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翻译家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译作
《贼史》(《雾都孤儿》)(英) 狄更斯 《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 (英)狄更斯 《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 尔》)(英)狄更斯 《迦因小传》(英)哈葛德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艾凡 赫》)(英)司哥特 《鲁滨孙飘流记》(《鲁滨逊漂 流记》)(英)笛福 《海外轩渠录》(《格列佛游 记》)(英)斯威夫特 《新天方夜谭》(英)斯蒂文森 《拊掌录》(《见闻札记》) (美)欧文 《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 小屋》)(美)斯托夫人 《伊索寓言》(希腊)伊索 《魔侠传》(堂吉诃德)(西班 牙)塞万提斯 《哀吹录》(法)巴尔扎克 《巴黎茶花女遗事》小仲马 (法)
生平简介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闽 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 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 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 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 (1882 ) (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 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 讲席。 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 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 画为生。
目的论
“目的论”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语的新视角来 诠释翻译活动,为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目的论对翻 译采取的是前瞻的态度,这样的译文在完成译语情景中交际功能 的同时,又符合各参与方的意愿。忠诚原则使得功能翻译理论更 趋完善。 目的论的结论:翻译目的决定可读性,可读性优于忠实性。 译者从源语提供的信息中选取一定内容,加工成目标语信息提供 给读者,目标语文化读者又从中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部分。如果 译文符合接受者的环境,译文就应该被接受 。 目的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当代批评家对林纾疑问的批判。由于林纾 处于封建社会,当时的国情要求他意译。 翻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和社会变革或思想文化运动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些代表性的翻译家,基本上都 是在明确的翻译动机的指导下进行着翻译活动。
翻译生涯
许译就千言,不窜一字。他是古文家, 喜欢用古文义法来讲他译的小说。 林纾近30年的翻译生涯,以1913年译完 《离恨天》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林译十之七八都很醒目,后期译笔 逐渐退步,色彩枯暗,劲头松懈,使读 者厌倦。
林纾译著中的翻译理论运用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过程中解决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之间差异的两大基本模式和方法。 归化翻译倾向于用带有某些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原 语词语 。 异化则更多地在译语中引进原语的表达方式 。 根据多元系统理论 , 如果某一文学多元系统十分强大 , 使翻译文学处于一个次要地位 , 以这一多元系统为目 标系统的译者往往会采取归化式 (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的翻译方法; 而如果翻译文学多元系统处于一个主要地位 , 译者则 多采取异化式的翻译 ( foreign zing translation)。
归化与意译
归化意译也是林纾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 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和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水 平,林纾的译作里经常出现任意删减或增补原文的意 译方法。 如塞万提斯的长篇巨著《堂吉诃德》第一部、林译本 《魔侠传》则成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法国著名作家 雨果的《九三年》,林纾译为《双雄义死录》,篇幅 亦减少很多。 林纾更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论文由大家网整理提 供原文一些冗长的景色和心理描写都被删去。他借助 传统的文言小说、札记以及当时流行的报刊文体,大 大增加了“林译小说”的可读性。
名家谈林纾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严复 “乃大喜欢,穷日读之,竟毕。”——鲁迅 “然而在幼时印入脑中,就好像车辙的古道一般,很不容易磨灭。”——郭沫若 “我知道了许多手法,尤其是心理方面,这是中国小说所寡有的。”——张恨水 “林纾的翻译所起的‘媒’的作用,已经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我自己就是读 了他的翻译而增加学习外国语文的兴趣的。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 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 《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我事先也看过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 杰》、周桂笙译的侦探小说等等,都觉得沉闷乏味。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 小说会那么迷人。我把林译里哈葛德、欧文、司各特、迭更司的作品津津不厌地 阅览。假如我当时学习英文有什么自己意识到的动机,其中之一就是有一天能够 痛痛快快地读遍哈葛德以及旁人的探险小说。我这一次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 文,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纾的中文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 明得多。”——钱锺书
赞誉
不懂外语的翻译家 由于林纾本人不懂外语,不能阅读原著,因此只能“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并 且常常向船政学堂师生“质西书疑义”。然而他的翻译速度很快,“耳受手追, 声已笔止”,且“日区四小时,得文字六千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近代翻译界的里程碑 在他之后,中国几百年来的小说章回体这一固定形式被打破。外国小说展示的新 的创作方法与创作技巧,直接促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变化和发展。 赢得“译界之王”美誉 林纾作品以英国小说居多,另外包括美国、法国、俄国、日本、西班牙、希腊等 十余个国家的文学作品。世界许多著名作家,如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法国 的雨果、巴尔扎克、挪威的易卜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都是由林纾首次介绍 到中国。据林纾后人统计,他一生共译著西方文学作品206种,为中国近代译界所 罕见,曾被誉为“译界之王”。 林纾的“林译小说”,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户,为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输入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新的学术观念以及西方 的风土人情、文学体裁和新颖的表现手法,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