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成就 :小说的意义和文学史地位。
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工作,它开辟了无产阶级 文学的新纪元。 《母亲》第一次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工 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 觉的过程。 2、它具有现实主义作品特有的具体性、逼真性, 同时,它又是革命浪漫主义作品。预见了未来, 展示了通向未来的边路。成功塑造了无产阶级英 雄人物正面形象。作品通过一系列革命斗争来塑 造人物,同时又强调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手段, 展示人物性格变化成长过程。
塑造了自私、 保守、 塑造了自私 、 保守 、 僵 化的官僚主义者, 化的官僚主义者 , 表达 关心人” 了 “ 关心人 ” 、 “ 爱护 人”主题 批判了斯大林时代的 “典型官僚主义”与 冷酷严寒” “ 冷酷严寒 ” , 引起了 强烈的反响, 强烈的反响 , 接着出现 了所谓的“ 解冻” 文学。 了所谓的 “ 解冻 ” 文学
第三、在艺术方面,特征鲜明。 第三、在艺术方面,特征鲜明。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的审美原则和 基本创作方法。 同时多种文学流派并存:现实主义小说、现 代主义作品荟萃文坛。 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在相互影响中走向综 合象征、变形、怪诞、拟人、梦幻、神话 模拟等多种手段在小说中备受青睐。
二、俄苏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这时期的重要作品 诗歌:
马雅可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诗坛上的革新者。 其诗歌形式独树一帜,以“阶梯诗”领骚诗 坛。
长诗《穿裤子的云》1914 抒情诗《向左进行曲》1918 讽刺诗《开会迷》1922 《列宁》1924 《好!》1927
小说:
三部描写国内革命战争的小说 《恰巴耶夫》 《铁流》 《毁灭》
第二、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二、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是 20世纪俄苏文学的基本特征 世纪俄苏文学的基本特征。 20世纪俄苏文学的基本特征。 20世纪初期文学中的人道主义,与传统 的人道主义概念一脉相承。 50年代的“解冻”思潮中,重新树起关 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道主义旗帜 70年代以后,主张把人道主义与弘扬人 的道德观念、承认人的社会职责相结合。
4.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50年代中期 形成了“解冻文学”思潮 年代中期 形成了“解冻文学” 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第一部1954,第 二部1956)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人的命运》(又译《一个 人的遭遇》)也从新的角度提出了“人在战争中 的命运”问题。
爱伦堡的中篇小说 《解冻》
富尔曼诺夫的 恰巴耶夫》 《恰巴耶夫》 写一个被革命 唤醒的传奇式 的人民英雄恰 巴耶夫。
绥拉菲莫维奇 的《铁流》
写了历尽千辛万 苦,经过革命熔 炉锻炼的人民群 众成为坚不可摧 的“铁中的洪 流”。 郭如鹤
法捷耶夫的《毁灭》 法捷耶夫的《毁灭》
在战争和革命中进行 着人的改造的主题。
2. “红色的30年代”
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
苏联文学概述 第一节苏联
一、俄苏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形成: 形成: 1.历史的风云变幻必然呼唤新的文学出现。 历史的风云变幻必然呼唤新的文学出现。 历史的风云变幻必然呼唤新的文学出现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促成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苏联的成就鼓舞了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 命运动; 命运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胜利充分证 明人类的正义力量必然战胜邪恶; 明人类的正义力量必然战胜邪恶; 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又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 比,形成多极化的格局。 形成多极化的格局。
二、 高尔基
早期创作包括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类作品 早期创作 第二个时期作品有 第二个时期 散文诗《海燕》 剧本《小市民》《底层》 长篇小说《母亲》 第三个时期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第四个时期 回忆录《列宁》,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 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二、分析《母亲》 分析《母亲》 巴威尔形象——成长故事
(1)苏联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 1934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 成立苏联作家协会,选举高尔基为作协主席,确 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审美原则。 (2)小说的繁荣标志着苏联文学的成熟。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 H·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
尼洛夫娜形象——觉醒故事
