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作为此在和存在理解现象学的解释学, 5.作为此在和存在理解现象学的解释学,主要代表 作为此在和存在理解现象学的解释学 是海德格尔; 是海德格尔; 6.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 主要代表是伽达默尔。 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 6.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主要代表是伽达默尔。 二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 伽达默尔(HansGadamer,1900-2002),德 伽达默尔(Hans-Gerog Gadamer,1900-2002),德 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 的代表作是《真理与方法》 的代表作是《真理与方法》,但他在书中既不谈真理 也否认有无所不包的方法, 也否认有无所不包的方法,他的解释学的主题是理解 与存在。 与存在。 (一)思想来源 施莱尔马赫、狄尔泰、 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的解释学传统和黑格 尔哲学是其思想来源。 尔哲学是其思想来源。
狄尔泰为精神科学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威廉 狄尔泰 狄尔泰为精神科学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威廉.狄尔泰 德国哲学家、 (Wilhelm Dilthey1833-1911),德国哲学家、解释学重 德国哲学家 要代表人物。曾跟随黑格尔学者库诺.费舍进行哲学研 要代表人物。曾跟随黑格尔学者库诺 费舍进行哲学研 后受历史学派的影响, 究,后受历史学派的影响,要求对精神科学的哲学基础 进行认识论分析。 进行认识论分析。 他试图进行历史理性的批判。他指出: 他试图进行历史理性的批判。他指出:“历史科学 可能性的第一个条件在于:我自身就是一种历史的存在, 可能性的第一个条件在于:我自身就是一种历史的存在, 探究历史的人就是创造历史的人。 探究历史的人就是创造历史的人。” 关于精神科学之 所以可能的问题,他认为, 所以可能的问题,他认为,精神科学所探讨的对象乃是 我们人类这个主体的精神的创造, 我们人类这个主体的精神的创造,因此不像在探究自然 界那样要去解决主客体的同一性问题, 界那样要去解决主客体的同一性问题,因为精神科学中 的客体就是主体的精神客观化产物, 的客体就是主体的精神客观化产物,我们在那里发现的 是我们自己的本质。 是我们自己的本质。 狄尔泰区分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 狄尔泰区分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前者是 对外 界事物的说明,后者是用心理学方法对社会、历史现象 界事物的说明,后者是用心理学方法对社会、 的理解。 的理解。他认为理解是比自然科学的方法更基本的普遍 方法 。
解释学循环: 解释学循环:一,古典解释学意义上的解释学循环, 古典解释学意义上的解释学循环, 指文本理解的整体与部分的循环, 指文本理解的整体与部分的循环,即只有理解了单词 和句子才能理解整篇文本的意思, 和句子才能理解整篇文本的意思,但是对单词和句子 的理解又离不开对整篇文本的理解。 的理解又离不开对整篇文本的理解。二,海德格尔说 的解释学循环,即解释虽然是从理解中派生出来的, 的解释学循环,即解释虽然是从理解中派生出来的, 但是又反过来为理解规定了显现的方向、 但是又反过来为理解规定了显现的方向、方式和更具 更清晰的内容(理解与解释的循环)。 体、更清晰的内容(理解与解释的循环)。 总括起来,解释学经历了六个时期, 总括起来,解释学经历了六个时期,表现为六种性 质和功能。 质和功能。 解释学作为圣经的解释理论是指圣经的解释原则; 1. 解释学作为圣经的解释理论是指圣经的解释原则; 2.作为语文学方法论的解释学 作为语文学方法论的解释学, 2.作为语文学方法论的解释学,包括语法解释和历史 的解释; 的解释; 3.作为理解和解释科学或艺术的解释学 作为理解和解释科学或艺术的解释学, 3.作为理解和解释科学或艺术的解释学,主要代表是 施莱尔马赫; 施莱尔马赫; 4.作为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的解释学 作为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的解释学, 4.作为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的解释学,主要代表是狄 尔泰; 尔泰;
解释学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教授 张桂权
解释学简介
