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根据既定国策,日本在1927年东方会议上确定“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2)现实原因: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面临严重打击。
国民经济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告急。
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帝国走上侵略道路。
另一方面,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中国的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抗日战争的经过局部抗战福建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
其领导人李杜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1月,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支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一带的抗日作战,即第一次淞沪会战。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中共产党员约有300人。
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其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福建事变。
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八一宣言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开展。
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国共抗日
国民党
指导方针:片面抗战路线
地位:正面战场,主战场
共产党
指导方针:全面抗战路线
地位:敌后战场
态度:比较积极组织抗战
情况:四次会战 结果:节节败退、丧师失地
情况:开展游击战争, 建立抗日根据地 结果: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牵制了日伪军, 配合正面战场
下一问
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在九一八事变后,9月20日,中共中 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 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 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 战争。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 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 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 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 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 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 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共合作最终形成(标志P148)
正面战场
在十四年的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发动投入十万兵 力以上的大型会战就有22次,大型战役如忻口会 战、台儿庄等就有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 战死疆场的中国国民党将军就有206人。陆军牺 牲、失踪者共3211419人,空军牺牲4321人, 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全部打光。在1929至 1933年自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的两万五千名青 年军官中,就有一万名青年军官壮烈牺牲.在全面 抗战爆发的前几个月,从山海关到上海会战,从武 汉会战到历次大会战和大战役,中国国民党军队 成连、成营、成团甚至成师壮烈牺牲者,不可胜 数……
第二次长沙会战
129运动历史意义是什么
129运动历史意义是什么: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129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在共产党被认为绝对无权、绝对不合法的国民党统治一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剿共”战争时期,在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在过去的所谓“剿共”战争中,共产党和红军处境的艰难是无须多说的。
后来红军长征了,一走走了二万五千里,人家在后面也“欢送”了二万五千里,并且在前面还有“欢迎”的,在天上加上“送礼”的,这礼物名曰炸弹。
尽管“欢送”者一程一程地相送,“欢迎”者一站一站地相迎,红军仍然到了陕北。
但敌人还是用子弹作礼物,前后迎送。
这就是说,红军到了陕北,还是处在被“围剿”的环境中。
这就是军事“围剿”的情形。
文化“围剿”怎么样呢?敌人的“碉堡”是建筑在学校里、书报杂志上以及社会文教团体里,也大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势。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鲁迅先生的杂感,就可以知道。
他的抨击时弊的战斗的杂文,就是反对文化“围剿”,反对压迫青年思想的。
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已占领了东北,酝酿着“华北特殊化”,并积极准备灭亡全中国。
因此,四万万五千万人民,大家都要干,要打日本帝国主义。
可是,有一些人偏偏不赞成。
不过,他们也是要打的,打的是谁呢?是共产党,是青年学生,是文化界的进步人士。
全国老百姓对他们说:你们打的方向弄错了,我们坚决反对。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所处环境的另一方面。
一二九运动以后,事情就逐渐好办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政府只打共产党不打日本帝国主义的办法行不通了,不得不放弃“剿共”政策而走准备抗战的路,这就开了国民党的三中全会,**民族统一战线也就在事实上宣告成立。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八单元第22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第22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程标准 1.了解局部抗战的史实。
2.了解全面抗战局面形成的历程。
3.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4.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5.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表格、地图、漫画等素材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
如(2023·广东卷,9)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体感知(2023·全国甲卷,31)(2023·北京卷,7)根据地建设;(2023·辽宁卷,8)抗战策略;(2022·全国乙卷,30)(2022·6月浙江选考,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22·1月浙江选考,13)局部抗战;(2022·全国甲卷,30)敌后抗战;(2022·湖北卷,8)边区全面抗战;(2022·山东卷,7)中共中央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3.核心考向:日本侵华的原因、暴行;中国军民的局部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及其评价;中共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知识点一日本侵华与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2.局部抗战1.拓展·思维点拨认识日本侵华的本质及启示(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
(2)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之一,狂妄自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最终的目标是要称霸世界。
(3)日本素有军国主义传统,因此我们应该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保持足够的警惕。
2.阐释·核心概念[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
他们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五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讲解
3、能力目标
(1)通过华北事变及日本对华北地区侵 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为什么要以和平的方式 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复杂历史 现象的能力。
1、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2)西安事变
Hale Waihona Puke 2、教学难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设计:向学生介绍,华北事变发生后, 王明起草并发表的“八一宣言”。 由学生 分析教材中“八一宣言”的引文,了解宣言 的核心内容。并评价“八一宣言”发表的历 史意义。然后,引导学生看教材,归纳出瓦 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的策略》的报告的内容。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分析能力。
布置学生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的国共关系画成图示简表, 归纳出反映两党方针政策的史实。 通过课外练习,进行复习巩固和提 高。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 握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议”;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一 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
2、思想目标
第五节
华北事变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群众 一二· 九运动
