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合集下载

敦煌写本变文、讲经文作品创作时闻汇考——兼及转变与俗讲问题

敦煌写本变文、讲经文作品创作时闻汇考——兼及转变与俗讲问题

敦煌写本变文、讲经文作品创作时闻汇考——兼及转变与俗
讲问题
曲金良
【期刊名称】《敦煌学辑刊》
【年(卷),期】1987(000)001
【摘要】<正> 敦煌所出变文、讲经文写本作品,讫今集录较为最全者,当推王重民、向达等先生编纂之《敦煌变文集》。

斯集共收作品八十七种,其中多数是变文、讲经文。

对于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多家前贤已有些零散的或附及的考证,然因其乃零散或附及之考,故多不为人重视;已考得之时间,即或被个别征引,亦很少见有用之于变文、讲经文之有关诸多问题的统一考察者;至若对所有这些作品之创作时间今能考见或大略考见者作出专门性系统汇考的文字,讫今更为少见,而实际上这正是现在我们还缺少的一项工作,
【总页数】14页(P56-69)
【作者】曲金良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0.6
【相关文献】
1."敦煌俗讲"的活态呈现与学理关系的意义生成r——兼谈凉州贤孝与佛教俗讲的渊源问题 [J], 祁明芳
2.关于《敦煌变文集》内七十八篇俗讲、变文和通俗文学等资料的原一百八十七篇卷的影印本刍议 [J], 王庆菽
3.从寺院讲唱到俗讲、转变 [J], 俞晓红
4.敦煌写本变文、讲经文作品创作时间汇考——兼及转变与俗讲问题(续完) [J], 曲金良
5.从韩愈《华山女》看讲经文变文讲唱 [J], 刘凯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写经叙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写经叙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写经叙录作者:夏伙根王博杨婧来源:《敦煌研究》2021年第03期内容摘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一批出自敦煌的藏文写经,包括5卷《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和5卷《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

这批写经来源明确,其中9卷为卫聚贤旧藏,1卷为心道法师旧藏,后者是首次鉴别出明确属于心道旧藏的敦煌写经,殊为珍贵。

现将馆藏敦煌藏文写经编目公布,以供学界研究。

关键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敦煌;藏文写经;卫聚贤;心道法师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3-0134-05Abstract:The Chongqing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s collection of Tibetan Buddhist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includes 5 manuscripts of the Sutra of Mahayana’s Boundless Longevity and 5 manuscripts entitled Perfection of Wisdom in 100,000 Lines. Among the 10 scrolls of manuscripts, 9 pieces once belonged to Wei Juxian and 1 belonged to Master Xin Dao. The latter has recently been authenticated as having belonged to Master Xin Dao’s collection of Dunh uang manuscripts,which makes it especially valuable. The paper presents a catalogue of the museum’s Tibetan manuscripts for the use and convenience of further academic research.Keywords:Chongqing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Dunhuang; Tibetan Buddhist manuscripts; Wei Juxian; Master Xin Dao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更名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抢救保护三峡文物,对文物进行展示和研究,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原重庆市博物馆基础上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入菩萨行论》是根据南传佛教的《巴虚经》、《修止观经》而成的一部地藏菩萨修习菩萨道的篇章,被誉为是觉者圆满的修行指南。

敦煌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的藏文经卷,其中也有《入菩萨行论》的写本。

一、传承历史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传承历史比较清晰。

早在唐代,该经已被传入西藏,但在敦煌方面,真正的传授和阐扬却是在明清时期,这也是敦煌石窟中保存的藏文写本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写的原因之一。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著名的藏经译师张复元就曾到过敦煌,从而促进了敦煌石窟中藏经的繁荣与发展。

二、特点与风格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特点与风格与其他版本并无差异。

该文以敦煌藏文为基础,结合吉祥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

观察其篇章结构,可以看出该文整体呈现出“问题-解决方案(即诸行无常、大乘路、布施等)-共同解决方案”的叙事模式,从而极大地便于理解和习得。

三、文字材质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书写材质以手抄本为主,多为纸质,也有一些字帖是刻在木板上的。

