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防控方法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防控方法小麦吸浆虫,又叫麦蛆。
其幼虫吸食麦粒的浆液,可导致小麦减产30%左右,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毁灭性害虫。
本文介绍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并讲讲小麦吸浆虫防控方法。
一、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越冬吸浆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3月下旬至4与中旬幼虫在浅土层中化蛹。
小麦抽穗期吸浆虫化蛹出土,然后选择在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产卵,一般3天后孵化。
幼虫孵化后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内吸食汁液,造成麦子秕粒,导致减产。
为害15~20天后发育成熟,便坠入土壤,在10公分左右深处结茧越夏、越冬。
幼虫孵化期与小麦扬花灌浆期基本吻合,这种产卵习性是构成同一地方不同地块和品种间危害有轻重之别的主要原因。
二、小麦吸浆虫防控方法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条件、小麦的品种、轮作与栽培方式、土壤等。
要根据影响其发生的因素进行防治更为有效。
一般来说,我们可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防治:1、防治小麦吸浆虫要选用抗虫品种一般麦芒长、多刺、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扬花期短而整齐、籽粒表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
选用这些品种,能有效预防吸浆虫害发生。
2、轮作倒茬能预防吸浆虫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使吸浆虫失去寄主,对降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
3、小麦吸浆虫的药剂防治在五一前后,推行一喷多防技术,实施小麦病虫兼治,即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喷雾,能达到防病、治虫、增产的目的。
杀虫剂选用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吡虫啉等。
杀菌剂选用烯唑醇、戊唑醇、粉锈宁等。
叶面肥则选用0.2%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按比例进行混合喷施,同时可加入微肥等混配成药液。
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一、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小麦苗期和拔节期,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
在安阳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性发生:小麦吸浆虫主要在春季发生和危害,随着气温的升高,虫害发生的时间也会提前,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左右为虫害高发期。
2. 温度湿度适宜:小麦吸浆虫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下,相对湿度在70%-80%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最为活跃。
3. 群发性危害:小麦吸浆虫多呈现群体性危害,容易在一片小麦田中大量繁殖,对小麦产量带来重大影响。
4. 吸食叶汁:小麦吸浆虫以吸食小麦叶片上的叶汁为生,造成小麦叶片萎缩、卷曲、黄斑等症状,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了解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对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对策1.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减轻小麦吸浆虫的危害。
在播种前适量施入基肥,结合小麦生长期适时追施追肥,提高小麦的养分供应,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
2. 早期防治:及时发现小麦吸浆虫的危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选择使用低毒药剂进行防治,如吡虫啉等,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3. 多种防治方法结合:在防治小麦吸浆虫时,可以采取物理方法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使用黄板诱杀和释放天敌等方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小麦,及时清除病虫害枝叶,保持小麦田清洁,并适时翻耕、轮作,使土壤松软,有利于小麦生长,减少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和危害。
5. 关注天气变化:关注天气变化对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如雨后温湿条件下,小麦吸浆虫易发生和繁殖,这时需要增加防治力度,定期喷雾农药或者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6. 加强监测预警:定期向农民发布小麦吸浆虫监测和防治的相关信息,提高农民的防范意识,加强农民对小麦吸浆虫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Z i x u n t a i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危害小麦花器并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