中共制定 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政策
中共
国民党 西安事变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 降到次要地位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 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2、中共中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 通过( ) A、“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D、《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第五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最新文档】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文档】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发动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而***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先后与日军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实际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了日本。
中国***积极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8月1日,**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的名义公开发表。
这个宣言是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的精神提出的。
宣言呼吁各党派各军队和各界同胞停止内战,集中力量一致抗日,并建议组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在国防政府领导下的抗日联军。
在中国***的影响和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此期间,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11月下旬,**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英)回到陕北,向**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
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1年日军入侵东 北三省
1933年日军侵占 热河省、河北东部
一、华 北 危 急
1、《何梅协定》 何应钦 梅津美治郎 内容:国民政府势力撤出河北省,取缔一 切抗日活动。 危害:使整个河北军事、政治、经济都置 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2、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1935年日本企图控制的华北五省图
华北五省
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1935年11月24日,殷 汝耕在日本指使下于 通县宣布“独立”, 成立“冀东防共自治 委员会”,意在分裂 华北。 居中者为殷汝耕1885 —1947),浙江平阳 人。1927年为国民政 府驻日代表,先后参 与签订《淞沪停战协 议》、《塘沽协定》。 抗日战争胜利后,被 枪决。
1935年12月,国民 政府委任宋哲元为冀 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主持华北军政。 宋哲元(1885— 1940),山东乐陵人。 曾任冯玉祥国民军师 长。后任国民党军第 29军军长。1933年率 部在长城一带抗击日 本侵略军。 宋哲元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东风中学
唐旭
复 习 提 问: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 生 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 后果? 2、1933年日本又侵占了什么 地方?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日本为了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 蒋介石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2借口: 柳条湖事件 3时间: 1931。9。18 4地点: 沈阳 5后果: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沦亡, 伪满洲国成立。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1)周恩来等中共代表调停 (2)其他各方面的努力 (3)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条件, 被释放 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 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 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抗日救亡运动
想一想
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①民族危机的严重——根本原因; 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 ③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的感召和中共对张学良杨虎城的争取; ④张、杨对蒋介石反动政策的不满及 围剿红军的失利。
西安事变指挥部 杨公馆
兵 谏 亭
讨论
西安事变发生后,会有哪些国际 和国内力量关注西安事变?他们 各自的想法和主张是什么?
(沈阳中考)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
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 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 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 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 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 C 蒋介石( ) A.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 政策 C.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5)“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 电,提交国共合作宣言 (6)“八 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
表自卫宣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 军
(7)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真题回放
(西宁中考)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
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 历史事件是( D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九一八事变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哼!哼!哼!我一定要挑 拨中国人打内战。让他们 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打 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中国 就是我的了。
日 本
姓张的和姓杨 的竟敢扣押蒋 委员长,真是 大逆不道!我 的军队一定和 你们拼到底!
哈!哈!蒋介石呀蒋 介石你也有今天。你 放心吧,等你死了, 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 坐着。
亲日派
喔,上帝!这怎么可以! 一定要促使和平解决西安 事变!否则,我们的政权 就会四分五裂, 也会伤害 美英 朋友的在华利益啊…
抗日救亡运动
民族 中 共
和 解 平 决
张 蒋 杨
何应钦等 日
宋子文等
美英
活动与探究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 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 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你觉得中国共产党 这样做对吗?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 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 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 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 提 如果杀掉蒋介石, 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 很强,共产党不敢 当时中国会…… 示 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杀他。
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①民族危机的严重——根本原因; 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 ③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的感召和中共对张学良杨虎城的争取; ④张、杨对蒋介石反动政策的不满及 围剿红军的失利。
想一想
西安事变发生后,会有哪些 国际和国内力量关注西安事变? 他们各自的想法和主张是什么?
西安 事变 的 和平 解决
2、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机。日本的对外贸易:出口下降76.5%,进 口下降71.7%。工业总产值下降32.9%。 1931年,失业人数近300万。 日本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日本军 国主义者妄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摆 脱困境。
3、中国的内战提供了可乘之机
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宪
叶剑英
周恩来
西安事变 谈判旧址
蒋介石 亲笔协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毛 泽东到延安机场迎接周恩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 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步形成。为国共第二次合作 创造了条件!