从保存情况来看,由于自然因素等的影响,有些写本经历了时间的沧桑,纸张发黄或脆化,甚至出现了一些断页或遗失页的现象。

但总体来说,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字迹清晰、排版整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四、缀合研究敦煌石窟中保存的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不少都带有缀合,这些缀合在文化和语言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按照缀合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四类:注解类、旁注类、续写类和批语类。

注解类是对原文重点部分的解释,旁注类是对整篇文章的补充说明,续写类是对遗失或破裂的内容进行修补,批语类则是对原文或缀合的反思和评价,体现了前人对该经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和思考。

这些缀合为藏文学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学者深入理解藏文经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叙录和缀合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土佛教文化、藏文学及敦煌石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其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其中一件重要文物是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

本文将对该写本的叙录和缀合进行研究。

《入菩萨行论》是印度大乘佛教经典之一,由印度大乘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所作。

该经主要讲述了菩萨修行的方法和目标,以及菩萨应该如何行善积德,解除众生的苦难。

这个经典在佛教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对于佛教徒来说,修行《入菩萨行论》是实现菩提心的重要途径。

敦煌藏文是一种特殊的写本形式,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敦煌石窟的藏文写本多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经过了千年的时间洗涤,所以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藏文写本中,画面和文字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以黄色为底色,纸质较薄,字体工整而饱满。

整个经书用红线装订,装帧简朴而不失庄重。

在每一页的开头,都有精美的绘画作为缀合,这些绘画往往与经文内容相关,起到了解说的作用。

绘画的主题多是佛教故事或者佛陀的形象,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这种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藏文写本是敦煌石窟的特色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文人墨客的文学才情,还呈现了佛教信仰的艺术表达。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美观,还富有寓意,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叙录和缀合是泛佛教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对这些藏文写本的叙录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情况、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佛教的宗教观念和艺术表达。

缀合是藏文写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藏文写本中更是如此。

通过研究这些缀合作品,可以了解到敦煌石窟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艺术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一件珍贵的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敦煌研究院藏 D0218号残卷新探

一件珍贵的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敦煌研究院藏 D0218号残卷新探

一件珍贵的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敦煌研究院藏
D0218号残卷新探
张先堂
【期刊名称】《敦煌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本文首次对敦煌研究院藏 D0218号残卷刊布录文,考证此卷为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并引申论证此卷反映了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的结社诵经、试经活动,对于深入研究唐五代敦煌民间基层社会人们诵读、受持佛经的信仰活动,即法供养活动及其组织形态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总页数】10页(P40-49)
【作者】张先堂
【作者单位】敦煌研究院科研处,甘肃敦煌 73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1
【相关文献】
1.俄藏敦煌写本《春秋后语》残卷再探--对Дx11638号与Дx02663、Дx02724、Дx05341、Дx0578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 [J], 陆庆夫;陆离
2.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x.02264、Дx.08786与P. 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 [J], 陆离
3.敦煌研究院藏三阶教文献《三阶观法略释》残卷 [J], 梁旭澍;王海云;王惠民
4.敦煌研究院藏《三国志·步骘传》残卷疑难俗字补释 [J], 肖瑜
5.论唐五代敦煌的民间社邑——对俄藏敦煌ДХ11038号文书研究之一 [J], 乜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是一部珍贵的宗教文献,它记录了佛教菩萨修行的理论和实践。

这部文献在敦煌藏文中的叙录和缀合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将对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进行叙述,并对其缀合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部宝贵的佛教文献。

我们来看一下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叙录。

根据研究者的调查,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共分为三种版本,即A、B、C三种版本。

