 听课 老 师 都 仿 佛 “ 听” 到 了 那 汩 汩 的 泉 水 声 … … 遗憾 的 是 , 这 位 教 师 没 有 给 学 生 充 分 回味 、 想 象 的 时间 , 然后让学 生谈谈感受 , 而是 就此破坏那 “ 静 谧” 的氛 围, 让学生 “ 呜哩 哇 啦 ” 地 读起了课文 , 错 失 了一 次 培 养 学 生 想 象 力 和 审 美 领 悟 力 的 良机 。我 认 为 , 在朗读完美文后 , 如 果 学 生 已融人其中 . 教 师 不 宜 为抢 时 间 、 赶 进 度 或怕 “ 冷场 ” 而 速 战 速 决。 应 留足 时 间让 学 生体 悟 , 为 其 在 不 知 不觉 中感 悟 文 意 助 一 臂之力。 教 师 朗读 课 文 时 的情 感 体 验 很 能 感 染 学生 , 但 教 师 的 情 感 体 验 却 不 能 代 替 学 生 的情 感 体 验 。 教 师 可适 当 留 出 自 己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布白”是一种常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成绩。
那么,什么是“布白”艺术呢?“布白”是指在讲解时适当运用语调、语气、声音、节奏、动作等多种艺术手段,使语言形式更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悬念和有趣,使听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投入,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讲的内容,从而达到授人以鱼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中吸收知识,掌握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效,下面举几个例子:1. 讲授古诗词讲授古诗词时,老师可以适时变化自己的语气、音量和声调,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诗人的感情和意境。
比如,讲“登高”时,可以在朗诵“海日生残夜,江枫入旧年。
”这句诗时,用低沉的声音,带出叙事的宏伟气势和悠长凄清的感慨,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 讲授卷轴文化在讲授卷轴文化时,老师可以动手操作,演示展开各种卷轴,如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打开卷轴,看看里面的内容,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仿佛走进了文化历史的长河。
3. 讲故事讲故事时,老师可以适度运用情景、动作等,加强故事的戏剧性,如:在讲述《小燕子》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小鸟的飞翔动作,跟着故事情节想象,从而更加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4. 讲文言文在讲解文言文时,老师可以通过音律、韵律、节奏等技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领悟文本内容。
如:讲《离骚》时,可以用起伏变化的语调,显露出楚辞的激情和雄浑。
总之,“布白”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使学习更加愉快和轻松。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布白”艺术的应用。
布白——让美在语文课堂流淌
固然能引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但青少 年的注意力持续 思维的艺术效果 。 通过教师所布之“ , 白”使学生生出“ 珠 , 实” 教 滔滔不 绝 , 往令学生 厌 往 来 , 学生有所思考 , 让 有所探 索 , 以形成无穷 的意味 和幽 性较 差 , 师一味地 口若 悬河 ,
( 者单 位 : 作 吉林 梨树 县金 山 乡中学 )
的充分激发为前提 ,以学生对言语 的亲身体验 为基本要 的长远发展 出发 , 从学生 的切身利益 出发 , 通过英语教师
故事表演等。 可以让学生们 自由结成小组 , 自由选材进行
表演 , 表演过程 中 , 演的同学锻炼 了说英语的能力 , 在 表
不但是信息交 流的过程 , 同时也是情感 交流的过程 , 所以 准》 对基础教育 阶段英语课程教学 内容和 目标做了明确的
一
个好的英语 教师在备课 时就要 千方百计地考虑到在课 规 定 , 括 “ 识 、 能 、 感 、 略 和 文 化 ” 五 个 方 面 。 包 知 技 情 策 等
堂 上 如 何 调 动 学生 的积 极 性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情 趣 , 整 在重视知识和技 能的同时 , 情感 、 激 在 把“ 策略和文化” 引入教
别无所 有 , 然而顿 觉满纸 江湖 , 波无尽 ; 国古代 《 烟 中 诗 创 造 知 识 上 、 理 上 、 书 上 的 暂 时 性 “ 白 ”追 求 启 发 心 板 空 ,
境 ; 用 灵 活 多 变 的 教 学 方 法 , 学 生 做 中学 , 中用 , 看 表 演 的 同 学 锻 炼 了英 语 的 听 辨能 力 。小 小 的故 事 表 演 采 让 学 从 而 激 发 兴趣 , 得 主 动 , 高 效率 。 学 提 师生 之 间 以 主 、 等 虽然形式简单 ,却激 发了学生 的兴趣 ,使学生能主动参 平 的 方 式 交 往 , 学 气 氛 浓 厚 , 强 了学 生 对 教 师 的尊 重 和 教 增 卜。 j 培 养 学 生 学 习英 语 的兴 趣 , 跃 课 堂 上 的气 氛 , 仅 活 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布白艺术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讲解和理解布置给学生的白字,以达到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的互动和协调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教学艺术。
通过布白艺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运用布置的白字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段文字或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对于一个文言文段落,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段落的意义、作者的用意、文化背景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通过布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文字或一个图片等方式,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让学生自行填充和想象。
给学生一张草原的图片,教师可以提问:“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你能闻到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发挥,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
三、通过布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白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理解。