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 洪汉鼎译,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 版社1992年版; 年版; 版社 年版 洪汉鼎主编: 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 --诠释学经典文选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 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年版; 东方出版社 年版 洪汉鼎: 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 --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 洪汉鼎:《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人民 出版社2001年版; 年版; 出版社 年版 张桂权: 论哲学的解释循环” 哲学研究》 张桂权:“论哲学的解释循环”,《哲学研究》1988 年 第4期。 期 一、 概 述 解释学( 又译“ 解释学(Hermeneutics,又译“诠释学”、“释义 又译 诠释学” 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赫尔默斯 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赫尔默斯( 学”)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赫尔默斯(Hermes),
(二)效果历史 关于“效果历史” 关于“效果历史”(effective history), 伽达默尔解 释说,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 释说,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 统一体或一种关系, 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此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 在以及历史理解的实在。 在以及历史理解的实在。解释学必须在理解本身中显 示历史的实在性。这种东西叫做“效果历史” 示历史的实在性。这种东西叫做“效果历史”。理解 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 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 效果历史意识” “效果历史意识”(effectiv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一方面是指在历史过程中获得并被历 consciousness)一方面是指在历史过程中获得并被历 史所规定的意识,即任何理解都具有历史的条件性, 史所规定的意识,即任何理解都具有历史的条件性, 另一方面是指对这种获得和规定本身的意识, 另一方面是指对这种获得和规定本身的意识,即解释 者自觉地知道他自己的意识状态本身是效果历史的意 识。
(四)“偏见”的合理性 偏见” 伽达默尔继承海德格尔的思想,认为理解的正确性不 伽达默尔继承海德格尔的思想, 在于避免前结构,而在于确认前结构。 在于避免前结构,而在于确认前结构。理解的前结构至 少包括前见(成见或偏见),权威和传统三个要素。 ),权威和传统三个要素 少包括前见(成见或偏见),权威和传统三个要素。 前见” “前见”概念自启蒙运动以来一直被作为否定性的概 念而具有消极意义, 念而具有消极意义,因此真正的理解被认为是要摆脱前 见的影响。与此相反,伽氏认为, 见的影响。与此相反,伽氏认为,对前见的这种看法正 是启蒙运动的前见。事物本身只能根据适当的筹划、 是启蒙运动的前见。事物本身只能根据适当的筹划、恰 当的前见才能被理解,即前见是理解的必要条件、 当的前见才能被理解,即前见是理解的必要条件、是平 婴儿不能理解是因为他或她没有任何前见)。 台(婴儿不能理解是因为他或她没有任何前见)。 前见的先在性是无法超越的, 前见的先在性是无法超越的,正确的前见使人直接达 到正确的理解,错误的前见使人间接达到正确的理解。 到正确的理解,错误的前见使人间接达到正确的理解。 摒弃前见就是放弃理解。 摒弃前见就是放弃理解。 伽氏认为,启蒙运动对一切权威的批判是偏激的。 伽氏认为,启蒙运动对一切权威的批判是偏激的。权 威Leabharlann Baidu前见的一种来源, 威是前见的一种来源,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权威都是错误 的。权威的本质不是抛弃理性而是承认理性。 权威的本质不是抛弃理性而是承认理性。
参考文献