其中A版本为唐朝石窟壁画写本,保存在敦煌莫高窟中;B版本为唐代纸质线装本,保存在敦煌莫高窟中;C版本为宋代纸质裱褙本,保存在北京敦煌研究院中。

这三种版本的写本均以藏文书写,内容相对完整,保存较为完好,对于研究敦煌文献的学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对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缀合进行研究。

敦煌文献的缀合是指在某一份写本中,发现了其他文献碎片的缀合起来的情况。

据研究者的论证,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中发现了大量的缀合碎片,这些碎片包含了其他佛经文献的内容,如《华严经》、《金刚经》等。

这些缀合碎片的发现不仅为我们了解敦煌文献的传承和互文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为我们理解佛教文化在敦煌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研究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缀合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关这部文献的校勘和注释资料。

这些校勘和注释资料包括对文献内容的解释和评述,对文献版本的比较和校勘,以及对文献写本的考证和鉴定。

这些校勘和注释资料的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敦煌文献的版本和流传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我们推测敦煌地区佛教文化的学术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叙录和缀合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这部宝贵的佛教文献进行叙述和缀合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敦煌文献的保存状况和传承情况,为我们了解佛教文化在敦煌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为我们推测敦煌地区佛教文化的学术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敦煌古藏文文献《入行论》几种版本比较研究

敦煌古藏文文献《入行论》几种版本比较研究

敦煌古藏文文献《入行论》几种版本比较研究
周加克
【期刊名称】《攀登(藏文版)》
【年(卷),期】2022()2
【摘要】《入行论》是印度大学者寂天菩萨之作,赤松德赞时期由噶瓦百则将梵文译为藏文,后由大译师仁青桑布同释嘉洛哲对译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但对这一典
籍原创作者署名的不同,早期学者认为“Blo-gros-mi-zad-pa”和寂天菩萨系两位不同的人物。

通过对比研究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几个不同版本与早期《入行论释》的比较可知,“Blo-gros-mi-zad-pa”为寂天菩萨的别称,且吐蕃时期三大目录典籍中收藏的《入行论》则是噶瓦百则的初译版。

【总页数】10页(P42-51)
【作者】周加克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浅谈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藏语文的使用和藏汉翻译活动——以敦煌本古藏文文献为例
2.古藏文文献在线项目及其《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
3.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55+IOL Tib J744《十二钱卜法》研究——敦煌汉、藏文术数书的比较历史学研究之三
4.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55+IOL Tib J 744《十二
钱卜法》题解与释录——敦煌汉、藏文术数书的比较历史学研究之一5.敦煌藏文文献P.T.0021与P.T.0022的内容及其版本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书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书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书一、引言敦煌和塔波地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古藏文写本资源。

研究这些写本对于深入了解藏传佛教的发展、文化变迁以及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收集与保护2.1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发现历史•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大量敦煌文献,其中也包含不少藏文写本。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陆续被发现。

2.2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收藏机构•中国敦煌研究院是收藏和研究敦煌文献的主要机构,拥有大量敦煌古藏文写本。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则是藏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机构,收藏了许多塔波古藏文写本。

2.3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保护与修复•由于古藏文写本的易损性,保护与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和修复中心,对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进行科学研究和修复。

三、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研究方法3.1 抄写与校勘•抄写是指将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内容转录下来,以便进行整理和研究。

•校勘是指对已有的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进行比对、整理和校正,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3.2 语言学研究•通过对古藏文语言的研究,可以了解其特点、演变和文化意义。

•进行古藏文语法、词汇、音韵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其中的语言规律与特征。

3.3 内容分析与注释•对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对特定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注释,确保读者对其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4 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对比研究•将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与其他文化资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加深对其渊源、联系和影响的认识。

•通过与其他文化资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和视野。

四、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意义与前景4.1 对藏传佛教的研究意义•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是藏传佛教发展史的珍贵见证,对于研究藏传佛教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具有极高的价值。

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蒙古文《入菩萨行论》印本残叶

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蒙古文《入菩萨行论》印本残叶

作者: 敖特根[1]
作者机构: [1]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9-15页
主题词: 莫高窟;蒙古文;《入菩萨行论》
摘要:编号B121:40文书出自敦煌莫高窟北区第121窟。