教师可以在一篇课文中选择几个重要的句子,让学生自行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效果。
四、通过布白促进语言表达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文段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本书的封面,让学生谈论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文章的内容、风格和意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的应用更加突出,因为小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尚未完全成熟,而且通过布白艺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一、什么是“布白”艺术?“布白”是一种古代文学艺术手法,用以形容文章的布局和排比。
它来源于绘画艺术,形容画面上的黑白分明,层次分明,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而在文学中,“布白”则是指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句法、修辞等方面的安排与布置,通过对词句的运用和排列,以表现文章的艺术效果。
“布白”艺术在文章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的碰撞:在文章中通过语言的碰撞、对比、排比,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深度。
2. 偶然与必然:文章中用以表现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对比或结合,从而展现文章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3. 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使得文章更具有深层次的意蕴和内涵。
4. 句式的排列:文章中的句式排列要求在结构、长度、节奏方面的变化,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5. 情节的安排:文章情节的安排要求有起伏变化、虚实结合,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张力和戏剧感。
1. 引导学生认识“布白”艺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布白”艺术。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精美的文学作品,然后让学生自己品味其中的“布白”之美。
通过具体的例子、细致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布白”艺术,它是怎样通过语言的运用和词句的排列来表现文章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效果。
2. 鼓励学生模仿和创作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和创作一些“布白”艺术的作品。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编,自己创作一些情节有趣、结构丰富的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学作品的朗诵、赏析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布白”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探究布白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布白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借用布白艺术进行教学,这样会使的课堂更有艺术艺术性,也能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使教学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效果。
通过教学案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布白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布白艺术应用【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82-01现如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很多研究人员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去研究一些课堂的教学技巧,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布白艺术。
所谓布白,就是在一个作品中,作者有意识的留出一段空白,用以是作品的主题更加明确。
比如说:在绘画作品中,画家就有“空白就是画”的讲究,在雕塑艺术中,雕刻家讲究“残缺就是美”,然在一些文学类的作品中,作者留有空白,就是为了给读者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借用布白艺术进行教学,这样会使的课堂更有艺术艺术性,也能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使教学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效果。
1、布白艺术应用于揭示课题在一般情况下,老师在上一节新的语文课时,都是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新一课的课题。
在此时,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就能很好地在课堂的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如老师在讲《找春天》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抓住这篇文章题目的关键字“找”,向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并根据题目先让学生在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春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开头中会被极其浓厚的兴趣。
正是由于这个布白艺术的应用,导致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活泼,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大大的提高。
2、布白艺术应用于导入新的课时导入新的课时是谱写教学这个优美乐章的前奏。