受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麦田,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50%,甚至几乎绝收。
近年来,随着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立体农业的发展,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范围又有回升趋势,直接威胁着小麦的丰产丰收。
一、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
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破茧,上升到3—10c m土层中开始化蛹,小麦孕穗期前后幼虫陆续化蛹,4月中下旬小麦“露脸”时成虫分批羽化出土,成虫红色或黄色,体型像蚊子,羽化后的成虫飞到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上产卵,卵期3—5d,幼虫孵化后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内吸食汁液,造成麦子秕粒,导致减产。
幼虫经过15—20d发育成熟后,便离开麦穗坠入土中,一般6—10c m 左右深的表土内最多,幼虫入土后经3—10d即结圆茧越夏越冬。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受气候、品种等多种因素影响。
如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常会引起吸浆虫的大发生,尤其是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则危害重;小麦芒少,小穗间隙大,颖壳扣合不紧密和扬花期长的品种,有利于吸浆虫成虫产卵,危害也重;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相吻合发生重,两期错位则发生轻;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力强的有利其发生;粘土地和砂土地不适宜其生活,故发生较轻。
二、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特点(一)具有隐蔽性,小麦吸浆虫虫体小,危害隐蔽,不易发现,且受害植株在外观上与未受害的植株无明显差别,田间植株依然挺立,在农民普遍缺乏病虫知识的情况下,很容易疏于防治,而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治期短,不宜把握用药时机。
小麦吸浆虫的卵期只有3—5d,孵化后的幼虫短时间即可钻入小麦颖壳危害,其防治的最佳时期仅有5d左右,因此,在准备工作不太充分的条件下,很容易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
(三)危害严重,产量损失较大。
据调查,受害麦田667m2幼虫量在2.5万头时,产量损失率在10%左右;667m2幼虫量在25—100万头时,产量损失率可达40%左右;当667m2幼虫量在300万头时,产量损失率可达70%以上。
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抓最佳时机
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抓最佳时机小麦吸浆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小麦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小麦吸浆虫有二种,一为麦黄吸浆虫,一为麦红吸浆虫,二种吸浆虫每年都发生一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年当10厘米地温7℃以上时,休眠幼虫破茧而出,开始活动。
一、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发展的因素它的发生轻重规律与雨水有关,一般的说4月多雨发生重,反之4月干旱则轻。
小麦吸浆虫对温湿度有三个敏感期:第一是对温度的要求,即需要一定的低温滞育阶段如同小麦的春化阶段似的。
第二当气温10℃以上才能解除滞育并活化破茧活动。
第三是湿度的敏感期,即活动破茧后需要土壤的一定湿度,否则也不活动,在临化蛹期,需要短时间高湿度,若不能满足,则不化蛹而重新结茧,待下年再行活动。
由于吸浆虫对湿度要求严格,所以一些河渠两岸、低洼地、常年灌区、山谷湿地发生重,反之高坡地、阳面地则轻,壤土地重,沙地轻。
小麦品种间对吸浆虫的危害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不选择性,二是耐害性,三是抗虫性。
不选择性是指小麦对害虫的取食、产卵、隐蔽等没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吸浆虫成虫不愿意飞落。
耐害性是指害虫能侵入危害,但由于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很快得到补偿,损失不大。
抗虫性是指害虫取食该植物后,害虫本身发育不良,死亡数量增加。
目前小麦品种对小麦吸浆虫抗性主要表现在不选择性,但遗憾的是一些抗虫品种产量都不高,难以推广。
因此,就小麦生产而言,对小麦吸浆虫还是以药物防治为主。
二、防治时机分析过去防治小麦吸浆虫重点是防治地下幼虫。
方法有效但也存在缺点。
所以相对于地表防治幼虫而言,还是穗期防治比较好。
当小麦拔节,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小麦开始孕穗,幼虫上升到地表过去强调此时防治;小麦进入抽穗期吸浆虫蛹开始羽化为成虫,抽穗盛期是吸浆虫成虫大量羽化时期,成虫羽化后一天就交尾产卵,成虫多选择已经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产卵,而且,卵多产在护颖与外颖、小穗与小穗、小穗与穗轴之间。
