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课题诗歌五首课型新授课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教学目标 2.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的意境。

策略方法诵读法、品析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ppt教学时数2课时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课前导学2.读准字音:搔更短、不胜簪、提携、折戟、殷勤。

3.诵读这五首诗词,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4.体会各首诗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交流感知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诵读感知1.师范读2.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4.赛读、齐读三、赏析《饮酒》。

1.“山气日夕佳,飞鸟教师活动1.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学生活动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听读4.自由读,邻座互读5.赛读6.齐读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出示学习要求,适时引导师友讨论共品。

研读共品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人物描写有何关系?2.最后两句应该怎样理解?全班交流。

教学内容相互释疑 四、赏析《春望》1.通读诗意,用自己的 话说说《春望》的意思。

2.诗歌描写了当时怎 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情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填词、词牌、韵律等相关知识。

2.领会诗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诗词五首》三、教学重难点1.诗词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领会。

2.诗词的语言韵律和韵律结构的分析。

3.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

3.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呈现多种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欢迎。

2.引导思考:诗歌是怎样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二、学习与探究1.课文整体阅读: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注意理解诗词内涵,感受语言韵律。

2.语言韵律分析:通过讲解五言、七言诗的规律,分析语言韵律。

3.学习填词:学生进行短文填词,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词牌分析:通过具体词牌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词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5.韵律结构分析:通过诗词的韵律结构分析,让学生了解韵脚的变化和作用。

三、深化拓展1.情感体会: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默写修辞句,并结合情境感受诗歌意境,发表感悟。

2.互动分享: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互相交流心得。

3.应用实践:在学习中积极尝试编写诗歌作品,通过练笔增长修辞手法。

四、总结归纳1.全班共同回顾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和思考。

2.学生自我总结:每个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作品,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汇报、点评。

五、作业布置1.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思考和分析,撰写一篇读后感。

2.每个同学都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喜欢的诗人和作品,展示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词的内涵、语言韵律、填词、词牌、韵律结构等方面有了相对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阅读和发散性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默写修辞句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自主性和自我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教授学生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比较阅读、联想想象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
-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情感表达的深入体会:学生对陶渊明所表达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情感可能感到难以理解,教师需通过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意象与情感的结合,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饮酒》诗相关的自然意象,如“菊”、“山”等,并探讨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古代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可能对诗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官职、礼仪等不甚了解,教师应适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创新思维的激发: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通过创意写作、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举例说明:
-在讲解意象时,可以指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和“南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向往自由、超然物外的精神象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Hale Waihona Puke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陶渊明及其《饮酒》诗的基本概念。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以隐逸田园生活著称。《饮酒》诗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隐逸情怀。这些诗作对我们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陶渊明的《饮酒》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饮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我们将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情感表达的思考,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讲授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诗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诗词情感上还存在一定难度,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历史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了解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诗词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五首诗词展开教学:
1.李白《望庐山瀑布》
2.杜甫《春望》
3.王之涣《登鹳雀楼》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王维《山居秋暝》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创作特点、诗词意境、表现手法等,指导学生品味诗词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学习这五首诗词,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诗词创作和小组讨论都表现得积极主动。他们在创作中尝试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虽然有些作品还不够成熟,但这种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值得鼓励。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很不错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24.诗词五首饮酒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导入: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及反思-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的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渔家傲》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的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渔家傲》教案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解释: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需要时间和实践积累,学生对词的审美价值认识不足。教师可通过对比阅读、赏析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帮助学生理解透彻,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举例:《渔家傲》的词牌特点在于其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学生需掌握其七言上下片的格律,了解其作为豪放派词风的代表。
(2)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词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举例:词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运用了意象叠加和拟人手法,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品味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了解其创作背景,体会古代女性词人的才情与智慧。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渔家傲》,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词中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3.强化思维能力: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短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渔家傲》的词牌特点、意境描绘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创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李清照的词风清丽脱俗,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情感,学生需了解其生活在北宋末年的背景,理解其词作中的家国情怀。
2.教学难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配套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课稿.doc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配套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课稿.doc

24诗词五首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 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 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 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五首诗词不同的艺术 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牛的阅读兴趣,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 诵读诗词,引导学牛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词主旨,并积累名句。

2. 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语言赏析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饮酒》1、引入新课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

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起,至今已 冇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 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共是出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 情怀。

