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1 / 4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2、一个物体在( )的作用下,不断( )做( ),这种运动称为( )。

3、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4、声音的( )可以用( )来描述。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

音量的单位是( )(dB )5、声音的( )可以用( )来描述,( )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 );物体振动的越(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当(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 )、( )、( )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8、耳朵由( )( )( )三部分组成。

耳廓的作用是( )。

耳廓的作用( ), 耳道的作用( ), 鼓膜的作用( ), 听觉神经的作用( )。

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

鼓膜很薄,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穿孔.9、( )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 )或( )。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 )。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14、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 ),拉得松,声音就(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 ),轻轻拨,声音就( )。

14、什么是振动物体?答:( ),这个物体就是振动物体。

15、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17、怎样描述音高?答:( )。

音高的单位是( )(Hz )它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18、伸出桌面的尺子的( )。

23、(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20、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 ) 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1、怎样避免听力受到伤害?答:( )戴上保护装置。

22、在古代战场上,没有现代一些设备,想早点知道大批敌军来临,你有什么办法?你的科学依据是什么?答:( )24、( ) 里面就成了 真空 .由于缺少声音传播所需要的 物质,所以听不到声音.25、在月球上,没有 空气 ,即没有( ) ,宇航员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使用 ( ) 设备.26. 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回引起水的 振动 ,这说明( )是可以传播 .27. 从听诊器中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 和 ( ) 传播 .28. 正在游泳的人引起水的 振动 而发声,这主要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29. 声音能在 ( ),( ), 气体中传播.不能在 ( )中传播 .3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 米,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米.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是( ) 米31、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杯口,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 )。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1.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人为和自然(包括动物和环境):人为:笑声、跑步声、拍手声、广播声、汽笛声、发动机声……动物:虫鸣声、鸟叫声、兽吼声、翅膀煽动声、动物奔跑声……自然环境:风声、雨声、水流声、雷鸣声、滚石声、落叶声……2.声音的特征:时高时低、时而沉闷、时而清脆,有强有弱、看不见也摸不着、可以被听到、存在一定的规律……3.拉伸、按压、揉搓或弯曲物体时,物体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拍打、敲击、拨动物体时,由于物体发生了振动,所以产生了声音。

4.向周围发出声波的振动系统称为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5.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6.观察鼓面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细沙或者小豆来感受鼓面的振动;观察音叉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水面来感受音叉的振动。

7.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高,数字表示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如音叉上标有“C512”,“C”表示音高,“512”表示音叉每秒钟可以振动512次)。

8.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它们把声音传播到其它地方。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传播声音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10.声音无法在真空环境中传播。

比如:①将放有闹钟的玻璃罩内的空气抽掉,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弱;②月球的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表面,宇航员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11.人的耳朵可以听到声音。

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从外到内,依次有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神经等结构。

12.耳朵的结构:耳郭:收集空气中传来的声波;外耳道:将收集的声波传入内耳;鼓膜:声波会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耳蜗:把声波信号转化成神经信号;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声音几乎无处不在。

2.根据声音的来源,可以把声音分为:动物产生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吹奏竖笛,竖笛中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是由收音机喇叭振动产生的。

4.声音是通过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5.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在空气中传播的效果最差。

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郭(收集、放大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

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

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传递听觉信号)。

7.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耳蜗,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听觉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8.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用力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用力小,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9.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越短、越小、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大、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0.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11.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粗、越长、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琴弦越细、越短、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二、知识拓展1.推测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变化。

在图中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

2.推测这些弦的音高变化。

在图中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音高的变化。

第一单元 声音 知识点整理附思维导图-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声音 知识点整理附思维导图-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附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第一课《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比如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比如风声、雨声、雷声;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比如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

2.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也有悦耳、刺耳之分。

3.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但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就能发出声音3.拨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3.将击打后的音又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4.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气体。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5.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6.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声音》单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1《听听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声音会有大小:老师讲话一般比学生声音大,也就是强;声音会有高低:当音乐课唱“1”、“2”、“3”时,“3”的音高一些。

综合总结:老师与学生同时唱“1”、“2”、“3”中的“3”时,发现老师的声音响,也就是说,在唱相同的音高时,老师的声音比较大比较强。

声音会有长短:当火车接近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短,当火车远离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长。

声音会有方向: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但是,当把声音对准一个方向时,声音将以那个方向为主进行传播,就象老师同样站在教室门口,脸向内说话与向外说话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大小会有很大差别。