在导入新课时时运用上布白艺术,会在一堂课程的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深地悬念,这样的布白艺术的应用除了能在一节课的开端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本堂课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好的理解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布白”艺术是指在讲话和写作中巧妙地运用优美的语言布置好的景色和优美的言辞之间的比拟和交错,从而赋予文章、课文以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的表现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布白”艺术,使学生在阅读及写作过程中体验爱国主义的良好情感。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充满生气、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表现出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下不复杂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灌输爱国主义精神是重要的时代使命,而“布白”艺术正是使语文教学更显现时代感和民族性的有力途径。
在阅读爱国主义文化短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布白”艺术教学。
比如,在阅读《母亲的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布白”艺术呈现母亲的形象:母亲的手,像一双温暖的小鸟,飞进我的怀里。
母亲的手,像一颗朵开着的花,绽放在我的心里。
母亲的手,像一汪涓涓细流,滋润我的心田。
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布白”艺术丰富文章表达方式,表现出爱国主义情感。
如写一篇关于爱国情怀的文章,我们可以这样写:神州大地,长江之滨,雄关途穷之地,我们的父老乡亲和那些守护家园的英雄一起,用热血和汗水浇灌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黄河之滨,长城之外,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抚育了几千载文化,他们的血液浸润在这片土地上,热爱这片土地、珍惜这片土地、保护这片土地,让我们的国家犹如龙起于腾,摆渡万顷。
通过“布白”艺术,我们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表现手法的内涵与意义,并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体验爱国主义的良好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白艺术运用的几点思考
二 、 白注意 使 学 生 的思 布 维张弛相济 , 辩证有序
教学 中的“ , 指 能有 效集 中学 张” 是
生 的注 意 力 , 动 学 生 主 动 思 维 , 动 探 调 主
兴奋状态 , 接受信息的能力增强 时 , 课堂
教学 内容 应 逐渐 展 开 , 学 密度 加 大 。 教
特点 , 据课堂气 氛 , 根 学生思 维的变化 ,
恰到好处地进行 艺术 的“ 白” 以引发 布 , 学生的学习兴 趣 , 最大 限度地 促进教 学
效果的提高 。
同样 当课 堂教学 高潮过后 , 给学 生适 要
当的 “ 白” 让 学 生 有 思考 回 味 的余 布 ,
索 问题 的积极性 , 其迅 速准确 地掌 握 使
地, 有拓展延伸的空间。
感 与 画 面 的静 态 的差 异 , 原 诗 山峦 雄 有
△
1 : 3
当然 , 同的教学 内容在教学 时 , 不 应 有不 同的留自方式 。
四 、 白注意 “ ” 导 ” 布 停 “ 结 ,虚 实 相 生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 虚 实 相 生 。 此 处 要
设 良好的 自主学 习情境 , 重学生 的个 尊
极思 维 活 动 要 能 有 所 收 获 , 所 创 新 。 有
彰, 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 使学生 主动
参与 , 乐于参与 。
如九年级教材《 功》 成 中了解 了季老 ( 季
羡 林 ) “ 资 +勤 奋 +机 遇 =成 功 ” 的 天 的
三 、 白注 意使 教 学结 构 布 疏密相间 , 顺情合理
庖, 注意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 , 充分发挥其 主观能 动性。如 在苏 教 版 七年 级 ( ) 上
初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的探讨留白,又叫布白、补白,最先来源于绘画与书法等。
运用它,主要是为了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留白留得好,就会让人更加得其玄机,就能令人的思路走得更远。
人的思想、思路、思维渐行渐远,便会产生出更在夕阳边、意在青山外的效能。
富有机要的留白运用在语文教学(初高中语文教学)中,效果明显,留白,运用于写作教学里、在文章写作中,是一种谋篇布局的艺术。
由此来反推一下小范围的初中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思考:留白想像,留给无限回味的空间。
留白想像时,学生会想像,教师给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会思索的学生即会对留白的材料有不断再造的能力。
虽然,有时这种再造独具着粗浅、稚嫩的味道或影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去灵动地开拓、有机地想像;留白想像时,有时还会带上联想,将留白演绎到精妙绝伦、美轮美奂。
就拿龟兔赛跑来说吧,学生们通过再创造,写出了龟兔相互协作同时到达终点的文章,写出了龟兔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自运用信息技术给自身的赛跑助力的,写出了乌龟为自己做了不少克隆龟,放在每个拐角及终点处的……这些想像,结合着时代特点,均是做到了把文章写得绘声绘色。
如是可见,学生们的想像力是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
他们的想像,那是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
留白结尾,留给无尽思索的余地。
留白结尾,作者的技巧各有不同。
但这并不影响到留白,还是会或多或少地给留白留下发挥的空间等。
不少结尾处,会有省略号这一标点符号作为标志。
还有的,就是虽然没有省略号,可是,有着大于或等于省略号的“玄机”。
如,鲁迅的《孔乙已》一文,结尾是这样写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
”这种留白式结局,予人以广阔无垠的想像空间。
这样,虽然故事是戛然而止,但是文意、文脉并没有断,显然,情节还是“暗中”地延伸与行进,文章的整个思路仍然是顺畅无比的。
此种留白式的结局,可以是悲剧式的,也可以是戏剧化的,如,《麦琪的礼物》一文,结尾处戛然而止,悲中含有喜,将人间至真至美的爱有力地拓展了出来,抒发得如此酣畅淋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布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布白,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质疑、理解与消化,学生经过“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
本文笔者侧重谈谈关于布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布白;语文教学;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布白,是指文中的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