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 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锻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口 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 《桃花源记》(散文) 2、 《五柳先生传》 (传记)3、 《归园出居》 (FH 园诗)2、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 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首诗可犬略分为两类:一类 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FH 园诗。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词意境、表现手法等,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涵,提升思维品质,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诗词中的佳句,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饮酒·其七》、《饮酒·其十五》、《月下独酌四首·其三》、《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陶渊明、李白等诗人的生平事迹,感受古代文人的饮酒情趣。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饮酒诗词的基本概念。饮酒诗词是古代文人在饮酒过程中所创作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独特感悟。这些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诗词,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饮酒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饮酒诗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体会古人的人生观。
-例如:通过对比分析《饮酒·其七》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
-诗词的背诵与运用:如何将诗词中的佳句运用到日常写作和表达中,是学生面临的另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和练习机会。
-例如:让学生仿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句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发展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诗词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观书有感》、《春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审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一些常见的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诗词背景的了解不足,对诗词深层含义的把握不够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词的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些诗词,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难点:鉴赏诗词,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内容、意象、修辞手法等。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实践法: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资料:准备与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一些与诗词相关的小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自然景观。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诗词的文本,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为接下来的分析做准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五首诗词的背景知识及作者简介:这是本节课的基础内容,教师需着重讲解每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举例:《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在离别之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离愁别绪。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学生把握诗词的情感。
(2)诗词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需详细讲解每首诗词的韵律特点、意境描绘和修辞手法运用。
举例:《赤壁赋》的意境宏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离别、孤独或其他情感而感慨万千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情感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情感的。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修辞手法是诗词创作的精髓,但学生在识别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通过实例分析、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
举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酒一杯”运用了夸张手法,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在其他诗词中找出类似用法,加深理解。
(3)诗词的个性化解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和思维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解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包括以下五首经典诗词:《雨霖铃·寒蝉凄切》、《钱塘湖春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和《赤壁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4 诗词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4 诗词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24诗词五首知识与技能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重点)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提问1: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提问2: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4.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4.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4.诗词五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诗词五首》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单元,本单元精选了五首经典的古诗词,包括《泊船瓜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书湖阴先生壁》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些诗词涵盖了唐宋时期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诗词的美妙韵味。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对诗词的节奏、韵律和意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面对更为复杂的诗词内容时,可能会在理解诗意、赏析诗词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策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五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难点:赏析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掌握诗词的欣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吟诵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迁移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

2.教学音频:准备诗词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感受诗词的韵味。

3.教学视频:剪辑与诗词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如对仗、夸张、拟人等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例,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艺术特色。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感较弱。为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在诗词意象、情感分析方面,虽然我尽力引导学生们去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表达方式还不够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尝试运用一些现代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不充分,部分学生显得比较被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举例:《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句的平仄韵律,感受诗句的气势。
(2)诗词意象、情感分析:通过分析五首诗词中的意象,使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诗词的主题。
举例:《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引导学生分析“折戟沉沙”等意象,理解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
3.强化文化认同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读、背诵、解析,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诗词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朗读与背诵:五首诗词的正确朗读与熟练背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24 诗词五首饮酒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及有关文学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积累诗词名句。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情感;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品味诗词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饮酒(一)导入由对联引出陶渊明,回顾陶渊明的相关资料。

教师顺势导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境,又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当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三)读诗韵1.自读课文2.指名朗读3.品味诵读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学生自己体会,最后大家齐读,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

4.听读录音与名家的朗读相互对照,用心体会情感的表达。

5.再读有学习,有指导,学生再读此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朗读录音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听读、以及齐读,初步感知了诗歌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主动地投入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中。

(四)析诗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五)品诗情请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

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难点。

(六)悟诗道1.明确全诗的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人生追求。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诗词五首》。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诗词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掌握不够牢固,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韵律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意象和韵律,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诗词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诗词。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分析其如何运用意象和韵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主要包括以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杜牧《赤壁》
4.杜甫《春望》
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节课将围绕这五首诗词,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难点举例:鼓励学生在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基础上,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立场。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时,诗人心旷神怡,如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克不及用言语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言语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尝试模仿杜牧的风格,创作一首表达对某位英雄怀念的小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典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赤壁怀古》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历史英雄的思考,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提问时,需要更具体地引导学生思考,以便他们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背景及历史意义:赤壁之战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杜牧创作《赤壁怀古》的背景,理解诗词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诗词意境与艺术特色:把握《赤壁怀古》的意境,分析其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用典等,以及诗词的韵律美。
-诗词关键语句理解: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
-背诵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背诵诗词,并能进行简单的鉴赏分析。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诗词背景时,可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赤壁之战的激烈场面,理解其历史意义。
-对于诗词意境与艺术特色,可通过对比其他诗词作品,让学生体会杜牧的写作风格,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2.教学难点
-诗词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词背后的深层意义和诗人情感,如《赤壁怀古》中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齐读后两首诗。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背诵诗歌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心远地偏
饮酒 采菊见山
山气飞鸟
真意忘言
以色事物
雁门太守门
以声感人
兴感之由
议论感慨
赤 壁 借古讽今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老师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范读
4.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回顾交流:背诵学过的三首诗。
2.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3.听读体会
4.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借物咏叹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
渔家傲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诗歌五首
课 题
诗歌五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难点
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诗歌的意境。
策略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一、复习导入,检查预习
1.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2.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后两首诗,整体感知内容。
2. 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三、赏析《赤壁》
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哪句?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赏析《渔家傲》
1.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3.听读
4.自由读,邻座互读5Fra bibliotek赛读6.齐读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 二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研读共品
相互释疑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诵读感知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4.赛读、齐读
三、赏析《饮酒》。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2.本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六、交流疑点, 解决疑难。
七、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2.默写古诗。
八、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熟读、理解后两首诗。
1.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2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七、练习巩固
背诵这两首诗。
八、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2.最后两句应该怎样理解?
四、赏析《春望》
1.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
2.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五、赏析《雁门太守行》
1.“从声、色两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句子是哪一句?
教具准备
ppt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读准字音:搔更短、不胜簪、提携、折戟、殷勤。
3.诵读这五首诗词,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4.体会各首诗的写作手法。
教 学 流 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研读共品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出示学习要求,适时引导
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出示问题,归纳总结:
学习古诗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