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TCD编码为:BGG04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ICD-10编码为:S72·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顺粗隆间型反粗隆间型粗隆间粉碎型(2)根据《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采用Evans分型系统分型: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血瘀气滞证;中期:营血不调证;后期: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股骨粗隆间骨折文档
手术记录姓名:狄惠芝性别:男年龄:85岁科室:骨科病区床号:15* ID号:80020065手术日期及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术前诊断:术中诊断:请在此处输入术中诊断手术名称: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手术医师:王庆助手医师:林开胜麻醉方法:CSEA或全麻手术经过:1、入手术室麻醉,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麻醉满意后,留置导尿,患者取右侧卧位,左下肢在上,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单。
2、取大粗隆下外侧手术入路,自股骨大粗隆向下经股外侧肌间隔至股骨,长约15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阔筋膜张肌及部分臀中肌。
沿股骨粗隆下1处钝性分离股外侧肌,并作股骨上段骨膜下剥离,显露大粗隆、股骨上段外侧及骨折端,见小粗隆部及股骨上段斜形骨折,骨折移位。
解剖钢板3、患肢轻度外展、内旋并牵引维持,放置接骨板,于导向器导引下沿解剖板定位孔分别钻入三枚克氏针过骨折断端经股骨颈达股骨头下,C臂机正侧位透视见三枚导针均位于股骨头、颈内,测深后在该导针引导下经扩孔后拧入合适的头颈部锁定钉,股骨远折端分别钻孔、测深后拧入合适长度锁定钉。
C臂正侧位透视见骨折复位可,内固定位置正常。
活动患肢见内固定稳妥,骨折无移位。
DHS (3、患肢轻度外展、内旋并牵引维持,于导向器导引下定位孔分别钻入一枚克氏针过骨折断端经股骨颈达股骨头下,C臂机正侧位透视见一枚导针位于股骨头、颈内,测深后在该导针引导下经扩孔后拧入合适的头颈部主钉,按放动力髋钢板,股骨远折端分别钻孔、测深后拧入合适长度锁定钉。
C臂正侧位透视见骨折复位可,内固定位置正常。
活动患肢见内固定稳妥,骨折无移位。
)4、双氧水-生理盐水-稀释活力碘-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清点器械及敷料无误,电刀术野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臀中肌,股外侧筋膜,阔筋膜张肌腱膜、皮下,皮肤。
筋膜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无菌敷料包扎。
术毕。
内固定供应商:创生股骨近端接骨板。
术中麻醉良好,手术顺利,出血约毫升,未输血,输血成分及数量:输血成分ml ,术后病人清醒,安返病房。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
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治疗方案(一)整复和固定1.整复1.1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1.2 对于有移位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 牵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案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 线片及CT 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1、Eva ns根据骨折线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
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 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 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 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 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 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
U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1)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证候:伤后1~2,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一 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年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女性稍多。
(2)病史 多有外伤史。
(3)症状 髋部疼痛 肿胀明显 大粗隆处压痛 典型外旋、短缩畸形 可触及骨擦音 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 西医诊断 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1)多见于老年患者。
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 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 局部皮下淤血 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 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线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 骨折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证候分类标准。
1. 顺粗隆间型 伤肢有短缩 内收 外旋畸形 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 斜向内下方行走 达小粗隆部。
2. 反粗隆间型 伤肢有短缩 内收 外旋畸形 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 达小粗隆的上方。
3. 粗隆下型 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 尚有Evans分型 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
Ⅰ型 顺粗隆间骨折 无骨折移位 为稳定型骨折。