文书残宽14.1厘米,残高24.5厘米,残存文字4行,为一件回鹘蒙古文木刻版《入菩萨行论》残叶。

《入菩萨行论》是7世纪印度论师衔地爹瓦撰写的一部佛教论典。

1305年元代高僧搠思吉斡节儿译为蒙古文。

现存蒙古译文文献主要有:1312年入菩萨行论疏(BcaT);敖伦素木写本残片(OS,16世纪);新德里手抄本(L6,16世纪末、17世纪初);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藏本(M480,同上);戈娃列夫斯基所得本(K);《丹珠尔》本(T,1748)以及19世纪布里亚特重译本(B)等。

文章中笔者将敦煌残叶与上述诸本进行了对照,并发现该残叶所存文字为《入菩萨行论》第八章第107偈第3行至第108偈第1行的内容,年代可能早于1312年《入菩萨行论疏》。

莫高窟残叶的发现意义重大,它在蒙古族文献、文化史上将会占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整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整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简介 1 1 》
介 1 1


收藏在张 掖市 的甘 州
卷 的 收 藏情况 。



的 《甘 肃省


馆藏
敦煌



献叙

详 6



细地
介绍

收藏

甘肃


书馆

B E
32 件 敦 煌藏 文 写 本 《 大 乘 无 量 寿 宗 要 经 》 的 基 本 情 况 。 傅 立 诚 和 杨 俊 的 《 敦 煌 市 博 物 馆 藏 古 藏 文 〈 大 乘 无
2 0 1 9 年 4 月 第 2 期第 七卷 总 第二 十 六 期
砉 藏 春 届 论 培
敦煌 藏 文 写 本《 大 乘 无 量寿 宗 要 经 》


整 理 研 究 的 回 顾 与 展 望



桑 吉 东 知
( 青海 民族 大 学 , 青 海
西 宁 8 1 0 0 0 7 )

0022 1 ) 敦 煌 藏 文 写 卷 《 大 乘 无 量 寿 宗 要 经 》 写 了 叙 录 。 张 延 清 和 梁 旭 澍 等 的 论 文 《 敦 煌 研 究 院 藏 敦 煌 古 藏


写经叙





以文Βιβλιοθήκη 献叙录的形



了 9 4
件敦煌 研究 院藏敦 煌古藏 文写 经
其中包括

72
H A
量寿经 〉

录一 (

百年敦煌写本佛经题记整理

百年敦煌写本佛经题记整理

百年敦煌写本佛经题记整理百年敦煌写本佛经题记整理 敦煌写本佛经题记在敦煌佛教⽂献中占有相当⽐重,百年来,前辈学者系统对敦煌写本佛经题记进⾏了辑录整理,通过对其认真的爬梳,为学界研究敦煌民众佛教信仰及其佛教⽂化提供了⽂献⽀撑。

敦煌佛教⽂献占敦煌⽂献的90%,其中有题记者颇多,具有极⾼的学术研究价值,王重民1、袁德领2、马德3等先⽣曾先后撰⽂指出佛经题记研究的价值。

关于敦煌写本佛经题记整理,前辈学者研究颇丰,本⽂就此对百年来敦煌写本佛经题记的整理做⼀学术回顾,以下详述。

最初采录题记,并撰述专⽂的是秉承其⽗罗振⽟之意⽽⼯作的罗福苌。

其遗作《古写经尾题录存》加上其弟罗福葆编的《补遗》,全部收在罗振⽟《永丰乡⼈杂著续编》中公开出版(1923)。

本篇共27页,《华严》、《涅�经》以下分类编排,共集录有147件,同时插有关于纪年和经⽂性质的考证,⾄今仍值得参考4。

20世纪30年代,陈垣《敦煌劫余录》⼀书系统整理了藏于北图的8679卷⽂书,其中对写卷题记也予以了完整收录。

此外,许国霖的《敦煌⽯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5也是这⼀时期有关佛经题记整理的代表之作。