[精品]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复习回顾:面对日本大举侵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如何?试以史实加以说明。
一、华北事变1.概况:1935年,日军在华北不断寻衅滋事,威逼平津,制造华北事变。
2.国民政府态度:签订《何梅协定》:中央军撤出河北省境,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3.日本得寸进尺: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4.影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表现:1.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①“八一宣言”:(1935年)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A.主要内容:a. 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b.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c. 共产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坚强的台柱子。
B.历史意义:a.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b.推动了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学生:“一二·九”运动①时间:1935年12月9日。
②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③意义:A.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B.揭露了日本企图吞灭中国的阴谋;C.宣传了党的抗日救国主张;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④影响:A.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纷纷组织南下宣传团,到工厂、农村和军队中,宣传抗日救国。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比较:共同点:A、都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背景下爆发的B、都以爱国青年学生为先锋首先掀起的C、斗争的最终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直接目标是抗议政府妥协退让的对外政策。
129运动简介
129运动简介篇一:129运动定义一二九运动介绍定义: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意义: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和中国共产党一二九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怎样呢?毫无疑义,一二九运动中共产党起了骨干的作用。
没有共产党作骨干,一二九运动是不可能发生的。
首先是共产党的八一宣言给了青年学生一个明确的政治方针;其次是红军到了陕北,配合了北方的救亡运动;再次是共产党北方局和上海等地党组织的直接领导。
这样,才使一二九运动发生,并使之在全国各阶层开展起来,形成了全民族救亡运动的巨大政治力量。
青年学生好比是一二九运动的柴火,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用火一点。
点火的人是谁呢?就是共产党。
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同样,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知识分子不跟工人、农民结合,就不会有巨大的力量,是干不成大事业的;同样,在革命队伍里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也是干不成大事业的。
只有知识分子跟工人、农民正确地结合,才会有无攻不克、无坚不摧的力量。
因此,知识分子要同共产党结合,要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要同革命武装队伍结合,要同八路军新四军结合。
一切共产党员要向所有非党的同情者说清楚,我们共产党是非常欢迎知识分子的,是团结知识分子的。
自然,我们要反对那少数破坏革命的坏知识分子,汉奸知识分子,“申公豹”式的知识分子。
129事件简介
事件简介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涛等组成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指定周小舟负责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工作。
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
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
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
北平学联党团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
12月7日,北平学联召开各校代表会议,议定请愿游行的集合时间、行动路线和口号等。
会后,各校学生自治会紧张地进行动员和准备工作。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
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
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
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
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
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
各校临时推举董毓华、宋黎、于刚等12人为代表,向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递交请愿书,提出6项要求:一、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及其类似组织;二、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四、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八年级历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九一八事变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三、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 1、背景: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 沈阳
经济危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
日本关东军“贼喊捉贼” 3、经过: 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抵抗 (蒋介石的旨意)
(1)不到半年,日本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 4、结果: (2)1932年,日本挟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课本 80 页( ------两党再次合作 ----历 5、意义: 史转折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攘 外 必 先 安 内”
抗东 ,北 无 力寻 论 避衅 日 冲, 本 突我 军 。方队 应此 予后 不如 抵何 在
蒋 介 石 不 抵 抗 命 令 : —— 蒋 介 石 给
张 学 良 密 电
制造“九一八”事变 的
九 一 八 事 变
罪犯板垣征四郎
贼 喊 捉 贼
1931年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日军装甲车侵入沈阳
日军在沈阳残杀无辜百姓
“九 · 一八”事变炸弹碑位于柳条湖望花立交桥北侧
九 一 八 纪 念 馆
“九 · 一八”事变博物馆
抗 日 联 军
抗 日 英 雄 榜
杨靖宇
马本斋
马占山
赵一曼
工
商 界
学
生 请 愿
; p2p理财平台 https:/// p2p理财平台;
是壹缕天阳之气."竟然是天阳之气!"根汉眼中壹亮,眼中青莲闪烁,这简直就是天助他也.天阳之气可以说是天地间最强大の阳气之壹了,而且是最为纯粹の阳气,若是能够得到壹大团の话,根汉就可以轻松の进行融合了.正好之前他融合了煞气,至阴之气,现在又来了这么纯粹の天阳之气, 对他来说这绝对是壹场
抗日战争名词解释
1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唆使国民党官员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宣布脱离中央自治,为了策动华北自治,日本更把29军长,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当作主要的拉拢对象,蒋介石为拉住宋哲元只得让步
1936年12月12日,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商定的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了华清池,迅速解除了蒋介石卫兵的武装,将蒋介石扣留,并移送西安新城大楼,七路军同时行动,控制了西安全城,拘捕了多名军政要员
当天,张、杨联合发出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对事变进行了反复研究、讨论之后,否定了杀蒋的意见,确定了和平解决的基本方从天津挟持到东北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
9日,溥仪在长春出任执政,年号“大同”,首都长春改成新京
1932年9月15日,在长春签订了《日满协定书》,规定:确认日本以往“在满洲国领域内所享有的一切权益”,并予以尊重;确认两国共同防务,日本军队驻扎于满洲国内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8月22日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发布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也于8月25号发出改编命令,将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第18集团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正、副司令)八路军下辖三个师:
但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却用尽各种手段破坏同盟军的抗日爱国活动,在日蒋夹击和孤立无援的险恶形势下,冯玉祥发表通电,宣布离职下野