Ⅱ型 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 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 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ⅢA型 粗隆间骨折 小粗隆骨折 内翻畸形。
ⅢB型 粗隆间骨折 大粗隆骨折 成为单独骨折块。
Ⅳ型 粗隆间骨折 大小粗隆骨折 亦可粉碎骨折。
Ⅴ型 反粗隆骨折 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 治疗方案(一)整复和固定1.整复1.1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1.2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可先行牵引 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 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牵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 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 应以骨牵引为主。
骨折近端受髂腰肌牵引而出现近端先前 远端向后移位者应在维持屈髋、屈膝的体位下给予足够大的牵引重量。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粗隆间骨折(修订)草案1 范围本指南提出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下同)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康复。
本指南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凡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均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3 诊断[1]3.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3.2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为患侧髋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有移位的骨折可出现外旋短缩畸形,有广泛的皮下瘀斑。
无移位骨折可仅有髋部疼痛。
3.3影像检查X线片可见骨折线及移位情况,必要时进行CT、MRI检查。
3.4 分型3.4.1 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4.2 Evans-Jensen 分型[2]Ⅰ型: 2 部分骨折,骨折无移位。
Ⅱ型: 2 部分骨折,骨折有移位。
Ⅲ型: 3 部分骨折,由于大转子骨折块移位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Ⅳ型: 3 部分骨折,由于小转子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
Ⅴ型: 4 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 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
3.5 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髋部病理性骨折相鉴别。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
4、辨证本辨证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完善和形成。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辨证以三期辨证为主,需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辨证。
就骨折而言,分型如下:4.1早期伤后1-2周,主证为血瘀气滞、瘀血内阻。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1 临床表现(1)症状体征临床症状较明显,患者不能做起或行走。
下肢短缩、内收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
检查时可见患侧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瘀斑,压痛明显。
叩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
(2)X线片检查可以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以及骨折移位等病理变化。
2 诊断要点①老年患者有外伤史,伤后髋部疼痛。
②患肢短缩、内收、外旋畸形明显。
③局部有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④X线摄片多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的情况。
3 辩证分型3.1 气滞血瘀型多见于骨折早期,伤后气机运行不畅,离经之血积于皮下、肌腠之间不能消散,淤血积久,淤而生热,症见肌表发热,肿胀、瘀青、疼痛。
舌质淡红、苔厚,脉弦数。
3.2 气血亏虚型多见于骨折后期,正气虚衰,化源不足,症见面色苍白,疼痛绵绵,漫肿不散,头昏目眩,少气懒言,食少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无力。
4 骨折分类4.1 顺粗隆间骨折①、I型:骨折线沿粗隆间线延伸,从大粗隆到小粗隆,骨折无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②、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压陷,骨折轻度移位,呈内翻变形,仍属稳定性骨折。
③、I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小粗隆呈蝶形骨块,内侧骨皮质重叠移位,呈髋内翻畸形,骨折不稳定。
④、IV型:骨折线从大粗隆至小粗隆上缘,大小粗隆各成为单独的骨折块,呈粉碎性骨折,骨折极不稳定。
4.2 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走行,到达小粗隆上方。
骨折线呈短斜形或螺旋形,小粗隆也可能成为游离骨片。
骨折近端因外展肌与外旋肌的作用,呈外展外旋位,远端因内收肌的牵引而向内。
4.3 粗隆下骨折骨折线通过大小粗隆下方,成为横形、斜形或锯齿形骨折,也可能轻度粉碎。
4.4 波及股骨干的粗隆间骨折骨折包括粗隆间和股骨近端两部分。
是由内翻应力和扭转暴力所引起,青壮年多见。
骨折线为螺旋形或长斜形,骨折片为长三角形波及股骨干近端内侧连同小粗隆,有时骨折线延伸至股骨干中段,断端重叠移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规范
股骨粗隆间骨折【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由于粗隆间部血运丰富,骨折后很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年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
