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明代文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社会、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及特点一、明代社会特点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自缢,历16帝计277年。
◆欧洲文艺复兴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政治上大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思想文化上积极提倡程朱理学。
◆3、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4、中后期思想文化活跃,王学左派的兴起
◆王守仁(阳明)“心学”
◆李贽“童心说”
二、明代文学分期
◆三个时期:
◆前期,明初到成化时期
(1368—1487)约120年;
◆中期,弘治到隆庆时期(1488—1572)约84年;
◆后期,万历到崇祯末年(1573—1644)凡71年。
◆前期:
◆相当漫长的衰微冷落时期◆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
◆戏曲、小说成就较高
◆长篇章回小说问世
◆中期:
◆从前期的衰落状态中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
◆两个文学集团: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
◆李梦阳、祝允明等提出“复古”口号
◆“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
贞)
◆俗文学的兴盛和雅、俗传统的混融。
◆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
◆《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开始刊刻广泛流传
◆启蒙思想家李贽
◆彻底的反权威精神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重视物质生产
◆充分肯定人欲
◆平等对待妇女
◆后期:
◆理论上的自觉性
◆李贽“童心说”:“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袁宏道“性灵说”:“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尊“情”反“理”
◆“公安派”(袁宏道)
◆晚明“小品”
◆特点有三:
◆一是篇幅不长
◆二是结构松散随意
◆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重大
成就
◆长篇小说《金瓶梅》
◆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
拍”
◆汤显祖《牡丹亭》
思考题
◆简述明代文学发展的三
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
要特点
◆明后期进步的文学思潮
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李贽的学说主要包含哪
些内容?
◆在晚明的文学理论中,李
贽的“童心说”具有怎样
的先导意义?
参考书目
1、《明代文学史》,钱基博著,商务出版社,193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
究·明代文学研究》,邓绍基、史铁良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成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回目标题由单句到双句对偶
◆开头用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
◆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在情节紧要处煞尾,末用
套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长篇章回小说艺术发
展历程
◆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
◆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
◆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
◆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
◆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成书过程:
◆晋陈寿《三国志》、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三国故事在隋唐已广泛流传
◆宋代“说话”艺术中有“说三分”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
◆元《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金元有大量三国戏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志演义》
◆素材来源三方面:正史系统;讲史系统;杂剧系统。
作者简介
◆罗贯中
◆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1364年)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版本
◆最早刊本:明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三国志通俗演义》,题“晋平阳候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明万历、天启年间无锡人叶昼假借李卓吾之名的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
◆嘉靖至天启年的刊本:《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本120回,即后来通行本,文字由58万增至70万,突出拥刘倾向,艺术更加成熟,最为流行。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
的思想倾向
◆《三国志演义》主要描写魏、蜀、吴三国百年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复杂情况,着重反映了魏、蜀、吴三国的起伏兴衰过程。
◆记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的黄巾起义,终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