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PPT3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礼治国
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
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
非也。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所谓“礼”,是儒家的政治思想,是我国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 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认为立身治国 非有礼不可,在《论语》一书中有74处记载礼。 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 样重要;不以礼治国就没有耜(古代的农具, 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孔子将“修身养德” 看作立身、处世、治国之本。修身是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根基。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一两天)长乎 (于)尔(你们),(省略你们)毋(别,不 要,表示禁止)吾以(因为)也。居(闲居, 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则(就)曰:‘不吾知 (宾语前置,“不知吾”。知,了解)也!’ 如(如果)或(有人)知尔,则(那么)何以 (倒装,‘以何’。以,用、做)哉(语气词, 表疑问)?”
这里的在“知”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了解。 了解只是一个前提,被当权者赏识、重用,才 可以一展所长,而“赏识”本就是“知”的引 申义之一,如知遇、知己。
联系到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 无法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我们发现,弟子的 闲谈牢骚也是孔子不得志的折射。这是一群苦 闷者的形象,孔子了解学生平时有怀才不遇的 情绪。
(3)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如果)
(4)宗庙之事,如会同。 (或者)
(5)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及)
(6)沛公起如厕。
(到……去,往)
(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
(8)万事如意。(顺,随)
冉有为何把自己想治理的国家假设 成 “方六七十”的小国,甚至又 改口,改为“五六十”?
沂 水 《

春 语


注音 俟( ) () 哂( ) () 喟( )
预习检查
莫( ) 甫 铿( ) 乘 沂( ) 雩( )
温馨提醒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 一卷在手,书声朗朗。
咏读古文的要领: 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 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 因此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当然,最紧 要是不忘准确朗读。
第二部分 四子述志
子路述志
百度文库谈你印象中的子路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 豭豚”。(子路生性粗鄙,好逞强斗 胜勇,志气刚强直率,曾戴着公鸡的 羽毛,佩着公猪的牙齿等表示示强之 物) •子路是好胜、勇敢、率直、刚烈的。
子路率尔(轻率的样子。尔,助词,在形容词 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而(表修饰) 对曰:“千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 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之国(诸侯国),摄 (夹)乎(于)大国之间,加(加到……上) 之(代词,代千乘之国)以师旅,因(增添) 之(代词)以饥(五谷失收)馑;由也(语气 词,表停顿)为(治理)之(代词),比及() 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是非准则, 这里指礼仪)也。”夫子哂(微笑)之。
冉有述志
“求!尔(你)何如?” 对曰:“方(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纵横
各一里为一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 求也(语气助词)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人民富足)。如(至于)其礼乐,以(而) 俟(等待)君子。”
注视
尔:(1)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 (2)指示代词,这,那,这样。 (3)近,浅近。 方(1)方形,引申为“正直”。例:不以规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 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孔子对他们的“志”作了怎样的评 价?
子路——哂之 冉有——叹之 公西华——惜之 曾皙——与之
深入探究文本
第一部分孔子问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陪从或伺候尊 长、主人)坐。
矩不能成方圆。 (2)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
里为一方。 (3)是非准则,礼仪。例:且知方也。 (4)副词,正在,将要。例:方欲行。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 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 君子。”两个“如”的意思有何不同?
如(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既然已经处处碰壁,为何还要假设一 种情况,“如或知尔”,最后提出言 志的问题“则何以哉”?
提示:联系前面学过的章节,谈谈 儒家有关“入世”的言论。
孔子主张“入世”,他要求读书人 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儒家认 为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主张“学而优则仕”, 推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韧精 神。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 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
公西华述志
这段话有几个特殊的句式?
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2)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谈谈孔子对“知”的 看法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以上句子,都是说要严格要求自己, 充实自己,而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而他的弟子为什么平时老说“不吾知 也”?这些高徒是不是有违孔子的教 诲?
根据提示,结合后文内容,填写下 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志 孔子问志 弟子□志 弟子述(撰、言)志 孔子□志 孔子评志
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 “志”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
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 “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