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使大粗隆直接触地损伤,甚易造成骨折。
由于粗隆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引起髋内翻畸形和以小粗隆为支点的嵌压形成小粗隆蝶形骨折。
亦可由髂腰肌突然收缩造成小粗隆撕脱骨折。
粗隆部骨质疏松脆,故骨折常为粉碎型。
骨折类型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线的形态及方向、骨折块数目等情况,有多种分类方法。
常用的Tronzo-Evans分型为: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Ⅱ型:在Ⅰ型的基础上发生骨折移位,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但股骨距完整。
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骨折累及股骨距,有移位。
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性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骨折。
Ⅴ型: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距破坏。
【诊断标准】(1)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2)下肢畸形:下肢缩短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的嵌插型骨折或移位较小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
检查时可见患侧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瘀斑,局部压痛明显,叩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
(3)X线检查可确定诊断,并可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
符合(1)(2)项拟诊,第(3)项确诊。
【治疗方案】患者多为高龄老人,治疗应首先注意全身情况,预防由于骨折后卧床不起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各种并发症,如肺炎、褥疮和泌尿系感染等。
骨折的治疗不低是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等,分别采取不同方法。
1.牵引疗法适应所有类型的粗隆间骨折。
对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并有较重内脏疾患不适宜手术者,骨折严重粉碎,不适宜内固定及病人要求牵引治疗者均适用。
对各型不稳定性骨折牵引的要求是:①牵引重量要足够,约为体重的1/7,否则不足以克服髋内翻畸形;②持续牵引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牵引重量,一旦髋内翻畸形矫正后,不可减重太多,须保持占1/7-1/10的牵引重量,以防髋内翻畸形再发;③牵引应维持足够时间,一般均应超过8-12周,骨折愈合初步坚实后去牵引,才有可能防止髋内翻的再发。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2.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病史:外伤史;3.体格检查: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缩短外旋畸形,反常活动;4.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发现股骨粗隆间骨折。
5.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6.中医辨证分型(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
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
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根据《骨折》(主编荣国威王承武人民卫生出版社)骨折按AO分型为A1、A2、A3型的患者(除外骨折位置稳定,可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2.全身状况允许手术;3.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A稳定性骨折建议行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如:如DHS、DCS等;B不稳定性骨折建议行髓内固定:如Gamma钉、PFN等;C老年患者、骨折粉碎严重、复位困难、估计一般固定影响预后功能,建议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换头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部分病人伤处严重肿胀,需待消肿后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编码;2.保守治疗预期效果差,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需要首先处理的骨折和损伤;4.除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5.除病理性骨折;(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骨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
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
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
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分期】一、骨折类型(一) 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大致与粗隆间线平行。
按照EVAN 标准分为4型。
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Ⅱ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缩否,骨折移位呈内翻变位。
ⅢA型:小粗隆骨折变为游离骨片,粗隆间骨折移位,内翻畸形。
ⅢB型:粗隆间骨折如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Ⅳ型:粗隆间骨折外,大小粗隆各成为单独骨折块,亦可为粉碎性骨折。
(二)骨折线与粗隆间线方向相反,小粗隆也可形成为游离骨片。
此外,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下方成为横型,斜形、锯齿形,骨折也可能轻度粉碎为粗隆下骨折。
二、治疗方案(一)整复和固定1.整复1.1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模板