神的信使。 神的信使。 在中世纪,解释学成为专门学科,是对《圣经》 在中世纪,解释学成为专门学科,是对《圣经》进行 诠释的学问。 诠释的学问。 普遍解释学的观念只有在施莱尔马赫那里才得以真正 实现。F.D.E.Schleiermacher(1768-1834),德国哲学 实现。F.D.E.Schleiermacher(1768-1834),德国哲学 家和神学家,解释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家和神学家,解释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施氏的 普遍解释学有两个传统:先验哲学和浪漫主义。 普遍解释学有两个传统:先验哲学和浪漫主义。从这 两个传统中他提出这样的问题: 两个传统中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效解释的可能性条 件是什么?(类似康德的提问:数学知识何以可能?) ?(类似康德的提问 件是什么?(类似康德的提问:数学知识何以可能?) 理解过程究竟是什么?他的回答是: 理解过程究竟是什么?他的回答是: (1)解释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解释者可以通过某种方法 使自己置身于作者的位置, 使自己置身于作者的位置,使自己的思想与作者的思 想处于同一层次; 想处于同一层次; 理解过程只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重构过程。 (2)理解过程只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重构过程
(三)视域融合 读者阅读与自己同时代、同环境的文本时,读者与 读者阅读与自己同时代、同环境的文本时, 作者处于同一个精神世界; 作者处于同一个精神世界; 读者阅读与自己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文本时, 读者阅读与自己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文本时,二 者不处于同一个精神世界, 者不处于同一个精神世界,文本给出的是一种未认识 的对抗性。 的对抗性。 读者想理解文本,就须让自己被文本所攀谈, 读者想理解文本,就须让自己被文本所攀谈,因为 他参与了文本的问题, 他参与了文本的问题,由此产生提问和回答的意义视 horizon)。 域(meaning horizon)。 理解“ 理解“其实总是这样一些被误认为是独自存在的视 域的融合过程” 视域融合所产生的东西, 域的融合过程”。视域融合所产生的东西,既不是文 本原有的东西也不是读者原有的东西, 本原有的东西也不是读者原有的东西,而是新意义的 产生(意义的生成)。 )。文本一旦产生就处于开放的状 产生(意义的生成)。文本一旦产生就处于开放的状 它的意义随理解与解释的不同而扩展着, 态,它的意义随理解与解释的不同而扩展着,读者也 通过理解和解释而获得了新知识并扩展了自己的生存 意义。 意义。
传统,作为无名的权威, 传统,作为无名的权威,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一直有着超过我们的活动的力量。然而, 中一直有着超过我们的活动的力量。然而,启蒙运动 以来, 传统” 权威”概念一样受到蔑视, 以来,“传统”和“权威”概念一样受到蔑视,被认 为是理性的对立面。其实,这也是启蒙运动的成见。 为是理性的对立面。其实,这也是启蒙运动的成见。 传统”的本质是“保存” “传统”的本质是“保存”,保存不是无理性的活动 恰恰是有理性的活动:因为它需要肯定、掌握和培养。 恰恰是有理性的活动:因为它需要肯定、掌握和培养。 (五) 解释学和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人文科学)没有方法论上的区 只是认识目标上的差别。 别,只是认识目标上的差别。 自然科学的经验不是人类的共同经验, 自然科学的经验不是人类的共同经验,自然科学语言 不是最精确的语言。解释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一般 不是最精确的语言。 和特殊的关系。 和特殊的关系。 从解释学来看, 从解释学来看,经验包括人的存在与他的世界的全部 关系,历史内在于经验。人对世界的经验随历史 关系,历史内在于经验。
狄尔泰以前的解释学是古典解释学。 狄尔泰以前的解释学是古典解释学。而海德格尔 Heidegger,1889-1976)以后的解释学为哲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以后的解释学为哲 学解释学。海氏把解释学从方法论领域引入存在论领 学解释学。 在海氏的基础存在论中,理解是作为此在(即人, 域。在海氏的基础存在论中,理解是作为此在(即人, 此在”的是意思是“存在于此” “此在”的是意思是“存在于此”,人是真正地存在 于此,他是能追问其他存在者的意义的独特存在者) 于此,他是能追问其他存在者的意义的独特存在者) 的源始存在方式,而不是此在的行为方式。 的源始存在方式,而不是此在的行为方式。此在对于 自己的存在和世界都已经有了非理论的、未表现出来 自己的存在和世界都已经有了非理论的、 的理解(领会),理解是此在的存在结构, ),理解是此在的存在结构 的理解(领会),理解是此在的存在结构,理解是在 把握过去、应对现在的基础上的对未来的筹划。 把握过去、应对现在的基础上的对未来的筹划。解释 只是把已经理解了的东西明朗化,即明确表述出来。 只是把已经理解了的东西明朗化,即明确表述出来。 解释具有理解的“前结构” 前理解” 解释具有理解的“前结构”即“前理解”。 前理解包含三种要素:1.前有 前有: 前理解包含三种要素:1.前有:解释前对事物有所领 2.前见 解释前先有的角度和倾向;3.前把握 前见: 前把握: 会;2.前见:解释前先有的角度和倾向;3.前把握:对 事物预先的概念把握。 事物预先的概念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