该⽂辑录了400余件北图所藏敦煌写经题记和⼀批契约与其他⽂书,是研究唐代社会经济乃⾄整个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可以据以考见写经的流变过程以及各时代的风⽓。

在此期间,他⼜编有《敦煌⽯室写经题记汇编》6、《敦煌⽯室写经年代表》7、《敦煌⽯室写经题记汇编补遗》等8,分别刊登在1936年12⽉⾄1937年4⽉的《微妙声》第1-6期上,由北平菩提学会出版,陈寅恪为之作序。

该书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增补,丰富了写经题记的辑录内容。

解放后,1962年王重民、刘铭恕编《敦煌遗书总⽬索引》,该书对英藏、法藏、北图藏和散藏敦煌佛经题记进⾏了收录整理,但仍存在收录不全的问题。

20世纪⼋⼗年代初,北图⼜编辑了《敦煌劫余录续编》。

该《续编》共收录写经1065件,对其中的佛经题记亦全⾯收录。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入菩萨行论》是藏传佛教中重要的经典之一,该经论述了菩萨修行的各种方法和境界。

其中,藏文版本的《入菩萨行论》是研究菩萨道的重要资源之一。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叙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是历史上流传最广、形态最完整的藏文版本之一。

该版本所采用的文字为吐蕃文字,其创制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初期,至唐朝时期,该文字逐步演化成为今天所使用的蒙古文、满文等文字。

从该版本文字的形态来看,其基本特点为较为粗旷,笔画简单直接,笔画角度略为倾斜,类似于崑崙字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上部分主要讲述佛法的三入(身、口、意)及菩提心的种类和培养;中部分主要论述菩萨的六度和四无量心;下部分主要阐述了菩萨在修行中需要具备的七种真实行相。

整个文本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篇幅适中,具有很高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除了《入菩萨行论》本身的内容研究之外,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还包含着大量的缀合内容。

所谓缀合,指的是由不同版本或不同经典的内容拼合而成的文本。

因为藏传佛教的教义和文化极其复杂,这种缀合的现象非常普遍。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缀合内容主要包括《成唯识论》、《十地经》、《观无量寿佛经》等经典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本本身的内容,而且也反映了当时藏传佛教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对研究藏传佛教的文化和历史变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叙录和缀合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藏传佛教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菩萨道的实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入菩萨行论》是由印度大乘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所著,被中国佛教界广为传播与研习,敦煌藏文版本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物之一。

本文将对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叙录与缀合进行研究,以期深入了解该文本的特点与价值。

敦煌藏文叙录是指将《入菩萨行论》的标题、作者、译者等信息记载下来的文字资料。

重要的叙录内容包括了本经的标题、经作者、翻译者、翻译时间等。

通过对叙录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该经的产生与流传经过,为研究佛教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入菩萨行论》的敦煌藏文版本的叙录内容相对完整。

根据敦煌藏经的记载,该经的标题为《入菩萨行论》。

作者是印度大乘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

这一信息与其他版本的经典相符,显示了其版本的可信度。

该版本经的译者是历史上有名的佛教翻译家,代表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卓越成就。

翻译时间则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是唐代佛学翻译的早期。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缀合是指通过研究经文的内容,了解其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以及与其他佛经的关联情况。

通过缀合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经论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解读经论的深层次意义。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缀合研究发现,该经主要讲述了菩萨修行的过程与方法。

经中提到了修行者应该具备的十种菩萨行心,分别是广大行愿、不退转行、福智胜愿、超越众生、恒常守愿、不惧怖畏、无所遗失、无贪婪、利益众生、不离智慧。

这十种菩萨行心构成了修行者菩萨道的核心内容。

《入菩萨行论》还介绍了通过修行菩萨行心,可以摆脱痛苦与束缚,实现真正的解脱与觉悟。

经中强调了舍己利他的精神,培养慈悲喜舍的心态,以利益众生和解脱自己。

这种菩萨精神体现了佛教的中心思想,对于信仰佛教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缀合研究中还发现,《入菩萨行论》与其他佛经存在关联。

