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原穴 (十二原)
概念 原:本原,原气(元气、真气)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阴经以输代原,阳经原穴单独存在
部位
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
作用
可治脏腑病变
络穴(十五络穴)
概念 络 联络、散布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 部位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任脉络穴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位于尾骶部 脾之大络位于胸胁部 作用 十二经脉的络穴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
(七)八脉交会穴
概念
交会 —— 脉气的相通 交通会合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 不全指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在分布线路上的直 接交合
别名
窦氏八穴,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八脉八穴 作用
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八) 交会穴
概念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交叉、会 合部位的腧穴 部位 多分布于头面、躯干 作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如肠道疾病患者,可在募穴天枢出现压痛; 肝病患者可在背俞穴肝俞出现压痛,即所谓 的“诊募察俞”;又如急性阑尾炎患者,往 往在足三里下1一2寸或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找 到压痛。此外,还可以在其相应的腧穴进行 循按、触摸以探其阳性反应,如局部硬结、 隆起、凹陷、条索状、圆状反应物等,以推 断何经何脏发生了疾病,从而协助临床诊断。 有人对已经确诊的癌症病人和溃疡病人进行 检查结果背俞穴触诊阳性率为82.9%,红外显 示率达95.12%
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肺、喉病 心病 心、胃病
前头、口、齿、鼻病 侧头、胁肋病 后头、肩胛、神志病
胸部病 神志病
眼病 耳病
热病 咽喉
足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前头、口齿、 咽喉病、胃肠病 侧头、胁肋病、 耳、眼病 后头、背腰病、脏腑病
神志 热病
足太阴经 足厥阴经 足少阴经
分部主治规律
*腧穴的作用与其部位密切相关
*同一部位或区域的腧穴,虽是不同经脉,其主治作 用相同或相近 *躯干部位穴——近治作用为主 *四肢肘膝以下穴——近治+远治
第三节 特定穴
概念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
类别 (十大类) 四肢——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 穴、八脉交会 穴——肘膝关节以下为主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 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第二章
腧穴总论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高怀玉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3.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4.熟悉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5.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腧穴
概念
腧 —— 通 “输”;简作“俞”—— 输注、转输—— 经气 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疾病的反应点 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部位
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背部 大体依脏腑位置高低排列
作用
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 于脏病。
募穴
概念 募: 汇集,结聚 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均 布于躯干部。 部位、作用 分布于胸腹部(与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共十二募穴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五)下合穴
脾胃病 肝病 肾病、肺病、咽喉病
前阴 妇科病
任督脉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任脉 回阳、固脱、强壮 神志病、 脏腑病 妇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 头面病
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
头、面、颈项、躯干部穴——近治作用为主 胸腹部
背腰部
相应部位及脏腑的病证 —— 下肢病证
肘膝以上穴
肘膝以下穴 局部病证 ——远治作用、全身疾患(发热、神志)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命名
一、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
以痛为腧 定位、命名 定位、命名、归经
二、 分类
从名称、位置、归经、作用区分为 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1. 十四经穴(经穴)
概念 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 有固定的 名称 部位 主治本经病证 数目:《内经》记载160个——《针灸甲乙经》发展到349个—— —《针灸大成》359个—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 一直延用至今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 固定标志 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脐、 部分骨节凸起或凹陷、肌肉纹理
2. 活动标志 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出现的 空隙、凹陷、皱纹等—咬肌 、耳屏与 下颌关节之间
三、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1.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掌 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 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 背部的横寸。
腧穴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穴部位
治疗
刺激腧穴可通过经络调理气血对相应脏腑的功能活 动进行调整
(三)郄穴
概念
“郄”——空隙 郄穴是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
穴位数量
十二经及阴阳跷、阴阳维各有一个郄穴,共十六郄穴
部位、作用
*肘膝关节以下(胃经梁丘例外)
*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 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四)背俞穴
概念
俞——转输、输注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共十二俞
特定穴的其它应用
