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内容理解

合集下载

课内文言文内容理解(2)

课内文言文内容理解(2)

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5.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理解文言文的五种方法

理解文言文的五种方法

理解文言文的五种方法引言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理解文言文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备能力,同时也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五种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1.1 字词篇章的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单位是字。

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常用的汉字,并理解字义辨析、偏旁部首等基本知识。

此外,文言文使用大量生僻字,需要借助字典和注释进行解读。

另外,文言文的词汇丰富多样,需要了解常用词和文言独有的词汇。

通过积累词汇并理解词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正文的篇章结构也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例如叙事文常采用记叙的方式,议论文常采用论证的方式。

通过分析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可以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和思路,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

1.2 语法的理解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更加复杂。

需要理解文言文特有的语法规则,如句式、语序、虚词的使用等。

同时,文言文中充满了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需要通过分析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历史背景的了解文言文产生于中国古代,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了解文言文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涵。

例如,文言文中常使用典故、史料引用等,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把握作者的用意。

此外,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古代君王、文人、儒士等角色,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文言文中的形象塑造。

3. 文言文的注释和翻译阅读注释和翻译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注释可以解释生僻字、词语、句子结构等,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意思。

翻译则是将文言文转换为现代汉语,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在阅读注释和翻译时,读者需要注意注释的准确性和翻译的恰当性。

同时,读者也可以对注释和翻译进行自己的思考和评价,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4. 上下文的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常常较长,句法结构复杂。

理解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理解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理解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一、组词法
所谓组词法,也就是说文言文中的有些字,其实跟现代文的双音节字意思是相同的,如:《司马光》一文中的“儿”,就是“儿童”的意思;“戏”就是“游戏”的意思。

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来概括,就是组词。

意思是根据语境组成相应的词来理解。

二、换词法
换词法,也就是将文言文中的一部分词换成现代文中的词,有些词还是固定的。

如“于”,绝大多数时候是指“在”的意思 ; “其”大多数时候是指“他”和“他们”的意思。

遇上这样的语,只需要换一换就可以了。

三、上下文联系法
这跟现代文的词语理解差不多,就是“瞻前顾后”,想着上文,联系下文。

《司马光》一文中有好几个“儿”,但都代表不同的孩子,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才不会出错。

四、增删法
也就是知道部分字的意思后,如果硬凑在一起,句子是生硬的,读起来不符合现代的语言习惯,所以需要添加或者删掉部分字,将句子说通顺,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文言文文意理解考点

文言文文意理解考点

关于文言文文意理解考点整理
文言文文意理解考点整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实词解释和虚词辨析。

实词解释和虚词辨析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实词解释题
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选取恰当的解释;虚词辨析题则要求考生识别虚词在句中的正确用法。

2. 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是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的重要方式,要求考生将文言语句翻译成
准确、通顺的现代汉语。

3. 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包括对文言文整体文意的理解,以及根据上下文对具体句子的理
解。

4. 内容概括和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概括要求考生对文言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而人物
形象分析则要求考生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在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时,考生应掌握以下技巧:
1. 划分句子节奏。

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2. 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重难点05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05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05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建议用时:30分钟)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察文言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作者情感、全文的领悟概括能力等。

满分技巧因为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于课外,所以除扎扎实实教好学好教材中的文言文外,学生还要多涉猎课外材料,多读多练。

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可将教材中各篇文言文出处的作品整理好,以《初中生文言文阅读书目》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分学期安排阅读,如《论语》《山海经》《世说新语》《聊斋志异》《资治通鉴》《虞初新志》等等。

其次是利用好全省各地、全国各地历年中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都是经过命题者精挑细选的,而且又配有高质量的原创试题,最适合阅读、训练。

再次是关注测试卷中各种文言材料的出处,由点到面,由一篇到整本地推荐阅读。

限时检测一、课外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谓侍臣日:“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日:“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日:'愿赐一国之饥者。

'赐之衣,日:'愿赐一国之寒者。

'公日:'寡人之康府①,安居以周一国之饥寒?‘老人日:'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②食矣;不夺蚕要,则国人皆有馀衣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

