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做中学”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阶段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改革与发展备受关注。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
在此背景下,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研究如何在区域范围内有效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做中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分析当前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 研究国内外在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推进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3. 构建一套适用于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策略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丰富和完善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理论体系,为推进“做中学”项目提供理论支撑。
(2)揭示区域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内在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探讨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1)为我国区域范围内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的推进提供具体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2)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4)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科学教育的“做中学”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特别强调探究式学习和学生的实践参与。
(1)美国:美国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较早地引入了“做中学”的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探究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小学科学“做中学”的有效微探
小学科学“做中学”的有效微探摘要:“做中学”强调以体验引发思考,鼓励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思考,力求让小学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语言交流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做中学”;有效微探“做中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选取教学主题时,力求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小学生从接触到的具体问题出发,强调以体验引发思考、鼓励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思考。
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小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探究意识和科学语言交流能力都增强了。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
”由此看出,“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注重动手实验,推进“做中学”的有效微探强调以亲自动手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是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与改革的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大力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的基本思想之一。
在“做中学”的科学课堂上,教师精心创设学习问题情境,将学生直接推向现实世界,让小学生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
学生以平时接触最广泛的学习用品为观察对象,大大调动了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在实际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得到了一次综合的有效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
比如,本人在教“浮力”这一课时,讨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就漂浮在水面或悬浮在水中。
“试想,给你一块橡皮泥,把它捏成一个实心长方体的时候,橡皮泥就沉入水中。
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橡皮泥漂浮在水面?”这时,小学生纷纷动起手来,有的把橡皮泥捏成一个空心的长方体,再轻轻地放在水面上,这时惊奇地发现橡皮泥安然无恙地漂浮在水面,水到渠成地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当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做中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做中学”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
陈鹤琴还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什么是儿童的“做”:第一,从知识起于感知这点看,“儿童对于环境中各种事物的认识一定要亲眼看到、耳朵听到、手接触到才能了解事物的真象和性质。
” “做”是儿童亲自利用各种感官对事物的直接体验。
第二,从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个角度来讲,“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
”他认为儿童的学习要由儿童自己来“做”的,“做”是儿童的自动研究,是让儿童通过自己思想来认识世界。
第三,从儿童的心理来分析,“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做”。
第四,他提出“做就是劳动”,一切的创造……要从做中学,做中求创造。
总之,所谓“做”,并不限于双手做才是做,凡是耳闻、目睹、调查、研究都包含在内。
“做中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本人将上述教育原则、思想和观点渗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并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做”是让儿童进行直接体验古人云:不吃梨,不知梨子的味道。
我们现在的科学课就是强调学生动手做,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舌头、手等感官,去玩实验器材,去品味物体,去观察物体、环境,去研究物体的本质与现象。
如三年级第三单元《水》,我就让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分辩牛奶、水、醋等液体。
用眼睛看这些液体分别是什么颜色,用鼻子闻这些液体的气味怎样,用舌头品尝这些液体的味道如何,从而得出水是无色、无味、无气味的液体,获得对水的认识。
又如《水和食用油比较》一课,它除了要求学生用眼睛看颜色,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外,还要求学生用手黏一黏,用滴管分别在腊光纸上滴一滴,同时把二种液体倒在一起进行观察。
从而得出水是不粘手,食用油粘手,油比水轻,水比油重,水滴在腊光纸上成小圆珠,油滴在腊光纸上小圆珠较扁,小圆珠滚动时水比油快……这些科学知识不需要老师传授,而是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对事物直接体验后就可以得到。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摘要】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中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
本文从概念、具体实践策略和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模拟实验和观察法、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以及跨学科整合和教学应用等内容。
这些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结合“做中学”和科学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做中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做中学、实践策略、模拟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实践活动、跨学科整合、教学应用、效果、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学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的起点。
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可以从小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质疑、探索、创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而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普适性和生活性又使得小学科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基础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科学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一定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更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对科学充满热爱和探究精神的学子,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1.2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做中学”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做中学”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中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什么是做中学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思考“做中学”科学教育是近几年在我国开展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