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1. 引言1.1 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的发生情况小麦吸浆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也是安阳县农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
根据农业专家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安阳县的小麦种植区域,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降雨不规律、土壤肥力下降等因素导致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率提高。
特别是在种植密度较大、土壤湿润的地区,小麦吸浆虫的数量更为集中和严重。
农民们在种植小麦时,经常会遇到小麦叶子出现黄斑和卷曲现象,这往往是小麦吸浆虫为害的表现。
据统计,在安阳县,每年因小麦吸浆虫造成农作物损失数额巨大,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意识,提高农民们的防治能力和水平,对于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2 小麦吸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性质小麦吸浆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小麦和其他谷物作物。
它的危害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导致叶片枯黄、干枯:小麦吸浆虫取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枯黄、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植物的养分合成能力。
2. 形成卵生痕:小麦吸浆虫产卵于叶片上,形成卵生痕,进一步破坏叶片的正常功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3. 传播病毒:小麦吸浆虫是一种重要的病毒病传播媒介,它可以传播多种小麦病毒病,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
4. 减产减收:小麦吸浆虫大量繁殖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导致减产减收的情况发生。
小麦吸浆虫的危害性质主要表现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病毒病传播、减产减收等方面,对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
及时有效地防治小麦吸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的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的发生规律主要受到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根据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显示,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
春季时,气温逐渐回暖,麦田中间株禾长出,小麦吸浆虫趁机孳生繁殖。
而在秋季,气温变凉,麦田中的梗秆残体成为小麦吸浆虫的重要栖息场所,虫害发生率逐渐增加。
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汇报人:2024-01-11•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为害•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技术要点目录•防治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01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为害小麦吸浆虫一般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春秋两季更容易繁殖和为害。
发生时期发生环境发生条件小麦吸浆虫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低洼、潮湿的田地更容易发生。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灌溉等多种因素有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其繁殖。
030201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会吸食小麦的汁液,导致小麦生长受阻,叶片发黄、干枯。
吸食小麦汁液吸浆虫幼虫会钻入小麦颖壳内,破坏麦穗,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破坏麦穗小麦吸浆虫可以携带病菌,传播病害,加重小麦的病情。
传播病害为害特点小麦吸浆虫为害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
减产被吸浆虫为害的小麦品质下降,麦粒不饱满,影响销售和食用价值。
品质下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02综合防治措施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小麦连作,选择其他作物进行轮作,降低吸浆虫存活率。
适当调整小麦播种时间,错开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时间,降低为害程度。
深耕土地,清除杂草和麦秸,减少吸浆虫的越冬寄主和成虫产卵场所。
选择对吸浆虫具有较强抗性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虫能力。