它是文中已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
它较多的存在于文章的各层结构中,起到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探知思维的作用,从而建立起作品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理解。
但是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时机,运用一定的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常见形式主要有:设疑悬思法、延伸求解法、对比迁移法、板书留白法等。
一、设疑悬思法
心理学认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猜测和期待的眼光去探索文章真谛的过程”。
设疑悬思法就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在制造悬念,布下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教师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提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这一句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从孔乙己的衣着和喝酒的方法来看,孔乙己既不属于长衫主顾这个阶层的人物,也不属于短衣帮这个阶层的人物,那么他应该属于哪一类的人物呢?文章的结尾
却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在那样的冷酷社会中,这种人的命运最终只能会怎么样?这一问题的提出恰似“于无声处听惊雷”,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无异于“一石击破水中天”,让学生在平静中泛起思维的涟漪。
这时若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学生必会带着关切求解的心理在阅读中探索,最终在文本中找出答案:他是多余的人,可有可无的人,其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教师的设疑悬思,引导学生挖掘、咀嚼、领悟,学生才真正欣赏到作品的滋味,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创新思维。
二、延伸求解法
在一节课的结尾,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设置一定的空白,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对文本理解有帮助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产生探究的心理,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
此时,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想象思维活动仍在继续,犹如曲之尾声,一曲弹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收到言已尽而味无穷的理想效果。
如在讲到泰格尔的《窗》,当不靠近窗口的病人只看到窗外竟是“一堵光秃秃的墙”时,引导学生思考:不靠近窗口的病人此时会有什么感想?他会忏悔吗?其最终结局会怎么样?学生从文本中醒来,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忏悔,有的说忏悔;有的说会在忏悔中死去,有的说是在孤寂中死去,有的说在恐惧中死去,也有的说他会心安理得接受现状的像以前那样活着……。
《竞选州长》中,“我退出竞选后,伍德福和霍夫曼两位先生如何继续他们的竞选活动呢?”学生在求解中必定会得出他们还会狗咬狗式的诬陷、中伤对方,从而对资本主义民主有更深的认识。
这种尾声的布白,从旧知中引出了新知的生长点,便于学生由已知推出未知,使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把所学的知识推向深度和广度,更是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对比迁移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才了解世界一切的。
随着比较法的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中应挖掘可比的因素,就各知识点的某一侧面,作相类、相关或者相反的比较。
如讲述《分马》的情节结构是围绕中心事件“分马”按“分马前——分马——分马后”来安排的,那么我们在学习《社戏》《范进中举》《海燕》等这类文章时,就可让学生通过类比自我分析文章的结构,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在学习了《中秋咏月诗三首》之后,很多学生都认为学完会背诵就算完事了。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对比迁移,同是中秋咏月,在内容上、写法上、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无疑增加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比较中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利用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比较、迁移、完形填空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板书留白法
在教学中,板书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中心突出、布局合理、立意新颖的板书是知识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凝聚。
艺术性的板书具有
储蓄性和启发性,能促使学生自己去联想,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但是教师在板书时,不宜太多太满。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求全心理和求知欲望,留有适当的空白,让学生去填补。
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围绕着“新装”共写了哪些情节,可用“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的格式让学生去填补,这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提练概括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布白,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质疑、理解与消化,学生经过“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
这一自我奋斗的历程,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还能砥励思维,优化了认知结构,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布白艺术的深层作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