它面向幼儿园和小学三年级以下儿童,使他们有机会亲历探究科学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基础。
以下是我对“做中学”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与大家共享。
一、什么是“做中学”“做中学”是“基于动手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幼儿园、小学中的应用”。
这里有三层含义:首先,“做中学”是面向儿童、基于动手的,它强调让孩子在既动脑又动手中学习科学,强调孩子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其次,“做中学”是探究式的,让孩子带有特定任务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操作,第三,这里强调的是“学习方法”,“做中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学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以特定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标。
因此,在理解了这些含义后,我们就要注意区别两对概念。
1.“做中学”(“做中学”科学教育)与“做中学”(杜威的“从做中学”)我们现在开展的“做中学”项目与杜威的“做中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杜威“从做中学”思想是以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认为心理决定世界,客观规律是不可知的,经验就是一切,否认社会实践(包括科学实验)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他所提出的“做中学”是基于生物本能要求的一种活动,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儿童毫无目的地去“做”。
因而杜威的“从做中学”缺少一定的科学依据,从理论上来说也是反科学的。
美国20世纪50年代之后普教教育质量的下降从某种角度正说明了此。
而我们所开展的“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它是以国际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亲身经验为依托,经过美国、法国多年的试点、验证,得到较好效果而受到肯定之后,才被引入到我们中国的。
它有完整的计划纲要、倡导准则、运作模式、预期成果和组织结构。
它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有本质的不同。
“南京市小学‘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的研发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南京市小学‘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的研发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价值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更加蓬勃发展,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中,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国家整体发展作用越来越突出。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儿童和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促进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综观国外科学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强调以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改革方案中,科学探究都被列为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要素。
与“做中学”相类似的科学教育试验计划——如美国的“Hands-on”(动手做)和法国的“LAMAP”(La Main a La Pate,其含义是“动手和面团吧”),已分别经历了十多年的研究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这两个科学教育计划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态度,也培养了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
基于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的教育界、科学界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了解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总结我国中、小、幼科学教育已取得的成就、丰富经验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吸收和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先进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共同倡导、发起和推动了“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改革实验,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妙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一、什么是“做中学”“做中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实践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做中学”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实际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实验规律。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神奇和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引导探究,培养思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在生物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物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通过引导探究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启发创新,培养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设计并完成实验,通过实践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启发创新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践应用,提升技能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做中学”的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从实践中获取实践经验,提升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提高学习效果。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做中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经验来促进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做中学”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运用策略:1. 实践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种植一些简单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规律,并帮助学生总结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外或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考察,观察和了解生物、地理等相关知识。
在学习动物的栖息地时,可以带学生去动物园或者森林公园,观察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活方式。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某一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物质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然后让学生分组找出身边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进行讨论。
4. 问题导向: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在学习水的沸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水要煮沸后才能变成水蒸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 教材解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其中的知识。
在学习电流的概念和特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学习效果。
6. 制作实物:让学生参与实际制作实物,提高学习的可视化效果。
在学习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规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纸板、纸杯等材料制作太阳系模型,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
7. 游戏化学习: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趣味性。
在学习食物链时,可以设计一个“动物拼接游戏”,让学生拼凑出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并评选出最佳拼接作品。
