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节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1)
❖ 明初朱元璋永远废除丞相制度 ❖ “四辅官”的失败
以四季为名,分季协助皇帝复核人事、司法及文书等事 务
分别轮班视事,不让久任,完全听从皇帝命令
❖ 朱棣重用的“七学士” ❖ 内阁制度趋于定型,内阁大学士便奉命处理重要政
务,掌握了票拟权
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实际上是带拟好“御批”的稿 本供皇帝采纳
❖ 3.3.1 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 ❖ 3.3.2 宰相参议辅政制的沿革
3.3.1 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
❖ 中外朝官
以中外来划分朝官始于汉武帝时期 中朝官之首为大司马,外朝官之魁为丞相 大司马既主兵又主政,握有实权,丞相为首的外朝官仅
承命办事
❖ 中国古代官制总体上可划为三类
禁省官 宫中官 外廷官
3.4 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2)
❖ 内阁与汉唐辅政制度的区别
内阁是奉旨办事,只有得到皇帝的批示后才能办 理。汉唐时期,宰相对皇帝的旨意有封驳权
内阁只是拟旨,不能直接指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 府,各级政府也没有向内阁汇报政务的义务。汉 唐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上报事务的副本都要交 宰相处存查
❖ 明后期,司礼监秉笔太监掌握批朱权,中枢 辅政实际成为内阁和司礼监双轨制
3.2.1 宰相开府辅政制的形成与发展
❖ 宰相开府辅政制:是指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 可以设置自己的衙署,可以自辟僚属,依照 皇帝的意图,独立行使权力
❖ 宰相开府辅政制的发展
门客 秦及西汉的二府(丞相、御史大夫) 东汉时期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局——执政而不辅政
3.2.2 宰相开府辅政制的运作方式及 特点
3.6 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 辅政制度的发展变化始终是围绕着君权进行的 ❖ 君权和辅政权的矛盾是促使辅政制度本身不断演变
的主因 ❖ 社会的发展wk.baidu.com各种政治势力的兴衰,是促成辅政制
度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 统治集团对国家机器的调整,也是辅政制度变化的
重要原因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贵族辅政制的辅政机制及其特点。 2. 简述宰相开府辅政制的形成及消亡的过程。 3. 中外朝官的划分与古代职官三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4. 简述宰相参议辅政制与皇权的关系。 5. 简述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的出现及其改造过程。 6. 试论清末皇族内阁。 7. 试述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8.名词解释:四岳 三老五更 怯薛 议政王大臣会议
3.4 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3)
❖ 清代的军机处
参与议政,负责传达皇命,职任办理和监督机要 文书运转的御前机要办公中枢
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 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
军机处只是一个力求准确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 要处,不是有权威的宰相府
至此,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达到完善
3.5 清末的责任内阁
❖ 早期国家的君主专制是以内外贵族联合为基 础,君主以武力震慑和宗亲感情来笼络异性 贵族和宗亲贵族
❖ 担任辅政的贵族既辅佐王决断国家大政,又 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因此也能限制王权 的发挥
3.3.2 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贵族辅政制
❖ 秦汉以后,中国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入国家发 展阶段时,都曾经出现过类似三代的贵族辅政制
❖ 如蒙古帝国的“怯薛”制,即蒙古汗国的内廷机构, 内廷官能插手国家各方面的政务
❖ 再如清初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逐渐演变为 “议政王大臣制度”
❖ 早期国家的辅政官员多是从部落制脱胎出来的首领, 血缘和亲缘关系是成为能够担任辅政的重要条件
3.2 宰相开府辅政制
❖ 3.2.1 宰相开府辅政制的形成与发展 ❖ 3.2.2 宰相开府辅政制的运作方式及特点
中枢辅政制度及运 行机制
3.1 贵族辅政制
❖ 3.3.1 夏商周三代的贵族辅政制 ❖ 3.3.2 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贵族辅政制
3.3.1 夏商周三代的贵族辅政制
(1) ❖ 酋邦时期(政治分级与亲属制度的结 合 )的“四岳”:禹、皋陶、契、后稷 (《尚书》载 唐 虞 之世,与天子议 大事者为四岳。 )
❖ 夏代的辅政人员有:“六卿”、 “三正”、“四辅臣”、“三老五 更”等
❖ 殷商的辅政人员:商汤时的伊尹、 太保时的保衡,武丁时的甘盘等; 晚期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 西周的周、召二公
3.3.1 夏商周三代的贵族辅政制 (2)
❖ 贵族辅政制是古老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国家形 势下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
3.3.2 宰相参议辅政制的沿革
❖ 从汉武帝时开始出现,一直到明初仍沿用 ❖ 从曹魏开始,相继出现尚书、中书、门下三
省,此后长期存在
唐代的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三省制 度
唐代中后期的“翰林学士承旨”,使翰林学士院 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形成 双轨辅政制
此后历代都在辅政权力分散与集中间摇摆
❖ 运作方式
原则上应该遵照皇帝的诏书和面谕办事 宰相的作用在于参考、执行等
❖ 特点
其职位仅是最高行政官,不能世袭 宰相的职位是按照分权制约的原则设置的 君权和相权的冲突中,宰相往往成为牺牲品
❖ 宰相开府保持相对独立的施政制度,显然与君主专 制格格不入,因此也无法持久存在
3.3 宰相参议辅政制
三省制度 中朝官 翰林学士承旨 平章郡国重事制 四辅官 军机处 票拟
❖ 1906年拟议的内阁,仿西方的政治体制,即由皇帝 选派内阁总理大臣,由总理大臣出面组阁的责任内 阁形式。后被慈禧否决。
❖ 1911年颁布《内阁官制》,组成以庆亲王为首的内 阁。尽管为责任内阁,但必须“请对”、“入对” 和“恭请圣裁”,实质上还是保证皇帝对全国的控 制
❖ 后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袁氏利用特殊形势,不到两个月把清王朝的军政大 权都拿到手中,最终攫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