该经与《法华经》的内容存在相似之处,强调了成佛的方法与道路,二者在敦煌藏文中往往被放在一起研究。

该经还与《金刚经》、《心经》等经典有一定的关联,体现了佛教经论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入菩萨行论》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经典之一,也是著名的悉达多罗大智度论的一部分。

这部论著是由印度大乘佛教教学家沙狄婆罗所撰写的,共分为十章和四十八个节,主
要讲述了修行菩萨道的方法和修行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敦煌藏文是指藏传佛教经典的翻译和写本,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文献。

而敦煌藏文中
的《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主要是对敦煌藏文写本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敦煌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宗教文化遗
址之一。

在敦煌的莫高窟中,发现了大量的藏文写本,其中包括了很多佛教经典和文献。

这些写本对于研究佛教教义、文化交流和历史变迁都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敦煌藏文中的《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叙录,主要是对这些写本的文字、篇章和排
列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写本之间的差异和变异,从而推测出原始版本的特点和内容。

由于敦煌藏文的保存状态不一,有些写本可能已经残缺不全,需要进行缀合修复。


个过程需要对已有的文字和线索进行分析和比对,再根据对应的语法规则和文献记载进行
恢复,以使补充的文字与原有的内容保持一致。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是对敦煌藏文写本的收集、整理和研
究的过程。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较和修复,可以还原出更为接近原始版本的内容和形式,
为研究佛教教义和文化传统提供更准确的资料。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献残片续缀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献残片续缀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献残片续缀作者:王海云梁旭澍来源:《敦煌研究》2021年第04期內容摘要:敦煌研究院藏有一批敦煌文献,部分可以缀合。

前贤对已刊馆藏敦煌文献做了缀合,本文则对院藏未刊的汉文文献进行缀合,将39件残卷和残片缀合为13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也有助于了解敦煌文献的聚散情况。

关键词:敦煌文献;残片;缀合中图分类号:K870.6;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4-0112-13Abstract:The Dunhuang Academy has among its collection a group of fragmental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 that can be spliced together to form more complete documents. Indeed, past generations of Dunhuang studies scholars have done such work on some of the manuscripts that have been publiciz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plice the remaining unpublished Chinese manuscripts, reorganizing a total of 39 fragments into 13 groups. This work will be help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manuscripts of Dunhuang an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dispersed condition of these documents.Keywords:Dunhuang manuscripts collected in the Dunhuang Academy; fragments; splicing敦煌研究院收藏有800多件敦煌汉文文献,其中一些残片可以拼接。

敦煌本《佛本行集经》残卷定名与缀合研究

敦煌本《佛本行集经》残卷定名与缀合研究

敦煌本《佛本行集经》残卷定名与缀合研究
张磊;李毓琳
【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佛本行集经》是佛祖本行系列中内容最为繁博的一部,历代各种汉文
大藏经中均有著录。

通过对目前公布的敦煌写本文献进行普查,共发现该经写卷117号。

文章对其中26号未定名的写卷进行定名,并将10号残卷缀合为4组。

【总页数】9页(P39-47)
【作者】张磊;李毓琳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0.6;G256.22
【相关文献】
1.敦煌本《佛说大乘稻芉经》及其注疏残卷缀合研究 [J], 张涌泉;刘明
2.敦煌本《七阶礼》残卷缀合研究 [J], 张涌泉;沈秋之
3.敦煌本《摩诃般若经》残卷缀合研究 [J], 关长龙;范丽婷
4.敦煌本《和菩萨戒文》残卷缀合研究 [J], 沈秋之;张涌泉
5.国图藏敦煌本《佛名经》残卷缀合示例 [J], 张磊;刘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敦煌古藏文写经叙录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敦煌古藏文写经叙录

