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中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研究及治理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研究及治理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具体而言,腐败是指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管理、事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中的公职人员利用社会公共权力或职业便利谋取私利的行为。从腐败行为主体的性质、数量、科层分布状况,腐败行为的发生领域、目的、所触犯的社会规范,腐败的历史形态,腐败现象发生发展的轨迹等角度考察,腐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消极的社会历史现象,腐败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转型是腐败形成的现实根源,缺少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是腐败形成的制度根源,我国社会管理的复杂性是腐败形成的社会根源,执政党的不良作风是腐败形成的直接根源,国际腐败现象的潜移默化和推波助澜是我国腐败形成的外部根源。基于上述分析,反腐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反腐治标的策略是:运用政策、纪律、法律的手段,通过查案、纠风、抓大案要案和专项治理等方式,有重点分阶段地开展反腐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明显成果,抑制住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为反腐治本创造条件和营得时间。

关键词:腐败根源对策治标治本

目录

引言 (3)

一、官员腐败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3)

(一)腐败的概念 (3)

(二)腐败的本质内涵 (4)

(三)政府官员腐败的表现形式 (5)

二、政府官员腐败的特征及危害 (6)

(一)腐败的特征 (6)

(二)腐败的危害 (7)

三、我国官员腐败的根源探究 (8)

(一)我国政府官员腐败的根源 (8)

(二)助推官员腐败的其他原因分析 (9)

四、防治官员腐败的对策 (11)

(一)反腐治标 (11)

(二)反腐治本 (13)

结语 (15)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政治毒瘤,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效应”。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腐败问题一直非常关注和重视。在长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党所确立的反腐败方针,对此,人们都没有异议。但是对于什么是腐败的本、什么是腐败的标,以及如何从治标和治本两个层面上阐明反腐败的手段、方式,制定反腐败的策略,人们的认识常常存在歧义和模糊,有待于梳理、完善和提高。有鉴于此,本文力求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腐败的标和本,科学分析治标和治本的辩证关系,探索贯彻标本兼治反腐败方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的发展。

一、官员腐败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认识腐败首先必须对腐败的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否则,如果概念不清,对象模糊,反腐败工作就有可能产生歧义,导致不良的后果。

(一)腐败的概念

正如任何一门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往往是难以取得共识一样,人们对腐败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腐败”一词最初指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即物质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汉书·食货志上》有:“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之语。《辞海》将“腐败”解释为“腐烂。”《辞源》将腐败解释为“溃烂发臭,陈旧迂陋,腐朽败坏,一般用于对食物的描绘。”这些解释都是“腐败”一词的原意。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腐败逐渐被应用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腐败泛指人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

理论研究认为腐败的内涵是指政府管理领域、国有企业管理领域、事业管理领域和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公职人员利用社会公共权力或职业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通俗地说,就是指政府官员以权谋私的行为和普通公务人员以职谋私的行为,后者即是人们经常议论的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1】。

这一定义包含四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腐败的主体是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第二,腐败的目的是为了谋取私利;第三,腐败的手段是非法用权或利用职业之便;第四,腐败的最终结果表现为一种行为。从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看,这一概括与我国的国情比较贴切。显然,这一定义主要是从腐败概念的内涵的角度进行概括的。在我们党的反腐败理论中,江泽民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钱权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这一定义是我们党对腐败现象所作的科学界定,这是从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表现形式的角度进行概括的。全面客观地认识腐败现象,必须把这两种界定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腐败概念的内涵,深刻揭示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科学分析腐败的表现形式。

(二)腐败的本质内涵

腐败已经渗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严重阻碍和腐蚀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日益引起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不同的学者往往从不同的领域进行概括,其结果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什么人从什么角度去认识腐败,我们都可以看出这样一些带共同性的东西:第一,腐败的基础是利用公众和社会赋予的公共权力,没有公共权力,就不可能有巧取豪夺的机会和条件。第二,腐败是对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占或损害,否则就不会引起公众的愤恨和不满。第三,腐败必定是对社会制度、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违反和亵渎,是对他人的基本权利的侵犯,否则,就不会出现反腐败的斗争。所以,腐败的本质就是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即权力行使者违背公有权力行使的应用界限和目标,将公有权力变为个人或小集团的私有资源并谋取私利的堕落行为。权力是一1资料来源:王中骏.正确认识和指导反腐败斗争.党风与党纪.1998-3:第3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