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课标、教材使用说明
高中历史新课标《必修一》教学要求
高中历史课标必修一教学要求课程目标:《历史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政治活动,而政治活动又总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人物。
因此了解这些重大的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它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此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要懂得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中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升民主法治意识,增强个人的公民素养。
实际上,上述三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要基于政治制度的理解、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了解,来掌握技能和方法,培养和熏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的三维目标是通过九个学习专题来承载的。
每个专题都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区域或某一类社会形态中政治发展的实质性特征,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一种政治制度的缘起、发展、变迁及其历史影响,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在历史的联系中、在贴近时代的对话中获得启示,从而更好地认识国情、认识世界。
以下我们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Ⅰ》课程目标里的九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论共享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介绍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是中国经济在西方资 本主义侵略下的自我调整的产物,不是自 身发展的必然,因此存在遭到歧视和摹仿 的现象。
•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后来 发展的曲折和缓慢。
•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从经济史的角度,最后立足于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 实际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兴起以到统治世界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联系相关专题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
• 对学生易产生争论的地方进行正确引导。
• 把握本单元的内在逻辑关系,历史地分析 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结果。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人的思想解放开始从知识分 子走向芸芸众生。
第3课“启蒙运动的兴起”
• 历史背景 • 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 • 康德的主要思想
恩格斯对启蒙运动的概述
•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 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 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 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 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 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 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 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 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 注意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 强调历史背景的介绍。 • 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发展背景。
• 从自然到人: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 度”“美德即知识”。
• 柏拉图:奠定了理性的基础。
第2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
——“地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了解地图的种类;
3、认识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
4、会分层设色地形图及识别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5、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阅读、运用地图的方法及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地图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一是我国高中阶段学校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思维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三个部分。
其中,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历史时期的学习;世界古代史包括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古代世界各大洲的历史文明、古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学习;近代史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践、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思维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认真贯彻执行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标准,推动历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高中历史课标解读必修一
必修一下面,仅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政治史部分,对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和目标及其特点做一分析说明。
在政治史必修课中,包含了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9个专题,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和君主专制制度等;中国人民反抗西方列强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
通过必修课的政治史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历史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具有如下的特点:1、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分类集中。
高中历史课程同初中历史课程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知识的分类,即把人类历史中同政治有关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相对地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较为集中的学习,了解人类这一重要领域的社会活动内容,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趋势,可以对这一领域的历史有更为集中和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在能力训练上,可以学习收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在政治领域发展的基本方向,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课标和重难点
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学习要点。
相关学习要点的表述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至元,时间跨度大,内容繁多,平铺直述,线索难以清晰,特点不易突出。
基于这种考虑,课文子目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虑,紧密联系上一课学习要点的内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承上启下地设置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两个子目。
讲清楚这两个子目,学生既复习了始皇帝来历的旧知识,又了解了更多的关于皇帝制度在汉元期间的沿革变化以及君主专制一步一步演进的大致脉络;既能重温有关郡县制建立初期的史实,又能熟悉从汉至元郡县制度曲折发展的历程,进而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在汉元间的发展状况,分析中央集权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利与弊。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
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
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1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3.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套引言本说课稿主要基于最新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并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档将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教材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
教材概述- 本教材是根据最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知识点。
- 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满足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需求。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及其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点,如封建制度、科举制度、中外交往等。
-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分组合作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交流和合作。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的特征及其发展- 封建社会的特征及其发展2.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两大思想家- 孔子及其思想- 老子及其思想3. 第三单元: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和灭亡- 商朝的兴起和覆灭-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4. 第四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5. 第五单元:秦朝的统一与统治- 秦朝的统一战争及其影响- 秦始皇的集权统治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 利用各种评价手段,如作业、考试等,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总结通过本教材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说课稿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历史文献和图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文献资料和图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背景。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案例引入: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具体历史案例,如某位著名君王的政治改革,引导学生关注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2.知识点讲解:在学生对案例有了初步了解后,我会系统地讲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等知识点,并辅以图表和时间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