抗日同盟军大部被宋哲元的第29军收编
吉鸿昌方振武通电宣布改抗日同盟军为抗日讨贼军继续抗日,在蒋日军队联合进攻下,于10月中旬失败
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什么的到来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
高潮的到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
2、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优良传统,有力地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应当坚持的
正确方向。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一二九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一二九运动简介
一二九运动是在日本加紧对华侵略的情况下发生的。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组织成立北平学联。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和示威,喊出“反对
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30余人被捕,数百人受伤。
为抗议囯民政府的镇压,12月10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实行全市总罢课,16
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召开市民大会,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在北平学生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行动起来举行抗日集会和游行,使抗
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zx0105-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3.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 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4.周恩来总理在评价西安事变时,称赞张、 杨两位将军的义举“有大功于抗战事业”,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这里的“功” 主要是指 A.推动了中国从内战到全面抗日的转变 B.直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打击了亲日派势力 D.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5.2001年10月,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去世, 其中一个网友写的挽联是“一代名帅,功泽九州, 受千秋万代敬仰;百岁寿星,忠心爱国,誊五湖 四海恩名”。张将军之所以受人景仰,是因 为 A.冲破“不抵抗政策”,领导了东北抗日斗争 B.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红军 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C.促成了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D.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了两岸合作 交流
第五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Nhomakorabea甘 沟 中 学 高 三 历 史 备 课 组 2 0 1 1 . 1 2 . 6
考 纲 要 求
• 华北事变; • 瓦窑堡会议; • “一二·九”运动 • 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
《 何 梅 华北危机 协 定 “攘外必先安内” 》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7.标志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破产的事件是( ) A、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已转移到陕北 B、“一二•九”掀起全国救亡运动新 高潮 C、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 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 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地组织起来,„„联 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 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12月 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华北事变的发生,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严惩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上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由国内战争转向民族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线在本切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节内容是《国共十年对峙》这一章的总结,又为下一章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好了铺垫。
本课的特点是: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承载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良好契机。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探究欲望强烈,,在学习完一个学期的中国近代史之后,同学们对近代史的基础知识和篇章结构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初步建构起了知识结构。
但是他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缺乏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稳定。
因此在教学中变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创设情境,融史于情。
生动的学习历史的生动,运用谈话、讨论、等言语互动的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与中共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等主要史实。
能过华北事迹以及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能过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搜集信息、总结日军发动华北事变的目的和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参与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探究性和创造性。
3、通过组织学生报道西安事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矛盾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日本发动华北事变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意识到在和平年代也要居安思危,防止新的军国主义的侵略。
2、能过重温一二九运动的激情,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将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制定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学生认识到中共善于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中共是全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认识到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巨大凝聚力,从而树立为和平统一祖国做贡献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西安事变(二)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五、教学方法主要利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启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设计思路情境式讨论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
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在活动中发展、在探索中提高。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项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表现中评价,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协作关系,彰显学生良好个性,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七、教学准备:提供给学生主题资源网站,让学生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信息。
张学良纪念馆:。
一二九运动纪念馆:/。
《人民网》时政题—纪念西安事变。
《历史回廊》人物卷:《中国网》www.china,。
八、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新课:出示课题,通过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本课设计成:知识建构、练习提升、整理总结、发散探究、表现评价等几个环节。
进入知识建构后,出示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涨的动态图片(播放歌曲)《华业歌》,提问:为什么歌词中写道:“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论丧?”(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凝神、起兴。