我们可以用哪些常用自制工具来听出音高?1 .敲击装不同水量的杯子2.相同的力敲击两支大小不同的音叉3.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4 .拨动紧绷程度不同的橡皮筋几点补充:1.音的高低不随敲击或弹动的力量改变2.不同的力施加到物体上时,力量大的那次发出的声音较大-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什么是振动?振动是物体围绕形变以前的原始点作左右周期性运动的过程,即物体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让物体产生振动?敲锣打鼓、拨动钢尺与皮筋、空中挥舞长木棍、对着鼓面大喊、让水从高处流下等。

把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有什么现象?再把音叉插入水中,水又有什么现象?水面会有波纹产生,就象一粒小石子扔到水中产生涟漪一样;当音叉插入水中,会发现水面象沸腾一样,水珠向上跃起。

2020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及课堂作业设计

2020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及课堂作业设计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及课堂练习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听钟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第一课听听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单位:分贝(dB)★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单位:XXX(HZ)。

他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运用: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拨动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哪个音高?细的。

例如: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4、振动的物体有厂有短,长与短比力,哪个音高?短的。

例如: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5、同样的力去击打不同的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大音叉音低,小音叉音高。

6、不同的力去击打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量不同,用力大的声音强,轻轻击打声音弱。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3.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5.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怎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5.宇航员为什么学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沟通?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电子通讯设备。

6.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第4课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2.人的外耳就像--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答: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

2、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听听声音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2、对声音问题的思考: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已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4、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6、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7、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7、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小学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声音的知识点总结首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也产生振动,最终形成声音波。

振动的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空气分子,这种周期性的振动波动就是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木制的桌子时,木头的振动就会产生空气的振动,最终传播出声音。

其次,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声音是通过媒质传播的,而媒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在空气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波时,这些波会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被人的耳朵接收到。

由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所以它具有振幅、频率和波长等特性。

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而波长则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第三,声音有哪些特性呢?首先是音调,音调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越高,反之亦然。

在我们生活中,一般认为的高音是钢琴的高音区,低音是钢琴的低音区。

其次是声音的响度,响度是由声音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声音响亮,有的声音轻柔。

再次是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特征,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例如铃铛的声音和手风琴的声音就有明显的区别。

最后,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利用声音来进行交流沟通,比如说说话、唱歌和交响乐等;我们还可以利用声音来进行定位,比如通过声纳来探测海底的物体;我们还可以利用声音来进行娱乐,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

总的来说,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比如用一根绳子制作简易的琴弦,敲击不同长度的绳子,让学生们观察不同长度的绳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可以用沙子和玻璃瓶来演示声音的传播,通过不同大小的玻璃瓶里装着沙子,让学生们观察不同大小玻璃瓶发出的声音的大小。

这些实验都能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总而言之,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为分贝。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单位为赫兹。

4、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能在固体(桌子)、液体(水)、气体(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6、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7、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

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8、保护我们的听力的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控制发声源、限制传播过程、保护耳朵。

Q:看下面这张图,同学C在写字,同学A和同学B都能听到同学C写字的声音。

请问:(1)同学A和同学B谁更快听到同学C写字的声音?为什么?答:同学A更快听到。

因为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气体(空气)快。

Q:完成下图 Q:为什么道路的两边种树有什么作用?答:1.降低噪音2.净化空气3.增加绿化Q:电视遥控上的音量键调节的是电视声音的(A)。

A.强弱B.高低C.高低和强弱Q:耳朵中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部位是( C )A、耳蜗B、听小骨C、鼓膜Q:古代人们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运用的原理是: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 B )A、慢B、快C、一样C1。

小学四年级科学乐理知识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乐理知识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乐理知识复习资料
1. 声音的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例如空气、水和固体。

2. 声音的特征
- 声音有高低音之分,高频率的声音为高音,低频率的声音为低音。

- 声音有强弱之分,强度大的声音听起来响亮,强度小的声音听起来轻柔。

3. 乐器的分类
- 乐器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 弦乐器的声音是通过拉动弦线产生的,例如小提琴和吉他。

- 管乐器的声音是通过吹气或者按键产生的,例如长笛和萨克斯。

- 打击乐器的声音是通过敲击产生的,例如鼓和锣。

4. 音乐符号
- 音乐符号用来表示音符的时值和音高。

- 音符的时值可以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来表示。

- 音符的音高可以用谱号和音阶来表示。

5. 音阶
- 音阶是一组有序的音符。

- 常见的音阶有大调音阶和自然小调音阶。

- 音阶可以用来演奏旋律和和弦。

6. 节拍
- 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单位。

- 常见的节拍有2/4拍、3/4拍和4/4拍。

- 节拍可以用来控制音乐的速度和韵律。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乐理知识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整理PPT精品课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整理PPT精品课件

