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第3版)》教学课件 第四章 公共关系客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互助性。即公众和组织之间呈现互动状况,公众的意见和 行动对组织的目标、发展具有影响力和制约力。
8. 整体性。公众不是单一的群体,而是与某一组织运行有关 的整体环境。
9. 共同性。公众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 群体。
10.主次性: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
11.潜在性:潜在的形势会产生潜在的公众,新出现的形势会 产生新的公众,
二、公众划分的方法与类型
(一)、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不同的组织,由于目标和利益的不同,
价值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准则和管理理念 不同,人员结构和动作方式不同,历史背 景和环境条件不同等等,必然会面对着不 同的公众。
(二)、同一个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 如发达国家的企业公众,比较主要的就可以列 出24种:
我国对公众的划分
也不下23种,主要区分内部关系和 外部关系两大类。
(三).同一种公众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组织公关活动的内部对象分: 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包括: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销售人员 辅助人员 股东公众
外部公众包括: 消费者 团体者 竞争者 记者 政府官员 社区居民
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分:
潜在公众:潜在的公关问题而形成的潜在公 众,陷患公众,隐蔽公众等。
知晓公众:潜在公众逻辑发展的结果,即公 众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与特定组织有关, 需进一步了解信息。
行动公众:知晓公众发展的结果。
(四).不同的公众有不同的公 共关系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新闻媒介关系 2. 职工关系 3. 顾客关系 4. 股东关系 5. 社区关系 6. 政府关系
根据公众构成的稳定性程度:
临时公众:某一临时因素,偶发事件或专题 活动而形成的公众。
周期公众: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 如:假日游客、送学考生家长。
稳定公众: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 如:老主顾、常客、社区人士等。
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 特点,分四类:
非公众:处在某组织的影响范围之中,但却 与该组织无关(此划分可减少工作盲目性)
本章提要: 公共关系客体即公
众,是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
第四章 之一。公众既是社会组织赖以
公共关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开 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
系客体 本章主要介绍公众的基本含义和
特征、公众分类的方法及意义、
公众心理分析、内外部公众分
析。
第一节 公众的含义和特征
一、公众的含义
公众: 指一些特定的利益群体,即指与特定的
(1)股东关系(2)雇员关系 (3)主顾关系 (4)社区关系 (5)一般公众关系(6)消费 者关系(7)竞争者关系(8)原料供应者关系 (9)批发商关系(10)代销商关系(11)经 销商关系(12)公务员关系(13)金融机构关 系(14)报界关系 (15)慈善团体关系(16) 宗教团体关系(17)劳工关系(18)工会关系 (19)学校关系(20)政治团体关系(21)政 府关系(22)公共服务团体关系(23)同业团 体关系(24)工业界关系
3.自发性 公众心理定势是对特定情境的适应性反应,是公众经过相 互作用后自发产生的。
4.规范性 公众心理定势又是人们对某一自然现象或社会事物的共同 反应方式、原则、策略、规范和标准,因此带有一定程度 的规范性。
5.综合性 公众心理定势是人多种心理成分的综合,是人的认知、情 感、意志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公众心理定势的基本形态
(一)个体心理定势 (二)公众群体心理定势 (三)流行心理定势
(一)公众个体心理定势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定型效应 5.情感效应
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及相互 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 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的英文是“public”,意思是指具有“合群 意识”的社会群体。
二、公众的特征
1. 同质性: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质的群体。
2. 群体性。即组织的行为所涉及的公众是以 群体面貌出现的。
第三节 公众心理定势分析
一、公众心理定势的含义
公众心理(又称大众心理)是日常社 会生活普遍存在的一种团体心理现象, 而在现实的社会团体中,人们对于某 一对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就是 公众心理定势。
二、公众心理定势的作用
1.支配人的思维 心理定势是不可避免的心理活动状态,是人们
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及行为活动的动力,它对人 们心理活动可能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一种先入 为主的观念、知觉和情绪来判断问题,从而给人 们正确认识事物造成一种障碍,产生不良的消极 影响。wk.baidu.com2.支配人的行动
第二节 公众的分类
一、公众分类的意义
1.对公众进行分类,是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重要 工作,是提高公共关系活动效率的重要保证。
2.能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认识公众的特征和共 性,认识公众的多维性,重视与公众的关系。
3.能帮助社会组织清晰地把握每一类公众的 特征。 4.能帮助社会组织了解和掌握公众的变化趋势。
3. 相关性。公众不是抽象的、各组织“通用”的, 而是具体的、与特定的组织相关的。
4. 多样性:存在形式的复杂多样,个人关系,群体关 系,团体关系。
5. 变化性。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 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之中。
6. 多维性。公众的多维性也称广泛性,它是指每个社会组织 都存在相应的公众,没有公众的社会组织是不存在的;就 每个组织的运作而言,是事事面对公众,时时面对公众。
心理定势主要通过三方面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 影响:①它通过人的知觉习惯起作用;②它要以 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人 ;③它通过情绪主体和心 境来制约人的心理和行为。
三、公众心理定势的共同特征
1.潜伏性 心理定势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心理倾向由人们对某一 对象的评价、情感体验与意向三个因素组成。
2.动力性 公众心理定势具有干预现实生活的主动性。
个体公众:以个体形式出现,如选民、旅 客、游客
组织公众:以组织形式出现,如集团消费 者,订购者。
根据组织权力的性质分:
一般社会型公众:如:企业、学校、新闻单 位、社团
公共权力型公众:如:公安、税务、市政
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可分:
首要公众 次要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
顺意公众 逆意公众 边缘公众(独立公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