“做中学”是一种积极、主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运用以上策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实践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1. 实验室建设学校应加大对科学实验室的投入,确保实验室设施齐全、安全。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仪器和实验药品,以满足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需求。
2. 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
如:校园内的植物角、气象站、观鸟台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科学,体验科学。
3. 社会实践基地与社区、企业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1. 实验探究活动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记录、分析等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如:制作简易电池、观察植物生长等。
2. 案例分析活动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分析环境污染问题、探讨新能源等。
3. 科技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科技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制作简易机器人、设计环保装置等。
4. 科普讲座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科普讲座,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如:天文知识讲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5.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服务社会。
四、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成果,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自我认识。
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组织教师参加科学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
2.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教师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小学“做中学”实验项目推进方案
小学“做中学”实验项目推进方案推进方案:1.制定明确的目标:明确项目的目标是以小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中学水平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2.收集合适的实验项目:通过调研和咨询教育专家,收集针对小学生的中学水平实验项目。
项目可以涵盖各个学科,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确保选择的实验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并与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3.培训教师:组织专门的培训活动,提升小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实验项目的操作技能、安全知识、实验原理和教学策略等。
确保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所选实验项目的实施方法,并能够将实验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4.提供实验设备和材料:为了能够顺利地实施实验项目,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根据项目需求,确保实验室设备齐全、材料充足,并提供安全防护设施。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借用或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条件。
5.组织实施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将项目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实施。
在每个阶段,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和理解实验原理。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或创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评估和总结: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
评估可以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发现项目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还可以总结实验项目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今后的项目推进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的推进方案,可以让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为他们进入中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做中学”课堂结构的探讨与分析
应密切 联 系学生 的生活 实 际 , 启发 学 生 自由大胆
地提 出 问题 , 扣 目标 引 导学 生 猜 测 。如果 学生 紧
科 学教育 改革项 目, 还是 作 为科 学 教学 方 式 , 做 “
中学 ” 都被 当作 一种 有效 的探究 式 学 习进 行探 讨
或某 一现象 产生质 疑之 时。一个 合适探 究 的问题
原有前 概念 , 学生 生活 经历 中获取研究 的 问题 。 从
例如 : 蚂 蚁 》 上《 一课 , 学 生课 前 带 瓶 子 去 捉蚂 让
蚁 , 堂交流 捉蚂蚁 的情况 , 课 使学 生 明白蚂蚁太小 又会乱 爬难 抓 。课 堂先 让 学 生 画蚂 蚁 , 发现 自己
总之, 科学 课是 对 小学 生 进行 科 学 启 蒙教 育
的主阵地 , 教师 要营造 良好环境 , 着重 创设小 学生
科 学探 究的机 会 , 断进 行 知识 的 系统 学 习 和能 不
“ 把城 市家庭 用水进 行综 合处 理 ” 等等 , 中有 的 其
学生 还 自己制作 了一 个 家 用净 水 器 , 对学 生 的 种创 造性 的课外 实 践活 动 加 以鼓 励 , 有利 于学 生 创新 意识 的形成 和创造能 力 的培养 。 此外 , 教师在 教学过程 中 , 教材进 行大胆 合 对
生 的巨大挑 战 就是 : 想 到 用水 吗 ?能想 到 要先 能
结 构与模 式 , 却 包 含一 些 共 同 的结 构要 素 。现 但
对 这些结 构要素 的 内涵及 其对 培养学 生科学 素养 的价值进 行探讨 与 分 析 , 以便 更 好地 认 识 和把 握 “ 中学 ” 做 的实质 。
小学科学玩中学,做中学,阅中学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May 20212021年5月第18卷第05期Vol.18No.05读与写杂志小学科学:玩中学,做中学,阅中学刘翠莲(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倡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笔者文中强调的玩中学,是引导儿童将“玩”和“学”结合起来,通过玩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习得一定的科学常识、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做中学,是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生命的真谛,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阅中学,是通过大量有效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飞得更高、看得更远、探索更多的奥秘。
关键词:玩;做中学;阅中学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5-0333-011教师———像科学家那样做,让探究变得有味著名特级教师曾宝俊老师说:“人的好奇心与生俱来,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最原始的特质,好奇是探究之始。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也曾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小学生目前正处于善学好问的阶段,脑中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把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比如在上《不倒翁》这课时,首先我们观察可爱的不倒翁表演,接着同学们玩自己的不倒翁。
咦?我的不倒翁怎么倒了呀?变成“倒倒翁”了!为什么会倒呀?我们怎么把它们变成真的不倒翁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加东西,使它变重)。
好,老师提供弹珠、螺帽,你来试试。
成功了吗?请做成功的同学上前演示,大家一起检验。
你们不是说加重吗?为什么还是不行呢?那怎么让重物不动呢?(粘住,固定)。
好,提供给你双面胶和橡皮泥,你来改进。
再请做成功的同学上台展示分享,说说你成功的秘诀?原来我们要想成功做个不倒翁,不仅要给它加重,还要将重物固定在底部。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实现“做中学”
堂 ,教 师和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 的渠道
也 日益 多样化 。在此背景下 ,教师要充 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资源 ,将科 学教 材中
在教 学 中 的具体 实践 方法 进 行研 究和
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们探索 的欲望。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学 校应建立专 门的科学实验室 ,配备完善 的实验设备 ,保证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实 验操作 。例如 ,在讲解污水处理时 ,抽 象 的理论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 ,教师通
以进行各种实践 ,实现 “ 做 中学” 。例
如 ,学 习水污染知识时 ,为 了让学生 了 解 水污染 的现状 和源头 ,教师可 以让学
身科学 素养 和综合技能 ,成长为全面发
展 的优 秀人 才 。 参考文献 : [ 1 ] 杨 友 乐 ,顾 长 明 . 小学科 学教 学 中 “ 做 与 思 ” 有 效 融合 的 策 略 [ J ] . 基 础教育研究,2 0 1 6( 2 3 ). [ 2 ] 王振 清 . 小学 科 学新 课程 实施 现 状 的 调查 与分 析 [ J ] . 学周 刊 ,2 0 1 7( 5 ) .