轮作倒茬调整播期精耕细作选用抗虫品种使用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和害虫。
药剂拌种在播种前使用药剂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
土壤处理在吸浆虫发生的关键时期,使用药剂进行喷洒防治,杀死成虫和幼虫。
喷药防治根据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和药剂的特性,合理选择和使用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科学用药生物防治天敌利用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对吸浆虫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源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生态调控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吸浆虫的发生和为害程度。
03防治技术要点在秋季小麦播种前,通过深耕、浇水等措施降低越冬虫口密度。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灾害,对小麦质量也有严重影响,受害籽粒易发霉,品质降低使面粉灰增加,出粉率下、面团性降低。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以及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要点。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在自然界长期的生存中已经与小麦生长发育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共生关系,它的出土、化蛹、羽化、产卵、孵化等每个生长发育阶段,永远与小麦的生长发育相一致,即小麦孕穗期吸浆虫出土化蛹,小麦抽穗期吸浆虫羽化,小麦灌浆初期幼虫孵化。
也就是说,只要小麦能生存吸浆虫就能生存。
发生面积和范围大,基本遍及全国冬小麦产区,如果一旦发生防治不力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形不成产量,决不能掉以轻心。
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特点
1、个体小:1个麦粒内可盛30头小麦吸浆虫。
2、隐蔽性强:1年仅有1周的时间在土表化蛹可直观看到,其余时间均在土壤和麦粒内部潜藏,直观很难发现。
3、具有毁灭性:1个麦粒内如果钻进3小麦吸浆虫,这个麦粒就被吸干,换言之,如果有1头小麦吸浆虫钻进麦粒内就会有1/3的麦浆被吸掉。
4、顽固性突出:小麦吸浆虫能在土壤中存活6~12年,并且每年总有
1。
防治小麦吸浆虫两个关键时期
防治小麦吸浆虫两个关键时期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
其虫体很小,危害十分隐蔽,往年受害重的田块应注意及时防治。
小麦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深层土壤中结圆茧越冬,并且可以休眠多年。
春季10厘米土温上升到7℃左右时(小麦拔节期)幼虫破茧向土壤表层移动,4月中旬小麦进入孕穗期时幼虫陆续在3厘米表土层中化蛹,4月下旬成虫羽化后先在地表活动,然后在麦穗上产卵,此时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
幼虫孵化后钻进麦穗颖壳内,咬破麦粒表皮取食。
针对吸浆虫只在小麦穗期危害穗粒,小麦抽穗前幼虫、蛹和成虫集中在土壤表层活动的特点,可以采取孕穗期撒药土、抽穗扬花期喷雾的方法防治。
(1)撒药土。
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2公斤,与20公斤细土拌匀制成药土,在露水干后撒入麦田,然后用竹竿或细绳振动麦株,使药土完全落于地表。
施药时结合灌水效果更好。
(2)抽穗期选用啶虫脒、吡虫啉、辛硫磷、菊酯类药喷雾防治,注意加足水量喷匀喷透,选傍晚施药。
- 1 -。
小麦吸浆虫防治要掌握发生规律和防治的关键期
小麦吸浆虫防治要掌握发生规律和防治的
关键期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其幼虫常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
本文谈谈小麦吸浆虫防治的发生规律、防治的关键期等问题,供参考。
1、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
黄淮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吸浆虫为麦红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壤深层向地面移动;
当小麦露脸抽穗时羽化为成虫,在麦穗上产卵,孵化出的幼虫钻进麦穗颖壳内,咬破麦粒表皮,吸食流出的浆液,形成秕粒,导致减产。
幼虫经过15天-20天便离开麦穗,掉落地面,钻入土中越夏、越冬。
2、小麦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期
蛹期是小麦吸浆虫害防治的最关键时期,一般在4月20日前。
具体防治方法为: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浆虫-灌灵乳油500ml加水5千克,同时喷拌细沙土25千克均匀施用,并及时浇水。
3、小麦吸浆虫的成虫补治
这是控制小麦吸浆虫为害的最后-道防线,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具体防治方法为:当两手扒开麦垄-眼即可看到2头-3头成虫时开始施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ml或菊酯类药剂每亩25ml,兑水常量喷雾,间隔2天-3天,连喷3次-5次,下午5时以后喷洒防治效果最好。
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090426
