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 274200
斯大林模式上指苏联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些国家称之为“极权主义”或“斯大林主义,我国通常称为苏联模式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因为它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内容: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重视重工业;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实行领导干部终身制,缺少群众监督,形成个人高度集权。这种体制曾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过深远影响,即使在现在的某些社会主义国家仍可见到它的影响。
这种体制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了战争和革
命年代的特征。1、从历史上来看,俄国长期受沙皇专制统治的影响,缺乏民主传统,思想文化比较落后。封建专制、封建残余思想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小生产经济占优势,工业发展水平不高,造成经济和农民意识的落后。
3、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国际上,社会主义苏联一直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干涉、颠覆;国内阶级斗争非常激烈,严重的国内外形势是造成权力集中的客观因素。
4、苏联又是第一个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经济需要恢复发展。但人们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还知之甚少。4、1929开始,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苏联由于同民经济自成体系,免受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同时抓住各资本主义国家急于寻找市场的时机,大量引进短缺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成了苏联加速工业化外部环境与有利条件。为了趁此机会实现工业化,苏联需要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实现国家的工业化。5、斯大林本人的家长制工作作风,造成他在处理党内问题方式上和理论上的失误。也是形成这种体制的个人因素。
斯大林体制的形成经历了以下过程: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农业、增强国防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基础,1925年联共(布)14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十分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国际上受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短缺,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为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1927年联共(布)15大又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决议。
1928-1943年苏联进行了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一五”计划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二五”计划完成,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936年苏联新宪法规定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
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它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作用:(1)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是世界现代化模式之一,是落后国家高度控制政治、经济、文化,以便高速发展、赶超先进国家的一种现代化模式。积极作用——对苏联来说,该体制实现了对对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全国性的统一计划管理,适应了苏联建国初期经济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苏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为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就是在这种体制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为期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借鉴,对东欧来说,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广泛实行银行和工业国有化,以建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制定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在一段时间内对恢复和发展经济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中国来说,在解放初期恢复经济、进行“一五”计划建设和巩固革命成果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来说,采取国家干预经济,如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发达国家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恢复和发展。
(2)消极作用——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改造小农经济缺乏经验,盲目追求集体化速度,严重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的发展,致使整个国家的经济无法达到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政治上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也违背列宁关于把经济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的思想,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破坏和践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影响政治局面长期稳定。东欧照搬苏联模式,实际没有独立自主权力,经济发展缓慢,同西欧国家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危机又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成为日后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中国虽然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但总体上20多年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拉大。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借鉴:从经验上来看,1、可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从教训来看,1、不要片面发展某一产业,否则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要忽视消费品的生产;3、要合理解决好三农问题,不要从农民身上掠夺太多的东西,否则会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4、合理运动计划与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给地方和
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权,以充分调动它们的积极必。5、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避免家长制作风,以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6、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客观规律,要依据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