2.多媒体课件: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整合文字、图片和动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学术文章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材料。
4.电子白板:使用电子白板,方便展示和讲解,同时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讨论内容。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比较分析:将夏商周政治制度与后世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其历史地位和演变过程。
4.互动讨论: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并参与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夏商周政治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
-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把握不清。
-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难以将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高一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材解读
高一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材解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2.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第四单元: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5.第五单元: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6.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历史发展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目录,让学生对教材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新课讲解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a.简要介绍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b.讲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及重要历史事件。
c.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
2.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a.讲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b.分析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c.介绍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b.分析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c.介绍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4.第四单元: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a.讲解隋朝的统一和唐朝的繁荣。
b.分析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c.介绍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5.第五单元: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a.讲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b.分析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c.介绍元朝的统一和对外交往。
6.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a.讲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b.分析清朝的建立和民族关系。
c.介绍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新课标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教案:新课标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等重要历史阶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释当今社会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和历史地位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变革3.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4. 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入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特点和历史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变革,以及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3.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解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3. 角色扮演法:设计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4.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六、教学工具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入历史背景。
2. 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学习。
3. 活动道具:如角色扮演道具、讨论稿纸等,用于活动的开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本节课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开篇,旨在让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特点;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3.夏商周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4.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设计好板书草图,课堂上边讲边写,保持板书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并及时擦除不需要的内容,保持板面的整洁。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政治制度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把握不清。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适时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物资料,以及使用时间线等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后,我会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问卷调查来评估教学效果。
2.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3.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场景,如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
4.布置研究性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4.对于学生在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我会给予具体、详细的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是书面作业,二是研究性作业。书面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研究性作业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是小论文、研究报告或思维导图等形式。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第一节的古代历史背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等部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掌握我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果。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
重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明成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文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探讨中华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华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文明成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2)列举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 答案:(1)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等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文明体系。
(2)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夏商周时期:夏禹、商汤、周文王等。
(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思想资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否有清晰的认识。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范文全面介绍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范文全面介绍高中历史必修1是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我国高中历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的过去,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发掘人类的精神财富,以便更好地面向未来。
今天,我们将为您全面介绍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范文。
一、教材概述高中历史必修1是全国普及高中教育的必修课程。
它由我国教育部颁布,全国各省市统一执行。
该教材的出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
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古代史2.中世纪史3.近代史4.现代史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对历史的基本概念、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高中历史必修1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其了解历史的本质,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历史的演变过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人类历史的基本概念,明确历史意义。