(师生互动)进入新知识的建构第二部分:讲授新课(一)华北事变(设疑:)①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方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和行动呢?(配合东北地区的显示)②按照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所设想的,“灭亡满蒙”只是征服中国的第一步,为了继续实现其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又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什么地方呢?(配合华北地区的显示)③比较日本对东北和华北的侵略有何不同?(播放视频)《华北事变》中有关“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等内容的介绍。
(设计意图)有关华北事变教材略做介绍,通过播放相关资料,能让学生更直接更形象的融入到民族危机严重的历史氛围中,加强切身体会,为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做好铺垫。
对第三个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性评价。
屏幕显示对华北事变这个知识点的总结。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铺垫)1935年全世界都笼罩在法西斯肆意扩张的战争阴云下,7月,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强调:各国都要组成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推动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创设情境任务)作为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员,请你拟定一封写给共产国际的信,汇报我党在1935年贯彻共产国际七大所做的重要举措。
并提出要求。
动态显示三幅图片,分别是《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宣读)对同学的发言教师给予认真的点评,特别表扬学生的新颖创意。
电脑显示相关问题,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的内容加以总结。
(设计意图)课本中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理论性比较强,通过学生写信的方式,着眼于中共政策的转变,将前后几个历史事件关联起来,使枯燥的知识活化于纸上,简化于言间,内化于心中。
出示两则材料,提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
三、一二九运动(承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的中国各阶层都做出了反应,抗日救国的口号响彻云宵,那我们来看看与我们最接近的,最富激情的青年学生的行动吧。
(角色扮演)一位学生扮演成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满腹激情的进行演讲。
(显示)《清华大学国会告全国民众书》和一位青年学生进行演讲的画面。
(播放视频)一二九运动(设计意图)使同学们融入历史情境,重新体验激情燃烧的岁月,形成“个人—社会”的人生价值,强化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民族意识的养成。
提问: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显示总结的内容。
出示两幅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两幅图片。
(提问)1、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区别和联系?2、在千百万张书桌都能放下的今天,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们当代青年又要向当时的青年学习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将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
(转承),一二九运动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的到来,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更加有利的推动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到来,在此前提下,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于是国民党内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这与两位名垂青史的将军有关,他们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四、西安事变(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张学良、杨虎城的图片,学生根据网上搜索的内容,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
电脑动态的显示一本书翻页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现实感,加强古今纵向联系。
(出示情境任务和活动要示)让我们再次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36年的西安,关注那里发生的一切,我们有幸请到了《西安文化日报》的记者们,他们将向我们详细的报道1936年底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播放电影片断)张学良对蒋介石苦谏和一二九运动一周年时学生请愿的情景。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是12月9日,西安记者报道12月12日,临潼记者报道:12月17日,赴东京、赴华盛顿、赴延安、赴南京记者分别发来的报道。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同学们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都比较熟悉,采取融入历史情境、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模拟表演的方式,使历史场景真实化,历史问题生活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西安事变后出现的复杂形势,及中共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做出的英明决断。
关于西安事变的背景及事变后的复杂形势这一目,(教师设疑)1、为什么张杨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而实行兵谏?2、从刚才同学的发言中,你能看出当时怎样的紧张局势?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
3、西安事变最后如何解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教师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最后屏幕显示概括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环环相扣的问题,提示事件的本质,使学生理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培养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激发潜能,使课外知识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过渡)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避免了两党爆发大规模的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时至今日,70年已经过去了,历史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出示动态图片)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胡锦涛与连战历史性握手等图片。
(提问)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国共两党合作既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又有利于两党本身的发展,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
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才能振兴中华。
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的能力,树立以史为鉴的意识,自觉树立为祖国和平统一和民族振兴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学生自由发言,拓展本课的教育意义)第三部分:整理总结本课小结:(活动:对号入座)展示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形势图,请同学们指出A、B、C、D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有何重大意义?说出他们之间的重大意义。
(学生思考后回答)(设计意图)能过由学生参与总结的方法,能使同学们增强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建立起各目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对本课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本章小结:(教师借助动态图示小结本章)第四部分:练习提升(活动1:巧填空项)(活动2:自创习题)(学生分组做答,小组竞赛)(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没有确定答案的习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运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第五部分:发散探究(设计意图)通过布置开放性的历史作业,使学生能够增强探究的主动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六部分:学生评价课后学生要对自己的综合表现及对小组其它同学的表现作评价及记录,同时教师也要将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反馈给学生,使评价多元化、多维化,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