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1、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主要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为害。
一年发生一代,如当年条件不适,部分幼虫可在土中继续休眠,不羽化出土,形成多年完成一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春季土温达10摄氏度左右,土壤水分充足,小麦长至孕穗时,休眠幼虫破茧上升到土表化蛹。
小麦抽穗时成虫羽化,成虫怕强光,白天中午多躲在麦丛中,栖息在麦叶背面及麦秆上,无风晴天,早晚多在麦穗上飞舞,羽化成虫当天即能交配产卵,每次产卵1—5粒,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60~70粒。
卵多产在尚未扬花的麦穗上,以护颖与外颖之间卵量多,经过5天左右可孵化为幼虫,幼虫从外颖缝隙处钻入颖壳内吸食籽粒浆液。
幼虫期约20天,麦收前从麦穗中爬出,弹落到地面后钻入10-20厘米地下结茧越夏越冬。
随着小麦灌浆幼虫吸食籽粒内的浆液,每粒内如有3头以上幼虫危害,则可能造成麦粒空秕,一般被害麦地减产30-40%,严重者减产70-80%,甚至造成绝收。
2.防治方法(1)选种抗虫品种选用麦穗长芒、内外颖扣合紧、籽粒皮厚不易受虫危害的抗性品种进行种植。
各地应经过实际调查,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虫丰产品种。
(2)农业措施轮作倒茬,深翻土地。
(3)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要采取以中蛹期毒土防治为主,蛹期防治和成虫期防治并重的原则。
经淘土调查,当麦田平均每小土样方有虫2头以上时即需防治。
在小麦抽穗初期,平均网捕10复次有成虫10~25头,需立即防治.防治时期:中蛹期防治适期为4月22日左右,成虫期防治适期为5月上旬。
(1)中蛹期防治。
亩用48%毒死蜱乳油200-250ml加适量水,或3%甲基异柳磷粉剂1.5~2公斤,或5%毒死蜱粉剂600-900克,拌细潮(砂)土20-25公斤配成毒(砂)土,等露水落后顺麦垄均匀撒施地表,撒毒土前未浇水的及时浇水可提高药效。
注意要将粘在麦叶上的毒土及时借助于扫帚、树枝等将毒土弹落在地面。
(2)成虫期防治。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进入小麦颖壳,吸食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造成瘪粒、空壳;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40%-50%甚至绝产失收。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呈加重发生趋势,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
以老熟幼虫入土至地表2-20厘米处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时开始破茧上升,4月上、中旬小麦孕穗时,上升到土表层的幼虫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选择已抽穗而未开花的麦穗产卵,5月上、中旬小麦灌浆时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小麦颖壳内生活15-20天老熟,并在籽粒内完成3个龄期的发育,小麦成熟时,老熟幼虫入土,完成一个世代。
防治方法: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贯彻“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以蛹期防治为主”的原则。
1.蛹期(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防治:每亩3%辛硫磷颗粒剂2.5-3公斤,或者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兑水2千克,拌细土(细沙土、细炉灰渣均可)25-30千克,顺麦垄均匀撒施,以杀死上升至地表的幼虫和蛹;施药后及时浇水或中耕,可提高防治效果,并兼治麦蚜、麦蜘蛛等害虫。
2.成虫期(小麦灌浆期)防治:每亩用4.5%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兑水40千克喷施,可兼治麦蚜、粘虫和麦
叶蜂。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表 ,翻 入土 层 ;二 是孕 穗期 土壤 处 理 ,每亩 4 %甲 0
麦 红吸 浆虫 1 发 生 1 , 以老 熟幼 虫 在土 壤 年 代 中结 圆茧 越 夏 或 越 冬 。翌 年 在 小麦 返 青 后 , 当 1 O c 地温达到 l m 0℃ 以上 时 ,越 冬 幼 虫 便 解 除休 眠 , 破 茧上 升 到土 表层 。小 麦孕 穗期 ,当 1 m 地温 达 0c 到 1 ℃ 左右 结 茧 化蛹 ,蛹 期 8~1 。小 麦 开始 抽 5 0d 穗 时 , 1 m 地 温 达 到 2 0c 0℃左 右 , 麦 红 吸 浆 虫 开 始 羽化 出土 ,成虫 出土后 当天交 配 ,雌 成 虫于 次 日
4 %甲基异 柳 磷 或 5 %辛硫 磷 乳 油 2 0ml 0 0 0 ,加水 5
,
触 角 每 节有 2个 球 形 膨 大 。卵 长 圆 形 ,长 约 00 . 9
mm,微 带红 色 。幼虫 扁纺 锤形 ,橙 红 色 。
3 发生 规律
喷 在 2 干 土 上 ,拌 匀 制 成 毒 土 撒 施 在 地 0
发 现 ,开拓 了杂草 防 治的新 路 子 。
虫 ,也可 以收 到显 著效 果 。
0 5 0 河北 省廊坊 市 农林科 学 院 600 阚 玉 文
剂 等 ,使 用 时与 淡水 一起 施 入土 壤 ,真 菌在 水分 充 足 的 条 件 下 开 始 发 芽 ,经 2 4~7 放 出 孢 子 , 2h释 孢 子 很容 易侵 入 杂草 根部 组 织 ,真 菌孢 子发 育使 植
此 虫各节 呈 长 圆形膨 大 ,上 面 环 生 2卷 刚毛 。雄 虫
41 选用 抗 虫小 麦 品种 。 .
42 实行 轮 作换 茬 。 实施 与双 子 叶作 物 、大 3 药 剂 土 壤 处理 。一 是 播 前土 壤 处 理 ,每 亩用 .