一.五输穴五行属性按“阴井木”、“阳井 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 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关系。 按“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取适当 的五输穴治疗疾病。这一取穴法称为子母 补泻取穴法,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 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体表标志法 三、手指比量法 四、简便取穴法
一 、骨度分寸法
是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之间长度,折量 为一定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注意: 1.无论何人相同部位的骨度分寸都是固定的 2.骨度分寸的“分寸”,应视为比例或等分 3.不同部位的定位采用相应的骨度分寸
邻近组织、器官
注: * 是所有穴位的共性 *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部位决定主治范围
(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
腧穴可以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 器官病证的作用。 注: * 多指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为主。 *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脉循行路 线决定主治范围。
(三) 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同一穴位) 机体功能亢进时 功能抑制 ②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 经穴可治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个性 *同一部位里的不同经穴,有相同的主治病症 ——共性 熟悉经脉的循行,才能把握腧穴作用
(二)分部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有关。
手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经脉名 本经主治 两经主治 三经同治
手太阴经 手少阴经 手厥阴经
2. 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 度作为1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
3.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小 指并拢, 以中指第 二 节横纹处为准 , 四指的横度为3寸。 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部 的横寸
附: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1.扪穴检查诊断疾病 腧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之所,当人体各组 织脏器和经络功能失调时,可在相应的腧穴 上有所反应。因此,通过对某些腧穴的检测 可以协助诊断疾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五脏有疾 也,应出十二原,而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 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强调了 人体脏腑发生疾病时在十二经相应的原穴上 会出现一些病理反应。反之,按压某些相应 的特定穴位,出现明显压痛时则可有助于诊 断疾病 。
2.、奇穴(经外奇穴)
概念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但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
特点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无归经,主治单一,疗效奇特。
3、阿是穴 (“天应穴”、“不定穴”、 “压痛 点”)
概念
指无固定名称、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的反应点 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特点 无固定名称、位置及归经,穴位随病痛部位改变 以治局部病变为主。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原穴和络穴
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应用,也可 相互配合应用。本经原穴与其相表里经的 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 相表里脏腑经络同病、先病者为主,取本 经原穴(主穴),后病者为客,取相表里 经脉络穴(客穴),故“原络配穴”又称 “主客原络配穴”,属表里配穴法的一种。
郄穴除单独使用外,常与八会穴配合使用, 故有“郄会配穴”之称。如孔最配血会膈 俞治疗肺病咳血效果尤佳,梁丘配腑会中 脘治疗急性胃脘痛疗效更显等。 此外还有:原穴和俞穴、募穴和下合穴、 原穴和下合穴
(一) 五输穴
概念 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即井、 荥(ying )、输、经、合穴,简称“五输” 。 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 况。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 合。” 其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 ,由浅→深。 排列方向 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
概念 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手三阳经在上肢原有合穴,此六穴均在下肢,为 区别,故称“下合穴”。(外单位的班车) 部位、作用 足三阳经下合穴位于本经; 大、小肠经下合穴位于胃经; 三焦经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治疗六腑病变
(六)八会穴
概念 “会”――聚会 人体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精气聚 会的八个腧穴。 部位、作用 筋、脉、髓会位于四肢部 气、血、骨、脏、腑会位于躯干部 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俞募穴
二.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其相应的 俞募穴处出现疼痛或过敏等病理性反应。 因此,临床上可通过观察、触扪俞募穴处 的异常变化,来诊断相应脏腑疾病,又可 利用针刺、艾灸作用于俞募穴来 治疗相应 脏腑疾病。俞穴和募穴常配伍运用。
俞穴和募穴主治作用各有一定特点,一般而 言,脏病、虚证多取俞穴,腑病、实证多取 募穴。例如,五脏虚损,取相应背俞穴以补 之;六腑实满,取相应腹募穴以泻之。此外, 俞募穴单穴独用还可治疗与脏腑经络相联属 的组织器官所发生的病证,如取肝俞治疗目 疾,取肾俞治疗耳疾等,均为临床所常用。
三、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 2.根据治疗作用——睛明治目疾、牵正治口歪
3.利用天体地貌——日月、水沟
4.参照动植物——攒竹、犊鼻
5.借助建筑物——天井、库房
6.结合中医学理论——百会、气海
一、
腧穴的主治特点
(一)近治作用(局部作用) 所在部位 腧穴均可以治疗 的病症
2.检测穴位诊断疾病
由于脏腑发生的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应 于体表相关的部位或穴位,故人们由简单的 按压、触摸而发展到仪器的检测。如采用电 测定法探测体表原穴、募穴等相应的特定穴 和耳穴的阻抗值变化,以及对十二经井穴进 行知热感度测定等,以判断人体的经络气血 失衡状况和相应脏腑经脉的病情变化,从而 为诊断疾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