2.下图是一位同学自制的排箫,他想让其中 一根管子发出更高的声音,他可以( A )。
A.将这根管子剪短一点 B.换一根更长的管子 C.用更大的力去吹 D.换一根更粗的管子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物体振动 ↓
周围空气振动 ↓
鼓膜振动 ↓(听小骨)
内耳 ↓(听觉神经)
信号 ↓
大脑接受 (感受到声音)
声音的强弱——音量 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 越大
振动幅度 越小
声音越强
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音高 物体振动的快慢
振动越快 振动越慢
声音越高
声音越低
一些乐器靠弦的 振动发出高低不 同的声音,弦的 粗细、振动部分 的长短以及松紧 程度的改变,都 可以使音高发生 改变。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单元整理
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我们要会用 高、低、强、 弱、悦耳、 动听、刺耳、 难听、嘈杂 等科学词汇 来描述声音。
通过探索,我们观 察到发声的物体都 在振动,振动停止, 声音就消失了,由 此我们推断声音是 由于物体的振动产 生的。
声音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物体振动时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 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我们可以根据音 高与振动物体间 的秘密,设计制 作方案,选择合 适的材料制作、 改进自己的小乐 器,使它发出有 规律的、高低不 同的声音。
整理:本单元主要科学概念
检测: 你能用本单元所学来解决下列问 题吗?
1.在看电视时我们会根据需要调节 ( A ),这是由物体振动的( C )
决定的。 A.音量 B.音高 C.幅度 D.快慢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指导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指导

传递振动到内耳 传递声波到中耳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噪声是一类 引起人烦躁、或 音量过强而危害 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 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 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伸出长度不变,振动幅度改变,音量改变。
伸出长度改变,振动幅度不变,什么改变? 尺子伸得桌面越长,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主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我的猜想: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高。
实验方法:将尺子伸出桌面8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2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6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20cm,拨动尺子。 把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听听声音
按照声音的来源分类:
序号
1 2 3 4 5 6 7
声音名称 给声音分类(打√表示)
鸟叫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车发动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鼓掌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流水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鸡叫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实验记录: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
我的预测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变
长度(厘米)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化顺序
8cm 12cm 16cm
高 较高 较低
快 较快 较慢
尺子伸出 桌面越长, 振动越慢, 音高越低。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知识点《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知识点》在四年级的科学上册里呀,“听听声音”这部分内容可有趣啦。

咱先来说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吧。

其实声音的产生和物体的振动是分不开的呢。

就像咱们敲鼓的时候,你看那鼓面,在鼓槌敲下去的瞬间就开始振动啦,然后就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

还有像吉他的弦,用手拨一下,弦就来回振动,美妙的音乐就出来啦。

这振动啊,就像是声音的源头,要是物体不振动,那可就没声音喽。

那声音又是怎么传播的呢?声音可以在很多介质里传播呢。

在空气中,声音就像个调皮的小娃娃,以波的形式传播开来。

你在操场这边喊小伙伴的名字,声音就穿过空气传到小伙伴的耳朵里啦。

而且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还不一样哦。

在固体里传播得可快啦,像在铁轨上,火车还在老远呢,趴在铁轨上就能先听到火车的声音。

在液体里也能传播,你在水里游泳的时候,旁边要是有人敲东西,你能听到那种闷闷的声音,这就是声音在水里传播啦。

声音还有高低之分呢,这就是音调。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高的,音调就高,就像小鸟的叫声,“叽叽叽”,音调比较高,听起来很清脆。

频率低的呢,音调就低,像老牛的叫声,“哞哞哞”,低沉又缓慢。

声音还有强弱的区别,这就是响度啦。

你用力敲鼓,鼓发出的声音就很响亮,你轻轻敲呢,声音就比较微弱。

这响度就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大,响度就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就小。

再说说声音的音色吧。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一样的。

就像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你一听就能分辨出是爸爸的声音还是妈妈的声音。

乐器也是这样,钢琴弹出来的声音和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音色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咱们能在乐队里轻松区分出各种乐器的声音。

哎呀,这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的知识点真的很有趣呢。

它让我们对周围的声音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觉得这些知识点真的很实用,也很神奇。

它让我们了解到声音背后的秘密,原来我们每天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这么多科学原理在里面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
《声音》单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1《听听声音》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有什么特点呢?
声音会有大小:
老师讲话一般比学生声音大,也就是强;
声音会有高低:
当音乐课唱“1”、“2”、“3”时,“3”的音高一些。