图 。每个行 星的位置 、相对大小等按照 学习内容制作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 中加 深对知识 的理解 。再 比如讲解星空知识 时 ,很 多星星及 星座都无法用 肉眼观察 到 ,教师可 以通过 图片或视频给学生讲 解 ,学 生产生兴趣后 自然会在现实 中观 察星空 , 不断思考 和探索 , 也实现 了 “ 做
总 之 ,小 学生 是 国家 未 来科 技 发 展 的主要力 量 , 通过 科学 教学培 养小 学生的科学精神 和科学素养 ,关系到他 们 自身未来 的成长 和发展 ,甚至影响到 社 会和经济 的发 展 ,因此 ,对小学生进 行 科学 教育是必不可 少的。 “ 做 中学”
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做中学”
2019年35期┆217教法研究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做中学”闫 石小学科学是一门动手性很强、具有实践意义的学科,在科学知识的发现和学习中,通过动手“做”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可以有更多的发现,更加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针对“做中学”这一教学思路,教师采取的措施常常略显单薄,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如部分教师只安排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扮演了“操作工”,并未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进一步地发现,与传统的教学区别不是很大;或者是教师对任务的布置不符合学生的现有学习基础,不能激起其学习兴趣,甚至打击其积极性;又或是教师对操作中出现的非预期效果关注不够,忽略乃至反感其出现,等等。
这些原因导致了目前小学科学“做中学”课堂教学还缺乏教育的指导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拓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展开教学改革。
一、什么是“做中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产生及应用,是完全针对科学教育来实施的,它的有效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对知识展开探索。
自主探索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得到解决答案,学生将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因此这种模式同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学效率更高。
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还需要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
例如,在进行种子发芽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验,首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对熟悉的种子入手,如豆芽菜等,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己动手种植豆芽菜,并对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给予学生一定提示,如重点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及养分等因素的需求量,教师最后对知识进行总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务,将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做中学”模式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 “做中学”模式是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特点而被研究并有效应用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做中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科学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常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应该采用“做中学”这种方法来进行科学教学。
在本文中,将探讨“做中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实验室建立实验室是“做中学”教学方式的重要基础。
在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尝试各种实验和操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起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和安全的实验操作流程。
在实验之前,教师应介绍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们了解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效果,并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中学”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问题选择上,老师应挑选生活中最常见的实践问题,例如:环境保护、真菌和细菌、水循环、活动和食品,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细心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观测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对于“做中学”教学方式来说极为重要。
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学习状态中。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大自然环境”、“实验室环境”、“人工环境”等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探究问题,加深学习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四、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例如电子白板、教学PPT等,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论。
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深刻地体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例如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学习。
五、奖励与评价在“做中学”教学方式中,奖励与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反映。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感悟 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做中学”应实现三个突破
“做中学”应实现三个突破“做中学”是从法国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能很好地将做与学结合起来,提高科学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我国,如何有效地引进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个人以为,我国科学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一、“做中学”应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实验设计观传统的自然教学是由教师按照教材设计好的方案引导学生亦步亦趋地做实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真正热情。