今山东役丁,岁别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唐③则人大费。

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须外,馀悉免之。

''上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六》)(注)□廉(lin)府:縻,米仓;府,储藏财物的地方。

口馀:余。

□取庸:雇佣工。

来济为皇上陈述的“养人之道”是什么?【答案】给百姓耕种的时间:给百姓蚕要的时间:减免征役。

(不夺农时:不夺蚕要;省征役)【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本题可依据文章中老人所说的“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食矣;不夺蚕耍,则国人皆有馀衣矣!” 和“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这些语句,从不夺农时、不夺蚕要、少征伐徭役等方面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文言文理解原文与解析

文言文理解原文与解析

文言文理解原文与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理解文言文原文并进行解析,对于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理解文言文原文,并给出一些解析的方法和技巧。

一、理解文言文原文在理解文言文原文时,首先要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词汇含义。

对于一些常见的古汉字和词语,要有较为准确的认知。

例如,"曩年"代表"以前"、"巍峨"表示"高大"等。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查阅相关的词典和辞书来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

其次,要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古代文言文的作者常常会融入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现象,只有了解这些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最后,要注重细节的理解。

古代文言文往往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一些巧妙和独特的地方,包括修辞手法、语言的褒贬和隐喻的使用等。

在阅读过程中,要仔细研究每个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结构,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意思。

二、解析文言文原文在解析文言文原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词语解析:对于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或者多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翻阅相关的古代文献来了解其具体含义。

同时需要注意,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进行解析。

2. 句子结构解析: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包括并列句、状语从句、主谓结构等。

在解析时,可以将句子拆分成短句,分析每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来理清句子的整体结构。

3. 修辞手法解析:古代文言文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

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等。

在解析时,可以留意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目的和效果。

4. 主题和用意解析:古代文言文作品往往有着自己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在解析时,要通过对原文的细致研究来把握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主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三峡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动地表现了出来。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原⽂展⽰⼭川之美,古来共谈。

⾼峰⼊云,清流见底。

两岸⽯壁,五⾊交辉。

青林翠⽵,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全⽂翻译⼭⽔间所蕴含的美,是⾃古以来⼈们都喜爱谈论的。

⾼耸的⼭峰直⼊云霄,清澈的⽔流明净见底。

两岸岩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翠的茂林修⽵,⼀年四季都可见到。

晨雾即将消散之时,猿猴与⼭鸟交相鸣叫;⼣阳快要落⼭之际,沉潜的鱼⼉竞相跃出⽔⾯。

(这)实在是⼈世间的仙境。

⾃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的⼈了。

阅读理解1.“⼭川之美,古来共谈。

”这句话有什么作⽤?⾸句总领全⽂,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是形体的动与静:⾼峰为静,流⽔为动;⼆是光⾊的动与静:五⾊交辉为动,林青⽵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落⼭暝为静,游鱼跃⽔为动。

3.“⾼峰⼊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度来写的?描写了⾼⼭、⽩云、流⽔三种景物,突出了⼭之⾼,⽔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来写。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欲颓,沉鳞竞跃。

”⼀句有什么妙处?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际;⼣阳的余晖中,鱼⼉在⽔中竞相嬉戏。

通过描写朝与⼣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物的活动,为画⾯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命⽓息。

5.本⽂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章结尾说:“⾃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想,其中有什么⾔外之意?《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常秀美,⼭⾼⽔净,绚烂多彩,充满⽆穷⽣机。

结尾⼀句,含有三层⾔外之意:其⼀,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谢灵运之后,不再有⼈能“与其奇”,惋惜于世⼈对秀美⼭⽔的⽆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与其奇者”,为⾃⼰的审美情趣⽽⾃许,期与谢公⽐肩之意溢于⾔表。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之内容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之内容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之内容的理解作者:闫清华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0年第38期解题技巧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观判断题和翻译。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正误选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筛选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试题都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课内文言知识的丰厚积累,还要掌握文言文的高效阅读方法,这样做题时才能快速而准确。

这里介绍一种特别实用的文言五步阅读法。

大家要将此法内化于心,变成自觉的阅读步骤,才更有效。

一、整体阅读知大概文言阅读所选文段一般都是人物传记,传主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匠、孝子等。

