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中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课件共22张PPT

鲁教版初中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课件共22张PPT
知道我 是谁吗?
思考
1.牛、屎壳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屎壳螂,而不用人工 的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的杀虫剂?说说其中的 道理。
用透明塑料袋 包裹滴水观音的叶 子,放在光下一段 时间,塑料袋内壁 会出现什么现象?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 是如何发生的吗?
植物对环境的作用
作用? • 实验装置在暗处处理一段时间后,沙与
土的分界是否明显? • 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实验结束后,你准备如何处理蚯蚓?
细菌、真菌对环境有影响吗?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身边 有哪些破坏环 境的行为?
1、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 实例( A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3.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两托盘中土壤变化。 4.注意保持卫生。
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目的要求
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材料用具 蚯蚓20条、大小相同的塑料水瓶(剪掉上半部分)、 湿土、细沙、菜叶
方法步骤
• 1.取甲乙两只烧杯,在每只底部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 细沙,细沙上面再铺一层湿土,每层高度约为烧杯的1/4. 每铺一层,稍加平整压实,并在烧杯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 分界线。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植物对土壤的作用。
材料用具 两个大小相同的装土的托盘(其中一盘种
有萝卜幼苗)、喷壶、水槽、秒表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42021/8/14Saturday, August 1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42021/8/142021/8/148/14/2021 6:28:4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42021/8/142021/8/14Aug-2114-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42021/8/142021/8/14Saturday, August 14, 202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之食物链和食物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之食物链和食物网

假设一种生物变化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变化
情景分析引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是是有限的)
引出生态平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出示螳螂捕
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学生兴致勃勃的聆听
尝试让学生画出螳螂捕
画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
引起学生的学以兴趣
蝉黄雀在后故事中吃与被吃 事中吃与被吃的关系图
学会分析生物数量的变
2/3
化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其他生 物的变化
引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的调节能力
生态平衡概念 六、教学板书
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3/3
1、说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 2、能根据问题情境准确写出食物链 3、学会分析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正确书写食物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交流、生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还没形成自觉预习新知识的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牢固,学 习方法还待提升,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指导学生提前根据导学案预习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尝试让学生画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中吃与被吃的关系图
1/3
引出食物链
食物链的画法(小组探究)
教材资料分析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小组探究画出,老师用手机拍下学生讨论结 果,上传白板并全体学生集体分析)
课题名称:食物链与食物网
年级学科 七年级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食物链与食物网源于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 统中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内容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点,是生态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 础,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本届的学习姜维后面关系图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环境名师优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环境名师优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13.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 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A ) A. 乙和丙数量增加 B. 丙和丁数量增加 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 乙和丁数量增加
14.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 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 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 B )
3. 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
态系统中被称为( B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摄食者
D. 分解者
4. 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常是( A )
A. 水生植物
B. 浮游动物
C. 鱼、虾
D. 微生物
5.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这主要是因为
(A) A. 生产者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5.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吃与被吃 的关系 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 ,起始环节是 生产者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 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
食物链 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 断 积累 ,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
B. 生产者总是被其他生物捕食
C. 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D. 生产者自身消耗的能量最少
6.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D )
A. 植物
B. 动物
C. 细菌、真菌
D. 太阳
7.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 者不仅要把塑料袋等难以降解的垃圾袋带离南极,还 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D ) 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缺少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练习:
生物 环境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__和__所 形成的统一整体 非生物 生物 2、生态系统包括___部分和___部分.前者 水 如___、___、___等.后者包括______ 、 阳光 温度 生产者 消费者 _____ 、 分解者 . 相互依存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____的 关系. 二 选择 1.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细菌和蘑菇 C.老鼠和黑尾鹿 D.蚊子和跳蚤
第二课时
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11条 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吗?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 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 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 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 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列: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mg/kg
0.05
7
0.51
68
0.35
那么,最有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C ) A. D B C B E A B. D B
C
E D A
C. A
C
E
D
D. A
E
C
B
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和_ 食物网 流动的. __
尝试连接观察与思考中的食物链,数出食物 链的条数。
被吃者
吃者
请写出书21页谚语所包含的食物链 树 蝉
螳螂 黄雀
浮游植物
虾米
小鱼
大鱼
总结:
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种现象叫做(jiàozuò)生态平衡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小组讨论交流 : (jiāoliú)
1、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沿什么途径进行流动 的?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中的物质和能量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 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
植物
生产者(producers)
动物 生物(shēngwù)部分

消费者(consumers)
态 系
细菌、真菌 分解者(decomposers)