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小麦吸浆虫在安阳县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小麦种植业。
安阳县是河南省小麦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然而却频繁发生小麦吸浆虫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我们需要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1. 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主要在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出现,是其危害严重的时期。
此时,小麦的韧皮部含有丰富的养分,吸浆虫就会大量繁殖并吸食韧皮部,导致小麦叶片萎缩、穗部畸形,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 危害特点小麦吸浆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造成小麦的叶片变黄、干枯,穗部畸形,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导致小麦产量减少。
小麦吸浆虫还会给小麦植株带来机械伤害,加重了小麦的感染病害的可能性。
3. 发生因素在安阳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主要受气候、土壤、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条件适宜、耕作管理不当、土壤养分丰富都会成为小麦吸浆虫大量繁殖的条件。
二、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对策1. 农业生产管理在小麦生长季节,要注意加强对小麦的田间管理,提高小麦植株的免疫力。
及时除草、改善土壤通风、适度施肥、保持田间灌溉,减少垄蓄和留茬,可以有效减少小麦吸浆虫的发生。
2. 生物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引入天敌进行控制。
一些对小麦吸浆虫有天敌关系的生物如瓢虫、蚜虫天敌等,可以在发生期适时释放,利用它们对小麦吸浆虫的天敌作用,减少小麦吸浆虫的危害。
3. 化学防治针对小麦吸浆虫的大规模爆发,还可以采用适量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在使用农药时,必须要遵守使用方法以及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农作物和人体造成伤害。
4. 科学种植在小麦的种植中,要尽量避免种植同一品种小麦、连作种植,以减少小麦吸浆虫的发生。
可以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提高小麦植株的抗虫能力。
5.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小麦田间的虫情,及时发现小麦吸浆虫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观察小麦叶片上是否有大量蚜虫的产卵和羽化现象,可以及时进行调查,避免小麦吸浆虫大量繁殖。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等对吸浆虫进进行应急 防治,但需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05
结论
小麦吸浆虫防治的重要性
保障粮食安全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害虫,防治不当可能导致小麦减 产,影响粮食安全。
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可以减少产量损失,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使用防治措施,减少农药使用,有利于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 。
防治措施的优缺点比较
化学防治
见效快,但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且易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
环保、可持续,但见效较慢,且对技术要求较高。
农业防治
简单易行,但对气象条件依赖较大。
对未来的展望
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加强科研投入,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和技 术。
提高防治意识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防治意识和防治效果。
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结合多种防治措施,建立综合防治体系,实现绿色、可持 续的农业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防治前后的虫口密度 进行调查,同时统计防治面积覆盖率。
3
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防治措施对小麦吸浆虫的控 制效果,以及防治后小麦产量的恢复情况。
后续管理措施
定期监测
农业防治
在防治后的生长季节,定期对小麦田进行 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再次发生的吸浆虫 。
加强农田管理,合理施肥、灌溉和种植结 构调整,提高小麦的抗虫性。
喷雾防治
在小麦抽穗期,使用药剂进行喷雾防 治,以杀死正在危害小麦的成虫和幼 虫。
土壤处理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3 小 麦 品 种 因素 。麦 芒 长 、颖 壳 厚 、 内 外 颖 结 .
合 紧密 、小穗 排 列整 齐 、开花 时 间短 的 小麦 品种对
该 虫有 明显 的抗 性 ,受 害轻 ;相 反 ,麦 芒短 、 内外 颖 结合 不紧 密 、小穗 排 列不 整齐 、开花 时 问长 的 品
防治 带来 一定 的 困难 ,1 6年来 ,我们 技术 ZK 人 员 经 常 深 入 田 间 ,调 查 虫 情 , 寻 找 规
规 m向上7 ~ ℃ 达 到 虫 除5℃ 3. 选有效 的方品种,抗 虫育选 用 抗 虫 品 种 是 预 防吸 c地 移℃ 1 时 幼4℃ ~l眠 浆1 用 抗 虫 法 。选 品种可 以有 效 抑制 吸 浆虫 温 动 ; 0 , l解 休 , 虫最 开始 当地温
。 名皇 时,幼虫移到地表附近做长茧化蛹,蛹期 I 手 的危 害 , 同 时 也 对 降 低 土 壤 中 的残 虫量 起 一 定 作
22 栽 培 因 素 。据 调 查 吸 浆 虫 发 生 严 重 的 地 块 , .