2.理解人类历史进程的演变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文化的作用。
3.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事件、人物和文化。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精神。
5.熟悉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内容分析1. 古代史该部分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文化和人物,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统一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明清等历史阶段。
2. 中世纪史该部分介绍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包括罗马文明的衰落、基督教的崛起、欧洲国家的兴起、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的流行、文艺复兴等事件。
3. 近代史该部分涵盖了近代欧洲史、东亚史和非洲史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近代欧洲史介绍了欧洲的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世界大战的爆发等事件;东亚史介绍了中国的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非洲史介绍了非洲的殖民和解放。
4. 现代史该部分涵盖了全球化的历史、21世纪的经济发展、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内容。
其中,对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深入阐述。
高中历史必修课的说明
三.历史必修(3)的说明 1、确定本模块学习内容的基本原则。 阶段性原则。 遗产性原则。 原创性原则。
关于几个问题的说明。 人文精神的含义与影响。简单说,人文精 神就是人的价值至上,公民的权利至上。 把人的历史、人的世界、人的活动、以及 人的精神、形象和身体本身作为关注的中 心,是对人类命运、社会发展方向、民主 自由、人生理想、天赋人权、生命的价值 与意义、道德伦理、精神境界、文化修养、 人格尊严的一种高度关注和强烈的责任感。
;2)“人民”还是“敌人”的身份不是法律 身份,个人无法依据确定的法律条文来判 定或决定自己是“人民”还是“敌人”;3) 架空、淡化、抹杀或推卸了社会与公民的 权利与义务;4)容易给政治野心家提供以 “人民”的名义制造历史罪错的机会。
(8)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探索 与贡献、巴黎公社对建立无产阶级政治制 度的探索、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社会主 义政治制度不仅仅需要宣布其真正代表无 产阶级和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性纲领, 而且也需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 理论、确立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建立完善 的法律制度和探索具体可行、持续有效的 操作技术。
2.几个问题的说明: (1)什么是政治:关于“政治”的概念很多。 我给政治下的定义是:一个人、几个人、 一群人,或社会团体与组织,或政党,通 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获取对其他人和整 个社会的支配权,并通过构建一整套有形 或无形的社会规范,乃至使用暴力对整个 社会进行管理、治理或统治,以获得社会 收益最大化或少数人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行 为和社会过程,就称之为“政治”。
高中历史必修课的说明
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
一. 历史必修(Ⅰ)的说明 1、必修I内容选择的原则 (1)时序性原则 (从古到今) 。 (2)整体性原则 (中外兼顾) 。 (3)多样性原则 (革命、制度建设、机构设 置、反抗斗争、思想理论、法律保障等) 。 (4)典型性原则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希腊 民主政治、罗马法、英国责任制内阁、美 国1787年宪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多极 化格局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赐成《高中政治史教学与设计例析》 ——《中学历史教学》09.9
冯一下《试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政治史 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06.1
姚锦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教学价值与
单元设计》
——《历史教学》08.12
任世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目标 与内容选择》 ——《 历史教学》09.10
教学目标定位:不能按照秦统一的思路来讲, 侧重于制度的建立、机构的设置、决策和行政 的运行。
第 2 课 : 知 识 目 标 —— 皇 权 专 制 ( 始 皇 帝 的 来 历)(第3课的“法令出一”)、中央集权(郡 县制改变分封制造成的分权体制,实现中央对 地方的直接管理)、官僚制度(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从中央到基层形成最精密的官僚体 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专题一教学目标定位: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
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认识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探讨其经验教训。4个学 习要点中有3个是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 演变,可见这是重心。
《人民版必修一》新旧版本对比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删除:①“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②“礼乐秩 序” 调整:①“夏商政治文化”→“夏商政治形式” (增加“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中文明标志、 古代神话传说的价值等内容) ②“自我测评”:概述从文明初期到周代政治 形式的历史演进过程→概述西周政治的主要特 点 增加:“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的影响
课标教材使用略谈
——以必修一为例
关于各种文本的基本定位
1.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
课标是“中心”,但教师可以也应该 在对课标解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处
2.以理 《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
3.以《人民版教材》为具体依托
4.以《岳麓版、人教版教材》为参照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对两 种版本教材的整合、取长补短至关重要,关注 教材新旧版本的调整变化。
调整 :③“海内为郡县”:省略李斯与王绾 的争论(保留学习思考);增加汉初曾分封诸 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局面。 ④子目“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百官公卿 : 省略九卿职能(资料卡片);增加:“汉武帝 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 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权稳固,防止地方 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认知目标——秦帝国制度的基本特征; 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增加:①课前提示: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 承与发展,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②资料卡片:《明夷待访录》对君主专制的评价 ③君权和相权:介绍“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 宰相,增设“参知政事”,设枢密院,管军事, 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 使。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历代帝 王调整相权,除防范宰相擅权的因素外,也有力 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的因素。有时也是为 了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第1课:知识目标——王位世袭制,宗法制, 分封制
认 知 目 标 —— 西 周 政 治 制 度 的 特 点
(等级分权)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删除:子目“挟书律”(资料卡片)、保留 “材料阅读与思考”相关题目 调整: ①课前提示:郡县制是秦汉行政体制建 设的创举→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 设的重要内容 ②“六王毕,四海一”:略写统一经过
高中政治史知识结构的特点:
1.政治史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政治素养。
2.政治史教学内容着重传达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 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政治史教学内容反映了时代政治的多元性和不 同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4.政治史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5.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文明史观的基本 观点:高度重视政治文明;按照“厚今薄古,贴 近时代”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渗透“政治文明 是在相互交融借鉴中发展”的观点。
第3、4课基本思路:内外朝;唐宋中央机构的 演变: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废丞相;内 阁;军机处;密折制,说明中国古代决策机制 (中央集权)的加强,反映君权的强化(君主 专制呈现U型发展趋势,唐朝的政事堂与斜封墨 敕)。
增加: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增加唐代 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元朝御史台相关介 绍。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 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⑤“行省的设置”:元后我国依然沿用行省设 置。 删除:“行省的设置”:明清的行政区划。 调整:自我测评: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帝王权 力怎样的演进历程?→帝王有怎样的权力?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 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编排 原则重新整合必修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前期中国政治的变化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探索和影响 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必修一专题一分析
1.古代中 删除:①子目“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②知识链接 “盛世” 增加:①子目“内阁制度的形成”:然而内 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 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②资料卡片:《皇明祖训》 ③知识链接:明代特务政治(厂卫制度)、
清代文字狱
教学目标定位:通过从汉到元明清制度演变的 线索梳理,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君主专制 (决策机制,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官僚政治 (包括官僚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