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的成功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0:王永庆的成功之路

台塑集团老板王永庆被称为“主宰台湾的第一大企业家”,“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不爱读书,小学时的成绩总在最后10名之内,但他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王永庆大概也没有读过什么经济学著作,但他的成功之路却与经济学原理是一致的。
王永庆的事业是从台塑生产塑胶粉粒PVC开始的。当时每月仅产PVCl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王永庆知道,要降低PVC的成本只有扩大产量,所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打人世界市场是成功的关键。于是,他冒着产品积压的风险,把产量扩大到1200吨,并以低价格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王永庆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的作法正是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原理。
王永庆的成功正在于他敢于扩大产量,实现规模收益递增。当时台塑产量低是受台湾需求有限的制约。王永庆敏锐地发现,这实际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产量越低成本越高,越打不开市场;越打不开市场,产量越低成本越高。打破这个循环产关键就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当产量扩大到月产1200吨时,可以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成本大幅度下降,就有进入世界市场,以低价格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
当一个企业的产量达到平均成本最低时,就充分利用了规模收益递减的优势,或者说实现了最适规模。应该说,不同行业中最适规模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而言,重工业、石化、电力、汽车等行业的最适规模都很大。这是因为在这些行业中所用设备先进、复杂,最初投资大、技术创新和市场垄断程度都特别重要。王永庆经营的化工行业正属于这种最适规模大的行业,所以,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收益递增。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一股企业合并之风。企业合并无非是为了扩大规模,实现最适规模。合并之风最强劲的是汽车、化工、电子、电讯这些产量越多,收益增加越多的行业。世界500强企业也以这些行业居多。对这些行业的企业而言,“大的就是好的”。
但千万别忘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一个企业大固然有许多好处,但也会引起一些问题。这主要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效率下降,管理成本增加。一个大企业也像政府机构一样会滋生官僚主义。同时,企业规模大也会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所以,“大就是好”并不适用于一切企业。当企业规模过大引起成本增加效益递减时就存在内在不经济,发生规模收益递减。对那些大才好的企业来说,要特别注意企业规模大引起的种种问题,王永庆在扩大企业规模和产量的同时,注意降低建厂成本、生产

成本和营销成本,并精减人员,提高管理效率。这对他的成功也很重要。对那些未必一定要大的轻工、服务之类行业的企业来说,“小的也是美好的”。船小好调头,在这些设备、技术重要性较低,而适应市场能力要强的企业中,就不要盲目追求规模。甚至有些大企业也因管理效率差而分开。美国IBM公司就曾一分为三。
其实企业并不是一味求大或求小,而是以效益为标准。那种盲目合并企业,以追求进500强的作法往往事与愿违。绑在一起的小舢舨决不是航空母舰。王永庆的成功不在于台塑大,而在于台塑实现了规模收益递增的最优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