综合总结:
老师与学生同时唱“1”、“2”、“3”中的“3”时,发现老师的声音响,也就是说,
在唱相同的音高时,老师的声音比较大比较强。

声音会有长短:
当火车接近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短,当火车远离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长。

声音会有方向: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但是,当把声音对准一个方向时,声音将以那个方向为主进行传播,
就象老师同样站在教室门口,脸向内说话与向外说话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大小会有很大差别。

我们可以用哪些常用自制工具来听出音高?
1.敲击装不同水量的杯子
2.相同的力敲击两支大小不同的音叉
3.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
4.拨动紧绷程度不同的橡皮筋
几点补充:
1.音的高低不随敲击或弹动的力量改变
2.不同的力施加到物体上时,力量大的那次发出的声音较大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什么是振动?
振动是物体围绕形变以前的原始点作左右周期性运动
的过程,即物体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让物体产生振动?
敲锣打鼓、拨动钢尺与皮筋、空中挥舞长木棍、对着鼓面大喊、让水从高处流下等。

把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有什么现象?再把音叉插入水中,水又有什么现象?
水面会有波纹产生,就象一粒小石子扔到水中产生涟漪一样;
当音叉插入水中,会发现水面象沸腾一样,水珠向上跃起。

人体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振动?
声带:利用振动产生声音
鼓膜: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当钢尺与皮筋变形时,为什么有时候听不到声音?
在为它们没有产生振动,没有振动,再大的形变也不能发出声音。

为什么有时候敲击停止了,声音还在持续?
因为振动还在继续,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将停止。

-3《声音的变化》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
越慢,声音就越低。

当一位大侠把宝剑插在地上时,宝剑发生了振动,什么时候声音最大,什么时候声音最小?
刚开始时宝剑发出的声音最大,停止振动时声音最小,也就是声音消失。

我们可以发现最开始时宝剑左右振动距离最远声音最大,当振动距离变小时声音也变小,也就是幅度
越大声音越大,幅度越小声音越小,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当大小两支音叉发生振动时,哪支音叉振动较快?哪支音叉声音较高?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小的音叉声音较高,将两支音叉接触水面,发现小的音叉产生的水面波纹较密,
也就是小的音叉振动较快,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声音的大小应该用什么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应该用什么来描述?
声音大小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说话时声音变高时声带振动会如何变化?声音变小时声带振动又会如何变化?
声音变高时声带会变长,就象紧绷的橡皮筋,拉得越长发的音越高。

声音变低时声带会变短,就象松驰的橡皮筋,拉得越短发的音越低。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为什么尺子伸出长度越长声音越低?
当尺子伸出长度越长,振动时振动速度会相应减慢,产生的声音就相应变低。

为什么塑料尺、钢尺、木尺振动时钢尺声音会高一些?
因为钢尺振动速度较快,而塑料与木头因材质影响振动没有钢制明显,影响振动速度,所以钢尺发出的音较高。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土电话是通过什么把声音传递过去的?为什么棉线要绷紧?
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到杯底部的棉线,棉线把振动传递到另一个杯子,杯壁将振动传递给空气,空气再将振动传递到鼓膜,于是就听到声音。

当棉线松松垮垮时,振动受到影响,中途消耗了大量能量,最后只有一部分能传到对面的杯子。

为什么月球上的宇航员需要用无线电设备进行交流?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办法通过空气的振动传递声音,同样,把一只响铃的闹钟放在太空里也没有办法听到声音。

考试时我们听到笔“沙沙”声,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
声音通过笔、纸、桌面、空气进行传递,最后到达鼓膜。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外耳: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
内耳:耳蜗、听觉神经
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耳蜗,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当强声接近我们的鼓膜时,鼓膜的振动是否会更加明显?如何证明?
将会更加明显,可以用不同的音量在紧绷的气球表面进行试验。

相同的声音,在远处时还是在近处时容易让气球表面振
动?
可以用振动的音叉在气球表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进行移动,可以发现当声音近时振动强,声音远时振动弱。

总结:声音强、距离近,鼓膜振动明显
声音弱、距离远,鼓膜振动不明显
-7《保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耳部任意一个部位出现问题时都会影响听力,甚至丧失听力。

当长时间用耳机或在强声旁,会出现听力减退及身体不适的现象。

可以用手捂耳朵或戴耳罩、塞棉花等方法避免强声伤害耳朵。

其他对耳部有伤害的行为:
用力拿小木棍、铅笔掏耳朵
水进入耳朵后没有排出
在耳边大声叫嚷
用手掌大力拍击耳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