2 1 5 始 晋州 发生 积逐 霞 9 年开 危害 市, 面 渐扩 9
都 是 小 麦 一 玉 米 一 小 麦 的 种 植 模 式 ,小 麦 与蔬 菜 、棉花 等作 物轮 作 的地块 发生较 轻 。
吸
.
晋州 市 是 以粮食 作 物 生产 为主 的农业
动 ,1 0℃ 以 下会 死 亡 。成 虫 活 动 最 活 跃 的时 段 是
小
—
言
, J
、
晴 朗无 风 的傍 晚 ,中 午 多 潜 伏 在 麦 株 下 部 叶 片 背
面。
麦 吸 浆 虫 是 小麦 上 的一 种 毁 灭 性 病 害 , 大 , 危 害 程 度 由轻 到 重 ,一 般 地 块 减 产
小麦吸浆虫防治
图4.1.2-1 小麦吸浆虫成虫
3.幼虫 呈扁纺锤形,橙红色,体长2~2.5mm, 前胸腹部有一“Y”形剑骨片,腹末有突起两对。
4.蛹 长约2mm,裸蛹,红褐色,头前方有色毛 两根和一对呼吸管。
图4.1.2-2 小麦吸浆虫幼虫和蛹
二.发生规律
两种小麦吸浆虫基本上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 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来年春天在土壤温、 湿度适宜条件下,小麦拔节期越冬幼虫破茧上移; 孕穗期化蛹;抽穗期成虫羽化经交尾在穗部产卵; 灌浆期幼虫吸浆为害;小麦近成熟时,老熟幼虫脱 颖落地,入土结茧越夏越冬。
三.综合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 2.轮作。 3.化学防治①在小麦孕穗期至麦穗露脸期,当 吸浆虫处于蛹盛期时,选用2.5%甲基异硫磷颗粒 剂495~750g/hm2,或5%毒死蜱颗粒剂750~ 1500g/hm2,均匀撒于麦垄间土面,结合锄地将毒 土混入土表层。②当成虫数量达防治指标时,选用 48%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乳油200g/hm2,加水 喷雾。
小麦吸浆虫
一、形态特征 二、发生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综合防治
一.形态特征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在我国主要有 两种: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
1.成虫 体长2~2.5mm,翅展5mm,体橘红色。 头呈扁圆形,两复眼相接触,触角14节,足细长, 只有前翅一对,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2.卵 长圆形,长0.09mm,微带红色。
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小麦吸浆虫又称小红虫、喝浆虫、黄疽虫、麦蛆等,分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属双翅目瘿蚊科,是小麦产区毁灭性的一种害虫。
自2001年在山东汶上暴发成灾以来,近几年在我县每年都有发生,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空壳而减产。
一般被害麦地减产40%左右,严重者减产8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
1.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结圆茧在土壤中越冬越夏。
小麦拔节前后(3月下旬)土温达10℃左右,土壤水分达20%左右时,幼虫破茧上升到地表(3~7厘米)土层化蛹,小麦抽穗约70%的时期(4月20日前后),土温达20℃时,开始羽化为成虫,小麦抽穗至扬花期(5月上旬)雌虫产卵,卵产在小麦护颖上,经5天左右,卵孵化为幼虫,幼虫钻入正在扬花的小麦颖壳内,吸食小麦浆液,致使麦粒空秕,严重减产,幼虫期约20天,小麦乳熟期后老熟,在雨天或潮湿时从麦穗中爬出,弹落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第二年遇适宜的条件,成虫出土产卵,再为害小麦。
2.发生原因小麦吸浆虫暴发成灾的原因主要取决于虫源基数,气候与土壤条件、感虫品种种植面积。
2.1连年的春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不足,吸浆虫则滞留土中,逐年积累而越年羽化,为以后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2.2土壤耕翻次数减少,水利条件的改善,为吸浆虫生存、繁殖提供了条件,虫口密度逐年提高。
春季雨期,与吸浆虫化蛹、羽化期相遇,羽化率明显提高。