姓名:常XX 性别:男年龄:83岁职别:退休婚况:已婚民族:汉发病节气:XX 病史陈述者:地址:XX省XX市XXXXX入院日期:2015-07-30 记录时间:2015-07-30主诉:左髋部肿痛,活动受限6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2015年7月30日10时左右外伤致左髋部肿痛,活动受限,伤后患者院外未行任何诊治,随即到本院就诊,经门诊体检摄片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为求中医骨科系统治疗收住院。
入院症见:神清,左髋部肿胀明显,疼痛,活动受限,伤后无昏迷、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逆行性健忘等症,精神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质一般,有高血压病6年,最高达180/100mmHg ,平素服吲达帕安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有糖尿病6年,最高达19.3mmoL/L,平素服阿卡波糖片治疗(具体控制不详),否认急性传染病史,已多年未接受预防接种。
否认曾患其他系统疾病,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个人史:出生于XX,长期居留于XX,否认疫水接触史。
无吸烟嗜好。
无饮酒嗜好。
否认长期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否认不洁性交史。
婚育史:24岁结婚,育有1子1女,子女及配偶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切检查:望诊:体型适中,双目得神,神志清楚,肌肤斑疹,面色常色,口唇色淡红,目窠肿胀,无内陷、突出、生翳膜,白睛不黄,双侧瞳仁缩小。
舌色:红,舌形:老嫩舌,胎质:厚,苔色:白苔,舌态:短缩舌,乳蛾无红肿。
颈无瘰疬、瘿瘤。
胸廓对称,无鸡胸龟背、血痣赤缕、青筋显露,腹部平坦。
四肢关节无红肿及畸形,活动不自如。
闻诊:1.声音: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语调高,无异常声响,无声重、音哑、鼻鼾、呻吟、惊呼;2.语言:无语謇、谵语、怔忡、独语、错语、夺气、狂言;3.呼吸:无咳嗽无哮、喘、上气、短气、少气、呃逆、嗳气。
切诊:肌肤温润适中,皮肤无弹性,全身未扪及瘰疬瘤瘿。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诊疗规范
一、螺钉切割
股骨颈螺钉切割股骨头颈是Gamma钉常见 并发症,文献报道第1、2代Gamma钉的发 生率为1%~ 25%﹡。
J Trauma,2007;
文献报道,使用DHS治疗粗隆间骨折螺钉切割 发生率约为6%~19%,通常是因为骨折复位 不佳及螺钉置入位置略偏后方﹡。理论上髓内 固定因为具有较短的力臂和更合理的应力分担 而可能使螺钉切割的倾向下降,然而实际应用 的结果却并非如此。
骨折)的治疗方法、固定材料较多,每一种材料 都有其生物力学方面的优缺点,选择何种内固定 物用于不同类型骨折,尚存在争议 。
因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准确分类并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法、固定材料,对于保障治疗效果至 关重要。
解剖
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特殊,具有 135°颈干角,10°~15 °前倾 角,力的轴线与股骨轴线不重合。 股骨上端除承受载压力外,还承 受较大的拉伸力、减切力和扭转 力。这一部位骨折后,拉伸力导 致骨折端分离,剪切力导致骨折 端侧向移位,扭转力导致骨折断 端旋转移位。另外,老年人大多 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DHS为粗隆间骨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内固定。国 产及进口DHS抗弯强度在280~400kg。套筒内 的滑行机制可避免螺钉穿透股骨头和髋臼,负重 压力直接传导到骨而非内固定物,髋部周围肌肉 收缩和承重活动时通过DHS螺钉和滑动装置产生 动力性加压作用,且术后可继续维持,而能保持 骨折的复位和嵌紧,促进骨折愈合﹡。
J Bone Joint Surg(Am),2002;骨折,2004.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对骨科医生是一巨大挑战: 1. 多见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及较多内科疾患的高龄
患者,使得手术和麻醉风险均较高; 2. 粗隆间骨折分类方法多,对复杂的粗隆间骨折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由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因血液供应好,骨折均能良好愈合,但若处理不当,极易发生髋内翻畸形。
[诊断依据]
一、病史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人,男性多于女性。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部脆弱,即使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倒,大粗隆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都可引起骨折。
青壮年发病者较少,若发生本骨折,必因遭受强大暴力如车祸、高处跌下等。
二、症状和体征
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与行走。
患侧髋部肿胀明显,可有皮下瘀斑,移位型骨折肢体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大粗隆上移,按压或叩击大粗隆时疼痛剧烈,有时可触及骨擦感,纵轴叩击痛阳性,髋关节功能障碍。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
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五、别诊断
应注意与髋关节脱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证候分类]
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位置,临床上可分为三型。
(中医伤科学岑泽波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9)
一、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依据暴力的情况不同,小粗隆或保持完整,或成为游离骨片。
但股骨上端的骨支柱保持完整,骨的支撑作用还比较好,髋内翻不严重,移位较少。
由于骨折线在关节囊和髂股韧带附着点的远侧,因而骨折远段处于外旋位。
粉碎型则小粗隆变为游离骨块,大粗隆及其内侧骨支柱亦破碎,髋内翻严重,远端明显上移、外旋。
二、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上行走,达小粗隆的上方。
骨折线的走向与转子间线或转子间嵴大致垂直。
骨折近端因外展肌与外旋肌的收缩而外展、外旋,远端因内收肌与髂腰肌的牵拉而内、向上移位。