而如果改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就会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己动手动脑去尝试解决问题,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1.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提出开放型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真实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放型问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从教师、教材角度出发的实验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力,因而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一位教师按传统方法这样教学:课前,老师给每个组精心准备了一个实验用的盒子,盒子里准备好了一半潮湿、一半干燥的沙土,然后把蚯蚓放入,过了一晚,让孩子们观察蚯蚓往干燥的地方去还是往潮湿的地方去,以判断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
这节课从表面上看,教师没有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实。
但是实验和研究的过程却是老师设计的,学生没有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的科学精神无从培养。
因而课上学生对蚯蚓的其他习性没有表现出兴趣,他们的探究欲望没有被激发出来。
于是,这位教师又重新设计了一堂《蜗牛》课,设置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开始了,老师首先将蜗牛介绍给小朋友们,并请大家为它在教室里设计一个“家”,以便它可以和小朋友天天见面。
老师先请学生考虑蜗牛在教室里生存需要什么。
学生们回答后,老师将它们分类写在黑板上,不时引导孩子考虑它们属于哪一类。
很快,就形成了几个问题:蜗牛喜欢什么食物?它怎么吃?蜗牛喜欢呆在干燥的还是潮湿的地方?蜗牛生活在水里吗?蜗牛怕教室里太吵吗?老师也提了个疑问:蜗牛喜欢家里暗一些还是亮一些?然后,老师示意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并就所选问题作出假设答案,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实现“做中学”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实现“做中学”摘要:随着素质教学的深入发展,科学学科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身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科学学习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在课堂中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做中学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阶段,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让学生更好地探索科学知识,能够从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对“做中学”理念,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为小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教学服务。
本文针对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实现“做中学”展开分析,希望可以广大学者些许建议。
一、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能够使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小学科学教师要从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小学生能够处于好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小学生才能被科学知识所吸引,才能够投入到科学学习当中。
小学科学教师要保证“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彻底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
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小学生,要细心回答小学生的问题,要尽可能地满足小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能随意否定学生,更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问题,要鼓励小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小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能够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好的学习能力。
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在讲解动物的进化以及环境对进化的影响时,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科学知识,能够带领班级中的小学生去动物园参观,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对直观感受到动物,都会对动物产生好奇心。
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去参观骆驼,小学生就会对骆驼产生非常多的疑问。
有的小朋友问:“为什么骆驼的脖子下面有个袋子呢?”“为什么骆驼可以长得那么高?”小学科学教师就要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要认真回答小学生的问题,要让小学生知道骆驼的进化过程,要了解骆驼的生长环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分析生长环境给骆驼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此外,小学科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科学课中的“做中学”阐释——农村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探秘之一
[ 1年 期 基 教 论 1 2 2 第1 ] 础 育 坛 0 1
下面进行 《 溶解》 的科学探究打好了基础 . 科学课上 ,教师注重
在科学 课堂教学 中 ,教师应 善于把学 生的好奇 心转化为强 引导 学生通过观察实 验 、记 录分 析等学 习活 动 ,有效地将 “ 做 烈的求知欲和主动的学习行为 ,激发培养他们对科 学的兴趣 . 作 与学 ’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动手 动脑做科学.
( ) 于磁铁 ,我们 预测实验 出现什 么样 的结果 等 问题 ,大家饶有兴趣 地进 入了 《 做 磁 论.随后才放手让学生大胆地根据 自己的猜想假设小组合作设计
实验 ,亲 自 动手 做试验 , 励学生在科 学实验 中寻找实 验的真 鼓
相 ,内化了科 学课 中的 “ 中学” 做 .
( ) 与盐放入水 中 ,会 发生什么现象 ? 1沙
升 ,使 学生明 白科学 学习仅凭猜想 是不行 的 ,证据 从何而来一
一
在一 系列 科学探究 活动 “ 做与学 ” 中获得 ,从 而 ,端正务实
了学生对待科学 的态 度 :获取科 学新知 ,必须在 “ 做与学 ”中 进行科学探究 ,建构科 学真知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 的科学学习.
摘要 :科 学课要 给予 学生真 知 ,在农村科 学教 学 中教师要
积极 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就得 引导学生学会探 究.正所谓授
() 2 高锰酸钾放入水 中你又 观察 到什么?