2.3连年种植内外颖扣合不紧,开花期长,籽粒皮薄的感虫品种利于吸浆虫取食、成活。
3.防治措施由于小麦吸浆虫具有虫体小,为害隐蔽,治虫不见虫的特点,稍有疏忽就可能错过防治时机,所以应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并举的原则。
3.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颖壳紧密、籽粒灌浆快、种皮较厚的抗虫品种。
3.2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倒茬,耕翻暴晒或深耕,控制春后灌水、追肥。
3.3化学防治有3个适期为播种整地时,幼虫化蛹期(小麦拔节期)和成虫羽化期(小麦抽穗率70%时)。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在河北省发生有回升趋势,据调查,今年河北省小麦吸浆虫可能中等偏重发生。
由于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一般麦田减产20%~30%,重者达50%~70%,甚至绝收。
加强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一、形态特征:小麦吸浆虫属于双翅目、瘿蚊科。
小麦吸浆虫有两类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
河北省以麦红吸浆虫危害为主。
(一)小麦红吸浆虫1.成虫:体长2~2.5mm,翅展约5mm,体桔红色。
触角14节,前翅宽卵形,基部收缩,膜质薄面透明。
2.卵:大小约0.32×0.08mm,长椭卵形,淡红色。
3.幼虫:末龄幼虫体长3~3.5mm,橙黄色,体表有鳞状突起,前胸腹面有“Y”形剑骨片,前端有锐角深陷,末节末端有4个突起。
幼虫扁纺锤形,无足,蛆形。
4.蛹:体桔红色,头部前方有1对白色短毛。
(二)小麦黄吸浆虫1.成虫:体鲜黄色,雄虫抱雌器基节无齿;雌虫产卵器很长,伸出时同身体一样长。
2.卵:大小为0.25×0.068mm,末端有透明带状附属物,约与卵等长。
3.幼虫:体长2-2.5mm,黄绿色,入土后为鲜黄色,体表光滑,剑骨片前端有弧形浅裂,末节末端有2个突起。
4.蛹:体鲜黄色,头部前1对毛较长。
二、为害习性1.为害情况为害区域:几乎遍及小麦产区,属世界性害虫。
为害作物:小麦、大麦、黑麦、鹅冠草。
为害症状: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疵粒、空壳。
大发生年可形成全田毁灭。
颗粒无收。
2.发生世代两种吸浆虫发生均一年一代,遇不良环境幼虫有多年休眠习性,故也有多年一代的。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越夏。
3.发生规律雨水多时,越冬幼虫爬出茧外到表土结长茧或化蛹。
此时小麦多处于拔节期。
蛹经过8~12天羽化为成虫出土,这时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成虫交配后很快就在麦穗上部产卵,经过5~6天,孵出小幼虫,幼虫从小麦内颖和外颖的缝中侵入危害麦粒。
幼虫多集中在麦穗中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2种,属双翅目瘿蚊科,《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就将该虫列为要求定期消灭的病虫之一。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平均1年发生1代,也有的遇到不适宜的环境多年发生1代,红吸浆虫可在土壤中滞留7年以上,甚至滞留12年仍可羽化成虫。
黄吸浆虫可滞留4~5年。
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夏、越冬。
一般黄河流域在小麦返青后(3月上、中旬)土温达10℃左右,土壤水分充足时越冬幼虫破茧向地表上升。
小麦拔节期(4月初)幼虫上升到表土层3~7cm的地方准备化蛹。
在小麦孕穗期(4月20日左右)地温达15℃左右时,幼虫在离地面2~3cm的土中化蛹。
化蛹盛期为4月25日~5月1日,当小麦开始抽穗,土温达到20℃时,成虫羽化出土,并选择已抽穗而未开花或正在开花的麦穗产卵,卵多产在护颖内,一般3~7d后孵化为幼虫,幼虫从内外颖的缝隙侵入麦壳内为害,吸食浆液,经20d幼虫老熟,在小麦收割之前遇到下雨或是露水较大时,虫体迅速脱皮,随即爬出麦壳,落地入土,作圆茧越夏、越冬。
小麦吸浆虫的为害习性
小麦吸浆虫幼虫从内外颖缝隙间侵入,以口器刺伤麦粒果皮吸食流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