非生物部分(bù fe:n) 阳光、空气和水等
第七页,共十七页。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zhìyuē)的关系。
第八页,共十七页。
(人类在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中扮演的消 费者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 ,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生态系统的自动 调节能力 是有一 (nénglì) 定限度的!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 规律办事(bàn shì),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生物与环境组成(zǔ 生态系统 chénɡ)
第一页,共十七页。
1、生态系统 的概 (shēnɡ tài xì tǒnɡ) 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shēngwù) 与外界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叫做生态系统。
你还能举出其他(qítā)例子吗?
第二页,共十七页。
草 原 生 态 ( c ǎ o y u á n ) 系统

生产者
3、(1)食物链:
左图中树皮里有昆虫(f的oo幼d 虫ch。ain)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课件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课件 (新版)济南版
细胞膜向内凹陷。
探究一:细胞分裂
3.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会不 会减少?
12 34 洋葱根尖的组织细胞(已染色)
细胞生长
分裂后的新细胞体积比较小,随着从周围环 境中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它们的体积逐渐增大, 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分裂
数目增多
体 逐



细胞生长
体积增大
小结一:
请阅读课本P32-33,思考、讨论予以解答。
探究二:细胞分化
1.什么是细胞分化?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 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 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 胞的分化。
探究二:细胞分化
2.为什么要进行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
我们把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 胞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5.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
与其相关的是 ( ) B
A.细胞的分裂 B. 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增多
6.恶性肿瘤的形成是因为细胞( B)
A. 不断分化而不分裂 B.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C.不断分裂而不生长
D.不断生长而不分裂
7、组织形成的过程大致表示为 ( A )
知识拓展:“脱僵之马-癌细胞”
一个细胞发生了突变
失去细胞核的控制,只分裂不分化
肿瘤形成
癌细胞进入血液
生活中致癌的因素有:
化学致癌物(有农药、化肥)、放射线、病毒、 发霉和变质的食物、有毒气体、污染的水等。都有 可能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预防癌症应做到:
1、不吸烟,少饮酒。 2、少吃腌制、烧烤食品和高脂肪食物。 3、多吃粗粮、绿日光曝晒和进行适量运动。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兔 草鼠
食草 昆虫

猫头鹰

猫头鹰
蛇 猫头鹰
吃虫的鸟 猫头鹰
青蛙

猫头鹰
吃虫的鸟 猫头鹰 蜘蛛 青蛙 蛇 猫头鹰
• 食物链的写法: • 〔1〕箭头指向捕食者 • 〔2〕开始于生产者, • 〔3〕结束于最高级的消费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1.最终来源: 太阳能 2.方向: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 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 后果?
食物链
2.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 们彼此交错连结,形成食物网。
1. 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这些食物链是互不 关联的吗?
9条。 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2. 假设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 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从理论上分析,假设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 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 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和环境组成的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 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 1.食物链和食物网。
问题:猫和兔子的眼睛生长位置不同与生 活环境有关系吗?
布置课后作业 做24页练习
1.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 误的画 “×〞。 (1)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 态系统。( ×) (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 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 坏。(√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件(共33张PPT)

间关系正确的是( D )
A.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B.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C.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D.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4、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
充完整。
植物
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
生态系统
真菌、 细菌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
水等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 链不断累积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观察与思考 有几条食物链?假如蛇数量少了,哪些生物的 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1、什么是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 连接形成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 食物网流动的
3、在草 兔 狐这条食物链中,若把狐大量 捕杀,则兔的数量会怎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树桩最终被真菌分解消失)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 演着什么角色? (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真菌:分解者)
植物
角色:生产者
职能: 能利用光能
制造有机物,为动物 的生存提供了营养, 没有生产者,其他生 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 基础。
角色:消费者
职能:
不能利用光 能制造有机物, 直接或间接以植 物为食,获得维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 环境所形成的 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态 系 统
组 成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血糖调节情景导入 课标导航课程标准1.理解血糖平衡。

2.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

3.学会糖尿病的检测方法。

关键术语血糖(正常值80~120mg/dL) 胰岛A 细胞与胰高血糖素 胰岛B 细胞与胰岛素 下丘脑(交感、副交感神经) 糖尿病(病因、症状、检测)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基础梳理 1.血糖平衡(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80~120mg/dL 。