当小学生 明确 了实验 目的 以后 ,就 开始观察 ,进 行猜想假 () 1 沙子放入水里 ,沙子逐渐沉 入水 底 ; () 2 食盐放进水里 ,食盐 逐渐不见 ; () 3 高锰酸钾放入水 中,无色的水逐渐变成紫红色的高锰 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做中学”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
陈鹤琴还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什么是儿童的“做”:第一,从知识起于感知这点看,“儿童对于环境中各种事物的认识一定要亲眼看到、耳朵听到、手接触到才能了解事物的真象和性质。
” “做”是儿童亲自利用各种感官对事物的直接体验。
第二,从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个角度来讲,“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
”他认为儿童的学习要由儿童自己来“做”的,“做”是儿童的自动研究,是让儿童通过自己思想来认识世界。
第三,从儿童的心理来分析,“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做”。
第四,他提出“做就是劳动”,一切的创造……要从做中学,做中求创造。
总之,所谓“做”,并不限于双手做才是做,凡是耳闻、目睹、调查、研究都包含在内。
“做中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本人将上述教育原则、思想和观点渗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并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做”是让儿童进行直接体验
古人云:不吃梨,不知梨子的味道。
我们现在的科学课就是强调学生动手做,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舌头、手等感官,去玩实验器材,去品味物体,去观察物体、环境,去研究物体的本质与现象。
如三年级第三单元《水》,我就让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分辩牛奶、水、醋等液体。
用眼睛看这些液体分别是什么颜色,用鼻子闻这些液体的气味怎样,用舌头品尝这些液体的味道如何,从而得出水是无色、无味、无气味的液体,获得对水的认识。
又如《水和食用油比较》一课,它除了要求学生用眼睛看颜色,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外,还要求学生用手黏一黏,用滴管分别在腊光纸上滴一滴,同时把二种液体倒在一起进行观察。
从而得出水是不粘手,食用油粘手,油比水轻,水比油重,水滴在腊光纸上成小圆珠,油滴在腊光纸上小圆珠较扁,小圆珠滚动时水比油快……这些科学知识不需要老师传授,而是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对事物直接体验后就可以得到。
二、“做”是让儿童自动研究
“看不如做”。
看十遍不如做一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做”实验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研究,教师只要及时指导就可以了。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
实验能力和水平在实验中得到提高。
但是,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了很多组活动材料,为了让每组材料都有用武之地,教师就武断地给学生分配探究的任务。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探究,验证假设。
如曾听过一节三年级《热胀冷缩》的课,在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时,这位老师就规定:1~4组研究黄酒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本领,方法是: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黄酒加热,5~8组研究酱油,用蜡烛给锥形瓶里的酱油加热;9~12组研究红墨水,把盛有红墨水的小药瓶放在热水中;13~16组研究酒精,用热毛巾捂住装有酒精的平底烧瓶。
要使它们受冷则统一放在冷水中。
虽然通过实验全班同学都了解这些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效率也较高。
但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却被教师剥夺了。
我们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探究的欲望肯定会更高,活动的组合肯定会更丰富。
三、“做”是让儿童在“游戏”中学
科学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热闹”。
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玩”得不亦乐乎,也常常让人担心这样的课的效果能否得到保证。
不过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顺着他们的天性来引导他们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玩”中想得更多,做得更多,获得更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玩”(游戏)的兴趣指引下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他的潜能、他们的想象可以在“玩”(游戏)中尽情的放飞,学生的积极性也同样的会在“玩”(游戏)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玩”中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蚂蚁》一课。
学生发现蚂蚁太小隔着瓶子看不清,放在纸上又会乱爬,这样观察起来比较困难时。
我就让学生尽情地“玩”(游戏)蚂蚁,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材料:糖、放大镜、毛笔、线、瓶盖和放少许水的盆子等,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来设计一个观察的方法,把蚂蚁观察清楚。
显然,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设计了很多的观察方法,然后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满意的观察方法。
这样,不但让学生观察了蚂蚁的特征,又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是一种教学的理想模式,也是学生积极性发挥、动手能力培养、应用能力提高的理想方法,达到了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让儿童在做中求创造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希望。
“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科学创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当好引导者,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自己尝试动手解决问题。
创新源自于“异想天开”。
我常常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教育学生,在古代这纯粹是异想天开的事,但今天人们用“神舟五号”来实现了梦想。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新思维的诱饵,也是创造活动最有效的动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托兰斯认为: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
教师就应该在设置创新氛围和保护创新意识上狠下功夫,做文章,发散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但这些都要落实在具体的“做”字当中。
只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加上有效的检查与指导措施,才能促进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习技能的提高,达到智慧的增长、创造力的凸显,创新才不会只是昙花一现,才能结出美丽的花朵,才能经久不衰,结出丰厚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