A Descriptive Study on the Ancient Tibetan Manuscripts from the Dunhuang Documents in the Museum of Sichuan University
作者: 新巴·达娃扎西[1,2]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64;[2]四川大学四川佛教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敦煌研究
页码: 89-9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四川大学博物馆;敦煌古藏文;写经卷
摘要: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有敦煌古藏文写经23件,其中《大乘无量寿宗要经》22件和《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第1函第48卷)1件,均系单面手抄经文,多数经卷题有抄经人、校对人和复校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但由于诸多原因,本馆收藏的这批珍贵的敦煌古藏文写经卷,一直无人涉足。

因此,为了弥补这一遗憾,笔者对这批珍贵的敦煌古藏文文献写经卷重新进行整理研究,并撰写此文加以公布,以飨学界。

试析《入菩萨行论》对《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影响

试析《入菩萨行论》对《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影响

An analysis to the influence that is brought toByang Chub Lain Rim Che Mo by Bodhicaryāvatāra
作者: 牛宏
作者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出版物刊名: 西藏研究
页码: 33-39页
主题词: 《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寂天;宗喀巴
摘要:《入菩萨行论》是印度著名中观学者寂天有关菩提心修学的著作,对印度大乘佛教后期的流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喀巴大师撰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引用《入菩萨行论》中的偈文达145处,共194颂,引用的内容和次数属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引引文之首。

文章通过统计分析《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引用《入菩萨行论》中偈文的数目及内容,逐一对正出所引偈文的各个品节,并就两部论著在思想、结构等方面所体现的内容特色,进一步探讨《入菩萨行论》对《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具体影响。

敦煌已入藏佛教文献简目

敦煌已入藏佛教文献简目

敦煌已入藏佛教文献简目
方广锠
【期刊名称】《敦煌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敦煌遗书中已被传统大藏经所收的佛教文献具有较大的校勘价值与研究价值,但至今缺乏系统的发掘与整理.本文以《开元释教录·入藏录》(收经1076部5048卷)为入藏标准,在调查、整理、著录北京图书馆、英国图书馆、法国图书馆及部分散藏敦煌遗书(共计36000余号)的基础上,清理出已入藏佛教文献391部,编纂成简表.
【总页数】14页(P86-99)
【作者】方广锠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2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1;B.94
【相关文献】
1.廷栋旧藏敦煌写经入藏时间辨正 [J], 王冀青
2.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已出版著作简目 [J], 胡中良;高小伟
3.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遗稿的内容及其价值 [J], 王慧慧;冯志国
4.日本杏雨書屋藏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論著目録(2009—2014) [J], 趙晶; 陳麗萍
5.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西域文獻簡目 [J], 郭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入菩萨行论》是一部经典的佛教著作,被誉为是敦煌文献中的珍品之一。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存在,为我们研究和了解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将对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叙录及缀合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佛教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意义。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是指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一份藏经。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摩崖石窟,其中保存着丰富的佛教文献。

其中的《入菩萨行论》是由一位名叫行志的僧人撰写的,该文献虽然只有不到一千字,但内容十分精练,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修行者如何学习和实践菩萨道的要点。

此论文分为八个章节,包括了如何培养悲心、善巧的说法、精进修行以及智慧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论文中,行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行菩萨道的关键因素,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除了内容丰富之外,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该文献采用了著名的敦煌书法风格,字迹工整,结构紧凑。

敦煌莫高窟中保存的许多文献是通过彩绘缀合的方式制作而成。

这种制作方法不仅能够使文献更加美观,还能提高其保存的时间和质量。

通过缀合,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文献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叙录和缀合方式,对于我们了解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叙录,我们能够了解到敦煌莫高窟的佛教文献收藏情况,并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推测出佛教文化在当时的传播和影响。

缀合方式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敦煌莫高窟中佛教文献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演变,为我们深入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