(2)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体液调节 ①参与调节的激素 ②调节过程a .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含量降低。

b .血糖含量降低――→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含量升高。

(2)血糖的神经调节 ①神经调节过程②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思维激活1]血糖平衡与肝糖元、肌糖元的关系如何?提示 血糖含量增加时,通过合成肝糖元、肌糖元来降低血糖含量;但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只有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来使血糖含量升高,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合作探究1.主要调节激素的比较特别提醒①调节血糖平衡的途径主要是激素调节。

②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而升高血糖水平的激素却有多种。

③肾脏对血糖的重吸收和排出也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途径。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1)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血糖含量。

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通过提高血糖含量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均可使血糖含量升高,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包括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血糖含量。

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通过降低血糖含量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拓展延伸相关激素之间的联系同一生理活动不是由单一激素调节完成的,而是由与此活动有关的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

对于同一生理效应,有的相关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有的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现分析如下表所示:作用类型概念举例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调节血糖平衡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使血糖含量升高,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保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调节血糖平衡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含量,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含量,两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巩固1]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来源增加,去向减少,则引起血糖浓度升高B.血糖来源减少,去向增加,则引起血糖浓度降低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

答案D血糖平衡的意义基础梳理1.血糖失衡的典型病症——糖尿病(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2)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身体消瘦。

2.血糖含量相对稳定的意义: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的健康。

[思维激活2]切除胰脏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引来许多蚂蚁,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切除胰脏的狗,体内缺乏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过高,糖随尿排出。

[思维激活3]治疗糖尿病时,若一次注射的胰岛素过多,会导致什么后果?提示病人若一次注射的胰岛素过多,会使血糖含量过低,机体供能不足,导致头昏、眼花、甚至休克。

合作探究1.糖尿病的病因与病症(1)病因由于胰岛B细胞的破坏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2)病症患者有高血糖和尿糖的症状,此外还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

2.(1)糖尿病的诊断:既验血、又验尿。

只有同时出现了持续性高血糖和糖尿,结合“三多一少症状”并排除了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才诊断为糖尿病。

(2)调节和控制饮食并结合药物的方法治疗①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不吃或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②轻型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来治疗;重症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但不能口服。

③基因治疗将成为根治糖尿病的措施。

特别提醒①糖尿病患者的多尿与多饮是因果关系,多尿是多饮的原因,多饮是多尿的结果。

②注意尿糖和糖尿病的区别:当健康人一次食用大量糖时也会出现尿糖,但这是暂时性的。

持续性高血糖及糖尿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

3.尿糖的测定(1)实验目的:学会尿糖的检测方法,检查“尿样”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2)实验原理: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

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

(3)实验步骤:①将5个分别装有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

②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

③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④将实验结果记在记录表中。

[巩固2]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多尿”。

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解析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仍在进行,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部分糖随尿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

答案B血糖的平衡与相关激素的作用【例1】分析下图,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①、②、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思维导图答案A反思总结①血糖的三条去路“氧化分解”、“合成”及“转化”的主次地位是不同的。

②储备的肌糖元只能用于肌肉收缩时的供能,不能像肝糖元一样经水解形成葡萄糖后释放到血液中。

③血糖转化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需要经过氨基转换作用。

血糖平衡的调节【例2】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__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___分泌不足。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

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_直接提供。

思维导图解析(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脏中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2)当胰岛B细胞受损时,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使机体出现高血糖状态。

(3)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脱水缩合)、内质网(加工、合成)、高尔基体(包装、加工)等细胞器参与,同时也需要ATP直接供能。

答案(1)胰高血糖素肝糖元(2)B胰岛素(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ATP1.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解析人体进食后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吸收后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答案D2.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浓度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min后下降主要是因为葡萄糖转化为糖元和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解析从血糖来源可知,口服葡萄糖后30min内血糖浓度上升与肠道吸收有关;a的血糖浓度始终较高,很可能为糖尿病患者;b在120min后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被氧化分解;d体内血糖浓度一直处于很低水平,很可能是高胰岛素血症患者。

答案B3.下列对糖尿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就会从尿中排出糖B.血糖浓度升高后,细胞可利用的糖增加C.病人尿中糖多所以尿多D.病人尿多,所以尿中的糖多解析血糖浓度升高只有超过肾糖阈才会出现尿糖;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使细胞可利用的糖减少;糖尿病人的原尿中葡萄糖含量高,从而影响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

答案C4.选择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

(1)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_______,原因是刺激导致胰岛素浓度________和胰高血糖素浓度________,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其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了________分解和______转化为葡萄糖。

(2)图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

若要证明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______________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解析(1)开始刺激后,胰岛素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抑制了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所以血糖浓度降低。

(2)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因此可以向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通过检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