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汇总
桂花雨课文讲解第二课时教案

桂花雨课文讲解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学习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学习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花雨》的第一课时,谁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2.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请问课文中的“我”指的是谁?课文中提到的桂花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说“桂花雨”?3.情感体验与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情感的感悟。
你认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你在阅读课文时,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4.写作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课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课文的写作结构有何特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5.写作实践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特色进行创作。
话题:请以“家乡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写作特色、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较高,但个别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学生在分析课文写作特色时,能够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3.学生在写作实践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仍需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童年的摇花乐,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理所母亲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读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小琦君去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去体验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二、讲授新课(一)感受“摇花乐”。
自学提示:自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摇桂花场景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交流读后感受。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场景,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
谁还想读读这些句子?生:你这个雨还不太香,你这个雨还不够乐........师:你们是读出来的快乐,而作者是喊出来的。
你来试一试。
大家试一试。
师:读的真好,请同学们带上动作边读边演。
师: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头上,你激动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落到你的肩上,你兴奋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你的鼻尖上,你高兴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落到你的手上,你开心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让我们站在那棵桂花树底下,沐浴着桂花雨,欣喜若狂的大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师:多么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的摇花乐。
作者的父亲当时也吟诗一首: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桂花不仅带给我童年的快乐,更是融入到家乡人们的生活中。
你瞧!(出示桂花茶、桂花饼)清香的桂花茶,美味的桂花糕,难怪作者会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出示句子)老师有个疑惑,他们村子里的桂花一开开一年吗?生:不是。
(教师引导)春天,人们坐在庭院中喝着桂花粥,香气飘满整个村子。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
(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板书:香乐甜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
(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
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
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
谁愿意读一读?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桂花雨(第2课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摇晃、渗、渗出、香气”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桂花雨”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桂花的美丽和香气,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学会珍惜家乡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 生字新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含义;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4. 课后作业: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引导学生谈论对桂花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朗读与解析(15分钟)(1)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2)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3)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新词学习(15分钟)(1)讲解生字,让学生跟读、组词;(2)解释新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4. 课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好;(2)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3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ppt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课文出示:(学习提示):三、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
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板书:喜欢桂花)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
(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巩固字词认读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桂花雨的来历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15分钟)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段落大意。
2. 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描述桂花雨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3. 教师讲解课文第3、4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巩固生字词。
四、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桂花雨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2. 学生谈收获:你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桂花雨第24自然段:描述桂花雨表达作者对桂花的喜爱生字词:桂花、雨、家乡、童年、怀念等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第24自然段,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家乡或童年生活的作文,题目自拟。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
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1.“我”一开始就明说“我喜欢的是桂花”,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气迷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第1、2句:两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第3课《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案

第3课《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桂花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3. 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欣赏桂花姿态糕饼泡茶摇落成熟香飘寻找盛开邻居新鲜2.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桂花给带来的很多美好回忆。
今天再次走进那场缤纷的桂花雨。
品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从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感受家乡桂花的样子。
选出代表回答问题:1.从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感受家乡桂花的样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 讨论:说说下列划线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交流,然后回答:(1)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采用对比、和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喜欢桂花的原因,说明了桂花在心中的重要地位。
(2)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担心、每天都要”可以看出,收桂花对母亲来说是一件大事。
在琦君的原文中,还提到了母亲洗净双手将摇下来的桂花在佛堂供奉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会认的生字和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缠、抱、喊、洗净手、诗兴发、浸等词,读出桂花的“香”与摇花的“乐”。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的金桂”?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抓住关键词缠、抱、喊、洗净手、诗兴发、浸等词,读出桂花的“香”与摇花的“乐”。
难点:
2、体会作者对桂花的怀念之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桂花香。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课堂上一定芳香四溢,因为有着这多多桂花。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12桂花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以桂花雨为题带我们品味桂
花的香,感受了摇花的乐,还抒发了作者和母亲思念故乡金桂的情。
那么上节课我们重点品读了散文的花香,谁能用你的朗读把那迷人的花香再给大家读一遍。
(个别读,师评价:多香的桂花啊)过渡:如果说那迷人的桂花香让作者回味无穷的话,那么摇花带来的快乐就更让作者难以忘怀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品读散文的第二部分摇花乐。
二、精读感悟,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摇花乐。
那么摇花究竟乐在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写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圈出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上下文来谈体会。
)
A. 相机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喜欢摇桂花的?(抓住关键词理解摇花的乐)
a理解“缠着”。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抛出问题:1、你在什么时候会缠着父母?2、缠着是一次吗?)
b理解“大事”(提示:同学们,这里“是件大事”,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生活中怎样的事情你认为是大事呢?( 比如:过生日、过年、中秋节……)
2)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提示:“急”更衬托出“乐”)
师:下面啊,老师来扮演妈妈,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是小作者,你们现在缠着母亲问问看,好不好?
