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黄鹤楼送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5 黄鹤楼送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体会“飞檐凌空、俯临长江、”等词语所表现的黄鹤楼的独特之处,领略作者用词的精炼。
2.学生自学字、词、句,通过检查交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精读课文,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感情及依依惜别之情。以朗读为依托,学生可粗略感受中华古典文学的意韵,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是师者爱国情感中不可少的情节,在课堂里和学生一起品味,让孩子们浸润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通达,成学生品读之美,何乐而不为?)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讨论、交流、演一演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练习单。
教师: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述前情,铺垫导入: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 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设计意图:这首诗用语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初步领会诗的内容,相信学生会说出自己的认识,学有所思,定有所得。)
2.李白、孟浩然的故事是这样的:(课件展示)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识,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设计意图:必要的情节介绍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主要人物有个大体了解,必竟是古时候的事情,这样的铺垫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心情有帮助。)2.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一起去看看当年友人话别的场景。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
3.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出示预习单,自由练读,指名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暮春三月烟雾迷蒙飞檐凌空依依惜别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伫立江边俯临长江
指名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3.检查朗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认真读课文,遇到你喜欢读的或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把感想、疑问记录在旁,做批注。
(2)指名分段读课文,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地方读。
(3)点评:他读得怎么样?师相机正音。
(4)生背诵古诗。
4.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问: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成两段。
按故事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话别。
第二段(4、5)诗成。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围绕三月美景,楼台气势,初步体会诗人感情。
1.多媒体出示第一小节):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指名读。
2.(多媒体突出)“饯行”,齐读,联系生活,说说“饯行”的意思。
3.想像着暮春三月时,长江边的烟雾、繁花美景,品味、朗读第一自然段。
4.认识黄鹤楼:
出示图片:出示(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欣赏图片后,指名读句子。
学生互评,怎样才能读得有气势。
交流突出: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举手说说词语的意思,并要求给表示动作的字加上着重号。
短短8个字,就让人领略了黄鹤楼的壮观,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值得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文意兼得,我的理解是多关注一下作者行文用语的精妙之处,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感悟体会诗人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1.学生自读课文二自然段。划出让你有所感触的句子或词语,把你想到的,感受到的记在旁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
过渡: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场景是怎样的?两人心情如何?哪些词、句让你颇有感触?
(1)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2)默读交流,品味语言背后的感情。
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发言,同学补充。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不忍触动。怕什么?
学生发言。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句,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不忍离别之情吧!(设计意图:情到深处就剩一个“怕”字,这样的情景只能让学生自己体会,如果生活中有过近似的经验就好理解了。)(3)过渡:既然是送别,有再多的不舍得,终究要话别。李白先打破了沉默,出示: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4)自读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发言:
预设1李白对孟夫子的尊敬:“您”不是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