所以在初读选文时,就应该同时进行整体阅读的初步筛选,边读边整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人物。

传主是谁?还写了几个人?传主与其他人有何关系?2.事件。

文中写了几件事?各是什么事?都是在什么时期发生的?事件之间有无关联?3.官职。

所处何朝?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4.品格。

孝义、勤学、清廉、爱民,还是抗上?有时也选写景散文和说理散文。

若是写景散文,就要先整体把握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有哪些?是按何种顺序写的?寄寓了作者何种情感?要是说理散文,就要搞清楚论点、论据、论证手法。

二、逐段概括理结构在整体感知文选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理清选文结构,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了。

有时选文是一长段,就更需要我们按照内容划分层次结构,才能更快更准地解读。

三、按照文体找关键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

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出来的,有时集中体现在议论性的语段中。

四、知人论世巧推断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结合各个选项的要点迅速对应到阅读时标注的大事件,一一对照,寻找选项在时间、地点、人物、官职、言行上的细节错误,尤其注意关键词翻译的错误。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及译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 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 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 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纳谏而悔过行道者渔父莞尔而笑B.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退论书策以舒其愤C. 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院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2022届高考语文 重难点06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

2022届高考语文 重难点06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

重难点06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1.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导向,引导考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在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导向的同时,突出了对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凸显出命题者对于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的深刻领会,体现出了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思想内容上“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学习内容上“将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形式内容上“将鉴赏与评价紧密结合”。

2.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材料选择更加广泛,由过去基本取材于二十四史,扩大到其他各类文本,尤其是纪事本末体史书。

涉及政绩、谏诤、廉洁、经济、民本、治学、读书、孝道、修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重视传统文化的倾向。

3.题型注重对文本内容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把握相关内容的考查。

满分技巧一、阅读技巧1.先通读全文,由选择题协助,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进行推导。

4.需要读懂材料,并审清题干要求,立足文本内容,从文中找出信息。

二、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限时检测一、【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

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一、《劝学》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C. 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D. 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2.下列句子中“而” 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B. 锲而舍之C. 吾尝跂而望矣D. 顺风而呼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二、《师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文言文理解方式

文言文理解方式

文言文理解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注释研读法: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注释可能是提示性的,如交代文章出处、简介作者生平、提示时间背景、解释题意、点明主旨等,也可能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

2. 猜读法:对于一些不易理解的词或句,在没有注释且找不到详释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猜测、推敲、琢磨的方式去理解。

3. 结合语境理解法:将文言文的词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通过分析上下文,推断词句的含义。

4. 对比分析法:将不同版本的文言文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5. 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大量的文言文材料,总结出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句式、表达方式等,从而帮助理解文言文。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综合运用,以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策略》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策略》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策略》含答案一、常见错误1.曲解词义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当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

2.对象错位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到一组人物和事件。

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选项。

3.时序倒置人物传记类文章一般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而这几件事情在文段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

命题人有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4.事件杂糅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的杂糅混编,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

5.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人物的身上,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

6.表述失度对事件的叙述有详略之分,对原因的分析有主次之分,对行事的描述有缓急之分,对人物的评价有轻重之分。

命题人在设计错误选项时常常故意颠倒其详略、主次、缓急和轻重,这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

二、技巧概述为此在复习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文意理解题“文意理解”题命题涵盖广泛,要求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

“筛选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重点考查内容。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紧抓关键文言文阅读材料,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我们要树立整体意识,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首先从内容上分辨是记人,还是叙事,抑或议论;然后由整体到局部分析文章所写的内容,比如议论的文章,主要弄清记叙的事件,导致的后果和追溯其原因,通过概括筛选信息,浓缩全文,化繁为简,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人文类文言文,文中大多有对人物的评价语、对人物行事的归结语以及一些点到为止抒情议论语等。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展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巴陵郡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复兴了,于是再度修整岳阳楼,扩大其原有规模,在上面刻录唐朝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就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它包含远处的山峦,吞吐壮阔的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明暗变幻,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湘,被贬职的官员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游览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还是有所不同吧?那雨水连绵纷纷而下,接连数月不放晴,寒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潮冲击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高大的山形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猛虎长啸啼猿悲诉。