师:十月,天高云淡,桂子飘香,你们兴高采烈地问母亲……
师:早了,转眼几天过去,见母亲还没有动静,你们又着急了,问……
师:桂花还没开足,再等几天吧,又过去了几天,你们再也等不及了,拽着母亲的衣角,一遍又一遍的问……(提醒:一遍又一遍是要问很多遍的。
)
过渡:经过你们的纠缠,母亲啊,抬头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了,便决定提前摇桂花(可学生和老师一起读)
B、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师:为什么要提前摇桂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书,找到答案)
C、“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
师:听到母亲吩咐人提前要桂花,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生个别回答)
1、体会连续出现的两个“帮着”,感受作者的积极。
1)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引出:作者很积极)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积极?(相机板书:帮)
2)师:作者如果不喜欢还会这么积极嘛?
3)师:由此可见,摇花对作者来说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2、抓住“使劲”,体会作者摇花的心情。
(高兴、兴奋)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摇桂花很起劲?
3)指导朗读
师:你能把这种快乐读出来吗?(注意读出作者的积极与高兴)过渡:被你们这么一摇啊,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D、. 相机出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师:读这个句子,你感觉到那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什么?为什么说桂花像下雨呢?它们像在哪里呢?
2)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师: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喊出……
4)假如是你,你也会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吗?你来喊一喊。
(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一份快乐,一份惊喜……)5)体会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这句话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乐?(引导:有时候标点符号也能够表达人的情感)
过渡:摇桂花,只有小作者觉得快乐吗?文章中还有谁也感到快乐呢?
E、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
雨缤纷入梦甜.”
1、母亲是怎样对待桂花的?(理解母亲洗净了手,是怕弄脏桂花)相机板书:洗净了手
2、父亲这时候在做什么?(点檀香、诗兴发了)相机板书“诗兴发了”
3、从诗中你能感受到父亲的乐吗?(先学生各抒己见,接着重点讲解“竞收桂子庆丰年”)
师:这个“竞”是什么意思?(争),争着干嘛?争着收桂子为什么会快乐?
4、师总结并指导朗读。
香香的桂花,丰收的桂子,孩子们摇桂花的快乐,以及连做的梦都是甜的,这就是父亲的快乐,谁能学这父亲的样子,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师评价:恩,有点父亲的样,、老师听出了你这位父亲的乐)过渡:那缤纷的桂花雨乐了童年时代的作者,乐了他的父母亲,那缤纷的桂花雨香了小作者的梦,香了他们一家人,更加想了全村人,课文中的哪儿写出了桂花的想?请大家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了桂花香的句子。
F、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这句话中哪个词最吸引你?(沉浸),文章中还有一处也出现了“浸”(理解“浸”的意思,同时理解“沉浸”的程度比“浸”深)
a师:你们有没有浸泡在水中的体验?什么感觉?
b师:浸在桂花香中呢?什么感觉?
2、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重点理解:1、由桂花做成的桂花干、桂花卤、糕饼都能够把香味保存下来。
2、家乡人民的勤劳)
三、读书交流,感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给他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每次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常说——
1、相机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
师:是外地的桂花更香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插入关于作者的小故事,帮助理解)
作者啊,曾经去过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叫满觉陇,那里的桂花才叫香飘十里呢,这么开来,并不是只有家乡的桂花才香,那为什么母亲会这么说?结合老师的板书想一想,外面的桂花哪些是家乡的桂花所没有的?(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桂花藏着作者和父母的快乐,藏着母亲的劳动成果,藏着全村人丰收的喜悦。
所以作者怀念。
)
2、总结:是啊,月还是故乡的明,花还故乡的香,母亲难忘,我也难忘,所以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四、课外拓展—小练笔
过渡:说到童年,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也会有许多有趣的事,拿出你
们的课堂本写写你们的童年趣事。
1、生认真写童年趣事
2、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请学生来念念他们写的童年趣事。
3、教师简单总结评价。
师:你们的童年确实有趣,还没写完的利用下课时间继续写完,已经写完的做简单的修改。
五、小结
师:到这啊,我们就学完了全文,我们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读懂了散文。
一生漂泊的作者琦君最喜欢写的就是家乡的人和事,写的最多最好的也是怀乡思亲的散文,它曾写下这么一段话(播放音乐)(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或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师:要想真正读懂琦君的散文,走进他的心,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他的作品,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散文集《水师故乡的天》、《素心笺》《桂花雨》如果大家用心去读,一定会被他弄弄的思乡情所感动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课后作业
1、完成书本64页第四题。
2、完成练习册。
3、修改小练笔《童年趣事》。
板书设计
味道香缠抱喊
桂花雨摇花乐
思乡情洗净手诗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