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的解读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实录

南陵中学开周来

课文: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材

教学目标:能结合文中传主的人生轨迹和议论文字,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

学生:芜湖市南陵中学高一(1)班

时间:2017年12月12日

地点:芜湖市南陵中学

师:一个读者进入一部小说,他就步入了作者想象的天地。而当他打开一本传记,他却同时闯入了两个人的生活:传者及传主就好像孪生兄弟一样结合在一起,直到这本书变成尘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传记写作的过程就是传者与传主心灵契合互动的过程。今天我们试图通过学习人物小传《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顺着传主的人生轨迹,去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那涉及两个问题:什么是传主的人生轨迹?传主一生怎样的事迹。还有作者的价值取向,即作传的人彰显作者自己的价值追求。作者叙述了传主一生怎样的事迹,首先探求作者主要写了传主几个方面的事迹。

生1:第一个方面是家庭背景,第二个方面讲扎根西南联大,打下基础,第三个方面是在国外留学。

师:从文本排列上他的人生轨迹很清晰看出来,那你选取一个方面,给我们稍微具体的说说。

生1:从家庭背景方面,写了家庭的文化氛围,说了父亲对他的影响,还有母亲对其人生的教导,以及小时候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师:讲了两块:父亲的教导和自己小时候的远大志向。

生1:立下志向并为之努力,在高二时就参加了西南联大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师:我们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他父母对他教育的影响。这是第一部分,我们继续。

生2:第二部分讲他在西南联大接受非常好的教育,因为西南联大的老师当时都是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识渊博,专业坚深,思想活跃,教学严谨,是个教学水平相当高的团体。为杨振宁的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尤其是受到了严格的数学基础的训练,为他以后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师:我还要补充一下这一部分前面的内容:考进西南联大换专业,再谈西南联大条件的艰苦。这位同学后面表述的很完整,我就不赘述了。所以说第一部分是父母对他的影响,那么第二部分是

生2:西南联大的老师对他的影响。

师:这二个部分我们把放在一起看是什么对他的影响。

生2:中国的科学文化

师:更准确的是中国式的教育对他的影响。接着看第三部分。

生3:第三部分主要讲赴美留学求名师之路。通过曲折的道路,找到了自己想追求的名师费米,

师:在万里寻名师的过程中,他是历经艰险。想一想一个在异国他乡的学生,他去寻费米,要费尽多少周折啊。最后在费米的介绍下又认识了泰勒。这一部分重点在写什么生3:重点写在美国求师的过程。

师:把这三个部分放在一起,我们就很清晰的发现作者人生轨迹。那么传主在选择材料上,有没有取舍呢?难道传主这期间就这些事情吗?我们发现这些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主线。

生3:有关于杨振宁中西文化合璧的过程。

师:文中有没有关于这条主线的表述呢?

生3:在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杨振宁好比一棵树,在西南联大扎下了根,在芝加哥大学长出了繁茂的枝叶。

师:作者用根和枝叶去说西南联大生活和美国万里寻名师对他成长的帮助。这的确是中西融合的很好的例子。还有其他地方同样也可以感受到的。

生4: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自豪,一方面将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师:这是颁奖仪式上,传主的演讲词。

生4:将中国和西方共同的文化结合起来,是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产物。

师:通过这样的梳理,结合标题、引言,我们就能发现传主想要干什么:文章的标题强调的是中西文化的合璧。引言部分的颁奖仪式上的演讲词的引用,是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产物,以及我们梳理的,在中国方面受到的是中式家庭教育,受到父母的影响,在西南联大所受的学校教育,集中了当时国内最优秀的名师;到美国,受到西式教育的影响。最终成为科学骄子,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中国人的骄傲。作者写出这样的人生轨迹意图是什么?

生5:一方面表达对传主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想大家从传主身上获取成功的经验。

师:希望从传主身上看到有价值的东西,为我们所用。这些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呢?

生5:首先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追求优秀的教师的引导。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

师:举例论证一下,会更有力点。

生5:传主在实验室工作中,导师泰勒对他提建议,建议他改写理论性的毕业论文。

师:在理论物理与实践物理的选择中,要扬长避短。我觉得这还不够,高度不够。作者仅仅是要我们抓住机遇吗?仅仅是让我们寻访名师吗?那我们没有名师教育的就不行了。固然这些很重要,其实我觉得作者解决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的问题。作者反复地说中国的教育给他丰富的精神给养,是他的根。没有这个根,就不可能枝叶繁茂。这些良好的读书经验是他发展的奠基石。万里寻名师的章节,给我们感觉到他科学研究的方向,这是他未来研究的动力和方向。作者说的是一个科学家成长过程。那么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应该是怎样的。

生6: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远大的志向,同时要敢于追求新的知识,还有必需向国外的名师学习。

师:你的表述,我感受到一点:中国的教育不咋地。我们得学习外国的,外国的月亮圆一些。作者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吗?

生7:作者既讲了中式教育的优点,又讲了西式教育的优点。可以看出想要成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也要有创新的思维,来发现问题,发展创新。

师:成功的科学家是中西文化综合影响的结果,不是单一化的。作者在文章第四部分清晰地概括了传主成功的经验。刚才同学们也都是按照这样来回答的,强调机遇的重要性和老师的重要性。我以为按照中西文化综合影响来解释这三点才是根本的,第一点是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我们发现他所追随的名师,无论是西南联大的,还是美国,都是在强调中西文化的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