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如何理解古代文言文

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如何理解古代文言文

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如何理解古代文言文古文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部分,要求考生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理解古代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从字词理解、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三个方面介绍如何理解古代文言文。

一、字词理解1. 注音规范古代文言文的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特别是声调上的变化。

为了准确理解古代文言文,首先应该注音规范。

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咨询老师来了解正确的发音和义项。

2. 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是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关键。

可以通过多读多写的方式,加强对古代文言文中常用字词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在阅读时才能更加流畅地理解古代文言文。

二、句子理解1. 词序关系古代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在句子理解时,要注意词语的位置关系,判断哪些是主谓宾关系,哪些是状语关系,从而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 掌握常用句型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一些固定句型,如“以…为…”、“虽然…但是…”等。

掌握这些常用句型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

三、篇章理解1. 上下文推理古代文言文常常使用隐喻、修辞等手法,因此理解篇章的上下文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仔细阅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和线索,进行推理,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篇章的含义。

2. 概括主旨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可以通过分析首尾段、标题、重复用词等方式来概括主旨,从而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总结起来,理解古代文言文需要注音规范、积累词汇、掌握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以及通过上下文推理理解篇章。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多做练习,考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最后一定不要忘记检查文章的流畅性和准确性,避免影响阅读体验。

色。

小学五年级语文重要知识总结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小学五年级语文重要知识总结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小学五年级语文重要知识总结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小学五年级语文重要知识总结——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语言文化素养。

本文将就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这一重要知识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民族先民们创造的,历史上在公共场合使用并被记录下来的文化文本,主要指据汉字记载下来的古代汉语。

文言文一般使用繁体字,词句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

文言文的特点是使用古代汉字的繁体形式,词句较为复杂,常使用典故、古代典籍中的成语和修辞手法等。

由于时代的变迁,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二、文言文的理解方法1. 扎实的词汇基础:文言文中有很多独特的词汇,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古代汉字和词汇,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上下文推测:在阅读文言文时,有些词汇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测出其大致意思,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解方法。

3. 注重整体把握:在理解文言文时,不能只抓住其中的细节,要注重整体把握。

只有了解全文的脉络和中心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细枝末节。

三、文言文的翻译技巧1. 注意词语的实际意义: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其实际意义,不能生搬硬套。

2. 翻译的文雅与准确性:文言文的特点是文雅,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保持文言文的特点,尽量使用文雅而准确的表达方式。

3.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比喻等,要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翻译更具有艺术性。

四、小学五年级文言文重点知识总结在小学五年级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知识,如《论语》中的名句、《古文观止》中的文言文篇章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一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古代文化典故等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化素养。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篇一: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诗词鉴赏【考点一】对重点词的理解考查内容:课内重点诗词中的重点词义注释应试策略:熟记课内诗词中的词义注释(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考点二】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考查内容:对诗词内容的把握、主旨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答题方法:看题;看景(场面)——还原图景;看意象;看情——结合特定意象附:常见意象表达的感情菊:隐逸、高洁、脱俗(瘦)马:漂泊;奔腾、追求阴天:压抑、愁苦、寂寞沙鸥:飘零、伤感猿猴:凄厉、哀伤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梧桐:凄苦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愁苦绵长、历史的发展趋势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一】文学常识考查内容:课内重点文言文的及其作品情况应试策略:对初中阶段重点文言文篇目的进行梳理总结【考点二】语句翻译考查内容:课内文言文的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考查内容:对诗词整体内容、关键信息、主旨(思想、情感)的把握和理解答题步骤:概览全文,整体把握;筛选关键信息;体会的态度、思想、情感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

【考点一】词语解释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答题方法:课内积累应用;组词法——给难解实词组词,还原到文中考查,根据词性适当调整【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特殊句式调译序;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答题方法:通读选文;审清题干;回归原文;直接答题或概括答题【考点四】主旨理解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答题方法: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细节和人物个性),从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三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可平时积累,临考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亡:死亡)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D)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 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

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候题目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感激
(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4.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

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