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问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 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1988年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 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 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 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 去找智慧……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 的学说(“仁”与“礼”) ,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 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
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是怎样评价子贡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做 法的?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实行仁德?请结合原文回答。
明确:孔子认为广泛地施予和救济不仅是仁德,甚至是圣德。 意思是不损人利己,一般人能够做到;舍己为人,需要更高的 精神追求。他认为,要实行仁,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自己要 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 能够用自身作比喻,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由自 己的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广泛的帮 助和救济。
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主张“因材施 教”,“有教无类”。他教育学生: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
《论 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 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书 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 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 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 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斯: 指示代词,这
译 文 原 文 颜渊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 颜渊问仁。子曰:“克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 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制,这就是仁。一个人一旦这样做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了,天下人都会称许他是个仁者了。 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要做到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哪能 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实践 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仁的细则是怎样的。”孔子说: “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 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 事斯语矣。” 但请让我也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出门见到任何人都要像会见贵宾
一样,使唤百姓都要好像承办重大 民如承大祭;己所不 祭祀一样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的 欲,勿施于人;在邦 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邦 无怨,在家无怨。” 国做官无所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 里做官也无所怨恨。”仲弓说: 仲弓曰:“雍虽不敏, “我虽然不聪明,但愿意照您的话 请事斯语矣。” 去做。”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在对颜渊的回答中对仁作了怎样的阐释?他认 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对实施仁提出了什么看法?对克制自 己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
明确:孔子认为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这就是仁。他认为,实行仁,要靠自己自觉,不能靠别 人。他认为,约束自己的具体原则是:不合社会规范和 道德规范的事和物,一概不要看、听、说、做,即管好 自己的嘴、眼、耳、手,从点滴做起。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与前文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果对 百姓恭敬诚恳、慎重负责,自己不喜欢的,不强加给百姓;那么, 无论在诸侯邦国做官,还是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都不会招人 怨恨,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遗憾,这就达到仁的境界了。
比较《颜渊》一与《颜渊》二中孔子对“仁” 的看法的不同
• 之一:着重论述人的内在精神的修养(克己) • 之二:着重论述人的外在处事的修养(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 (仲弓是孔子的学生中被认为是帝王所器重的人, 所以这一章,便从为政者的角度来谈怎样实践仁德)
语言鉴赏
思考:找出文中排比句和对偶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明确:对偶句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 家无怨”“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收到了句 式整齐,音节和谐,并能让读者在事理或事物的比照中 取得深刻认识的效果。排比句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
疏通文意




樊 迟问仁。子曰:“爱人。”问 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 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 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 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 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 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 远矣。”
何谓也
可谓仁之方也已
词句归纳
一词多义
①克
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能够) ·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 弟子问仁》) (约束) ·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战胜) ·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回答仲弓的问题时用了“见大宾”“承大祭” 这两个比喻旨在说明什么?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怎样理解?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同前面两句有何联系? 明确:用 “见大宾”这个比喻说明为政者对民众要恭敬, 用“承大祭”这个比喻说明对百姓的事情要慎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要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 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领导者实践仁的原则。
得无:能够不
已:同“矣”,表疑问 “说话谨慎,这就叫
无讱乎?”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对此,司马牛是否理解?
孔子针对司马牛的反应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明确:孔子认为说话谨慎也是仁的表现,司马牛对此并不理 解,在他看来,这样也算仁,这太简单了。孔子解释说,做事 本来很难,所以要考虑清楚才做,因而说话就必须谨慎,即懂 得做事难,就会慎于言。这虽然是小事,但如果每人能从小事 做起,事事谨慎,循序渐进,就能达到仁的境界。
疏通文意