第一阶段,愚昧、软弱、落后的家庭妇女。 第二阶段,由“母爱”到同情革命,开始 觉醒。 第三,参加实际革命工作,更加深刻地理 解革命。 第四,走上革命道路,成为自觉的战士。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正式提出的并规定为苏 联文学的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方法。它要求《艺术家的现 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 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 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 的主动性,去选择各式各样形式方格体裁。 这一创作方法,虽于30年代确立,但它的基本特点在理 论确立前的创作实践中完成。母亲被认为——奠基,后 随苏联政治文艺政变化,它的内涵有了改变。
2.在艺术理论领域,马克思主义文 在艺术理论领域, 在艺术理论领域 艺理论批评占主导地位。 艺理论批评占主导地位。 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 背景下,20世纪的俄苏文学形成 背景下,20世纪的俄苏文学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品格。 了自己独特的品格。
特征:
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 第一 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具有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世纪俄苏 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20世纪俄苏 文学的首要特征。 文学的首要特征。 高尔基的早期创作暗示沙皇专制制度到了 非推翻不可的时候了。 库普林展示了沙俄军队的腐败和残忍 阿·托尔斯泰的创作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
肖洛霍夫的《一个 人的遭遇》
从战争给普通人带 来了巨大灾难这一 角度重新阐释了战 争,体现了关于战 争与人的命运的新 思考,引发了苏联 卫战题材的战争文 学的巨大变化。
(2)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战争题材小 说繁荣 有注重战争气氛描写逼真、内心世界刻 画细腻的“战壕真实派” 如巴克兰诺 夫的《一寸土》 有力求反映战争全貌、人物众多、多 层次多线索的“全景文学”。如 西蒙 诺夫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 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1、世界文学中,《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于1957 年在意大利出版,1958年,因他“在现 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叙事诗传统方面 取得了重大成就”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写十月革命前后的重大事件,表达 了反对革命暴力,保护知识分子的个性、 自由和尊严的主题。 由于西方利用它攻击、诽谤社会主义制 度“不人道”“知识分子不接受十月革 命”,苏联作出了强烈反应,作者、小 说受到批判。
1. 19世纪末至 世纪20年代,新旧文学 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世纪末至 世纪20年代, 观念嬗变迅捷,多种文学流派、 观念嬗变迅捷,多种文学流派、文学形态 共存。 共存 (1)多种文学团体并存: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派、“拉普”派、 “左翼艺术阵线;“谢拉皮翁兄弟会”、 “山隘”派 (2)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流派相结合 象征派、 阿克梅派(阿赫玛托娃) 未来 派(马雅可夫斯基)
华西里耶夫的《这里 的黎明静悄悄》属
“新战壕真实派”: 写了丰富的人性 《这里的黎明静悄
悄 》写为国捐躯的 女战士丽达、冉尼亚、 等,描写了她们的内 心世界的美和在道德 上所经受的严峻考验。
5.60年代末至 年代道德题材的小说突出 年代末至70年代道德题材的小说突出 年代末至 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1970) 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1976)等 6. 80年代后半期到 年代初的“回归文学” 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的 年代后半期到 年代初的“回归文学” 为受到批判的作家恢复了名誉,阿赫玛托 娃、布尔加科夫等作家的作品得以出版, 揭露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的作品纷纷 出现,苏联文坛形成了一股“回归文学” 热。 1991年苏联解体 年苏联解体
3.40年代卫国战争至50年代初期
(1)反映了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西蒙诺夫的中篇《日日夜夜》(1944) 法捷耶夫的长篇《青年近卫军》1945 (2)战后中央对文学艺术问题连续作出四项 决议,要求文学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对 文学创作进行了不适当的干涉,伤害了许 多作家,而且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第一阶段,初步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工人小组。 第二阶段,利用“沼地戈比事件”,发动经济斗 争,反映了巴威尔作为工运领导者的不成熟。 第三阶段,组织“五一游行”,发动政治斗争, 反映了巴威尔作为工运领导者的成熟。“ 第四阶段,在“法庭斗争”中,反映了他作为党 和阶级的代言人的特质。 这是第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战士形象。反映俄国 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