三、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手法整复固定
1、手法整复牵引固定
(1)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2)操作方法:一般行股骨髁上牵引。
维持屈髋屈膝各15°-30°,外展30°,足部中立位牵引,牵引重量要足够大,复位后维持牵引,重量不得少于体重的1/10。
如果牵引后复位欠佳,则可采用股骨颈骨折整复方法(顺粗隆间骨折)或端提、挤按方法(反粗隆间骨折)整复,然后维持髁上牵引固定,直至骨折愈合,牵引一般维持8~10周。
2、手法整复牵引并钢钉撬压固定
(1)适应症:适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
(2)操作方法:先行股骨髁上牵引,然后将患肢置于板式牵引架上,屈髓屈膝各40°~50°,外展30°牵引,待牵开后行叩挤,推按等手法整复。
若近端外展、前屈、外旋移位明显,不能纠正者,可加用钢针撬压整复。
具体操作方法为:髋部及大腿中上段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麻、透视下沿股骨小粗隆下缘处由外向内打入一枚钢针,使之与近折端骨干垂直,尖端前倾,针尾与床成15°~30°夹角,击入骨干,注意不要穿透对侧皮质骨,然后包扎伤口,由针尾处套上已打好孔的股骨外侧夹板,将针尾向上抬起并向远端扳动,以矫正近端之外旋外展移位,再在钢针的中内1/3处套
一弹簧,将针尾架在一带台阶的三角架上,稳定近骨折端,然后略施手法,即可使骨折复位,配合夹板外固定。
一般6周后可祛除该针,8-10周去除骨牵引。
3、手法整复力臂式外固定架固定
(1)适应症:适用于顺、逆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
(2)操作方法:在电视X线机监控下,患者取平仰卧位,两助于分别把持腋部及小腿行顺势拔伸牵引复位,保持患肢外展足部旋中位或稍内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麻,分别将2枚带丝骨圆针顺股骨颈纵轴,呈倒“V”形钻入至股骨头软骨面下0.5cm,针尾留于皮外3cm。
股骨髁上方5-10cm处与骨干垂直由外向内钻入第3枚骨圆针, 不透过对侧皮肤。
然后安装力臂氏固定架,将钻入的3枚钢针分别套于固定架上,固定于主体杆上,拧紧螺母,一般固定8~12周。
4、手法整复其他骨外固定器固定
包括螺旋针调节式外固定器,双关节可调式镜关节外固定器,三角力臂加压外固定架,撑开互锁式外固定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等,适应症及操作方法与手法整复力臂式外固定架固定大同小异,有条件者可选择应用。
5、手法整复Ender针内固定
(1)适应症:适用于无严重粉碎的粗隆间骨折。
(2)操作方法:在电视X线机监控下,选用硬膜外麻醉,按上述手法使骨折复位,按肢体长度选用合适的Ender 针(一般为腹股沟韧带中点至股骨内侧小结节的距离)。
要求无菌操作,在股骨内髁上2cm处凿-1cm-2cm骨孔,将预弯好的钉自该孔通过髓腔穿过骨折部直接到股骨头关节面下0.5cm处,使数根针呈扇形或鱼叉样散开。
术后施皮肤牵引或丁字鞋,稳定型骨折可扶双拐于2~3周后下床,不稳定骨折则需卧床4~6 周。
二、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1)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类型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2)操作方法:常用的有Jewete钉板,Molaughlin钉板,滑动钉板,Charnley滑动加压钉板,DHS或DCS等。
手术按三翼钉内固定方法进行,先用连续硬外麻醉,外侧切口,用带尾螺丝钉及垫板连接三翼钉和钢板置于恰当位置;用滑动钉时则钉板连接其固定角度,依次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股骨干外侧,拧紧各螺钉,缝合切口。
术后2天即可在床上行患肢的屈伸活动,4~6周后患肢不负重扶双拐下地,8~12周逐渐开始负重锻炼。
对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若无明显愈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入松质骨;若己愈合,有髋内翻者,则行粗隆下外展截骨术并行上述方法内固定。
三、药物治疗
(一)中药治疗
按伤科三期辩证用药。
早期瘀肿,疼痛较剧,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痛减肿消,宜通经活络,活血养血,用活血灵汤或舒筋活血汤;后期宜补肝肾,壮筋骨,用三七接骨丸。
局部及远端肢体虚肿宜益气通络活血,用加味益气丸,肌肉消瘦发硬,功能障碍者,宜养血通络利关节,用养血止痛丸。
(二)西药治疗
如手术治疗,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一般三天,如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给予对症药物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复位固定后即可行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伸屈活动。
(二)行骨外固定器固定者,若折端稳定,1周后可扶双拐下床不负重保持下肢外展位活动,4周后轻负重活动,6~8周后扶双拐逐渐负重;行牵引治疗者待骨折愈合,钢针拔除后扶双拐轻负重活动。
(三)半年后始可扶单拐逐步负重。
[疗效评定标准]
一、行业标准
(一)治愈:对位满意,局部无疼痛,无跛行,伸髋正常,屈髋超过900,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二)好转:对位良好,轻度疼痛、跛行,可半蹲,生活可自理。
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三)未愈:伤肢不能行走,骨折不愈合,或髋内翻畸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骨伤科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 第170页
二、公认标准
评分标准采用主观症状、双下肢客观体征及其功能恢复逐项评分,按所得的总分评定疗效等级。
(一)主观症状评分:无痛、行走自如,4分;静止时无痛、行走偶痛,3分;静止时偶痛,行走加重,2分;经常痛、不能行走或需口服止痛药缓解,1分。
(二)双下肢客观体征评分:仔细检查患髋关节屈曲和伸直的范围、患肢肌肉是否萎缩、肌力和双下肢是否等长,具体评分如表1所示。
(三)双下肢功能评分:仔细观察患者的步态,询问患者行走是否扶拐以及上下楼、下蹲和穿鞋袜的情况。
具体评分如表2所示。
(四)患者的疗效评估:39~44分为优;28~38分为良;18~27分为可;小于18分为差。
出现加压螺钉穿出股骨头、严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断裂或继发股骨骨折等较严重的并发症时不参与评分,按疗效差对待。
(韩一生,赵广跃,金格勒等。
改良型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远期疗效观察和并发症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47-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