如:如同,好像
使:使唤 承: 承办 欲: 愿意、喜欢 施: 施加 于: 给,(介词) 邦: 诸侯国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
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
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家:卿大夫的封地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
知1:智慧,名词
知2:了解,动词
达:明白,形容词 举:选拔 直:正直的人,形作名 错:同“措”,放置
诸:之于
乡:同“向”,刚才
富:意义丰富
远:被疏远
译 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护人民。”樊迟问 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 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 “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 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 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 丰富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重用皋陶,不仁的 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伊尹, 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四种儒家经典。五经指《周易》、《尚书》、 《诗经》、《礼记》、《春秋》也。
《论语》的20大类:
• • • • • • • • • • •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 yì )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疏通文意


词 施:施予
于:对,向 济:救济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 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 仁乎?”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 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
同步练习
2.区别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虚词的用法。 ①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给) (引出“见”的对象) (从)
舜有天下,选于众
·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事于仁
·
·
(对,向)
(在)
同步练习
②也 必也圣乎 其言也讱 句中语气词,表示短暂停顿 句中语气词,用来引起下文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 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
疏通文意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 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克: 克制,约束 复: 恢复 为: 是
归: 归于 焉: 句末语气助词 由: 靠,凭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目: 细则,条目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虽: 虽然 敏: 聪敏 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做 事: 矣。”
博:广博,广泛。
其:恐怕,表推测 病:不足
立:使……站得住
达:使……行得通
近:就近
譬:比喻




子贡曰:“如有博施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 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 得上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 可谓仁乎?”子曰: 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难以做到呢。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喻,而推 谓仁之方也已。” 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 了。”
内容小结
归纳:从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之中,可知他主张的“仁” 有哪些涵义?
子贡问 仁 颜渊问 仁
(推广爱心
(克制自己
推己及人)
道德自律)

仲弓问 仁 司马牛问仁 樊迟问 仁
(处事谨慎
(言须谨慎 (通晓是非
宽以待人)
行须慎重) 明辨善恶)
内容评价
思考:本文中孔子关于仁的主张有何积极的社会意义? 明确:从统治者角度来说,就是要按仁的原则来施政,
同步练习
1.比较下列各句中红色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请问其目
·
·
古:恢复,归于 今:再,又 古:条目,细则 今:眼睛 古:请你让我做 今:请求别人做
③请事斯语也
④举直错诸枉
·
·
古:弯曲,不正 今:冤枉
⑤选于众,举皋陶 古:选用,推选 今:向上托或抬 · ⑥尧舜其犹病诸 古:难以做到 今:身心不正常 ·
疏通文意
思考:怎样理解孔子提倡的“爱人”?他主张的“举直错诸 枉”与仁有什么联系?樊迟是一个怎样的人?子夏是怎样让樊 迟明白举直与仁的关系的? 明确:孔子 “爱人”不只是爱自己的亲属、亲族,而是 超越这一切,爱所有的人,将爱升华到人类之爱的境界。 孔子认为,选拔重用正直的人,并将其置于邪恶的人之 上,能以正压邪,使其改恶趋善,这是实行仁的方法之一。 樊迟对孔子的两次回答都不理解,便请教子夏,由此可 知,他是个谦虚好学、执着认真的人。 子夏举舜和汤两个例子,说明选拔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治理 国家,能使政治清明,国富民安。
ຫໍສະໝຸດ Baidu
序言: 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中国乃 至世界几千年,至今仍有深远意义,《论语》 有“东方圣经”之称,近年来的高考题不断 出现以《论语》里的语录作为作文的话题趋 势: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 者乐,仁者寿。
疏通文意






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 言也讱。”曰: “其言也讱,斯谓 之仁已乎?”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
者: ……的人 其: 他 讱:说话谨慎
司马牛问怎样做
才是仁。孔子说:仁
的人,他说话是谨慎
的。”司马牛说: 做仁了吗?”孔子说: “做起来很困难,说 起来能不谨慎吗?”
斯: 这 为: 做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广济百姓,言行谨慎,举贤 任能,以正压邪;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要求人们舍己 为人,严于律己,一切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而且每个社会成员要推己及人,将仁爱的伦理道德原则 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身上。 这有利于个人在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能引导人们 培养美德、爱心和智慧,有利于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